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趣”为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更欣赏一个“趣”字。因为只要对学习感兴趣,你不叫他“勤”他也会“勤”,即所谓乐此不疲。现代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证实:大脑组织在接受到感兴趣的信息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引起大脑神经兴奋的功效比吗啡大50~100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于永正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情趣。
  我常常思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那么富有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究竟“趣”自何处来?我想以他上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为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 “趣”自疑中来
  
  记得于光远教授说过:为什么问号写成“钩子”?问号的样子有点像钩子,如果脑袋里多装些“钩子”,就会引起探索的兴趣,千方百计地把许多有用的知识钩进来。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脑袋里多装些“钩子”呢?于老师的经验是:引而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于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工夫,通过审题,使他们在头脑里多装一些“钩子”。他启发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老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还有的学生问:“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于老师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告诉学生:“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从而激励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学生在读书中,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如“幽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他也是要求学生通过读书,联系课文自己去揣摩,去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的状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当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输入信息与认知结构之间的不符合即为学习中的疑点。教师对学生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二、 “趣”自美中来
  
  语文课让学生读的是美文。学生诵读这些美文,可以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就拿《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来说,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孩子读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心驰神往,为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所陶醉,感到美不胜收。
  语文课本应该是很有魅力的,可是由于过去习惯于搞繁琐的理性分析,结果把很有感染力、很有审美价值的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听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与情趣可言。这就好比一只古代的青瓷花瓶,古朴典雅,极具审美价值。若是跌成碎片,撒满一地,哪里还有美感可言?
  于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不是搞理性分析,也不是用抄词解、下定义的方式教儿童理解词语,而是调动儿童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感悟语言,展开想象,从而体会到庐山云雾之美,体验到登山游览之乐。学生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提出“飘飘欲仙”“腾云驾雾”不懂,于老师就让三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表演。他对三个同学说:“看,下面的同学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你们三位做动作。”当其他同学读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时,三个人伸出手,好像在抚摸着眼前的云雾。当其他同学读到“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三个人有的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有的像孙悟空那样,打着眼罩作远眺状。老师当即予以表扬:“三个同学的动作做得好。看了同学们的表演,我知道你们已经懂得了飘飘欲仙的意思,还想起了《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样子。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象,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
  课文的第2自然段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于老师要学生们一边读一边想,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山峰,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山峰上画出云雾笼罩山头和缠绕在半山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就是“还原”的能力。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于老师让他们通过表演和画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大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趣”自情中来
  
  不少老师上课喜欢让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后进生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于老师则相反,他教学时,班级的后进生是他的第一关注。于老师叫起一位后进生,这位同学一时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同学急不可耐地举起手来,他总是说:“大家先不要举手,让他想一想,我想他一定能回答出来。”
  “蹲下来看学生”,是他一生从教的深刻感悟。他常说:“作为老师,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中去,要学会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去指导他们学习。”他虽年近花甲,但童心未泯。上课时,他能很快地与学生沟通感情,打成一片,以童心换童心。儿童也把他看成知心朋友,向他敞开心扉,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趣味盎然。诚如张光鉴教授所说,“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相似论》第227页)
  请看于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的是第3自然段,我一连读了七八遍都没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第3自然段难不难?(生齐:不难!)唉,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生齐:好了)谁愿意和我比一比?(学生都举了手)手举得高的我不找,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找一女同学)我想她不会比过我的。请大家当裁判。
  (女同学读得很流利,也有感情)
  师:坏了,找错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丽丽。
  师:不该找朱丽丽,该找朱丽。两个“丽”当然厉害。说真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
  生:不要紧。
  师:怎么不要紧?
  生:你一定会读得很好,我支持你。
  师: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别说朱丽丽,就是朱丽丽丽……我也不怕。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是有点胆怯。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
  (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一练。朱丽丽可非同一般。
  (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女同学读)
  师: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呀!
  (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怎么样?比过她没有?(生齐:比过了)朱丽丽,你说比过你没有?
  生:和我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是说差一点,差得不太多,是吗?——(对读书的同学)不过也得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
  生:谢谢您给了我一次比赛的机会。
  师:真好,握握手。有照相的吗?给我们照张相。(环顾四周)很可惜,我们不是领导人,不然早就有人照了。(师生大笑)我非要找个超过她的。(找一位男生)沉住气,一定要超过她。
  (男同学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怎么样?超过没有?(生齐:超过了)朱丽丽,你说超过了没有?
  生:他读得比我好。
  师:多谦虚,谦虚是美德。不过我觉得,他读分号时,没有你停顿得好。谁再来替我比?找我的一家子于瑾瑾来替我比。大家听好。
  (于瑾瑾同学读,读得很好)
  师:于瑾瑾读得怎么样?朱丽丽,你说怎样?
  生:好。
  师:大家说呢?
  生:好!
  ……
  老师跟学生比读书,学生争先恐后地替老师比读书,老师的幽默,学生的天真,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师生之间组成了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情生趣,趣激学,在师生比赛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练习读书十分投入,其表现欲、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们在不知不觉之中,课文读得流利了,读得有感情了。
  
