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n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海政法学院从五个方面开展了社区矫正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重视原理理论性知识的先导作用,构建多学科复合交叉型课程体系,强调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实践教学,强化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教学功能,组建学术社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以此为基础,笔者基于实地调查提出了创新该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矫正 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 探索 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18-02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1] 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需要能够胜任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因此有必要开展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文以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社区矫正专业为例,梳理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性工作。
  (一)重视原理理论性知识的先导作用
  社区矫正原理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社区矫正实践的先导,上海政法学院社区矫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清晰地阐明了这一点: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法学、刑事执法、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在国家各类与刑事执法相关的机构中从事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我校在社区矫正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将理论素养、专业知识作为社区矫正实践能力的先导符合目前社区矫正实务部门对社区矫正人才的要求。
  (二)构建多学科复合交叉型课程体系
  我校在构建社区矫正多学科复合交叉型课程体系过程中,力求实现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从而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社区矫正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如下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监狱学基础理论、社区矫正原理、社区服刑人员行刑与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中国监狱史、罪犯改造心理学、狱内侦查学、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学概论、社区矫正个案分析、社会司法执法统计学、警体等。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完成20周的专业见习、20周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学习任务。
  (三)强调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实践教学
  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市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合作开展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了两种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在请进来方面,一是邀请社区矫正实务机构中经验丰富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如社区矫正民警、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以及相关区县社区矫正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上海政法学院为社区矫正专业学生授课。二是邀请案情典型、善于表达的社区服刑人员来到学校,在课堂上与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在走出去方面,针对低年级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领其到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如社区矫正中心、街道司法所、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参观,增强学生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感性认识;针对高年级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则采取推荐其到上海市各区县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开展专业见习与毕业实习,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成长。
  (四)发挥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教学功能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团委学生会非常重视组织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演练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2014年7月12日,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团委学生会实践部的社区矫正学生志愿者们去往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亲身参与暑期社区矫正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高频率的社区服刑人员帮教活动让社区矫正专业学生们感受到社区矫正强烈的实践色彩。在帮教活动中,他们开展了诸如“认识社区矫正、重拾罪后人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等帮教活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积极适应社区矫正期间的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组建学术社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社区矫正本科生不仅应该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更加应该追求学术能力的提升。鉴于此,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社区矫正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本科生、政法干警学员共同组建了集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一体的学术社团。社团以“培养学术专业素质,发展中国社区矫正”为目标,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该社团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科研工作,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学校资助并荣获奖项,特别是在2013年6月,社区矫正专业本科生潘自强等同学在武玉红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依托社区矫正学生社团力量开展的《关于社区矫正禁止令效果的实证研究》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二、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一)实行“夹层制”实践教学模式
  据笔者在上海市社区矫正实务机构的调查得知,目前上海市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对社区矫正复合交叉专业人才需求度非常高,希望我校社区矫正专业本科生能够到社区矫正实务机构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之所以将实习时间定为一年,是因为实务机构认为顶岗实习是最能够培养实习生实践能力的实习方式。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使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完全履行相关社区矫正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笔者建议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实习模式应采取起源于英国的“夹层制”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学校的理论教学——实务机构的实践教学——学校的理论教学。英国的一些高校将学生本科阶段的四年学习时间分解为:两年在校就读+1年工程实习+1年在校就读。[2]
  (二)开展定期的实践教学需求评估
