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印度民间友好交流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60多年来开展了大量对印度民间友好活动,在中印建交65周年之际,回顾历史,重温友谊,必将鼓舞我们在中印民间友好事业上越走越远,对中印友好更有信心。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全国友协)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全国性人民团体之一,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为中外民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国友协前身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简称和大,成立于1950年)、中国缅甸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成立于1952年)等10个人民团体于1954年联合发起成立,因此可以说全国友协对印友好交流可追溯到和大和中印友协时期。
  2015年4月是中印建交65周年,全国友协开展的中印友好交流是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9年至1962年:活跃期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建交之初近10年两国发展了“中印人民是兄弟”的美好情谊,民间交流如火如荼。这一时期的和大和中印友协是当时对印民间交流的主力军,组织大量交流项目,陆续邀请印度艺术家代表团、印度诗人、全印和平理事会代表团、印度亚洲团结委员会代表团、印度文化代表团、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及亲属代表团、印中友协代表团等访华;多次组派友好代表团访印;举行酒会、宴会、摄影展、图片展等大型活动。
  这一时期的友好交流中,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积极参与。1953年以丁西林会长、夏衍为正副团长的友好代表团应印中友协邀请访印,受到了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和总理尼赫鲁的接见;同年全印和平理事会应和大邀请组派印度艺术代表团访华时,毛泽东主席会见了代表团主要成员,周恩来总理为代表团举行了欢迎招待会。
  两国名人热情参与。这一时期友协组派了前文化部长丁西林、文学家夏衍、女作家冰心、诗人袁水拍、历史学家吴晗等诸多名人访印,并邀请了印度著名剧作家萨钦·森·古普塔,诗人哈林德拉纳特·查托巴迪雅亚,科学院院士、斯大林国际和平奖获得者萨希布·辛格·索克,摄影家沙尔玛,舞蹈家乌黛·香卡,尼赫鲁家人拉·尼赫鲁,著名的甘地追随者、声望很高的国会议员卡列尔卡等印度知名人士访华。来自两国的知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不仅参与交流,还把体会写成文章发表或在各场合演讲,与印度普通老百姓分享在华的愉快经历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
  交流效果好。中国和印度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人民自古对彼此的文化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对开展友好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有着迫切的愿望,加上领导人的重视和名人的积极参与,民间友好交流效果非常好,百姓对活动参与度非常高,通过交流,两国人民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的友谊。1953年7、8月印度艺术家访华40天,在中国各地演出13场,观众逾25000人,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精彩的印度文化表演;而同年中印友协代表团访印期间参加了印中友协成立大会及文艺演出等200多场活动,回国后代表团举办了访印报告会和座谈会,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印度的文学、音乐、舞蹈等情况,深受百姓欢迎。
  1962年至1976年:停滞期
  两国在一些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中印关系恶化,中印友协于1962年暂停工作,对印民间友好交流活动暂时停滞。
  1976年至1998年:恢复期
  1976年,中印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对印民间友好交流也得以逐步恢复。自关系正常化后,双边关系一般以1988年拉吉夫·甘地访华为界限分为解冻期和升温期两段,据此也把对印民间友好交流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6-1988年。1962年后的十几年,中印各领域交往几乎全部中断,两国人民亟需更新知识、增进相互了解、重建彼此好感。在此背景下,全国友协对印民间友好交流迅速恢复,仅1976年至1984年初就接待了50批印度代表团200多人次访华。这个阶段的友好交流以增进了解为主。一方面,全国友协邀请众多印度记者、学者访华,他们回国后大多通过出书、作报告、演讲等方式向印度人民介绍中国的发展建设等情况。另一方面,全国友协代表团访印期间广泛接触印度各界人士,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如1984年友好代表团在印度期间参加了9场大会,其中千人以上大会和五百人以上大会各3场,与数位国会议员、30多名记者和百余名学者进行了座谈,总共接触万余名印度人。
  第二阶段是1988-1998年。1988年拉吉夫·甘地访华后,中印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轨道,为中印民间友好交流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印度有官方背景的人士和团体又开始积极参与中印民间友好交流。全国友协抓住这一机遇期,一方面积极邀请在印度声望很高的前部长、前驻美大使卡兰·辛格,前财政部国务部长西绍迪亚,卡纳塔卡邦上院议长卡尔曼卡等人士来访;另一方面,组派代表团访印时,通过与印方友好组织和人士的合作与积极协调,使中印民间友好交流活动得到印度政府的支持和重视,1992年,印度副总统纳拉亚南、前总统宰尔·辛格、印共总书记古普塔、印共(马)总书记苏吉特、西孟邦首席部长乔蒂·巴苏、西孟邦邦长哈桑、加尔各答市长查特吉等会见中印友协代表团,1996年印联邦院副议长赫普图拉、外长穆吉克、水利部长韦都、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隶属于印度外交部、主管印度对外文化交流)主任萨蒂等会见中印友协访印团。
  1998-2007年:保持期
  1998年5月,中印关系一度冷却,至2003年走出低谷。中印关系这一短暂挫折并未对中印民间交流产生太大影响,全国友协每年都邀请印度各地的对华友好组织和友好人士代表团、印度青年代表团、印度教授、学者等访华,并组派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度。通过代表团互访,保持了中印民间友好交流的热度和中印人民对友好交流的热情。
  2007至2014年:发展期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对外交往更为频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纷纷加大对印交流、涌现出一大批开展对印交流的机构。在此背景下,中印友协于2007年11月成立55周年之际进行改组,邀请了各领域热衷于中印友好事业的热心人士加入,积极探讨寻求中印民间友好交流的突破和新发展。
  发展期的中印友好交流在过去以团组互访、招待会、图片展活动为主的交流模式的基础上,开拓出如中印联合医疗队活动、中印论坛、中印大学生论坛、中印青年交流、中国国际瑜伽交流大会等一批丰富多彩的交流项目。这些项目特点鲜明:1、机制化:绝大多数项目自启动后做到了每年或隔年定期举办,实现了可持续发展。2、接地气:联合医疗队项目传承柯棣华大夫伟大国际主义精神,走进中印农村地区为贫困人民送医送药;大学生论坛和中印青年交流项目着眼于中印友好事业的接班人,不但为两国青年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平台、还安排如“民宿”“住校”等活动使中印青年、大学生真正走进彼此的学习与生活,在同住、同吃、同上课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3、高层关注: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向印度民间友好人士颁发了“中印友好贡献奖”;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与印度友好人士和团体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和热情对话并向他们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以表彰他们为中印友好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习主席特地屈身问候了轮椅上93岁高龄的柯棣华三妹玛诺拉玛·柯棣尼斯女士,亲切地嘘寒问暖,老太太感动不已,握着习主席的手久久不放,场面十分感人。相信领导人对民间友好事业的关注与重视,对所有致力于友好事业的人们都是莫大的鼓舞,也使人们对中印友好更有信心。
