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色彩联考考题解析

来源 :中国中小学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ight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2021年美術类专业统一考试
  色彩试题
  一、内容
  客厅一角。画面必备内容:参照提供的客厅黑白图片选择物件,须包含电视柜和有虚影画面的电视机、静物盆景一件、玻璃瓶插花一件、水壶或水杯一个、水果两个,自行组合为客厅场景画面。
  二、要求
  1.必须严格按题作画。所定照片实物不可置换为其他物象,否则按不切题扣分。
  2.构图合理,主体突出,有形式美感。
  3.画面色调和谐,色彩关系正确,表现生动,有重点细节刻画。

考题分析


  2021年四川省美术联考考题为黑白场景照片,要求考生自行组织色彩关系来构成完整画面,即“黑白变彩色”。
  首先,要仔细审题读题,明确考题要求,必要时用圆珠笔圈出重点信息,如电视屏幕一定要有“虚影图像”,不能仅画黑屏,必选物体绝对不能遗漏,选画物体则根据个人能力及画面构图要求进行选取。此时最好在草纸上列出物体数量并再次核实,以免多画或漏画而失分。
  其次,在试题纸空白处画一下小构图(千万不要在试卷纸上画,擦不净就成为作弊卷)。因要求是自行组织构图,所以我们在构思时便有多种选择,但一定要选取有把握能画好的那一种。考生可以画成四分之三成角透视构图,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有利于画面空间的推拉,近实远虚有利于画面节奏感与主次关系的表达。另外也可以最大限度直接利用原图,不作太多的改动,以达到这种平行透视关系中的直观感。
  最后,在黑白小草图确立后,在根据考生个人用色习惯、冷暖色调偏好的基础上确立画面色调,物体的设色要符合生活常理。以上都属于“意在笔先”的构图过程。相比较彩色照片考题的相对直接性,面对此类考题只有多思多想,才能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在作画过程中,我们要统一光源来向,增强光感,使画面效果响亮,同时也可以用“窗外来光”的方式,如用窗框在背景墙和电视上的分割投影来增加画面的构成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物体的摆放要注意大小疏密关系对比,一些物体的“组团化”可防止画面凌乱,如水壶与水果“组团”,可以作为画面的一个视觉中心,配合电视屏幕上摇曳的绿植,为画面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一幅熟悉和感人的生活场景。
  要画好黑白形式的场景考题,离不开对日常场景的刻苦练习。注意素描关系中的比例透视、体积和色彩关系中的固有色、冷暖、纯灰、质感等相互之间的和谐,并以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去表达,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场景应试建议


  1.针对基础相对薄弱及发挥不够稳定的学生
  建议客观性还原照片,根据自身能力可作微调即可(如:物件比例、位置微调、疏密遮挡及基本特征),由于照片构图已经基本合理,微调便能更加美观,加上很多学生平时只是机械式地套用一些构图,却没有真正理解规律,结果物件透视、面积比例、光源关系都出现错乱,得不偿失。所以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建议客观一些,还原照片,进行微调,努力把色调关系、塑造关系及颜色关系处理好,如此将会拿到比较稳定的分数。