  社区矫正工作在不断发展,高校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实务工作发展的步伐。因此,开展定期的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需求评估是确保实践教学模式与社区矫正实务工作合拍的必要手段。社区矫正实践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与社区矫正专业教师、学生、实务机构三者紧密相关。因此,实践教学的模式有效性、适宜性与调整创新的依据必须立足于对社区矫正专业教师、学生与实务机构的调查。具体而言,我校应该针对上海市社区矫正机构领导、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社区矫正人民警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机构管理者、一线社工、我校社区矫正专业教师、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并且对相关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个案剖析,总结社区矫正实践实训教学成功经验,克服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评估指标体系,撰写以客观评估为主,主观评估为辅的需求评估报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改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三)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笔者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发现目前开设社区矫正专业以及社区矫正专业方向的本科院校与大专院校在社区矫正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对学科交叉融合做得不够。社区矫正是刑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很显然,要将这些专业中与社区矫正最相关的课程纳入社区矫正课程体系非常必要,并且在纳入相关课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强调与社区矫正的交叉融合,即必须呈现出明显的特色。目前,所有高校都实现了初步融合,但尚未呈现出特色。例如,社会学概论应该调整为犯罪与矫正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该调整为犯罪与矫正调查研究方法,心理学应该调整为犯罪与矫正心理学,社会工作应该调整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需要强调的是,犯罪心理学不等于犯罪与矫正心理学,前者关注人犯罪的心理原因,但对矫正相关的心理学着墨不多。实质上,社区矫正心理学应该更加重视与矫正有关的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巧,其他交叉课程同样应遵循此原则。
  (四)将传统文化资源引入实践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依托或影响因素。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父慈母爱等观念,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文化读物如《菜根谭》、《颜氏家训》、《小窗幽记》等,这些具有显著正能量的传统文化因素、文化载体都可以成为社区矫正中的可资利用的资源。正如姚建龙教授回顾加拿大罪犯矫正制度时,发现加拿大针对在押犯原住民罪犯比例高的特点,各关押有原住民罪犯的矫正中心均有引入原住民长老、酋长,在矫正中心开展富有原住民传统文化特色的矫正项目。他由此提出我国在罪犯矫正工作中应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少数民族罪犯、外国人罪犯、不同省籍罪犯等,发掘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3]鉴于此,笔者认为,我校教师与学生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整合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从而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矫正课程与社区矫正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武玉红.社区矫正概念之辨析通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1):11-15.
  [2] 刘颖,刘亚臣,宋洁然,朱丹.“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3):83-86.
  [3] 姚建龙.加拿大矫正制度的特色与借鉴[J].法学杂志,2013(2):40-47.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潜能开发的教育。 “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反馈”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具有自身历史渊源、哲学意蕴和体系结构。“探索式-小班化”课题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传承文明与创造时代、传播知识与塑造人格和谐统一的教育精神,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和理论反思,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探究式;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专业对口化,许多近代新兴的学科逐渐取代了旧的基础类学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且基础类学科的学生比起其他类学科的学生来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内容更枯燥、就业前景更迷茫,因此基础类学科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上述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缓解基础类学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基础类学科;大学生;心理压力;未来规划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的农药科技人才已迫在眉睫。依据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与时代发展要求,对农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农药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课程设置与时代要求对接,根据学生发展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重在技能培养;采用以案例教学和研究式教学为核心的多元化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以养成探索精神的教学方式展开实验教学;建设师资队伍,“高、精、尖”全面发展。创新型农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农药学教学产生了质的
期刊
[摘 要]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难度较大,要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好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转变以及考核方式的转变。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平台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106-02  一、引言  雅典式教学模式由古希
期刊
[摘 要]金工实习一直秉承“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教学理念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创新能力转变;实习内容从传统机械加工向现代工程训练转变。目前,非机械类专业实习为两周,时间短、内容多、实习效果不太理想。金工实习教学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改变思想作风”为主要理念,正朝着“学习工艺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肩负着培养具有高技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大学时期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思想的改造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进高职院校廉政教育“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源头上扎牢腐败的关口,坚决抵制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
期刊
[摘 要]“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将“学案导学”和“多媒体”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导学案简化为亮标、设问和总结环节,分为“多媒体-导学案”的教师设计、学生制作和课堂应用3个实施阶段。将“多媒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运用于水质工程学课堂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样教学效果得到强化,能最大限度消除多媒体技术自身的部分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有了质的改变,师生互动增
期刊
[摘 要]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按旅游企业调研、岗位及任务分析、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框架的顺序,结合层次化、模块化的要求,构建了以基础素能、核心素能和拓展素能三大模块为中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并就10门衔接的主干课程进行了衔接分析。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
期刊
[摘 要]将创业教育嵌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要求的举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韶关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通过构建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三大要素为支撑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业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创业意识 创业素质 创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估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框架和实施方案,实现对不同级别、不同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大大降低期末总结性评价在总评中所占的比重,切实提高分级教学的教学效果,缩小对不同级别、不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差异,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多元化评价更具可行性。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