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拓展:走进语文之美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最卓越的智慧,它可以呈现博大宏阔的自然画面,展示动人心弦的社会场景,表现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传递纯洁质朴的人间真情,揭示意味深长的人伦事理。因而,语文确实是一种美,一种与民族同在的美、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这种美是最悠远的美、最绵长的美、最富魅力的美、最耐人寻味的美。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不应纯粹从工具视角教学语言文字,还应成为引导审美的过程,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之美,让他们感受美的情境,领略美的意蕴,受到美的熏陶。
  【片段一】诵读文本,揣摩语言美(《五彩池》吴红华)
  (出示语段: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这段话,边读边揣摩词句,看能发现什么?
  (生自由读)
  生:我发现它连用几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句来描写水池。
  师:很好!下面请先分别读读每个比喻句,再连起来读读几个比喻句合成的排比句,看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继续自由读)
  生:我从第一个比喻句体会到了每个彩池边缘都有一圈漂亮的颜色,很美。
  生:我从后面几个小比喻句体会到了每一个彩池都有各自的形状,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师:是的,每个彩池都有个性。你能读出个性鲜明的感觉吗?(生读)
  生:几个小比喻句从整体上说明形状很多很多。一眼望去,是琳琅满目的感觉。
  生:从句尾的省略号,我能体会到彩池数不胜数,形状也应有尽有。
  师:很好!谁能读一读,把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的感觉读出来?(生读)
  师:如果你是游人,望着这么美、这么多形状各异的五彩池,感觉怎样?不同游人有不同的感觉,请大家边自由朗读边品味,用不同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等会儿我们进行朗读交流,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练读之后,交流)
  生:(高声起始,渐读渐低、渐慢)理由:因为乍一见彩池时十分新奇、十分兴奋,情不自禁地要释放激动之情,自然要用高声朗读来表现,而后来静下心来,细细观赏,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投入,渐渐地陶醉了,当然要慢慢降低声调、放慢语速了。
  生:(低声起始,渐读渐高、渐快)理由:因为刚看时只见到眼前的一个、两个彩池,稍稍有点惊奇,后来随着视线推移、视野放大,渐看渐多,以至于满山遍野的彩池,而且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情绪越来越兴奋,越来越高涨,难免情不自禁起来,所以节奏逐渐加快,音调逐步升高。
  ……
  【赏析】语文之美,能知觉到的首先是言语形式之美,比如有的音韵优美、节奏明快,有的词汇丰富、语言鲜活,有的修辞独特、句式别致。因此,语文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形式之美。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特级教师吴红华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发现语段运用的连续比喻及其所构成的排比句,感知语言的整齐美,然后引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推进朗读品味,在读中揣摩情境,传达情感,感受池多、池奇、池美以及观池时惊奇、沉醉的情感变化,效果极好。由此可见,审美阅读需在诵读中实现,教者应该指导学生有梯度、有层次、有变化地诵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不同方式的诵读,理顺文本、知觉文本、体味文本、把玩文本,直观地感受和鉴赏言语作品的形式之美,进而去触摸言语作品的内涵之美。
  【片段二】拓展背景,领略文化美(《长城》王崧舟)
  【导入】
  师:(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
  生(齐):万里长城。
  师:一起去看——
  生(齐):万里长城。
  师:一起去游——
  生(齐):万里长城。
  师: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
  生(齐):万里长城。
  师: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就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呢?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建筑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掌声)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语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它是最具鲜明文化“禀性”的学科,是最能表达人类文化特征的学科,在这一点上,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同日而语的。从微观上看,教科书中每一篇选文,都不只是规范语言的范例,更是一种文化“颗粒”,里面蕴含缩微的文化图景。如何借助这些“颗粒”展示相应的文化图景呢?上述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的两个细节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是导课谈话,一个是讲读后的小结。前者引用世界著名国家领导人对中国长城的盛赞,后者一组排比句,由表及里,逐层推进,竭尽铺陈渲染之能事。置身课堂,听着这番激情飞扬的话语,我们为之震撼:长城不只是中国的骄傲,也令世界自豪;不只是一个建筑,还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不只是一种景观,更是民族的品格、国家的脊梁!这就是长城蕴含的文化。王老师的课例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该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尤其是要以教者渊博的学识、厚实的生活、丰富的见闻融入文本、融入课堂,以生动的背景材料、富于激情的语言,展开壮美的文化画卷,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染,汲取文化的养分。(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上学过的词语来尝试着描写这张照片的内容吗?  生:我看到了断裂的天桥,以及被炸毁的铁路和一片废墟。  师:好,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看到了号啕大哭的小男孩,他衣衫褴褛,身上沾满了血迹。  生:我看到了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在挥动着小手放声大哭,好像是在喊着“妈妈,妈妈”!  生:我看到了被炸毁的车站,房屋都倒塌了。  生:
