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游人心中的向往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r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境地内山河壮丽,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藏语意为“遗址”。据众多古文化遗存和文献记载,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约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的活动。
  玉树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因此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的美誉。自治州首府结古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
  玉树境内有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名扬藏区的玉树歌舞和神秘的唐蕃古道;有闻名遐迩的文成公主庙和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有世界之最的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和岗察寺殿内高达25米的宗喀巴座佛铜像;有黑颈鹤的故乡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比较完整保留原始面貌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还让玉树拥有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山涧丛林原野之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黄羊、白唇鹿、马鹿、金钱豹、雪豹、猞猁、棕熊和珍禽黑颈鹤、马鸡、雪鸡等。鸟类品种为全省之首,兽类品种居全省第二;名贵药材达800余种,著名的有虫草、麝香、知母、贝母、大黄、雪莲花等。
  玉树是一片天然美丽富饶的草原,而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玉树草原上雄壮有力、粗犷豪放的歌舞盛况,玉树草原被誉为“歌舞的海洋”“歌舞的家乡”。在玉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便会跳舞”。康巴人歌舞在青海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传统的玉树康巴文化艺术节不仅吸引着来自青、藏、川、滇、甘等省(区)的藏族群众和国内游客,还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家的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众多中外记者前来报道艺术节盛况。
  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于2012年4月10日开工,2013年10月30日完工,纪念馆占地面积约为5776平方米,其中遗址占地面积约498平方米,由地震遗址、纪念馆主体及感恩广场三部分组成,建筑分地上一层,地下两层,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也是中国第一个全面记录高海拔地区抗震救灾艰难历程的纪实性展馆。
  该馆位于结古镇的南入口格萨尔王宾馆遗址旁边,成为进出玉树的必经之地。纪念馆主体隐于地下,以纯粹的“方”和“圆”为基本原型,通过“材料、色彩、光”三种基本建筑要素的运用,表达藏地建筑特色。内部空间采用青色毛石、素混凝土、藏红色耐厚锈钢板等现代材料营造内敛而庄重的空间氛围。当人们通过线型空间序列缓缓进入中央的祈福之庭,内聚的圆形空间和环绕的壁龛矩阵,唤起观者内心的精神共鸣,把沉重的灾难记忆转化为对生命的祈福,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
  展厅中,一颗颗镌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砌成堆,闪烁着星星点点光芒的酥油灯,通过玉树民间传统悼念方式反映着人们对生机和未来的憧憬。展馆采用国内先进语音导览系统和特效展览灯具等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视觉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玉树灾后重建历程,采用多通道融合、大型拼接屏等高新技术,多方位、多层次展示了灾后重建伟大成果,展现了新玉树的新家园、新发展、新生活。创造出由“纪念之丘”、“纪念广场”、“重生之墙”、“祈福之庭”所组成的一整套空间序列,营造了宁静、庄重的观展氛围,再现了波澜壮阔的玉树灾后重建历程和新玉树的家园新貌,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展现了玉树州各族人民在灾难中奋勇向前的精神。全景式记录了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历程和辉煌的重建成果,镌刻着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和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是玉树灾后重建成果和精神家园建设成果集中展示的窗口。
其他文献
那年,若不是在“黔义杯”全国散文征文赛事中获奖,也许我这辈子也到不了遵义城。  瞻仰革命圣地,是颁奖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遵义会议会址与纪念馆,是瞻仰活动中的第一站。人们歌颂它们的诗文如汗牛充栋,我羞于在此效颦。现在我要记述的,是始终鲜活地印刻在我记忆屏幕上的红军山与小尖山,还有遍布整个遵义地区的红五星。  红军山上的英烈雕塑  红军山就是坐落在遵义市城区湘江河畔风景秀丽的凤凰山南麓的小龙山,
期刊
博物馆通过对相关实物及其有限背景知识的有序排列组合,向观众提供直观的精神文化产品,也就是展览陈列。虽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但受展品、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任何一个展览所展示的都只能是主题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难以完全涵盖主题所包括的所有内容,加之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观众从陈列展览所获得的信息多是主观的、不成系统的。在这种情况下,恰到好处的展览讲解就如同点睛之笔,把观众通过直观视觉初步获得的
期刊
今年是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两位从未晤面的大师,几乎同时铸造了戏剧丰碑《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且都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永恒的主题——爱情高于生命。难怪,上世纪30年代,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  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与优伶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别以为大师与优伶本该如此。要知道,在那个以权势和金钱论贵贱的时代,优
期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花儿”,作为一种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衍变着,它在青海区域性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青海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尤其,2009年“花儿”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似乎在一夜之间,从乡村田野进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西北大地遍地开花,并在诸多文化业态中独占鳌头,成为一种大众主流文化,这是“花儿”之幸
期刊
袖筒里筒的是千里眼,远山哈拉成个近山;  阿哥是孔雀虚空里旋,尕妹是才开的牡丹。  虽然到目前我仍然不能以真正的“花儿人”自居,但对“花儿”的喜爱,对“花儿”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对“花儿”主人的关注与思考,是我长久以来难以释怀的心结。听“花儿”、说“花儿”、阅读关于“花儿”的书籍、文章无疑是作为一个准“花儿人”最乐意保持的生活状态。在诸多“花儿”书籍中,《青海“花儿”传承新探·理论篇》(以下简称《新
期刊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台湾青年农民阿小为改善台湾黎民百姓的生活,历尽千辛万苦,去山东蓬莱求取优良稻种“蓬莱米”。途中几经磨难,幸遇仙鹤王父子的热忱相助,取得了稻种并赢得了仙鹤公主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炎黄子孙同胞手足的骨肉深情。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和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亲情关系。  本剧根据宋一平搜集整理的台湾民间故事《蓬莱米》改编。时间明朝  地点 台湾、蓬莱两岛。  人物 阿小,台湾青年农
期刊
作品简介  这是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主要人物,均为真实姓名,事件也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讲述的是西宁市湟中县下麻尔村残疾(无手)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在读了他的新闻和深入采访他之后,我的灵魂被深深震撼。他用别样的方式诠释着人生的意义,演绎着生命的美丽。在三尺讲台,在生活中,他用超出常人想象的顽强和毅力,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认识马复兴老师的人都会说:“马老师有手,他的手在他
期刊
敖包———北方游牧民族的守护神  蒙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马背民族,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生活在北方原始山林和漠北大草原,其活动区域东至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北与贝加尔湖毗连,南与万里长城相接。古代蒙古人从山谷走向草原,由丛林狩猎民成为草原游牧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伴随着地域、气候、植被、生产的特点,逐渐形成了有别于狩猎、农耕文化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成为人类最辉煌的
期刊
尕让是个很有名的地方,它地处西宁赴贵德的交通要道上。过去,当人们或步行,或骑马,或赶马车,艰难地转过多少道山弯,翻过拉脊山,然后再左转右拐,下山来到尕让村,已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远远望见红土坡下的尕让村在大路两旁开有几家饭馆,墨绿色的幌子在微风中摇晃,顿时就有了到“家”的感觉。饥肠辘辘的行人在那儿吃上一大碗面片,抹过嘴后,再去赶路。也许是尕让的拦嘴面片味道好,也许是人饿了以后吃么么香的原因,“尕让面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两年来,我省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此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牢牢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出台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文艺创作生产方向和任务;精心编制创作生产规划,重点跟踪和指导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大力实施文化抢救、挖掘和创作工程,推动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文艺创作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