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中国老人们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中国老人们为什么要移民到加拿大,我们为什么要人在异国他乡度过有限的晚年生活?芽在这里他们大多苦闷、忧愁,一脸的寂寞。中国的老年人太苦了。下面的介绍就是我自己的经历和我所见到的中国老人在加拿大生活的情况。
  
  在这里“扯淡”也是一种奢望
  
  2003年5月20日,我随着女儿和女婿以及小外孙,从北京乘加拿大的航班,经过10小时的航行,到达加拿大的温哥华。在那里办理了入境手续后,又在温哥华再次登机,前往我们的目的地——爱德蒙顿市。
  我在五星红旗下生活了大半生,现在见到的是到处摇弋着的枫叶旗和看不明白的文字,听到的是听不懂的话,我在这里既是哑巴,又是聋子,外加文盲。在国内我有看报纸的习惯,每天必读当天的《沈阳晚报》;而在这里,我只能看明白“天气预报”,因为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有图和阿拉伯数字。在沈阳我住在长江街,那里的人流、车流和嘲杂的声音是我最感到厌烦的,我甚至还诅咒——这条该死的街,什么时候离开就解脱了。如今,这里人少得可怜——大街上没有人,要想看见人必须去商店,去商店还要开车去,我不会开车,见到人就更难了。即使见到了人,也没有交流的可能。我每天除了能听见汽车行驶的声音,只有风声和鸟儿的啼叫声,为此,我非常思念那车水马龙和人声鼎沸的长江街。人多么需要互相交流啊?选我多么希望有人在这里,同我一起“扯蛋”呀?
  女儿最初给我办理手续,我曾经兴奋过几日。后来,随着办理日期的漫长,我情绪渐渐淡了下来。当去加拿大的签证下来之后,我有些踌躇了。因为我知道,去异国,我将失去国内的一切朋友、同志。在国内没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写些小文章送到报社,偶尔发表出来,自己也得到了满足。可是在这里,我失去的比我想到的更多。另外,在国内我有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方式,一般是随着自己的心情来安排生活,需要什么东西自己有钱就买了。如今,在这里就截然不同了。住在女儿家,尽管女儿事事都做到让我满意,但是,我还是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我手中的人民币,在这里只是美丽的花花纸,没有什么用处。
  这样的生活使我郁闷。悲凉的心绪时时向我袭来。我后悔来到这里,曾经产生回沈阳的想法。女儿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很怕我得忧郁症,就经常劝解我,并安排我去落基山旅行、去他们的朋友家作客。尽管如此,我还是想我在国内的生活,想家啊,尽管家里没有亲人。
  
  我只会说,English no
  
  人们都说,加拿大是最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国家,那里空气新鲜,没有什么污染,人口少,社会治安也好,但是,我在这个最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国度里并没有体会到惬意。我虽然住在中国人称为“别墅”的房子里,在有小花园和草坪的院子里享受灿烂的阳光,听鸟的鸣叫,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在与人的交流问题上,我十分恼火和尴尬。
  一次,家里没有了盐,我去商店买,平时那盐,就在那里摆着,可是那次去,我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我灵机一动,找了纸,在纸上写了个“盐”字,给加拿大人看,人家不明白,我又写了盐的元素符号“NACI”(氯化钠),我想这元素符号“NACI”世界通用,你加拿大人应该明白了吧,可是他们还是看不懂。当时我想这盐今天买不成了。我正要回去,看见了邻居张女士,她会说英语,才给我解了围。
  一次,国内的杂志社给我寄来杂志,一个邮局的人按我家的门铃,我开门迎接她,她向我说了起来,我听不明白,就回答:“I Englishno!”(我不会说英语!)但她还是继续的说,我再一次的重复说:“I Englishno!”人家见我实在弄不明白她的意思,就留下一个单子走了。晚上,女儿回来,见了单子说:“人家给你送东西,你怎么不收呢?”我说:“我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呀!” 女儿说:“这下好,得我们自己去邮局取了。”
  在女儿家经常能接到加拿大人打来的电话,加拿大人打电话,不像我们先问接电话的人是谁,他们是电话接通就说话,一直到说完为止,我怕耽误女儿家的事情,就立刻插话说:“I Englishno!”,对方才停止说话,说句“谢谢,拜拜”。
  时间一长,两岁半的小外孙对我的回答很不满意,他一听我说“I Englishno”,就说:“姥爷,你别总说 no!你说不 no!”
  我住的这个城市每年都举办“多元文化节”,各国的侨民都要展示各自的文化,在公园里搭台演节目,办展览。平时见不到人的城市里,在那天的公园里却是人山人海。参观时,我与女儿走散了,我想通过电话找到女儿,但是我没有电话,找人借电话,又不会说英语。我就看有没有中国人可以借电话用一用,我看到有一家四口躺在草坪上,就去问人家,我说了一句“先生”后,人家没有反应。我意识到他们不是中国人,后来才知道这一家是越南人。当我见到一位穿中国服装的年轻人时,我眼前一亮,就去问:“您是不是中国人?”他说:“你有什么事?”我说:“想给我女儿打电话。”当女儿问我在什么地方时,我又回答不上了,还是这位中国留学生告诉我在芬兰馆前面,我这才与女儿会合。
  走在街上我就像个白痴,傻傻地,不敢多走一步。处在这种状态,你说我能惬意起来吗?
  
