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理念】
“童真课堂”是尊重儿童、彰显真学的课堂,“童真课堂”是儿童主动学、教师智慧导、师生共成长的课堂。无疑,“儿童路线”是“童真课堂”的生命线:坚持从儿童中来——教学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坚持在儿童中学——让儿童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坚持到儿童中去——教师发挥应有的导学作用;坚持在儿童中长——让儿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这四大坚持也就是“童真课堂”的教学原则。
在“童真课堂”里,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和儿童必须手拉手平衡向前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放弃自己导学的职责。走进课堂,在儿童展开“真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蹲下身子到儿童中去,在儿童“真学”出现状况的时候,“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可以说,教师的精准导学是促进儿童“真学”更上台阶的重要保障。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帮互助,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示意图的辅助,厘清文章脉络,自主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略读课文,自主捕捉文本动作描写的相关信息,在阅读比较中真正理解语言,培养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反复阅读,试着读懂麻雀的心,感受麻雀“强大的力量”,自由表达真切感受,了解文本的表达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预热激趣,真学启航
(课件出示)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围绕这句话展开自由的交流,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
1.猜想汉字,渗透文化
课件出示“隹”的字形演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理解“隹”的意思。
课件出示“雀”的字形演变:■,继续让学生猜字,并理解“雀”的本义。
2.猜想结果,直入课题
(出示狗和麻雀的图片)
师:如果这只小小的麻雀落到了庞大的猎狗面前,你猜想,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麻雀被狗给吃掉了。
生:麻雀妈妈飞下来保护它。
师:这是课文中的结果。你们都读过课文了吗?读过几遍?
生:三遍。
师:老师以为你们都没读过课文,看来你们已经先行一步了。除了刚才的两种结果以外,还可不可以有另外的结果?
……
第二板块:厘清脉络,读懂猎狗
1.比较阅读,读懂猎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课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三遍了,那现在我们就到课文中看看,那只小小的麻雀落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结果怎么样。
生(读第六自然段):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去。
师:是的,这是课文中的描写。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猎狗被吓到了,它正在往后退。
师:老麻雀竟然把猎狗吓跑了。再来看看,前面猎狗可不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请你读读这三句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一开始猎狗是很凶的,后来它居然被老麻雀吓跑了。
师:好的,你看出了其中的变化。同学们请注意,当几句话集中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比较。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话是写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第三句话是写猎狗慢慢地向后退。
师:他发现了,在第二、第三句话中猎狗的动作都是“慢慢地”,但第二句话中是“慢慢地走近”,猎狗是想——
生:猎狗是想吃掉小麻雀。
师:慢慢地后退是——
生:是被老麻雀吓到了。
师:其实这“慢慢地”,除了二、三两句话里有,第一句话里有吗?
生:也有。
师:我们发现猎狗那个时候的动作都非常慢,它走近猎物是——(生:放慢脚步,悄悄地)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猎狗?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猎狗。
师:很聪明,训练有素。当它接近猎物的时候呢?“慢慢地走近,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我们看到的是一只——
生:凶猛的猎狗。
师:是啊,同样是“慢慢地”,我们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含义。到了第三句,出现了两个“慢慢地”,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要不拿掉一个吧。
生:我觉得两个“慢慢地”显得猎狗更加害怕。
生:猎狗更加害怕,它被怔住了。
师:实际上这三句话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我们一起看。第一句:放慢脚步、向前走;第二句: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第三句:愣住、慢慢地向后退。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写的都是猎狗的动作。
师:你的发现真有价值,这三句话描写的都是猎狗的动作。我们通过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读懂了猎狗。它前面是想——(生:吃小麻雀)后来是——(生:被吓退了)课文中除了写到猎狗以外,还写到了谁?
生:小麻雀。
生:老麻雀。
2.巧用导图,厘清脉络
师:那么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在学生浏览、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板画思维导图,请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自己说说这个故事)
生:一开始,猎狗想要吃小麻雀,但是老麻雀落下来救小麻雀,把猎狗吓退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图进行补充,写上圆圈里的字,完成思维导图)
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我们就非常容易地了解了整个故事。刚才我们通过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读懂了猎狗,那这篇文章我们更要读懂的是谁的心呢?
生:老麻雀的心。
第三板块:略读课文,读懂麻雀
1.捕捉信息,交流感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默读课文。默读的时候,一定要拿起笔,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句子,细细体会,等会儿试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师:交流好的小朋友可以转过来了,没交流好的继续。如果交流有困难的话,可以借用这个句式。
(课件出示)
老麻雀明明知道 ,可是 。
师:我们的学习已经进行到了一半,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小朋友,举手的时候享有特权,你把手举得高高的,手掌心朝前,五指张开,如果这样我还没有看到你,你就向我发信息,晃动你的手掌。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参与学习。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请说说你的感受。
生: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有危险,但还是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生:我有补充,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害怕猎狗,可还是勇敢地飞下来保护幼儿。
生:老麻雀明明知道落下去跟猎狗展开搏斗的话会被猎狗咬死,但它还是奋不顾身地飞下去,保护小麻雀。
……
师:这么危险的时候,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生:千钧一发。
生:危在旦夕。
生:危机四伏。
师:在这样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那么小的麻雀,怎么就像石头呢?
