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区分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多次提到“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呢?
  习惯上,国家资本主义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一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也是可以的。
  对于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列宁认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典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形式推广到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对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毛泽东1953年7月写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有过阐述:“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之初,都实行过国家资本主义。当初曾认为是权宜之计,仅存在于一段时间。苏联(苏俄)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7年就取消了该政策,废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中国在建国初期搞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那么,这两者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本文仅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1953-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例进行比较。
  一、两者的相同点
  1.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
  2.两者都是国家通过种种政策与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3.两者的最终结果相同。中国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只是中介,最终是实现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把它称为“社会主义的入口”,因为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完备的物质条件,所以最终结果也是社会主义。
  二、两者的不同点
  1.产生背景(原因)——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出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需要,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结果,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更是由于科技革命导致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造成的。
  2.侧重点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侧重于“资本主义”,旨在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经验……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则侧重于“国家”,旨在保留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克服经济的无政府状态。
  3.掌权者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掌握经济命脉;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掌握经济命脉。这也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4.基本形式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按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的因素的多少,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主要是公私合营;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国家直接掌管的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5.具体特征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特征:(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私人资本为社会主义服务(2)限制资本主义剥削(3)受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工人监督(4)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征:(1)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6.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不同——伴随着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由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所以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创立了许多国有企业,但是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础,所以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7.在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而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消灭本国的资产阶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成为令教育者头痛的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方面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巨大差距,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这将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隐性的危险。  一、研究背景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乡村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家庭对他们却非常溺爱,因此,造成部分学生优越感很强
期刊
最近,学校各教研组安排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有新教师的“汇报课”,老教师的“示范课”,还有经过几轮“磨课”后展示的“精品课”。这些课有一共性:每一堂课教师都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由此可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热情是高涨的。对这些公开亮相的课,所有老师都是经过殚精竭虑的准备,可课堂效果相差挺大。这固然跟教师的基本功:教材把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班级差异有关,但毋庸置疑,与多媒体使用是否得当有关
期刊
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是中央的战略决策。在新疆全面实施双语教育,国家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和强大人力,目的就是着眼新疆未来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新疆的落后,不是在资源,主要是在人才!我们开办双语班的最大优势,就是要抢抓国家支援新疆和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百年难遇的历史契机扬长避短。一方面,更加以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重视关心照顾,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让他们政治上暖心,精神上舒心,物质上放心。另一方面
期刊
课程体系篇:逐步构建体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为了弥补新课标教材“双基”不足、内容跨度大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进行了校本学案的探索。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形式,就是编写《导学案》。在校本导学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界定了学案的概念,分析了学案的基本特点,辨析了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了学案编写的原则、程序和组织方法。基于对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指导思想,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学校最主要的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实施“两加”,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教师发展为本,在师资内部管理中强化了“以人为本,以章导行”的管理理念,实现教师的人身价值,最大化地挖掘教师的潜能。  (一)制度加人文,管理入人心  1.在制度建设上强
期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的人不能做班主任,有爱心是一名班主任的最基本素质。  上一届我班有个女孩子叫高宁,四年级转入我班。上课没有一分钟能坐住,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提不起一点儿学习的兴趣;老师提醒、批评她,她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跟老师顶撞;经常忘记带语文、数学等上课需要用的书;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于是,我试着找她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做
期刊
德是立身之本;文化是修养之源。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文化育人”,没有文化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可以说“德育是鱼,文化是水”。高新区第一中学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植养人文气韵,奠基文化人生”的办学理念,将“读书”作为开启学生心灵的突破口,坚定地走文化之路,希望全校师生能“读君子之书,养浩然正气,教学业有成,奠文化人生”。围绕办学理念,学校提出了“文化德育”新思路,致力于“以文立德”、“以文育德”、“以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在中小学的教育界掀起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改革的浪潮中,怎样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这无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六年级开展了“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使每一个教师明白“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二)通过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
期刊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笔者想到现在的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学生”。我校地处山区,在校生源相对复杂,外出务工子女或离异单亲子女占据一定比例,这些孩子长期和爷爷或奶奶居住在一起,这些孩子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或监护人监管过严的状态下。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及非正常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