期刊
阳春四月,一个春雨淅淅沥沥的清晨,大地流动着潮湿的温暖,轻柔中带着一份缠绵,迷蒙中带着一份温婉,浓墨重彩地绘出一个妩媚的景象。在这样如画的清晨,记者相约来到百年老校——南城县盱江小学采访。  南城县盱江小学位于县城建昌镇盱江大道上。学校坐北朝南,校门临街。在校门侧墙上,由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题写的“南城县盱江小学”七个大字经过雨水的洗刷显得愈发光亮。一条写有“南城县盱江小学第三届‘同课同研’开放日
期刊
【课堂回放】  按照原定的教学预设,我将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圆的画法、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我将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放在了开头和结尾,即圆的画法和特征部分,而让圆的各部分名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不仅能够围绕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同时还生成了许多精彩的场面,尤其是其中的两个环节深深触动了我!  令我“兴奋”的男孩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男孩逐渐引起了我的注
期刊
作者简介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青年教师标兵,无锡市首批教育名家培养对象,无锡市小学语文名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我拿什么教语文》。  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授业解惑,学生则主要通过对教师语言的理解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相同的科学性
期刊
【课堂回放】  “认识图形”一课是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的时候进行的。课一开始,我带领孩子们将收集到的各种形状物体进行分类,组织学生展示分类情况并说明理由。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分别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后,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只把球放进小筐里,而不把圆柱放进去?——对于“圆柱”和“球”的认识开始了。  生1:圆球会滚,圆柱竖着放就不会到处乱跑!  生2:圆柱有两个面
期刊
【课堂回放】  当教学过程进行到例题讲解部分的时候,大屏幕上出现了很多只青蛙。我请学生续编儿歌:(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在汇报的时候,一名男生的答案如下:“(n)只青蛙(n)张嘴,(n )只眼睛(n)条腿。”  我表达了对这名学生答案的看法:“如果n表示1,那么不就成了(1)只青蛙(1)张嘴,(1)只眼睛( 1)条腿了吗?”此时,全班哄堂大笑,这名男生仍然眉头紧锁,脸上
期刊
作者简介  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近20篇论文发表,著有《走近天下童心》。  一、纪实:一节成功的课例  周五接通知有省教研员来听课,指定课题“圆的认识”。怎样才能使这堂课的教学富有新意、更具研究价值?正好这几天重温了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我决定尝试采用“小先生制”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体现“学为主体”的教育。  利
期刊
听过吴老师课的人经常会这样问:“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如此兴奋、主动?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思维活跃、思考深刻?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有那么专注的神态和原来如此的释然?”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吴老师经过40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学观、
期刊
区域亮点·南大附中篇  [编者按]五年时间,一所学校能有多大发展?南大附属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它用五年时间实现了由普通中学向江西省重点中学的转变。从五年前学校高中学生不足300人到如今的2600余人;连续五年获南昌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奖、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先后成为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首批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  南大附中何以在五年时间内发生如此翻
期刊
随着《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正式下发,意味着课程改革将开始新的征程。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修订的?修订的意义在哪里?核心精神是什么?课程标准修订后对课程容量与难度的要求有何变化?我省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哪些具体要求?近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以下简称基教处)处长刘雪平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采访。    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