  消费观念的差异
  
  在这里生活的中国老人,有的生活质量比在国内还低。每日伙食费“严格控制",不到“大特价"绝不“大出血"。精打细算是中国老人勤俭治家的基本理念,是长期在国内生活养成的作风。他们把这种作风也带到了加拿大。加中两国的货币比是一比六还多,就是六元多人民币才能换一加元。尤其是刚到的新移民,他们是拿人民币换加元来消费的,就“叫苦不迭”啦!有一次我到市场的海鲜部去采购,看见很多北极贝、三文鱼(大马哈鱼)、大闸蟹。但是,在诱惑面前,中国老人有的选择快速走开,有的选择观望。我对一位拿起北极贝和三文鱼又放下去的老人说:“这东西高蛋白,很好吃的。”他看看我说:“孩子们挣的少,这东西以后再买吧。”
  
  无奈的打工
  
  我问过爱得蒙顿的国内老年移民,你们在这里快乐吗?心情舒畅吗?身体健康吗?回答几乎一致,都认为这里实在太闷,想回去,可为了孩子、孙子没办法,加上办移民花了不少钱,来了只能忍一天算一天。中国人一生下来就忙忙碌碌没停过,忙完自己,忙孩子,孩子大了成家立业,再忙孙子,六七十岁还想再做几年,再赚点钱,再省点钱。更有不少老人在这里“发挥余热",如在饭馆里洗碗、在厨房切配,做女佣,做外卖,在商店打工。那么大的年纪做这些低下层的工作还经常给人欺负,给人骂:“手脚慢”,他们的泪水只能往肚里咽,生怕影响家人的情绪,也不敢辞工,因为工作来之不易,只好忍气吞声。我认识的一位陈老太,在沈阳是青少年教育办公室的教师,现在在一个叫“大统华”的商店打工,给人家整理蔬菜,每天工作6小时,工作时间必须站着。有一天,我在商店看到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她却满面春风地告诉我:“不会广东话、英文,年纪一大把,有人请就不错了,看在人民币1比6加币的份上,累就累点吧。”她对未来寄予希望:等十年之后就可以拿到每月800加元的养老金了。
  