  如今,中印建交迈入第65个年头。65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我们已有如此多的美好回忆,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再接再厉,续写中印友好的美好篇章。
其他文献
为落实《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和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2014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法国外交部地方政府对外合作委员会、阿尔萨斯大区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本届论坛以“加强创新合作,促进城乡发展”为主题,是继武汉论坛、波尔多论坛和南京论坛之后中法举办的又一届地方政府合作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率团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国驻法大使翟隽
期刊
201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今天在广州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与会代表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中国的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已开展了40多年,已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1973年,中国天津同日本神户缔结了第一对中外友好城市关系,开辟了中国地方政
期刊
2014年12月6日至7日,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2014年度合作项目之一“灾害·生态·旅游 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灾害管理战略论坛”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业界管理者、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中外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论坛。论坛的主题是“灾害·生态·旅游 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灾害管理”。  为了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灾害管理,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本论坛从灾
期刊
“我的结婚进行曲是《东方红》,而我的葬礼上,播放的,也一定是《东方红》。”  2013年11月,初冬微寒的中国北京,全国友协宁静的大院里,从冰岛专程赶来的赫尔加松在“民间外交风云录”拍摄组的镜头前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是微笑着说出这番话的,脸上闪过一丝温暖的光彩。  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时光仿佛流转回到1967年的秋天:15岁的盲人冰岛孩子,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8年后,当年听着北京国际广播
期刊
越中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将人民的友情拉近。越中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中结下了深情厚谊,被胡志明主席誉为“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60多年的历史生动地证明了我们两国的传统友谊已成为两国人民无比宝贵的财富。加强两国人民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尊重和信任对越中友好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长远利益。  在越中关系1991年11月实现正常化之后不到3个月,越
期刊
2014年是中国与俄罗斯建交65周年和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上海成功会晤,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确定了扩大和深化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10月,李克强总理刚刚结束上任总理以来的首次访俄并取得丰硕成果。中俄全面扩大合作面临重要机遇。  在此背景下,应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刚刚就任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会长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于2014年
期刊
1977年12月2日,全国友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庆祝新西兰老朋友路易·艾黎80寿辰。邓小平同志出席并讲话。他说:“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千千万万,像艾黎同志那样50年如一日,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此后,艾黎又继续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工作了10年,直到去世。1987年4月
期刊
应伊朗中国友好协会和阿曼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全国友协副会长冯佐库率中国友好代表团一行12人于2014年10月17日至25日对伊朗和阿曼进行了友好访问。  代表团在伊朗期间出席了第五届中国伊朗两国友协年会暨两国关系研讨会,拜会了伊朗文化及伊斯兰指导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和旅游组织相关负责人。双方就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两国文化、旅游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在阿曼期间,代表团拜会了阿曼促进投资和扩大出口
期刊
无论是对于中国历史,还是对于俄中关系,2014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这一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俄两国建交65周年、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及中国民间外交的先导——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俄友协是中国第一个国别友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的第5天成立于北京。  65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科技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
期刊
2014年11月4日,由全国友协和瑞士中国协会法语区分会主办的中国瑞士女企业家洽谈会在洛桑举行,双方与会者60余人。  瑞中协会法语区分会主席白鹄代表瑞方主办方作开场白,并主持洽谈会。瑞中协会已有近70年历史,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工作,与我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白鹄表示,举办此次洽谈会的主要目的是为瑞中双方女企业家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日内瓦伯尔尼地区-瑞士西部地区发展署执行主任菲利普·得·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