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类高职院校师生结对教学模式实践与体会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农类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师生结对教育模式,对该教育模式具体操作的几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农类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师生结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29-02
  
  近年来,农类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有关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内容。我院在借鉴总结各兄弟院校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农类高职院校师生结对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农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农爱农,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等“五个能力”,符合现代农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需要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农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难点
  学生存在“学农不爱农”思想 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行业,从事农业的人社会地位不高,这是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农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由于从事农业比较辛苦,许多学生学农不爱农,在就业选择上,也希望与农业完全脱离。所以,培养学生学农爱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解决的前提。这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不仅包括对社会责任感、事业成就感的引导,同时,也包括对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通过分析引导,使学生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对现代农业有正确的认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已经完全不同,需要大量具备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观念转变与对农业的正确认识,离不开学校、教师(包括校外的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的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可以产生榜样的作用。
  农业知识技能学习掌握容易但应用难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不仅涉及多种多样的作物种类、生产方式,而且与光、温、水、气、土、肥、生物等环境因子构成一个复合系统,使得农业生产情况千变万化。虽然涉农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相对比较容易,但包括产品销售、质量安全在内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多变和知识技能的灵活掌握与实际应用则是农类高职人才培养的难点。这一难题的破解,仅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具备相当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实际(实地)指导和长期培训、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
  农类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当今社会一个毋庸置疑、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进入农类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如何将这些“差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农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毫无疑问,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师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涉农专业的高职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需要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指导生产者,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师生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及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高素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是农类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需要探索符合农类专业特色及高职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在这方面,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
  农类高职院校师生结对教学模式
  师生结对是一种建立在导师制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更紧密、更多互动的一种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实习、就业过程当中。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更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学生参与导师日常科研与教学工作,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可在具体实践中深入体会书本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导师则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性格特点布置适当的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评价与鼓励,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师生结对的核心是寓教于学、寓学于做、教学互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基础,以培养社会适用人才为目的。
  师生结对教育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师生结对 教师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师生各自进行自我介绍,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自我介绍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学校职能部门(教务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将收集的学生志愿反馈给各位导师;再由导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选择确定学生名单,反馈给学生所在系。学生所在系将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后的名单上报学校,学校经进一步资格审查后,公布师生结对名单。每一年级的校内外教师可与3~4位学生结对。师生结对中的教师是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的组合体,也就是由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校内外教师的组合不仅可以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师生结对中,可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校内外教师的职责与分工要明确。校内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对其职业进行规划,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校外教师主要指学生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开拓学生视野,对其就业前景及现实情况给予指导分析。
  师生结对实施的时期和内容 师生结对贯穿于整个教学、实习、就业过程中,开始于认知实习教育。在第一学年主要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其间师生结对主要是培养学生知农、学农、爱农的思想。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学习,如带领学生参观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高新技术品种示范园,近距离与农业企业成名人物交流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浓厚兴趣,转变对传统农业的观点。在第二学年主要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专业课程方面需要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实训总结发言、课堂试讲、讨论交流等方式实现。第三学年主要是毕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除了全程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外,还需要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操作、深入市场了解产品营销等。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农药营销、种子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同时,鼓励毕业班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
  教师与学生实行滚动式结对 每对校内外教师每年可增加数量相对固定的学生与之结对。如校内外教师组在第一年结对3名一年级学生;进入第二年后,可再增加3名一年级学生,而原来3名一年级学生成为二年级学生;进入第三年后再增加3名一年级学生,原来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分别成为三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进入第四年后再增加3名一年级学生,原来的三年级、二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已毕业的学生、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即师生结对连续进行3年,相当于完成一个滚动周期,在每个滚动周期中,每对校内外教师都有一、二、三年级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可以经常交流(朋辈沟通,由于年龄相仿容易交流),高年级学生既能够起到辅导低年级学生的作用,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包括对专业的认识、就业前景、学习体会、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锻炼等方面。另外,已经毕业的“同门师兄(姐)”对其师弟师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农类高职院校实施师生结对教育模式的体会
  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及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实际评价是衡量师生结对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我院涉农专业实施师生结对教育模式已有三年,从所了解的情况看,实施结对教育模式的效果非常显著,学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在实践中,笔者对师生结对教育模式有如下几点体会。
  校内外结对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作为师生结对一方的教师,其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结对教育的成败。学校对师生结对中的教师应该提出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具有历史使命感,具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不仅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技巧、应变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要调动校内外教师的积极性 要保障师生结对的成功,除了教师应具备必要的条件外,学校也应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管理部门要有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行动。管理者要尽可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方便,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提出的合理要求。同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爱教师,赏识教师,尊重教师情感,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此外,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仅对优秀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更应将师生结对培养的效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参考条件。
  因材施教和灵活的方式方法是提高师生结对效果的重要保障 农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知识不一定必须在教室里才能学得到,教学不一定必须是教师讲、学生听,也可以反过来进行。因此,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学校需要转变观念,多听取专业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同时,灵活不等于随便,专业教师必须对采用的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深思熟虑,并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群祥.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基于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8,(6):112-117.
  [2]李艳娥.构建职业资格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3(4):4-7.
  [3]吴翠荣,吴翠玲.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24-127.
  [4]赵永红.以分段式教学为切入点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4):28-30.
  [5]何军.走“工学结合”之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80-85.
  [6]赵玉如.美国校长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J].天津教育,2004,(1):29-30.
  [7]苏叶兰.学校管理中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23(4):55-56.
  
  作者简介:
  陈勇兵(1973—),男,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农艺师,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技术。
  王晓艳(1983—),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技术。
其他文献
“两类人员”是指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意义重大。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两类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深入
定向井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容积法储量计算时单井有效厚度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常规的有效厚度校正方法考虑因素单一,从而造成储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推导出定向井有效厚度校正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未来的就业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学识相对欠缺,有自卑和畏惧等心理障碍的中职生而言,就更为重要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应明确竞争意识的内涵及培养竞争意识的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生;竞争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61-02  随着社
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我国高职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9月16日,首届“中国-一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在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开幕。本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主题是“展示成果,促进合作”.活动由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共吸引了
摘要:结合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从课程模式、课程教学框架、教学模式、项目课程开发、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阐述探索的经验,旨在为课程改革实施的具体操作技术层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55-02  近年来,尽管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其重心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
通过对中国西北挤压型沉积盆地主要油气富集区的地层流体压力与油气运聚关系的探讨,划分了运聚的5类流体压力模式;1.紧邻泥岩压力封隔层的砂岩楔部出现流体超高压带,之下为正常压力
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将学术分为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其中,“教学的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传授知识的学术,即传播知识的学术。“教学学术”的内容不仅仅涉及教学实践本身,还包括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知识和方法创新、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教师成长制度保障和实施策略等层面。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以下價值:(1)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实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本文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
针对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提出了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方法。从露头,井剖面及地震层序分析入手,以沉积层序与生储盖的形成,演化及分布为主线,探讨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寻找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