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应该说学生是非常乐意学习数学的,但第一线的教师们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却是学生不喜欢学数学。难道是数学教师都没有教学魅力吗?调查显示,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难以形成愉快体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进一步下降。同时,数学这一科目相对于语文、社会等科目,没有优美的语言,知识比较枯燥、单一,思维性强,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新课标指出:“要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让学生领略生活中色彩缤纷的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学生把学习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密切结合起来时,数学教学才是活的,才富有活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后,我让学生思考:花朵是什么形状,你家的锅、碗口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呢?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讨论,学生发现花生长需要阳光,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中,圆的面积最大。花开后成圆形,吸收的阳光就最多;锅、碗口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实用面积最大。同学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是这么有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二、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体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实践妙用
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教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计算做10节长1米,底面周长34厘米的圆柱形铁皮通风管,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在展示结果后,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有同学说道:“某某做的通风管没人买,他加了两个盖,不能通风;某某做的通风管不结实也可能不符合要求,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在裁剪时要比实际的尺寸大一些,留出针线位置和袖边、裤边等,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正好差0.4平方米的铁皮怎么办。”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分析、计算,发现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得数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因为实际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在学生探究出解题方法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中适量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到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这实际上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结合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五一”节期间,我县各大超市纷纷打出了让利销售的牌子,华东超市:本店所有商品一律八折销售;联华超市:凡购买本店商品,满100元送20元,即买即送。王红的妈妈准备花掉600元来购物,她看了广告后,不知道该去哪一家超市,请你们帮帮她。学生通过计算、讨论、分析,发现应选择华东超市,花费600元可以买到750元的东西。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或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在教学《统计图》后,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画出生活中的事例。有的同学用条形统计图绘制了我班期中数学成绩;有一位同学用折线统计图绘制了他妈妈服装店5月份某个星期的销售情况等等。通过自编练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使学生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阳光地带”、“动感地带”,教师是课堂的把关者,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让学生领略生活中色彩缤纷的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当学生把学习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密切结合起来时,数学教学才是活的,才富有活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后,我让学生思考:花朵是什么形状,你家的锅、碗口是什么形状?为什么呢?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讨论,学生发现花生长需要阳光,在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中,圆的面积最大。花开后成圆形,吸收的阳光就最多;锅、碗口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实用面积最大。同学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是这么有趣。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二、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体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实践妙用
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教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计算做10节长1米,底面周长34厘米的圆柱形铁皮通风管,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在展示结果后,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有同学说道:“某某做的通风管没人买,他加了两个盖,不能通风;某某做的通风管不结实也可能不符合要求,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在裁剪时要比实际的尺寸大一些,留出针线位置和袖边、裤边等,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正好差0.4平方米的铁皮怎么办。”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分析、计算,发现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得数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因为实际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在学生探究出解题方法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中适量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到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这实际上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结合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五一”节期间,我县各大超市纷纷打出了让利销售的牌子,华东超市:本店所有商品一律八折销售;联华超市:凡购买本店商品,满100元送20元,即买即送。王红的妈妈准备花掉600元来购物,她看了广告后,不知道该去哪一家超市,请你们帮帮她。学生通过计算、讨论、分析,发现应选择华东超市,花费600元可以买到750元的东西。
四、让学生自己设计或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在教学《统计图》后,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画出生活中的事例。有的同学用条形统计图绘制了我班期中数学成绩;有一位同学用折线统计图绘制了他妈妈服装店5月份某个星期的销售情况等等。通过自编练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使学生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阳光地带”、“动感地带”,教师是课堂的把关者,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让数学教学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