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苏仙岭上问倒地委书记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郴州市东郊有座苏仙岭,因其秀美的风光和传说中的神仙苏耽的故事而闻名中外,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誉。岭上有一座“三绝碑”,笔者曾在《文史博览》2017年第9期刊文讲述过它的故事。如今三绝碑闻名于世,然而少有人知的是,“三绝碑”的出名与受到保护,还与毛泽东有着莫大的关系。
  1960年3月,毛泽东到南方视察,接见了时任郴州地委书记的陈洪新。会谈中,毛泽东提到:郴州我曾经去过的。宋朝有个词人叫秦少游(秦观,字少游,学者称其淮海居士——编注),此人很不得志,被削官贬职至郴州时,触景生情,写了首《踏莎行·郴州旅舍》,抒发他孤独和无可倾诉的苦闷心情。并问陈洪新那块“三绝碑”现在还在不在,晓不晓得是哪三绝。
  陈洪新对此并不知情,不知从何答起,只好说:“主席,这,这,‘三绝碑’我不大清楚……”毛泽东见陈洪新面有难色,就和蔼地解释说:这首词是秦少游的代表作之一,苏东坡很喜欢,把它写在扇面上,时时吟诵。秦少游死后,苏东坡倍感痛惜,为这首词写下跋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著名书法家米芾(字元章)把秦词苏跋写了下来。后人在苏仙岭立碑,把它们刻在石碑上,这淮海词东坡跋元章书,被号称为三绝。这就是今人所看到的“三绝碑”。毛泽东指示:祖宗留下来好的东西,我们要保护好,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
  接着,毛泽东就操着浓厚的湘潭口音,绘声绘色地吟诵起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主席渊博的知识和非凡的记忆力,倾倒了所有在场的人。
  陈洪新牢记毛泽东的话,向地委负责同志通报了毛泽东问到“三绝碑”之事,不无内疚地说:“主席问我‘三绝碑’,我真是一问三不知,被问得出了一身冷汗。”
  其后,陈洪新专程到郴州师专请教古汉语教授单泽周,把原委细数说来,并自责地说:“作为一个在任的地区父母官,对当地的‘三绝碑’却一无所知,实在抱愧啊!”
  单泽周把“三绝碑”的来龙去脉以及现状向陈洪新一一道出。
  随后,陈洪新在单泽周陪同下,率地委一班人前往苏仙岭,拾级而上,果然在一处岩洞旁的一块长满苔藓,被枯藤荆棘覆盖的石壁上找到了“三绝碑”。虽然被风雨侵蚀,斑驳的字迹仍依稀可认。陈洪新見状,激动地说:“这是我们郴州的瑰宝,不能再让它荒芜下去了,要马上组织人整理开发! ”
  恰在这时,湖南宜章籍的中宣部原副部长张际春回宜章探亲,路过郴州,也与郴州地委一道研讨了开发苏仙岭风景区,修复整理“三绝碑”的事宜。最后决定由陈洪新牵头,成立“郴州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不久,省里作了批示,并拨专款两万元修一条公路,建一座护碑亭,树一块碑,重拓了原迹。
  历经沧桑的“三绝碑”,由于毛泽东的过问,重新名扬于世,成为苏仙岭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其他文献
20 0 2年 11月 2 1日 ,省林业厅会同省经贸委、农业厅、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 ,对全省木材市场及木材经营 (加工 )单位进行清理整顿 ,并从 2 0 0 3年起 ,木材经营 (加工 )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用工形式日渐多样化,劳务派遣以其高度的灵活性,低成本以及用工风险的转移等特点逐渐成为各个企业的首选用工方式。由于劳务派遣复杂性以及现行劳动合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整体经济向上提升了很大一截,从而再作用于各行各业中,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在建筑业中,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人们对其的要求,土
近几年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以及《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的出台,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向成熟,直接参与电力交易市场,面向市场,对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开展,社会经济在不断进行转型和完善,市场环境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不仅竞争激烈性增大,变化程度和变化速度也在加快.在此背景下,企业如果想得到
科技的发展加快了电气自动化的在各个行业的使用,就对电气自动化中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严格.因在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作用,所以燃气电厂就设计了这个系统,它能够起到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开始逐渐改革其发展模式,市场同一行业中事业单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事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体育经济不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这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体育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在社会经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