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星巴:第一个深入非洲保护狮子的中国人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怀揣着一颗狮子心看待世界,像我们的祖先最初那样,回归丛林。 2005年,去往肯尼亚的一次公差旅行中,一个叫卓强的中国男人第一次见到狮子。眼前的一切与梦境太过相似:一个小石山,一棵金合欢树,一只雄狮趴在石山上,眼望着草原…… 和狮子对视的瞬间,梦境在眼前铺开。他意识到自己和非洲的联系,“这是马赛马拉保护区中的现实情景,和梦境非常相像,包括石头的颜色、高度。我像触电一样,好像非洲一直在不停地召唤我。” 那时,因为工作,卓强已经去了60个国家,却在非洲找到了自己的梦。“我开玩笑说我是一只披着人皮的狮子”,他看到狮子就像看到自己的兄弟,不想走了。 几个月后,卓强再次来到草原。这一次,他辞掉了国内的工作,回到已在梦境中温习多年的非洲大草原。他来到狮子身边,和它们成为邻居,成为第一个深入非洲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国人,第一个在非洲注册NGO(非政府组织)的中国人。他组建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成为“非洲之友”野保论坛创办人,做狮子的护卫者。 因为对狮子的热爱,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作“星巴”。没错,就是动画片《狮子王》里的那只勇猛的狮王“Simba”。在斯瓦西里语里,星巴就是狮子。 整整六年过去,星巴还在非洲,足迹遍及从肯尼亚到南非的12个国家和2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非洲的一天,“和狮群同作息” 六年后,星巴的作息规律,渐渐和狮子同步了。每天早晚六点到八点是狮子的捕猎时间,其余二十小时则是它的休息时间。 肯尼亚当地时间清晨六点,星巴和他的朋友们——一名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一位持枪的军队士兵,有时也会带上一两位志愿者,跟狮子开始在马赛马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一天。驱车跟踪狮群、观察它们的捕猎情况、记录狮群和其他动物群落的变化。 上午八点过后,狮子们休息了,但它们的保护者还要继续前行——沿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的东部、南部、北部巡逻,侦探盗猎和非法捕猎的情况,监察游客是否违反保护区的管理规定,一路还要捡拾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和塑料袋。 十二点左右,星巴和他的伙伴们会在旷野上找一棵金合欢树,就地坐下,吃着简单的盒餐,分享观察到的新动态。饭后,他们还要继续巡查,直到夜里八点狮子们都睡去。 有些时候,星巴和保护区的朋友们会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做一些培训,和游客分享如何与动物和平相处,如何在不干预动物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享受自己的旅行。如果在巡逻时碰到游客碾压草坪、恐吓动物、人为影响动物习性,星巴和其他巡防车队需要现场做出干预。 保护区的工作也是充满着危险和血腥的。虽然这些年盗猎状况大有好转,但依旧是保护区里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在肯尼亚北部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里,盗猎十分猖獗,动物保护组织有时会和盗猎者发生“血拼”。在星巴主要工作的马赛马拉动物保护区里,盗猎者的装备相对简陋,往往持长矛、兽夹,只要巡防人员用枪比划比划就多半放弃抵抗。 巡逻时,也会碰到一些在搏斗中受伤或被盗猎者击中的野生动物,星巴他们就需要对它们展开医疗援助。当保护区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不足时,他们就需要在各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中寻求帮助,上网发帖,寻找药品赞助。 清晨窗外是蓝天、狮群和斑马 星巴在非洲的生活,就像现代城市生活难以企及的自然梦境:每天睁开眼,撩开帐篷的窗户,能看见蓝天、草原、狮群,听到狮子的叫声。夜里的草原极其静谧,没有城市的灯光干扰,抬眼望去,是一片壮阔的星海。 他的家在马赛马拉保护区的大草原上,在这里,他搭起了一个简易的绿色大帐篷,做饭、写作、接待志愿者和访客。生活很简单,“跟动物在一起很简单,不需要想太多,它喜欢你就是喜欢你,跟它在一起你甚至可以自言自语,很快乐,很单纯。” 现在星巴每天只睡5个小时,但他觉得精力充沛。“一是气候宜人,没有极冷极热的状态。第二个是空气清新,第三个是吃绿色食品,第四个是我心情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要做的事情很多——防弹背心是需要的,药物、食物也需要募集。保护区的网络信号不好,星巴想要找中国的通信企业在保护区建一个基站,这样寻访队员直接就可以更好地联络,也可以改善整个保护区的通讯环境,及时和外界交换保护区的信息。最近,他还在思考如何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减少当地居民的盗猎行为。他想到从中国驻非企业那里筹集资金在保护区附近的居民社区里办学校、建医院。 自2008年创办“非洲之友”民间野保论坛以来,他开始利用网络将自己对狮子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热爱传递开去。2010年,他创办ICS国际野生动物保护者计划,组织“拯救非洲犀牛”、“虎百科计划”、“反盗猎、绝吃野生动物”等野保公益活动。