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国内因船舶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人为事故频发,船舶安全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质量检测时疏忽而造成的,因此,为了降低船舶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必须要提高船舶的检验质量。
【关键词】 船舶检验;质量管理
据统计,国内因船舶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人为事故频发,均是由于质量检测时疏忽而造成的,“吉长春货”四艘投入使用的货船相继出现影响恶劣的质量问题,均是船体发生断裂问题,以“吉长春货5016”为例,在松花江榆树江桥码头起航后掉头时因船体质量不堪承重而断裂沉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其影响不仅是经济上的牵连,而是损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民众、承运商对船舶业安全问题的质疑,影响了社会稳定。船舶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加强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才能够保证航运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我国船舶检验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船舶行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质量检测机构有待进一步整管,造成问题的根源在船检机构和其他机构自身和配合协调出现管理和监察漏洞。船检机构存在违规的技术操作,忽视船舶检验规范的标准程序规定等,例如:船证不符、伪造船龄、未经审核即发证等违规现象,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船舶验证书与船舶实际情况相违背,验证书不完整或者登记项目有意规避船舶问题属于违反船舶检验或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②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以及签署不符合船舶实际情况或越权签发;
③船舶载重线以及勘划标志模糊或者违规标定,未能监督整改而直接签发合格;
④船舶配件设施以及相关设备采用改装、违规的船用产品;
⑤投入使用的船舶采用不符合行船要求的废旧配件或以次充好影响航行安全。
二、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船舶建造环节的管理,严把“出生”关
1)加强船舶制造厂生产资质审查。船舶质量的第一关保证就是生产建造程序,船舶制造厂是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承担方,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持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就目前制造行业的管理现状而言,船舶制造厂的规模及技术标准良莠不齐。大型船舶制造厂拥有国家认证的从业资格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配备相关的生产设备;而中、小型船舶制造厂仍处于松散经营、疏于管理的发展阶段,由于启动资金的限制,大多未取得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出厂的船舶质量难以达标。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应针对大、小两极化的生产现状加强对中、小船舶生产厂的规划及引导管理工作,以提高质量标准要求加高市场准入门槛,以专业人员为中、小企业设计产业升级模式,提高质量标准。
2)加强船舶辅助检验机构的管理。船舶辅助检验机构是船舶生命周期中的系统机构,是进行制造设计的辅助工作,包括船舶图纸技术设计、船舶焊接以及拍摄工作,辅助检验机构与制造厂联合严把质量关能够保证船舶出厂前的质量,是后续质量检验工作的基础环节。上述四起货运船体断裂的问题源自船舶的焊接工艺“偷工减料”,生产厂与辅助检验机构均要承担责任,而后期辅助检验机构未发现或者故意隐瞒焊接漏洞,提供虚假的拍片结果,影响了质量安全检验的专业评价。
2、加强对船舶检验环节的管理,严把“检验”关
船舶质量检验机构是保证安全质量的关键部门,船舶出厂前要经过第三关的质量检测,是航行安全的保证。船舶检验机构应提升检测设备的技术精准度以及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要以“一检、二帮、三把关”的原则,从审核图纸、设备检测、实用实验等环节严格检验质量是否合乎安全标准规程。
1)加强对检验机构的引导规范,完善监督管理体制。船舶检验机构是质量检测的主要责任人,应不断强化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意识。我国船舶检验机构管理较为松散,原因是国有检验机构将检验工作分派给地方,再将工作分给下属船舶检验机构,层层的检验机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而且受管理体制束缚,影响的实际的行动能力。鉴于船舶检验机构分散的现状,应加强系统整合的基础规划,上级的船舶检验机构对下级的管理主要是业务和财政管理,疏于技术标准的检查以及技术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的抽查,下属机构多处于松散的自营状态,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自主性,自负收支过程中可能存在“灰色收入”,为经不起质量检验的船舶生产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助长了质量检验机构的不正之风,因此应严格上下层的管理体系,从纵向、横向两个向度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针对上下多级检验机构存在问题的现状,可采用内外相互推动的两种并行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对内提升机构自身的资格审查力度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省级船检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以自身的调整推动下层管理调整,由上至下建立监管有力、系统调动的垂直管理体系。二是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员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工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验船师的主观能动性。
