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认为此次机构调整后企业应对监管简单化了,所有加工流通企业只对一个部门负责,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追责也更简单了。说句玩笑话,现在老百姓知道“骂”谁了。
科技生活:虽然各方一直有监管体制改革的呼声,但一旦调整了还是挺出人意料的,您有预知到吗?
罗云波:我知道肯定要调整,因为一直以来,大家的意见都很多,《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了一定集中,但总体上仍然是多部门分段监管的格局,大家还是认为有很多问题。我在一些场合也谈到过,未来我国比较理想的食品监管体制可能是两段制,一段是农业,一段是加工、流通和消费。我们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沟通探讨时,也认为现在各级食安办真正要协调的是农业以外的食品安全事项,因此现在成立一个“总局”就不足为怪了,只是这个总局以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基础成立的,这是没有料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次调整是水到渠成,虽然有点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科技生活:这次机构调整的背景是什么?是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到这个阶段,还是顺应舆论呼声?
罗云波:一方面,政府一直在思考食品安全监管如何趋于更合理,包括跟专家及所谓的智囊探讨这些事,我们也谈了很多大胆的方案。大家一直在想,如果要破题,必须是最高领导层下决心,因为体制的事情很复杂,牵涉到很多利益,而且必须是很强势的领导。我认为舆论只是起到外力推动的作用,并不是因为每况愈下的食品安全局面才这样做的,我们不认为食品安全局面在变坏,从长远来说,要考虑的东西也远比舆论更多。
科技生活:机构调整能够看见的影响在哪?
罗云波:一个是企业应对监管简单化了,所有加工流通企业,我只对一个部门负责,今天来的人检查后,就不会有别的人来了,过去不是这样,这家来了那家来了,出了事后大家都要表现出积极作为,都要来执法一遍。
另外一个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追责也更简单了。说句玩笑话,现在老百姓知道“骂”谁了, “屁股该打谁”, 上面的国务院问责也简单了。从对外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整合,趋于合理,责任更明确了。
科技生活:机构调整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罗云波: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原来的分段监管肯定有很多弊病,但我们仍然要注意,有很多属于分段监管的问题,在调整后,在新的机构内部仍然可能存在。
首先,在新的机构内部,自己的工作机制是什么?因为分段管理只是被隐藏了,内部还是有“分段”的,内部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怎么解决?我过去提到过,如果分成二段“手术”太大,可以先集中一些部门,至少把商务部的生猪让农业部管,另外就是适当增加分类管理的品种,把食品分成若干的大类,特别是对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品种,由最熟悉的部门来认领它的监管,在品种之内一管到底,比如说牛肉、猪肉和奶制品,由农业部来管,不管它在哪个环节,种植、加工或消费,因为农业部对它最熟悉最专业;比如国家进出口食品,它全部由质检总局负责。调整后有一个好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只有一个局长,出了问题检讨的就是这个局长,它内部协调相对会容易一些,但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处分哪一个人,而是要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是要衔接的部分。
其次,新的机构如何跟现有的法律法规衔接,现在的调整已经突破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法律法规急需修改,不然会出现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现象,这也是一大挑战。
第三是地方上如何进行机构整合。当初国务院成立食安办以后,也提倡各省有相应的食安办来综合协调。实际上,我也认为部门不怕多,就怕协调不了,所以要成立高于部门的食安办。但在实际当中,食安办的协调职能履行得并不是很通畅,所以这次机构调整在地方的阻力可能更大,而且监管职能移交本来就是费时费力的事。这个中央要先做出个榜样,再看给地方的要求如何。
科技生活:很多人认为调整完后跟美国的监管体制很像了,是这样吗?
罗云波:大体上是有点相像,但是美国有按品种分类监管,这点不像,比如说饮用水,包括灌溉用水,美国是由环保部管,因为它认为水出了问题就在源头。进出口由FDA管,农畜产品由农业部门管,美国把它分成几大类。严格来说,印度也是两段式,加拿大也是,都有点相似,但都不完全一样。
科技生活:这次机构调整后,很多人对食品安全监管抱有很大期望,您怎么看?