生:因为麻雀落下来的速度很快。
生:因为它是很坚定地落下来的。
师:没有丝毫的犹豫。
生:因为它是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的。
生:因为母爱的力量很伟大。
师:母爱的力量很伟大,当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略作思考):因为它充满了母爱,所以它落下来时的心情是很急切的。
生:它落下来的时候还扇着翅膀。
师:扇着翅膀还像石头吗?
生(马上回应):哦,应该是没扇翅膀,它是笔直地落下来的。
生:它是这样冲下来的。
师: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这样下来了。
生:它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了。
师:是的,就算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师:这么强大的力量!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力量,来体现这种急切,来体现这种速度。
(生集体朗读)
师:后面说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绝望就是——(生:没有希望)什么是没有希望的?
生:救出小麻雀,没有希望。
师:救出小麻雀是没有希望的,但它还是绝望地尖叫着,它用自己的动作告诉猎狗——
生:不许伤害我的孩子。
生:别靠近我的孩子,不然我就跟你拼了。
生:只要我还在,我是不会让你碰我孩子的一根羽毛的。
生:别碰我的孩子,你有什么事冲我来。
师:你看,它就这样义无反顾地飞下来,想拯救自己的孩子。你还找到另外的动作描写了吗?
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我从老麻雀的动作中感到它非常紧张。但它仍准备着,跟猎狗战斗。
生:它就算自己牺牲了,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
2.比较阅读,整合信息
(课件集中呈现)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了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四个句子都呈现在屏幕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先写了老麻雀——(生:落下来的动作)接着写老麻雀——(生:扎煞羽毛,绝望地尖叫)然后写老麻雀——(生: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最后写老麻雀——(生:呆立着不动)如果重新排序,先写后面的三句话,然后再写第一句,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如果第一句排在最后,那样的话,麻雀是怎么出现的呢?
师:如果老麻雀不出现,作者怎么看得到后面的这一切呢?实际上这位同学是在提醒大家,观察是有顺序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
生:如果它“扎煞羽毛”这些动作是在树上做的话,那猎狗早就把小麻雀吃掉了。
生:如果先直接写它扎煞起羽毛,那你怎么知道是谁扎煞起羽毛呢?
师:对呀,如果先写它扎煞起羽毛,这个“它”,我们就不知道是谁了,这个观察非常细致。
生:如果老麻雀想救小麻雀的话,应该立马就飞下去。
师:对啊,哪有那么多思考,哪有那么多另外的动作。
生:而且它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树上待着。
生:它怎么可能在树上准备着一场搏斗呢?
生:它很爱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在树上犹豫。
师:所以必须是按这样的顺序。你再看看这四句动作描写,你会看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
生:勇敢。
生:母爱。
生:坚强。
师:每一处动作描写传递出的都是老麻雀的勇敢,是老麻雀的母爱,是老麻雀爱的力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爱的力量传递出来。
(生分组朗读)
第四板块:直击感受,真情表达
1.聚焦个性感受,理解“强大的力量”
师:在课文中,除了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之外,还有一位猎人,就是“我”。他看到了这一切,忍不住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啊!这种力量让猎狗——(生:愣住了)这种力量把“我”——(生:感动了)这种力量也会让我们深有感触。让我们拿起笔,写下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
(生抒写感受)
师:写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读。还没有发言过的小朋友请抓住机会,我们的课堂已经接近尾声。没有发言过的小朋友请高高举起你的小手,张开你的五指,向我发出信息。
生:这是一种奋不顾身的母爱,老麻雀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心里只想着孩子。
生:母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生:这种强大的力量是母爱的力量,老麻雀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师:请每个小朋友把自己写的读出来,让你的声音传递你的情感。
2.链接原文结尾,深化“强大的力量”
师:课文原来是有结尾的。
师(朗诵):是啊,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老麻雀,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生(集体朗诵):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师: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师在思维导图中间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师:如果大家对屠格涅夫的文学作品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去阅读他的《猎人笔记》;如果大家对麻雀的心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去阅读林清玄的文章《麻雀的心》。在刚才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们读懂了麻雀的心。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 312007)
“童真课堂”是尊重儿童、彰显真学的课堂,“童真课堂”是儿童主动学、教师智慧导、师生共成长的课堂。无疑,“儿童路线”是“童真课堂”的生命线:坚持从儿童中来——教学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坚持在儿童中学——让儿童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坚持到儿童中去——教师发挥应有的导学作用;坚持在儿童中长——让儿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这四大坚持也就是“童真课堂”的教学原则。
在“童真课堂”里,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和儿童必须手拉手平衡向前走。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放弃自己导学的职责。走进课堂,在儿童展开“真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蹲下身子到儿童中去,在儿童“真学”出现状况的时候,“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可以说,教师的精准导学是促进儿童“真学”更上台阶的重要保障。
