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剂加倍”,切莫盲从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1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人因为惧怕药物不良反应,忽视了首剂加倍的方法;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无论吃什么药都不忘在第一次多加几片。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需要首剂加倍
  首剂加倍指第一次服药时药量要加倍。因为任何药物都要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足够的药效。研究表明,口服药物一般在反复给药3~5次后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即临床所需要的药物浓度。为了使药物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通常医生第一次给予常用量的加倍量(又称负荷剂量),目的是在病菌繁殖初期,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有效值,起到杀菌、抑菌作用。如果首剂不加倍,不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会给病菌的快速繁殖留下时间,延误疾病治疗。
  哪些药物可首剂加倍
  一般来说,若用药间隔时间与药物的半衰期接近的药物则可首剂加倍,主要涉及以下药物:
  1.抗菌药:磺胺类合成抗菌药,除复方新诺明外,还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等。其他抗菌药还有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阿奇霉素、四环素类药物中的美满霉素、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替硝唑等。
  2.微生态药:口服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整肠生)、灭活冻干的嗜酸乳杆菌胶囊剂或散剂(乐托尔)等。
  3.抗疟药:口服氯喹治疗疟疾,为迅速控制症状,必须加快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速度,以便及时抑制红细胞内的疟原虫。
  这些情况也须首剂加倍
  有些药物在服用时首剂加倍,和治疗疾病的种类有关。如替硝唑在治疗腹腔感染、牙周感染等各种厌氧菌感染性疾病时,通常需首剂加倍;但在治疗阴道滴虫病等原虫感染性疾病时则无需首剂加倍。
  此外,给药剂量受各种因素影响,如老年人和新生儿通常药物代谢较青壮年代谢缓慢,肝、肾功能减退患者药物经肾排泄或肝排泄变慢,药物消除速率减慢,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例如庆大霉素对正常肾功能患者其半衰期为2 ~3小时,肾功能减退时,其半衰期延至24小时甚至更长。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病人生理、病理等特点及对药物反应情况,随时调整首次劑量。
  总之,“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西药,效果与毒性也许就在剂量的差异之间。服药前一定要阅读药物说明书有关的用法用量,以了解所服药物是否需要首剂加倍。大多数药物在采取正常给药方式时,也能获得满意的药物浓度与疗效,因而无需“首剂加倍”。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切忌自行“首剂加倍”。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不可擅自加大用药剂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58.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多媒体、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已逐步进入了课堂。传统的教育教学技术与知识激增、陈旧速率加快的信息时代的要求越来越远。传统的教学传递的是知识,这有其真理性的一面,但这些知识不仅容量有限,而且传递速度慢,尽管适应了国家、社会的需要乃至教师个人的意愿,可未必适合学习者的水
期刊
躺着服药rn生病了卧床休息,有些人,特别是重病在身的老人,习惯于躺着服药.但是,一些口服药片或胶囊容易黏附在食管壁上,药物不能被吸收,反而刺激食管黏膜,引发局部炎症,甚至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
期刊
复方丹参滴丸是防治冠心病的良药,对心绞痛具有多重功效.有资料显示,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治疗用药,可起到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心脏供血和改善心肌微循环等多种作用,能够减少心绞
期刊
介绍了滚刀钻头破岩机理、滚刀的分布规律、以及钻进参数等因素对钻进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施工实例对目前滚刀钻头使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The paper introduces t
站着服药极易引发低血压rn“心绞痛或可疑心绞痛发作时立即使用硝酸甘油片并没有错误,错就错在孙先生用药的姿势上,他不应该站着含药,而且含药后不应该继续散步.”辽宁省人民
期刊
公共支出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而经济增长向来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支出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对我市部分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企业党建工作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多数企业的党建工作在正常运行,组织机构也比较健全。但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在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