罗云波: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一次机构调整能够带来什么。应该让公众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因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成立一个部门就万事大吉了,就杜绝了。从整体环境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因为人口最多、量最大、品种最复杂、基础最差,这就是最大的特点。机构调整以后,这些特点都还在,社会的基本面并没有变,监管的对象并没有变,小企业小作坊还是很多,发展仍然不均衡等等,之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但是,机构调整也是全新的机遇,公众会觉得食品安全有了改革,可以重新信任了,要抓住这个机遇,要维护这种信任,一是这几年不要出现食品安全系统性的重大恶性事故,要通过风险评估有的放矢,重点监管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二是要大力宣传,要做好风险交流工作,因为很多舆论风波都源于信息不对称。
科技生活:调整后,监管部门的工作应注重哪些?
罗云波:首先是,一定要跟中央争取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是行政的、资金的,更要争取舆论导向的支持,要和主流媒体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互动,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制度。
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目前的监管构架。这个构架是很好的,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它相当于裁判员,监管部门是运动员,它拿着规矩去执法,所以要跟卫生部门很好地配合,还有就是风险评估机构,出了食品安全事件,有没有危害,不是由食品安全总局说了算,而是应该由国家风险评估中心说了算,因此,国家应该很好地发挥风险评估的功能。
最后,食品安全监管总局和农业部之间,仍然要衔接好,比如什么是农产品、食用农产品、什么叫农业加工品,还是存在模糊地带,这两段之间要进行特殊定义,比如豆芽菜,类似的东西由谁来管。
科技生活:也有人担忧,食品安全监管总局职能太多了,会不会导致管不过来,或者机构臃肿?
罗云波:应该说,总局的工作好坏,并不在于它的人多人少,因为它的职能还是制定游戏规则,更多的工作应该由地方负责,总局是指导地方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总局,要从总体上给公众塑造一个形象,即你的工作是透明的,另外要建立机制,可以通过消费者团体,建立起一种畅通的交流渠道,引导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到社会监管中来;另外,总局要整合和改造第三方资源,比如检测资源,过去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检测机构,现在要鼓励建立一批第三方的社会检测机构,以满足企业、团体、个人的检测需求,并在统一的法律框架下规范它的行为。最后,还要鼓励各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各领域履职,因为行业协会是最了解这个行业的,有没有潜规则,有没有隐患,行业的合理诉求可以进行合理对话。
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总局的工作才会越来越轻松,监管才更有效率,机构也不会越做越臃肿。
科技生活:虽然各方一直有监管体制改革的呼声,但一旦调整了还是挺出人意料的,您有预知到吗?
罗云波:我知道肯定要调整,因为一直以来,大家的意见都很多,《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了一定集中,但总体上仍然是多部门分段监管的格局,大家还是认为有很多问题。我在一些场合也谈到过,未来我国比较理想的食品监管体制可能是两段制,一段是农业,一段是加工、流通和消费。我们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沟通探讨时,也认为现在各级食安办真正要协调的是农业以外的食品安全事项,因此现在成立一个“总局”就不足为怪了,只是这个总局以食品药品监管局为基础成立的,这是没有料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次调整是水到渠成,虽然有点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科技生活:这次机构调整的背景是什么?是我国食品安全发展到这个阶段,还是顺应舆论呼声?
罗云波:一方面,政府一直在思考食品安全监管如何趋于更合理,包括跟专家及所谓的智囊探讨这些事,我们也谈了很多大胆的方案。大家一直在想,如果要破题,必须是最高领导层下决心,因为体制的事情很复杂,牵涉到很多利益,而且必须是很强势的领导。我认为舆论只是起到外力推动的作用,并不是因为每况愈下的食品安全局面才这样做的,我们不认为食品安全局面在变坏,从长远来说,要考虑的东西也远比舆论更多。
科技生活:机构调整能够看见的影响在哪?
