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个性张扬而美丽诱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人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一个人的个性,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作文是最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在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指导中,引导学生找回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现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 教学策略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事事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轻松自在的生活,可现在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模仿大人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作文,老师常常让学生刻意“体验生活”,临时“寻找生活”,甚至不惜挖空心思地“制造生活”。于是,多数情况下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作文有什么用,这样写作文就成了一件苦差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希望学生像记者、作家一样写作,要求学生们的作文,内容有意义,立意高尚独特,语言简洁优美。而学生的表达能力总是和老师心目中的好作文差距很远。因此,面对作文,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快乐——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焦虑——怕写不好作文,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的目的应是:第一,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第二,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一句话,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
  鉴于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地更新观念,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一、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陶行知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社会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学生可以随身携带纸和笔,当一些美妙的句子突然冒出来时,可以快速记下来,这些是最生动的语言,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地。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作文的起步,养成孩子用笔说话的兴趣很重要,而内容、语言都是其次的。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即可。
  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对话,与平常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反而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2.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就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而且多数人写日记事先并没有要发表的想法,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个性化的。指导过程中切忌把写日记异化为课外的“记叙文”或“读后感”训练,否则,学生就会觉得不堪重负。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三、改变观念,重赏评价
  
  创新教学强调评价要有赏识性、激励性,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赏、表扬和鼓励。更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创造出一种善意的、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学习愉快的情感体验。
  作文既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一些语文教师生怕学生看不到自身作文的不足,以为教师的“纠谬”能够立即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点点滴滴指出才安心,否则就怕被指责批改不负责。其实这种做法是忽视了作文本身的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差异性和独创性,忽视了作文主体的主观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即使文章缺点很多,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一来才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提高写作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最大地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
  “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特级教师周一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伟.小学作文教学新思维——小学语文教研专家柯孔标先生访谈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4,(6).
  [2]徐礼邦.小学开放性作文教学的优势与教学策略[EB/OL]力邦在线http://old.blog.edu.cn/user1/12977/archives/2005/94929. s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特有组成部分。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是极其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英语词汇教学仅停留在音、形、义等表面层次,对隐藏在词汇表面层次背后的文化因素缺乏足够、普遍的重视,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对词汇理解及使用上的偏差,影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文提出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教育的一些方法及原则
摘 要: “不是人间富贵花”是纳兰性德这个贵族公子在盛世中发出的感叹,本文通过对其生平的介绍寻找这种感叹的根源,通过对整首词的解读与纳兰性德一起体验他的盛世悲情。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生平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心灵困境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落雪了,寒风凛
当前,许多教师基本上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教师所传授的一切,学生必须接受,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兴趣。在新课标下这种方法越来越显示其局限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下面我就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谈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多年来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要规律,现行人教版9年级、苏科版8年级物理教材“浮力”中的“探究浮力大小”分组实验虽然装置取材容易,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1.将物体放入烧杯,水从杯内流出时,都有或多或少的水沿溢水口底部流到桶外。  2.由于液面的波动,溢出水的体积大于物体的体积。  以上缺陷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通过比较物块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实验的失败集中在烧
摘 要: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关键词: “窗” “雨” 叶维廉 诗歌 意象    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有着某种特
摘要: 本文所阐述的观点是如何运用范例教学的有关原理,巧妙实施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有效地在课堂上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其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让学生在成功中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范例教学高职英语课堂兴趣合作能力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英语教材按照任务
摘 要: 本文对ESP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程序等五方面进行了解释,提出了具体的理论依据与教学目标,并结合理论依据具体分析了可操作的教学程序,并对实现条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ESP教学 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模式”即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
随着对英语的不断重视,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使得英语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很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英语特别看重,这就对初中英语老师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因此英语老师整天围着学生转,让他们背书、默写,还要批作业、批默写,这样英语老师的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在中国都是大班化教学,一个老师要管一百多个学生,一天到晚围绕着学生,而且效率不一定高。于是我就思考如何既能使自己“偷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学生意志薄弱的成因,提出了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培养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没有经历过艰苦,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而体育课中每个动作的练习都有一定的难度和要求,学生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很难达到动作技术标准的要求,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通过对有关高校体育室外课教学活动及大学生心理
摘 要: 本文以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为切入点,在许明武与葛瑞红宏观的翻译与文化自觉的理论构架下,从文化间性的视域对聊斋名篇《婴宁》的英译进行美美评价和分析,论证了译者的文化自觉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文化间性 文化自觉 典籍翻译 美美评价 《婴宁》    “文化自觉”这个名词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研讨班的闭幕发言中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