  心中的感慨
  
  作为老年人,不要存有移民国外就是有面子的虚荣想法。太多的事实说明,移民并不适合老年人,失去的往往比得到的多!我认识的一对河南南洋市的老夫妇,由于生活苦闷,老先生每天吃辣椒来排解烦恼,好像吃辣椒今天就能解除心烦,我看他甚是可怜。那天我告诉他,我要回国,他兴奋极了,说他要和我一起回去,过了几天,他给我来了电话说:“我不能回国了,女儿孩子太小,需要我们照顾。”我听了十分不是滋味,当时他孩子似的要和我一起回去,如今却不能了。我放下电话,久久不知道说什么好。老年朋友,如果让你们再选择一次,是选择移民来加拿大,还是把根留在中国呢?我想最好是来探亲住上大半年,真正享享清福,然后带着欢愉的心情回国!
其他文献
所罗门群岛由9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位于西南太平洋,属美拉尼西亚群岛,人口50多万。当地的华人近些年增加较快,约有1000人,其中以广东人居多。华人多在那里经营饮食和百货生意。该岛国目前与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所罗门群岛这个太平洋岛国动荡连连。6年前,当地骚乱引发对华人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次撤侨行动;而前不久的又一次骚乱,华人受到更大冲击,中国政府再一次实施了撤侨行动。 
期刊
在巴西经商,一年赚钱在于末。“末”即年末,巴西的民众每到圣诞、元旦之前,有倾囊购物的传统习俗,这就给商家提供了大笔赚钱的机会。笔者2005年末走访了巴西里约华人集中经商的海关街,了解到那里华商经营的一些情况。  海关街坐落在里约市中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区,这里以三条大街和数条横穿小街组成了里约的“廿五街”。这里商家云集,店铺林立,每到年终岁末,其拥挤和喧哗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圣保罗的廿五街。据
期刊
大部分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后都急于想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但是大家很快就会发现,要找到一份正式工作相当困难,尤其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有过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移民,要在短期内找到一个与原先相匹配的工作的可能性相当小。造成新移民找工作难的原因很多,有硬性的障碍,也有软性的阻力。  所谓硬性障碍主要指本地长期发展起来的各种行业保护性措施。许多行业都有自己的协会,象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都需要专业协会授予工作
期刊
西班牙华商行业协会发展迅速    10年来,旅居西班牙的华人经济发展迅速,以华商为主体的大型仓储批发工业区、服装批发中心区等相继形成,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华人企业家。不少华商行业协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西中经贸协会、西班牙中华国际贸易促进会、西班牙华商协会、西班牙华人企业联合合(“西华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些华商行会成员大多风华正茂,事业有成,在某一或多个经贸领域发展十分突出,更重要的是
期刊
如果不是因为辱华风波,可能很多中国人对马来西亚的概念仅停留在旅游目的地上。  李先生来马来西亚已经9年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马女婿”,“嫁过来的比较多,娶当地人作新娘的还真不多”,他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生活就像在家一样。    “正经人”在马生活很好    “公平地讲,生活还是不错的”,李先生从事旅游接待的生意,像他这样在马来西亚经商的中国人据他说有很多,中资企业有100多家,大的像华为公司有百十
期刊
预科:高中、大专毕业生留英不可少    无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大专毕业生都有这样的疑惑:我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出国只要过了语言关,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为什么留学英国还要读个预科才能升学呢?留英硕士、前英国驻沪总领事馆高级教育官员郑天慷先生表示,这是学生和家长心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的误区。  众所周知,留英是要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一般英国的大学预科(本科预科及硕士预科)要求雅思成绩达到5—5.5分以上,攻读
期刊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NB)省商业移民提名计划    项目简介 为了吸引外资加快省内的经济建设,加拿大联邦政府与新不伦瑞克省(以下简称NB省),于1999年2月签署了甄选移民协议。此协议允许NB省在移民甄选上有很大的主动权,让该省移民局能够以积极的角色来挑选移民,以此来满足本省特定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照省甄选计划,NB省优先考虑的移民范畴是:那些来到NB省后进行投资创办企业,从而可以填补劳力市场短缺
期刊
美国    多所大学都承认中国高教自学考试的课程成绩和毕业学历,同意中国自学考试毕业生和部分课程成绩合格者,免试入学或免修部分课程,如高等教育协会的16所成员大学等。  中国的电大、夜大、职大等毕业生,只能申请攻读本科课程。  赴美留学申请者在国内的学习成绩平均分数应为“良”以上,即美国学习要求的平均分数在“B”以上。中国学生欲申请攻读大学本科者需有高中毕业文凭和优良的成绩;申请攻读硕士学位者需大
期刊
1974年2月15日,港都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正式成立。30余年来,香港廉政公署锲而不舍地肃贪倡廉,为香港赢得了世界廉洁之都的美名。    成立公署缘于腐败成风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香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最为突出的就是制造业异军突起,从而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中,市民为了生计和发展急需公共服务,但是社会资源短缺,政府保障能力不足。正是这种社会转型助长了贪污之风。  那时候,贪污
期刊
去宝岛台湾看一下,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她是中国的领土,曾经有过“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一直未能成行。受民间交往的推动和国亲两党团大陆“破冰之旅”的影响,台湾当局限制两岸同胞往来的“绳结”似乎有些松动。我们拿到了出访台湾的签证。夏日炎炎,我们一行10人,踏上了初访台湾之旅。我们从长春乘机到香港,由香港转机到“第三国”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停留一天之后,又从马尼拉回到香港,再转乘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