2)提高验船师的专业素质。国家对验船师的资质认定和审核颁发了《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规定验船师需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后才能向相关机关提出认定申请,必须持证上岗,并且资格证有效期内需经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验船师的工作评价标准采用双重准则即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验船工作的人为性很强,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工作的核心驱动力,而就近年来事故报告显示,违规验船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关键所在。组建有职业操守和技术水平的验船师队伍是行业有力前进的可靠的动力支撑,同时也是船舶质量的可靠保证。
3)提高现场检验的技术水平。国外的验船机构ABS、DNV等凭借高端技术和研发人员的综合支持实现了对现场验船的监测和指导,确保了结果的精准度。我国的船舶检验机构还有很大的进步、提升空间以弥补技术不足的掣肘。国家正竭力筹建船舶检验技术委员会,为现场验船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促进验船师的水平提高,把握船舶检验质量。
3、加强检验质量的后续监督管理,严把“监督”关
质量监督存在于船舶生产到投入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保证船舶质量的第二重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能够弥补质检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能够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监督管理队伍的扩充能够提升综合质量管理的效率。可引入有经验的海事安检人员,利用海事管理机构积累的相关经验以及完善的系统监管体制能够大范围地控制多级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动态,海事安检人员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管能够形成外驱力,加快监管机制的完善,同时排查不合质量标准的船舶,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质量监管依靠海事安检人员也是监管体系需要改革的部分,一方面海事安检人员能够起到监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船检技术掌握不够也形成了监管工作中的矛盾点。在海事系統内部培养掌握验船技术技能的监督人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招录拥有验船师资格认定的人员进入安检系统能够提升整体的监管力度。
监管制度用于防患于未然,但仍旧不能从根源杜绝违规行为的产生,建立处罚违规行为的机制能够震慑投机人员的动机,依法进行处罚。监督与处罚机制并行能够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处罚提升了违规的成本,也就减少了违规成本。
以上是做好检验监督管理的一些方法和途径,船舶的质量检验关系着航行寿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船舶运输业的基础及核心,提高日常的船舶监管工作质量以及效率能够为水上运输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本文希望对提高我国船舶检验工作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典庆.船体结构检测及维修规划的成本-效益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黄宛清.德国的航运及船舶检验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1.10.
【关键词】 船舶检验;质量管理
据统计,国内因船舶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人为事故频发,均是由于质量检测时疏忽而造成的,“吉长春货”四艘投入使用的货船相继出现影响恶劣的质量问题,均是船体发生断裂问题,以“吉长春货5016”为例,在松花江榆树江桥码头起航后掉头时因船体质量不堪承重而断裂沉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其影响不仅是经济上的牵连,而是损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民众、承运商对船舶业安全问题的质疑,影响了社会稳定。船舶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加强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才能够保证航运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我国船舶检验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船舶行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但质量检测机构有待进一步整管,造成问题的根源在船检机构和其他机构自身和配合协调出现管理和监察漏洞。船检机构存在违规的技术操作,忽视船舶检验规范的标准程序规定等,例如:船证不符、伪造船龄、未经审核即发证等违规现象,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船舶验证书与船舶实际情况相违背,验证书不完整或者登记项目有意规避船舶问题属于违反船舶检验或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②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以及签署不符合船舶实际情况或越权签发;
③船舶载重线以及勘划标志模糊或者违规标定,未能监督整改而直接签发合格;
④船舶配件设施以及相关设备采用改装、违规的船用产品;
⑤投入使用的船舶采用不符合行船要求的废旧配件或以次充好影响航行安全。
二、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船舶建造环节的管理,严把“出生”关
1)加强船舶制造厂生产资质审查。船舶质量的第一关保证就是生产建造程序,船舶制造厂是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承担方,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持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就目前制造行业的管理现状而言,船舶制造厂的规模及技术标准良莠不齐。大型船舶制造厂拥有国家认证的从业资格并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配备相关的生产设备;而中、小型船舶制造厂仍处于松散经营、疏于管理的发展阶段,由于启动资金的限制,大多未取得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出厂的船舶质量难以达标。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应针对大、小两极化的生产现状加强对中、小船舶生产厂的规划及引导管理工作,以提高质量标准要求加高市场准入门槛,以专业人员为中、小企业设计产业升级模式,提高质量标准。