罗云波:一个是企业应对监管简单化了,所有加工流通企业,我只对一个部门负责,今天来的人检查后,就不会有别的人来了,过去不是这样,这家来了那家来了,出了事后大家都要表现出积极作为,都要来执法一遍。
另外一个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追责也更简单了。说句玩笑话,现在老百姓知道“骂”谁了, “屁股该打谁”, 上面的国务院问责也简单了。从对外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整合,趋于合理,责任更明确了。
科技生活:机构调整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罗云波: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原来的分段监管肯定有很多弊病,但我们仍然要注意,有很多属于分段监管的问题,在调整后,在新的机构内部仍然可能存在。
首先,在新的机构内部,自己的工作机制是什么?因为分段管理只是被隐藏了,内部还是有“分段”的,内部的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怎么解决?我过去提到过,如果分成二段“手术”太大,可以先集中一些部门,至少把商务部的生猪让农业部管,另外就是适当增加分类管理的品种,把食品分成若干的大类,特别是对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品种,由最熟悉的部门来认领它的监管,在品种之内一管到底,比如说牛肉、猪肉和奶制品,由农业部来管,不管它在哪个环节,种植、加工或消费,因为农业部对它最熟悉最专业;比如国家进出口食品,它全部由质检总局负责。调整后有一个好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只有一个局长,出了问题检讨的就是这个局长,它内部协调相对会容易一些,但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处分哪一个人,而是要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是要衔接的部分。
其次,新的机构如何跟现有的法律法规衔接,现在的调整已经突破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法律法规急需修改,不然会出现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现象,这也是一大挑战。
第三是地方上如何进行机构整合。当初国务院成立食安办以后,也提倡各省有相应的食安办来综合协调。实际上,我也认为部门不怕多,就怕协调不了,所以要成立高于部门的食安办。但在实际当中,食安办的协调职能履行得并不是很通畅,所以这次机构调整在地方的阻力可能更大,而且监管职能移交本来就是费时费力的事。这个中央要先做出个榜样,再看给地方的要求如何。
科技生活:很多人认为调整完后跟美国的监管体制很像了,是这样吗?
罗云波:大体上是有点相像,但是美国有按品种分类监管,这点不像,比如说饮用水,包括灌溉用水,美国是由环保部管,因为它认为水出了问题就在源头。进出口由FDA管,农畜产品由农业部门管,美国把它分成几大类。严格来说,印度也是两段式,加拿大也是,都有点相似,但都不完全一样。
科技生活:这次机构调整后,很多人对食品安全监管抱有很大期望,您怎么看?
罗云波: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一次机构调整能够带来什么。应该让公众有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因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成立一个部门就万事大吉了,就杜绝了。从整体环境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因为人口最多、量最大、品种最复杂、基础最差,这就是最大的特点。机构调整以后,这些特点都还在,社会的基本面并没有变,监管的对象并没有变,小企业小作坊还是很多,发展仍然不均衡等等,之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但是,机构调整也是全新的机遇,公众会觉得食品安全有了改革,可以重新信任了,要抓住这个机遇,要维护这种信任,一是这几年不要出现食品安全系统性的重大恶性事故,要通过风险评估有的放矢,重点监管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二是要大力宣传,要做好风险交流工作,因为很多舆论风波都源于信息不对称。
科技生活:调整后,监管部门的工作应注重哪些?
罗云波:首先是,一定要跟中央争取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是行政的、资金的,更要争取舆论导向的支持,要和主流媒体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互动,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制度。
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目前的监管构架。这个构架是很好的,卫生部门制定标准,它相当于裁判员,监管部门是运动员,它拿着规矩去执法,所以要跟卫生部门很好地配合,还有就是风险评估机构,出了食品安全事件,有没有危害,不是由食品安全总局说了算,而是应该由国家风险评估中心说了算,因此,国家应该很好地发挥风险评估的功能。
最后,食品安全监管总局和农业部之间,仍然要衔接好,比如什么是农产品、食用农产品、什么叫农业加工品,还是存在模糊地带,这两段之间要进行特殊定义,比如豆芽菜,类似的东西由谁来管。
科技生活:也有人担忧,食品安全监管总局职能太多了,会不会导致管不过来,或者机构臃肿?
罗云波:应该说,总局的工作好坏,并不在于它的人多人少,因为它的职能还是制定游戏规则,更多的工作应该由地方负责,总局是指导地方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总局,要从总体上给公众塑造一个形象,即你的工作是透明的,另外要建立机制,可以通过消费者团体,建立起一种畅通的交流渠道,引导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到社会监管中来;另外,总局要整合和改造第三方资源,比如检测资源,过去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检测机构,现在要鼓励建立一批第三方的社会检测机构,以满足企业、团体、个人的检测需求,并在统一的法律框架下规范它的行为。最后,还要鼓励各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各领域履职,因为行业协会是最了解这个行业的,有没有潜规则,有没有隐患,行业的合理诉求可以进行合理对话。
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总局的工作才会越来越轻松,监管才更有效率,机构也不会越做越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