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人”假设,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诞生的,后人则将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之首的科学管理理论所建立的人性假设基础归结为“经济人”假设或其相应的X理论。虽然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界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众多学者们的批判。然而,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也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的。而且,科学管理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本思想。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应该被人们重新认识。
关键词: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经济人;人性假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那就是泰罗的出现和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科学管理首次将科学引入管理,开创方管理理论之先河,泰罗也因此被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到后人的尊崇,但同时,随着对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对泰罗及其理论的批判之声也随之而来。其中,对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有不少批判之言。原因是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被定义为“经济人”假设,甚至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提并论,这就导致了很多学习管理学的人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偏见。
本人通过重新阅读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并大量查找相关资料,这才发现对泰罗的人性假设认识存在偏见。泰罗的人性假设并不象之前所认识的是纯粹的“经济人”假设,更不能等同于麦格雷戈的X理论。本人认为,要正确认识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不仅需要我们重读泰罗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弄清泰罗的理论中以“经济人”假设作基础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现状。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将理论置于相应的社会背景之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是尤其必要的。
一、“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氏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企业中存在的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对科学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社会评价
依据泰罗所处的年代及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时代,后人把他的科学管理理论划归为古典管理理论。从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有关人的性质和人的行为的假设,对于决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从事人员管理的人都是以他们对人性的假设为依据,从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控制和激励人们的。后人则将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之首的科学管理理论所建立的人性假设基础归结为“经济人”假设或其相应的X理论。
根据这种人性假设,科学管理学派认为对人事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应该是: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给人以尊重;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和技术规格等;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科学地挑选工作,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之拥有工作所需的技能;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和职责上严格划分,并监视工人工作。
以上的内容要点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均有所体现。一些学者分析:以“经济人”假设为指导,泰罗创立了最初的劳动计量奖励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工人工资和奖励的获得是和工资绩效相联系的。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其他科学方法的应用,员工为了获得他们与工作相关的唯一需求——金钱,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种制度作为典型例子,有些学者认为,“泰罗制”的实施其实就是以严格的物质奖惩作为保证的。在泰罗和他的追随者看来,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种“经济人”假设的明显局限就是把人看作是仅仅关心经济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人的需要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层次性。人在那里成了拉车吃料的牛马,纯粹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任人驱使的求生存者,完全丧失了他本来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国国会讨论拨款法案时,参议员亨利•洛奇曾声称:泰罗制造成了迫使奴隶
拼命干活的直到累死的“奴隶时代”,也正是由于此种假设只注重了人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在重多学者看来,泰罗只是把工人当作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看的。通过用秒表来测量工人干活速度的工时研究。更使得学者们批判泰罗制是见物不见人。总之,泰罗依据“经济人”假设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让人感到残酷无情,泰罗制被看作是一种“非人化”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处处凸显着它的局限性。
三、科学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根源
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因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受到了众多学者们的批判。然而,事物的产生是有其根源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也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助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新科技和新发明的运用,美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生产规模也由工厂手工业生产转向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的社会化大生产。但企业的管理却相当落后,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促使了大企业和垄断组织的不断出现,组织的经营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对管理职能的专门化需求就变得非常迫切;外来移民和农民的大量涌入,虽为美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工人素质低下,他们无法适应机器大生产,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训练这些工人。在此情形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了。
科学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事的管理。但事是由人来做的,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对工人的管理,工人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泰罗所生活的时代里,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时期,物质生产力相当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90%的工人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维持生存是人们从事劳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人们从事劳动的背后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泰罗从工人的这一动机出发,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创立了“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了缓和劳资关系,他提出劳资双方要进行一场“心理革命”,即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作为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盈余的增加上,直到盈余大到双方都不必为如何分配而争吵为止。实质就是为了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在满足企业盈利目的的同时,满足工人的物质利用需求。工人的需求满足后,就会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
关键词: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经济人;人性假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那就是泰罗的出现和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科学管理首次将科学引入管理,开创方管理理论之先河,泰罗也因此被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受到后人的尊崇,但同时,随着对科学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对泰罗及其理论的批判之声也随之而来。其中,对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有不少批判之言。原因是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性假设被定义为“经济人”假设,甚至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提并论,这就导致了很多学习管理学的人对科学管理产生了偏见。
本人通过重新阅读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并大量查找相关资料,这才发现对泰罗的人性假设认识存在偏见。泰罗的人性假设并不象之前所认识的是纯粹的“经济人”假设,更不能等同于麦格雷戈的X理论。本人认为,要正确认识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不仅需要我们重读泰罗的著作,更重要的是弄清泰罗的理论中以“经济人”假设作基础的时代背景和理论现状。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将理论置于相应的社会背景之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是尤其必要的。
一、“经济人”假设的提出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X理论和Y理论。麦氏主张Y理论,反对X理论。而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近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企业中存在的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对科学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社会评价
依据泰罗所处的年代及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时代,后人把他的科学管理理论划归为古典管理理论。从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有关人的性质和人的行为的假设,对于决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从事人员管理的人都是以他们对人性的假设为依据,从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控制和激励人们的。后人则将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之首的科学管理理论所建立的人性假设基础归结为“经济人”假设或其相应的X理论。
根据这种人性假设,科学管理学派认为对人事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应该是: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而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给人以尊重;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和技术规格等;应以金钱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科学地挑选工作,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之拥有工作所需的技能;管理者与员工在工作和职责上严格划分,并监视工人工作。
以上的内容要点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均有所体现。一些学者分析:以“经济人”假设为指导,泰罗创立了最初的劳动计量奖励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工人工资和奖励的获得是和工资绩效相联系的。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其他科学方法的应用,员工为了获得他们与工作相关的唯一需求——金钱,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种制度作为典型例子,有些学者认为,“泰罗制”的实施其实就是以严格的物质奖惩作为保证的。在泰罗和他的追随者看来,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这种“经济人”假设的明显局限就是把人看作是仅仅关心经济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人的需要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层次性。人在那里成了拉车吃料的牛马,纯粹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任人驱使的求生存者,完全丧失了他本来具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国国会讨论拨款法案时,参议员亨利•洛奇曾声称:泰罗制造成了迫使奴隶
拼命干活的直到累死的“奴隶时代”,也正是由于此种假设只注重了人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在重多学者看来,泰罗只是把工人当作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来看的。通过用秒表来测量工人干活速度的工时研究。更使得学者们批判泰罗制是见物不见人。总之,泰罗依据“经济人”假设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让人感到残酷无情,泰罗制被看作是一种“非人化”管理,科学管理理论处处凸显着它的局限性。
三、科学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根源
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因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受到了众多学者们的批判。然而,事物的产生是有其根源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也是有其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助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新科技和新发明的运用,美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生产规模也由工厂手工业生产转向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的社会化大生产。但企业的管理却相当落后,企业中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促使了大企业和垄断组织的不断出现,组织的经营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对管理职能的专门化需求就变得非常迫切;外来移民和农民的大量涌入,虽为美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工人素质低下,他们无法适应机器大生产,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来训练这些工人。在此情形下,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了。
科学管理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事的管理。但事是由人来做的,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对工人的管理,工人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泰罗所生活的时代里,整个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时期,物质生产力相当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90%的工人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维持生存是人们从事劳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人们从事劳动的背后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泰罗从工人的这一动机出发,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创立了“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了缓和劳资关系,他提出劳资双方要进行一场“心理革命”,即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作为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移到盈余的增加上,直到盈余大到双方都不必为如何分配而争吵为止。实质就是为了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在满足企业盈利目的的同时,满足工人的物质利用需求。工人的需求满足后,就会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