  四、 “趣”自练中来
  
  学生在进行迁移性的练习时思维活跃,妙趣横生,成为于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他设计的练习摆脱了老套套、旧题型,大都具有新颖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如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有许多外地老师听课,他便借机布置了这样一项练习:同学们,今天来了许多外地老师,他们明天要在市内游览观光。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学生举手)不要说,先写下来,徐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把你们最希望他们去的地方写一写,要用上“尤其”“千姿百态”“流连忘返”。学生当堂写作,写好后当众朗读,教师则相机口头批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修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练得活泼,学得实在,当堂完成,低耗高效。
  反思这些年来,为什么语文教学会出现高耗低效呢?其原因是复杂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语文教育越来越走向异化,厌学语文的学生越来越多,当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于永正老师重情趣的语文教学经验,就更具有重要意义。
  (原载《江苏教育》2001年第8期)
其他文献
小猪觉得生活无聊,想找点乐趣。于是,它把自己扮成了长颈鹿、斑马、鹦鹉……这个过程伴随着荒诞、幽默,充满着欢乐,也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做自己,最幸福。  [英]本·科特/编绘 金波/审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绘本聊天室  按照约定时间,糖糖、果果又和朱老师碰面了。这次共读的绘本是糖糖和果果一起选的《小猪变形记》。  “为什么选这本书?”朱老师笑着问。  “好玩啊!”果果迫不及待,随手翻开绘本故
期刊
果果是个急性子,不论去哪里,恨不得像孙猴子翻个筋斗,说到就到。这不,学校组织集体春游,大巴车开到半路堵了车,一步三歇,走走停停。这可把果果急坏了,这哪里是堵车啊,分明是堵心嘛!他满腹牢骚,怨声载道:“这辆车真没用,磨蹭半天也走不动。”  “你这叫不会撑船,还怪河弯!”糖糖打趣道,“前边车多路窄,堵得水泄不通,你说怎么办,上天啊?”  “怎么不能上天?”果果调整心态,吹牛解闷,“将来让我来造车,我先
期刊
我累倒在沙发上,心里却十分开心,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来,儿子,交给你一个任务,帮我拿两个快递,妈妈忙。”“交给我吧,保证完成任务!”我一边胸有成竹地说着,一边冲出了家门,不一会儿便来到快递点。虽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仍兴致勃勃地找着,可是当看到两个硕大无比的快递箱,我有点慌了:这么大,怎么办?我只能硬着头皮把两个大箱子夹在腋下,可是怎么也夹不住,还不小心让快递“高空坠落”了好几次。我心疼极
期刊
褪尽了繁华现代的色彩,水乡展现出柔美的轮廓——细雨朦胧,潺潺小河泛起圈圈微波,炊烟袅袅升起,江南老屋披上如烟般的轻纱。小雨微微点在屋檐上。抬头一看,乌黑的瓦頂承载着天地精华,滑下岁月的点点滴滴。江南的老屋,简朴而宁静,古老而亲切。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润湿后更显滑腻。  乌篷船里,划船的老爷爷戴着毡帽,用脚踩着木桨,一踩一抬,发出“噜……噜……”的声音,还不时用浓浓的绍兴口音向我
期刊
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孩子蹲在路边捉蚂蚁。成群结队的蚂蚁好像一块黑布,慢慢地移动着。好奇的我向他们要了一些,用纸巾包住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把蚂蚁装进一个透明的空塑料瓶养起来。为了让它们生活得更舒适些,我还往瓶里装了一些土、面包屑和饼干屑。我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去看一看这些小不点儿。有时它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面包屑,有时它们几只围在一起像开会,有时三三两两地依偎在一起,像说着悄悄话,真是
期刊
出了“中心馆”,皮皮熊意犹未尽,他问:“下面我们去哪个馆玩?”小刺猬立马纠正:“打住,我们可不是玩!”皮皮熊嘿嘿地笑:“我知道,我们是边玩边学。”贾小宝摇着扇子:“对,寓学于乐,一举两得。既然皮皮熊这么感兴趣,那我们就前往 文通馆 吧。走起!”  游客须知  一园好风光,  一河把路挡。  若想过河去,  挑战有惊喜!  高兴的一天  苗淼  今天我特别高兴,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我向一个池塘
期刊
春天像一位身着华服的公主,瞧,她向我们走来了……  春公主来啦!  宣传员春风姐姐高兴地跑着向大家宣布:我們的春公主来啦!  花姑娘听到了,着急地想:哎呀,公主殿下这么快就来了,我得抓紧时间开放!如果跟不上春公主的脚步,我就会被派到暴躁的夏国王那里工作啦!这样想着,花儿们马上向公主展开了最灿烂的笑脸。  “春公主来啦!”公主的侍卫——春雷听到了,赶快执行工作,“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响彻云霄。胆小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们看了很多历史传奇故事,如果让你把故事的主人公放在当代环境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在云南的大山里住着一户人家,他们几乎与世隔绝,因为周围都是茂密的森林,没有路也没有其他人的踪影。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  一天他们外出打猎,迷失了方向,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捡到一个登山爱好者的背包,包里有一个指南针,一些干粮,还有一本书。他们对书中的图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真看了起来。当他们看到里面《
期刊
如此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真令人向往!  “外是薄衣里是金,剥金便露水晶体。又酸又甜真美味,平时最爱系白巾。”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啦,就是橘子。你看,此时这个橘子正临危不惧地坐在我们的头上呢,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顶橘子比赛!  第一局:金鸡独立顶橘子。同学们还没听完老师的号令,跃跃欲试的心就已按捺不住了。大家摆好姿势,双手展平,右脚呈直角抬起,再把橘子放在头上。我暗自对橘子说
期刊
有时候大人们问我:“你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什么時候能长大?我也不知道。有段时间,我迷上了“奇趣蛋”, 8元一个,一半是巧克力,一半是小玩具。妈妈给我体验了一次就不再买了,她觉得不值。那我就让奶奶买,她每次说着“好贵呀”,还是帮我买。  有一天我放学早,把作业做完,就和奶奶一起整理车库里的废品。鞋盒要拆开,摊平。我拆了几个小鞋盒,手指头就酸了。我改用脚踩,一开始感觉简单,渐渐地我脚底就麻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