【教学目标】
1.通过互帮互助,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示意图的辅助,厘清文章脉络,自主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略读课文,自主捕捉文本动作描写的相关信息,在阅读比较中真正理解语言,培养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反复阅读,试着读懂麻雀的心,感受麻雀“强大的力量”,自由表达真切感受,了解文本的表达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预热激趣,真学启航
(课件出示)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围绕这句话展开自由的交流,营造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
1.猜想汉字,渗透文化
课件出示“隹”的字形演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理解“隹”的意思。
课件出示“雀”的字形演变:■,继续让学生猜字,并理解“雀”的本义。
2.猜想结果,直入课题
(出示狗和麻雀的图片)
师:如果这只小小的麻雀落到了庞大的猎狗面前,你猜想,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麻雀被狗给吃掉了。
生:麻雀妈妈飞下来保护它。
师:这是课文中的结果。你们都读过课文了吗?读过几遍?
生:三遍。
师:老师以为你们都没读过课文,看来你们已经先行一步了。除了刚才的两种结果以外,还可不可以有另外的结果?
……
第二板块:厘清脉络,读懂猎狗
1.比较阅读,读懂猎狗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课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三遍了,那现在我们就到课文中看看,那只小小的麻雀落到庞大的猎狗面前结果怎么样。
生(读第六自然段):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去。
师:是的,这是课文中的描写。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生:猎狗被吓到了,它正在往后退。
师:老麻雀竟然把猎狗吓跑了。再来看看,前面猎狗可不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师:请你读读这三句话,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一开始猎狗是很凶的,后来它居然被老麻雀吓跑了。
师:好的,你看出了其中的变化。同学们请注意,当几句话集中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比较。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话是写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第三句话是写猎狗慢慢地向后退。
师:他发现了,在第二、第三句话中猎狗的动作都是“慢慢地”,但第二句话中是“慢慢地走近”,猎狗是想——
生:猎狗是想吃掉小麻雀。
师:慢慢地后退是——
生:是被老麻雀吓到了。
师:其实这“慢慢地”,除了二、三两句话里有,第一句话里有吗?
生:也有。
师:我们发现猎狗那个时候的动作都非常慢,它走近猎物是——(生:放慢脚步,悄悄地)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猎狗?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猎狗。
师:很聪明,训练有素。当它接近猎物的时候呢?“慢慢地走近,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我们看到的是一只——
生:凶猛的猎狗。
师:是啊,同样是“慢慢地”,我们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含义。到了第三句,出现了两个“慢慢地”,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要不拿掉一个吧。
生:我觉得两个“慢慢地”显得猎狗更加害怕。
生:猎狗更加害怕,它被怔住了。
师:实际上这三句话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我们一起看。第一句:放慢脚步、向前走;第二句:走近、嗅了嗅、张开、露出;第三句:愣住、慢慢地向后退。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写的都是猎狗的动作。
师:你的发现真有价值,这三句话描写的都是猎狗的动作。我们通过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读懂了猎狗。它前面是想——(生:吃小麻雀)后来是——(生:被吓退了)课文中除了写到猎狗以外,还写到了谁?
生:小麻雀。
生:老麻雀。
2.巧用导图,厘清脉络
师:那么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在学生浏览、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板画思维导图,请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自己说说这个故事)
生:一开始,猎狗想要吃小麻雀,但是老麻雀落下来救小麻雀,把猎狗吓退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图进行补充,写上圆圈里的字,完成思维导图)
师:通过思维导图的帮助,我们就非常容易地了解了整个故事。刚才我们通过对猎狗的动作描写读懂了猎狗,那这篇文章我们更要读懂的是谁的心呢?
生:老麻雀的心。
第三板块:略读课文,读懂麻雀
1.捕捉信息,交流感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默读课文。默读的时候,一定要拿起笔,画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句子,细细体会,等会儿试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
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感受。
师:交流好的小朋友可以转过来了,没交流好的继续。如果交流有困难的话,可以借用这个句式。
(课件出示)
老麻雀明明知道 ,可是 。
师:我们的学习已经进行到了一半,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小朋友,举手的时候享有特权,你把手举得高高的,手掌心朝前,五指张开,如果这样我还没有看到你,你就向我发信息,晃动你的手掌。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参与学习。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请说说你的感受。
生: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有危险,但还是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生:我有补充,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害怕猎狗,可还是勇敢地飞下来保护幼儿。
生:老麻雀明明知道落下去跟猎狗展开搏斗的话会被猎狗咬死,但它还是奋不顾身地飞下去,保护小麻雀。
……
师:这么危险的时候,如果让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你会用哪个?