  2.针对基础较好及发挥稳定的学生
  对色彩基础能力较好及对画面关系理解相对透彻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更能表达画面视觉效果的构图,主动取舍画面物件,合理安排色块的比例关系。这类卷子会增加构图上的形式美感,视觉冲击力会更强,使阅卷老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有希望冲高分卷。当然,难度也会更大,所以构图一定要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不能在这一步出问题,否则对画面整体的影响太大了。
  这张真题示范运用的就是客观性还原照片构图的方式,对地面、桌面、电视几大块的面积比例作了微调,使画面主次及比例关系更和谐,画面物件的疏密关系也有主观性的重新组织。视觉中心的物件在形象特征、冷暖及纯灰、素描关系的对比以及点、线、面的运用等方面都是最为丰富的。画面穿插了一些小物件及线条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电视及左边大花瓶以平面方式表达,使画面在塑造手法上有不一样的变化,也使画面主次及空间关系更加明确。
  色调是一张画面的灵魂,整体色调一定要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这张画整体以冷色调呈现,背景、桌面、立面、地面这几大块色彩区分要明确,纯灰及冷暖关系要富有一定变化。桌面的暖色物件使画面视觉中心表达更为强烈,物件与投影的冷暖关系增强了画面的光感,再加上画面点线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更加完整。
  作者简介:丁强,重庆轩铭艺术培训学校教学总监兼色彩主管。
其他文献
蒋欣妤   合肥墨缘书法 指导教师:李进才  袁雨涵   合肥墨缘书法 指导教师:李进才  周梦婷   合肥墨缘书法 指导教师:李进才  邹梦涵  余姚第四中学 指导教师:徐 清  陈如心 《近地轨道清洁者》  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滨海校区)  指导教师:傅 揚
作品描述:马一浮行书“夜渚月明金尊酒满,柳阴路曲碧山人来”八言联轴,尺寸125cm×21cm,纸本。  作者简介:马一浮(1883—1967),浙江绍兴人,生于四川成都。出身于名门望族。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以字行,号湛翁、被褐、无咎,中年号太洲,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室名蠲戏斋。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国学大师、一代儒宗。光绪时解元,通六种外语,为一代奇才。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也在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在新美术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美术教学的本质意义。美术教育界专家李力加教授曾指出“做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责任心与大爱,如果做不到这基础的几点,就彻底不要做教师。”那在新时代下“以美育塑造美好心灵”的背景下,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师又是什么样的人?何为美术教师?这是我们应当共同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了
近年间,国内美术学院在招生考试的命题思路上出现了显著转变,这种转变犹如一面广角镜,它将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的选拔机制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这三方面问题汇聚在同一视线范围内。当前,对技法能力的考查已不再是学院遴选人才的唯一标准,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乃至人文思想、情感态度、生活经验等介于“美术”与“非美术”之间的概念纷纷成为测评考生才智的标尺,这也为“艺考”这个陈旧的话题重新铺设了不确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的深入,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围绕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以《捣练图》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的教学分析,从搭建赏析架构、提升赏析技能、拓展赏析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解析和反思,从中来探究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进行有机地链接和整合,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
摘 要:“五育并举”方向指引下的小学“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承载学校美育主渠道的美术学科,发挥着育人的关键作用。而展示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保障。有效的展示性学习,促成生生、师生之间互动学习,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检验教学,拓宽思路。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融合展示性学习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性、共享式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内化学科关键能力。  
摘 要:欣赏和创作是两大最主要的美术学习活动。在中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启航》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角色代入”式赏创学习法,组织开展了“小党史家思辨”“小鉴赏家赏析”和“小美术家构想”三大活动。学生在三大活动中,经历了三种角色的依次转换,获得了党史知识、艺术素养和价值观等的多元提升,助推了赏创学习向深入化迈进。  关键词:中国红色经典美术作品 角色代入 赏创学习  欣赏和创作是两大最主要的
“融合式”的美术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一项培养完整人格的教育工程。  “融合式”美术教学是指健全儿童与特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互动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提高审美情趣、提升美术素养、拓展创新思维。幼儿园“融合式”美术教学是以健特幼儿“情感上、操作上、精神上的融合”为课程理念,在优化六种融合范式的主导下,促发健特儿童的情感更加内化深入、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并在多维度评价的辅助下,让强的更强、让
摘 要:在小學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愉悦因素,通过丰富教学形式,设计趣味作业等方式,增加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达到愉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 愉悦性 课堂 教学  人的情感与认知彼此相连,一个人参与任何活动都会受一定情感的影响。1854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指出如
释文:玉露承霄,金花滿地,神芝吐芳,仙桂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