2)加强船舶辅助检验机构的管理。船舶辅助检验机构是船舶生命周期中的系统机构,是进行制造设计的辅助工作,包括船舶图纸技术设计、船舶焊接以及拍摄工作,辅助检验机构与制造厂联合严把质量关能够保证船舶出厂前的质量,是后续质量检验工作的基础环节。上述四起货运船体断裂的问题源自船舶的焊接工艺“偷工减料”,生产厂与辅助检验机构均要承担责任,而后期辅助检验机构未发现或者故意隐瞒焊接漏洞,提供虚假的拍片结果,影响了质量安全检验的专业评价。
2、加强对船舶检验环节的管理,严把“检验”关
船舶质量检验机构是保证安全质量的关键部门,船舶出厂前要经过第三关的质量检测,是航行安全的保证。船舶检验机构应提升检测设备的技术精准度以及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要以“一检、二帮、三把关”的原则,从审核图纸、设备检测、实用实验等环节严格检验质量是否合乎安全标准规程。
1)加强对检验机构的引导规范,完善监督管理体制。船舶检验机构是质量检测的主要责任人,应不断强化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意识。我国船舶检验机构管理较为松散,原因是国有检验机构将检验工作分派给地方,再将工作分给下属船舶检验机构,层层的检验机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而且受管理体制束缚,影响的实际的行动能力。鉴于船舶检验机构分散的现状,应加强系统整合的基础规划,上级的船舶检验机构对下级的管理主要是业务和财政管理,疏于技术标准的检查以及技术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的抽查,下属机构多处于松散的自营状态,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自主性,自负收支过程中可能存在“灰色收入”,为经不起质量检验的船舶生产商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助长了质量检验机构的不正之风,因此应严格上下层的管理体系,从纵向、横向两个向度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针对上下多级检验机构存在问题的现状,可采用内外相互推动的两种并行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一是对内提升机构自身的资格审查力度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省级船检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以自身的调整推动下层管理调整,由上至下建立监管有力、系统调动的垂直管理体系。二是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员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工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验船师的主观能动性。
2)提高验船师的专业素质。国家对验船师的资质认定和审核颁发了《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规定验船师需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后才能向相关机关提出认定申请,必须持证上岗,并且资格证有效期内需经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验船师的工作评价标准采用双重准则即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验船工作的人为性很强,人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工作的核心驱动力,而就近年来事故报告显示,违规验船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关键所在。组建有职业操守和技术水平的验船师队伍是行业有力前进的可靠的动力支撑,同时也是船舶质量的可靠保证。
3)提高现场检验的技术水平。国外的验船机构ABS、DNV等凭借高端技术和研发人员的综合支持实现了对现场验船的监测和指导,确保了结果的精准度。我国的船舶检验机构还有很大的进步、提升空间以弥补技术不足的掣肘。国家正竭力筹建船舶检验技术委员会,为现场验船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促进验船师的水平提高,把握船舶检验质量。
3、加强检验质量的后续监督管理,严把“监督”关
质量监督存在于船舶生产到投入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保证船舶质量的第二重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能够弥补质检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能够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监督管理队伍的扩充能够提升综合质量管理的效率。可引入有经验的海事安检人员,利用海事管理机构积累的相关经验以及完善的系统监管体制能够大范围地控制多级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动态,海事安检人员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管能够形成外驱力,加快监管机制的完善,同时排查不合质量标准的船舶,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质量监管依靠海事安检人员也是监管体系需要改革的部分,一方面海事安检人员能够起到监管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船检技术掌握不够也形成了监管工作中的矛盾点。在海事系統内部培养掌握验船技术技能的监督人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招录拥有验船师资格认定的人员进入安检系统能够提升整体的监管力度。
监管制度用于防患于未然,但仍旧不能从根源杜绝违规行为的产生,建立处罚违规行为的机制能够震慑投机人员的动机,依法进行处罚。监督与处罚机制并行能够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处罚提升了违规的成本,也就减少了违规成本。
以上是做好检验监督管理的一些方法和途径,船舶的质量检验关系着航行寿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船舶运输业的基础及核心,提高日常的船舶监管工作质量以及效率能够为水上运输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本文希望对提高我国船舶检验工作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典庆.船体结构检测及维修规划的成本-效益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黄宛清.德国的航运及船舶检验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