生:千钧一发。
生:危在旦夕。
生:危机四伏。
师:在这样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那么小的麻雀,怎么就像石头呢?
生:因为麻雀落下来的速度很快。
生:因为它是很坚定地落下来的。
师:没有丝毫的犹豫。
生:因为它是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的。
生:因为母爱的力量很伟大。
师:母爱的力量很伟大,当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略作思考):因为它充满了母爱,所以它落下来时的心情是很急切的。
生:它落下来的时候还扇着翅膀。
师:扇着翅膀还像石头吗?
生(马上回应):哦,应该是没扇翅膀,它是笔直地落下来的。
生:它是这样冲下来的。
师: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这样下来了。
生:它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了。
师:是的,就算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师:这么强大的力量!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现这种力量,来体现这种急切,来体现这种速度。
(生集体朗读)
师:后面说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绝望就是——(生:没有希望)什么是没有希望的?
生:救出小麻雀,没有希望。
师:救出小麻雀是没有希望的,但它还是绝望地尖叫着,它用自己的动作告诉猎狗——
生:不许伤害我的孩子。
生:别靠近我的孩子,不然我就跟你拼了。
生:只要我还在,我是不会让你碰我孩子的一根羽毛的。
生:别碰我的孩子,你有什么事冲我来。
师:你看,它就这样义无反顾地飞下来,想拯救自己的孩子。你还找到另外的动作描写了吗?
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我从老麻雀的动作中感到它非常紧张。但它仍准备着,跟猎狗战斗。
生:它就算自己牺牲了,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
2.比较阅读,整合信息
(课件集中呈现)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了嘶哑的声音。
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描写老麻雀动作的四个句子都呈现在屏幕上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先写了老麻雀——(生:落下来的动作)接着写老麻雀——(生:扎煞羽毛,绝望地尖叫)然后写老麻雀——(生: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最后写老麻雀——(生:呆立着不动)如果重新排序,先写后面的三句话,然后再写第一句,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生:如果第一句排在最后,那样的话,麻雀是怎么出现的呢?
师:如果老麻雀不出现,作者怎么看得到后面的这一切呢?实际上这位同学是在提醒大家,观察是有顺序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
生:如果它“扎煞羽毛”这些动作是在树上做的话,那猎狗早就把小麻雀吃掉了。
生:如果先直接写它扎煞起羽毛,那你怎么知道是谁扎煞起羽毛呢?
师:对呀,如果先写它扎煞起羽毛,这个“它”,我们就不知道是谁了,这个观察非常细致。
生:如果老麻雀想救小麻雀的话,应该立马就飞下去。
师:对啊,哪有那么多思考,哪有那么多另外的动作。
生:而且它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在树上待着。
生:它怎么可能在树上准备着一场搏斗呢?
生:它很爱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在树上犹豫。
师:所以必须是按这样的顺序。你再看看这四句动作描写,你会看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
生:勇敢。
生:母爱。
生:坚强。
师:每一处动作描写传递出的都是老麻雀的勇敢,是老麻雀的母爱,是老麻雀爱的力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爱的力量传递出来。
(生分组朗读)
第四板块:直击感受,真情表达
1.聚焦个性感受,理解“强大的力量”
师:在课文中,除了老麻雀、小麻雀、猎狗之外,还有一位猎人,就是“我”。他看到了这一切,忍不住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啊!这种力量让猎狗——(生:愣住了)这种力量把“我”——(生:感动了)这种力量也会让我们深有感触。让我们拿起笔,写下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
(生抒写感受)
师:写好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读。还没有发言过的小朋友请抓住机会,我们的课堂已经接近尾声。没有发言过的小朋友请高高举起你的小手,张开你的五指,向我发出信息。
生:这是一种奋不顾身的母爱,老麻雀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心里只想着孩子。
生:母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生:这种强大的力量是母爱的力量,老麻雀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师:请每个小朋友把自己写的读出来,让你的声音传递你的情感。
2.链接原文结尾,深化“强大的力量”
师:课文原来是有结尾的。
师(朗诵):是啊,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老麻雀,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
生(集体朗诵):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师: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师在思维导图中间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师:如果大家对屠格涅夫的文学作品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去阅读他的《猎人笔记》;如果大家对麻雀的心感兴趣,那么可以继续去阅读林清玄的文章《麻雀的心》。在刚才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们读懂了麻雀的心。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 3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