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教改之风日益盛行,各门学科都在呼吁改革,以求达到教育与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共同发展。而语文这门学科在教改之风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以求其发展呢?我认为,我们依旧可以从传统中汲取一些营养。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今的语文教育是大有益处的。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做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而我们把这一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最为恰当不过了。
  语文作为一门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无疑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的,并且,语文还应该是生活的反映和拔高,是生活内涵与精神的总结与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上,一方面,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悟语文的美与内涵。
  一、在生活中寻找语文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片段的记忆与理解来学习语文。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导入对语文的学习。众所周知,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有时他们熟视无睹或不以为意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观察是学生从生活中发掘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我们教师应当随机应变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教材。例如,我一直都坚持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即写下当日发生自爱周围的事情,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要坚持完成。某日,当同学们在课堂上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着一天值得记录的事件时,窗外传来了异常的嘈杂声,于是学生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向窗外张望想探个究竟,于是我知道写作业此时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丝毫吸引力的,他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的世界。于是我当机立断地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观察外面发生的交通事故,接着展开讨论,叫同学描述这种杂乱的场面,学生立马很活跃地纷纷发言,用自己的话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下课后,我把作业留回家做,题目就是把今日事的内容定为写窗外的一场事故。第二天我批改这次作业时得到了意外的惊喜,很多学生都能很生动地把这种场面描述出来,甚至还有学生在到现场观察了解的情况都补充了出来,可谓全面而准确。
  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生活,认识周遭的世界,进而进一步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这是如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获得的,因此,要让学校自主自觉地,在轻松的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二、在语文中感悟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语言文字中所蕴藏的生活元素,要引导他们在走入课文后还能还原回生活,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这些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时,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更多的是对文章内涵即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的思索。要努力寻找生活中能和所学课文的内涵契合的结合点,进而能引发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积极性,而非一味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语文和生活的双赢。
  总之,在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陶冶了情操,深化了对生活的认识,真正达到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成为提高语文素养的舞台。
其他文献
她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她屡次考试位居榜首,她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她是全班学生的榜样。然而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却发生在了她的身上。  一天中午,冷羽婷同学哭哭啼啼的来办公室找我,老师我的买饭钱丢了,没有钱吃饭怎么办?钱丢了,多少钱,放在哪丢了,我便询问起来。她说了事情的原由。这时我脑袋出现了无数个大问号,是谁干的?这么坏连同学的饭钱也偷?我回想着今天上午所发生的一切,看看有没有线索,唉当个好老师难,当个
期刊
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心理学家也告之我们,“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就会创造出奇迹”。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开动脑筋、启动思维,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对刚
期刊
化学学习只有初三的一年时间,接触、学习化学学科的时间短暂导致初中学生在化学学科上虽知识面广,但大多深度不足。如此看来,基础知识的巩固才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关键。面对中考,每一位初三学生应该如何夯实化学基础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应对策略  (1)认清学科特点,学习得法  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被认为是理科,但却需要大量记忆。记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第二,
期刊
愉快式教学是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快、有情趣的科学氛围中主动地获得技巧和能力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学习化学,既要像数学、物理一样逻辑推理;又要像语文、英语一样去记忆。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采用愉快法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这时孩子往往会觉的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所以老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我觉得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生练习写作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但是在进行过这样的教学尝试之后,我发现孩子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不会抓重点;二 是就画写画,没有任何的想象和发挥;三 是过多的想象以至于偏离主题。我通过以下的五个步骤来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培养兴趣  子
期刊
水粉画教学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把握色彩关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严格的教学程序作为保障。其次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自生的绘画语言能力和整体观察能力,来充实他们的艺术修养。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上程序性和偶然性并存。两者有机的结合可以拓展学生更多的艺术潜能。使他们在起步阶段有一个对造型艺术全面了解的平台。  水粉画的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们同时把握住对象的色彩关系与造型特
期刊
我国是诗的国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再加上小学生的自身生活阅历浅,知识面比较窄,因此,给学生学习古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经过不断摸索,我尝试在古诗教学中运用一些电教手段,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刊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在这种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小学数学教改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学课堂要想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我们一线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改意识,还要不断创新教改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在不断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和实验。  第一部分:培养阅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进行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其改革范围涵盖教学改革、教材及其它课程资源的开发、教育评价的改革、课程与教材的管理以及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在课堂中的角色进行全新的规范与定位,尤其强调教师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角,这一切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无疑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继续把握好教学活动,是我们每一个高中生物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都是以升学为导向,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搞题海战术,进行机械地大量模拟训练。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固定在了课堂上,思维僵硬,视野局限,缺乏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数学是一个丰富、开放、灵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是开放的、探索的活动过程,一个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发展、充分创新的学习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