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会倾注听话,是其他各种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教师要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小口令提醒学生,用有效的教学行为吸引学生注意,每节课前的激趣导入,课程中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要丰富并能吸引学生。
关键词:小学生;倾注听话习惯;方法
一、引言
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巴金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我发现,孩子们上课不会倾注听话,老师讲课时,很多人没有听进去,老师提出问题,光想着举手回答,他们只顾着说自己想说的,哪怕回答的并不是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反之,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倾注听话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学会倾注听话,是其他各种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可是,作为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多,往往我们的教师就忽视了孩子们的倾注听话。而养成良好的倾注听话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注听话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受益匪浅。“倾注听话”在词典里的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倾注听话习惯”,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做出初步的自我评判的一种隐性心理活动,具有较明显的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如何培养小学学生倾注听话的习惯,作为一线老师,我通过课题研究和平时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培养学生倾注听话习惯的方法
1.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教学就像是讲评书,说相声,演员的语言丰富、有意思了,观众自然爱听。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实验报告: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后,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以看出,光靠语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还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辅助。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为了吸引学生的耳朵,教学中,我坚持使自己的语言有张弛、停顿、快慢、高低、轻重的变化,而且努力使它听起来生动、形象、幽默、可爱、唤醒、鼓舞。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刻意去夸张的表现,来达到教育教学额效果。
2.课堂小口令提醒学生。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不容易集中,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就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想干嘛就干嘛了。老师如果不及时提醒,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在平时课堂上经常使用一些小口令,如:“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老师。”等,进行师生对答。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用眼神、手势、动作来提醒个别走神的学生。低年级的孩子,无论言行还是举止,都是那么随意,但他们模仿能力非常强,具有可塑性。所以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待我们做老师的耐心、正确的引导,让他们逐步养成。
3.用有效的教学行为吸引学生注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奢望。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倾注听话的乐趣。课堂如果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倾注听话”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诱发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自然地倾注听话。
4.每节课前的激趣导入,课程中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要丰富并能吸引学生。还有图片、音乐、视频、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倾注听话的欲望。课堂精彩,让学生享受倾听乐趣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乐于倾听,首先要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好听”。教师或声情并茂、或深入浅出地进行课文内容、思想的诠释,将直接把学生引領进文本所创设的氛围中,也将直接带动学生倾听的兴趣,决定课堂的有效性。如教学《检阅》一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的视频,恢宏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时,抛出问题:“在这样隆重的检阅中,假如出现了一个拄着拐的孩子,那会怎样?”学生的心悬了起来,对博莱克和他的同伴们的担忧抓住了学生的心。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儿童队员们为什么让博莱克这样一个拄拐的孩子参加检阅?博莱克能走好吗?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们想象这样几个情境:“在风里、在雨里、在烈日下,博莱克坚持训练,一次次,他跌倒了,一次次,他又顽强地站了起来……”学生们走进了博莱克的内心,感受到了他坚强的意志,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最后,学到队员们走过检阅台,同学们和文中描写的观众一样,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博莱克和他的伙伴们。整节课,学生听得入神、入情,收到了很好的授课效果。这节课让我体会到,教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富有趣味的语言、充满激情的演绎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专心听讲的状态。
三、结语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诚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坚持,因此,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向自主主动学习转变,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倾注听话习惯;方法
一、引言
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巴金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我发现,孩子们上课不会倾注听话,老师讲课时,很多人没有听进去,老师提出问题,光想着举手回答,他们只顾着说自己想说的,哪怕回答的并不是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反之,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倾注听话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对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学会倾注听话,是其他各种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石,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必备的能力之一。可是,作为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多,往往我们的教师就忽视了孩子们的倾注听话。而养成良好的倾注听话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注听话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受益匪浅。“倾注听话”在词典里的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倾注听话习惯”,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做出初步的自我评判的一种隐性心理活动,具有较明显的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如何培养小学学生倾注听话的习惯,作为一线老师,我通过课题研究和平时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培养学生倾注听话习惯的方法
1.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教学就像是讲评书,说相声,演员的语言丰富、有意思了,观众自然爱听。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实验报告: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后,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以看出,光靠语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还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的辅助。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为了吸引学生的耳朵,教学中,我坚持使自己的语言有张弛、停顿、快慢、高低、轻重的变化,而且努力使它听起来生动、形象、幽默、可爱、唤醒、鼓舞。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刻意去夸张的表现,来达到教育教学额效果。
2.课堂小口令提醒学生。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不容易集中,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就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想干嘛就干嘛了。老师如果不及时提醒,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在平时课堂上经常使用一些小口令,如:“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老师。”等,进行师生对答。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用眼神、手势、动作来提醒个别走神的学生。低年级的孩子,无论言行还是举止,都是那么随意,但他们模仿能力非常强,具有可塑性。所以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待我们做老师的耐心、正确的引导,让他们逐步养成。
3.用有效的教学行为吸引学生注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奢望。因此老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倾注听话的乐趣。课堂如果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倾注听话”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诱发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自然地倾注听话。
4.每节课前的激趣导入,课程中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要丰富并能吸引学生。还有图片、音乐、视频、故事、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倾注听话的欲望。课堂精彩,让学生享受倾听乐趣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乐于倾听,首先要让学生觉得“这节课好听”。教师或声情并茂、或深入浅出地进行课文内容、思想的诠释,将直接把学生引領进文本所创设的氛围中,也将直接带动学生倾听的兴趣,决定课堂的有效性。如教学《检阅》一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的视频,恢宏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时,抛出问题:“在这样隆重的检阅中,假如出现了一个拄着拐的孩子,那会怎样?”学生的心悬了起来,对博莱克和他的同伴们的担忧抓住了学生的心。紧接着,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儿童队员们为什么让博莱克这样一个拄拐的孩子参加检阅?博莱克能走好吗?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们想象这样几个情境:“在风里、在雨里、在烈日下,博莱克坚持训练,一次次,他跌倒了,一次次,他又顽强地站了起来……”学生们走进了博莱克的内心,感受到了他坚强的意志,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最后,学到队员们走过检阅台,同学们和文中描写的观众一样,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博莱克和他的伙伴们。整节课,学生听得入神、入情,收到了很好的授课效果。这节课让我体会到,教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用富有趣味的语言、充满激情的演绎牢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专心听讲的状态。
三、结语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诚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坚持,因此,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向自主主动学习转变,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