为了更好地解决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资金问题,今年9月,星巴在肯尼亚注册中国人在非洲发起成立的第一家民间公益组织“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 事情越来越多,白天的巡视和观察依旧要进行,到了夜里,他又要完成基金会的工作。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他对狮子履行的责任:“从人类的角度帮助它们,来抵御少数人对环境的破坏。” 现在,星巴每年会回国两三个月。陪家人、谈合作、找资助、做宣讲、招志愿者,忙得连轴转。“在那边呆久了回来以后觉得很压抑,跟不上这边的节奏。但是我必须回来,为家人,也为筹款。”走到哪里,他都戴着那顶宽沿的牛仔帽,上面清楚写着“Africa”。 给女儿写本非洲历险记 在去非洲之前,星巴在重庆市政府的外事部门有着一份安逸的工作,总是出国。辞职去非洲那年,星巴32岁,女儿刚出生,未满周岁。 最初,妻子不理解星巴的选择。她也像其他人那样质问星巴:为什么是非洲?那些狮子和你有什么关系?孩子还那么小,为什么要离别家庭? 在星巴看来,留在国内做公务员可以教育女儿、陪伴父母,但是在地球村的大环境里,野生动物也是大家庭的一员,他希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妻子两次去非洲随他短暂生活后,星巴获得了她的理解。现在,妻子是星巴最大的精神后盾,也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女儿四岁那年,星巴和妻女在非洲团圆。女儿第一次见到狮子时,就像星巴当初那样兴奋不已。她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超乎星巴的想象。她赖在非洲不想走,喊着“我要和野生动物们在一起,重庆没有野生动物……” 为了安抚孩子,他给女儿取了个新名字“小星巴”,并且给她写了一本书,记录她在非洲的探险经历。他希望小星巴的亲身经历能够鼓励更多的中国儿童关注非洲、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关注气候变化,让更多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片净土,在这个地方可以每天看到日出日落,看到野生动物,享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非洲回来后,小星巴总是自豪地向老师和同学说:“我的爸爸在非洲保护野生动物,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野保科学家!” 星巴仍有遗憾。他至今未敢向父母坦承自己在非洲的工作,向他们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星巴让父母以为自己仍在做公务员,依旧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每年回国,星巴都要去陪父母,让他们安心。现在,星巴正在酝酿一个合适的时机,他想把父母接去非洲,让他们亲眼看看非洲壮美辽阔的自然风光。他相信父母能够理解,也会支持他的非洲梦。
其他文献
王克勤和大爱清尘,掀开了一个令人惊悚的潘多拉盒子:百万计的尘肺病患者显现在世人面前。他们犹如岸上的鱼,张开大口,吸不进一粒氧气——死亡名单在继续,救援在继续……职业病维权凸显了权利抵达彼岸的艰难:最多达12项程序,加起来可达到1926天。  生命,或许跑不过程序。    跪着,几乎是和婴儿在母腹中的近似姿势,这是所有尘肺病农民工离世的最后姿势。  跪着呼吸,跪着睡觉,一躺下,就有窒息而亡的危险。 
期刊
他们病了,病得与众不同——瓷娃娃、玻璃人、月亮孩子,CPU、血友病、渐冻人……全球现在发现的6500个病种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罕见病(Rare Disease)。他们在70亿的地球人数中,少得令人忽略,却病得那么可怜。西方医药制造巨头花费数十亿美元研发罕见病药物,促进其科技发展和对人群的帮助;中国的罕见病人,却在寻求活着时不太艰难。      14岁的阿明(化名)和他2岁的弟弟健健(化名)都患有一种
期刊
作为世界上曾拥有最多虎亚种国家的中国,目前仅剩约20只野生东北虎,游荡在中俄边界。这个数目,已远离维持该物种正常种群的最低值,东北虎距灭绝仅半步之遥。      王者神秘之死  2011年10月27日,密山市富源乡富生村村民刘义松一早上山到自家农田干活。路过当地青年水库时,他赫然发现水岸边躺着一只斑斓大虎。10天前,当地人还曾围观过它在水库游泳,此时,这只号称“兽中之王”的雄性东北虎已经“神秘”死
期刊
缘起  雪花啤酒公司每年都举办“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活动,2011年选点定为可可西里。此前,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促销手段选拔了“50名啤酒志愿者”,在2011年10月15日至26日对可可西里进行穿越。    “保卫可可西里”是中国环境保护史上富有标志的一个运动,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据说,雪花啤酒策划该活动的初衷是“关注可可西里生态,提高自然保护意识”。活动途中,雪花啤酒也
期刊
今年十一长假,在民间组织乐创意与中坤集团共同策划的一场手工艺人交流会上,24位民间手工艺人聚集一堂,在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的“孔城老街风情节”上现场表演来自藏、羌、苗、土家族和汉族的民间手工艺术,成为老街上一道靓丽风景。这场跋山涉水的旅途,为手工艺人打开了一道通向市场的大门。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一个新鲜却充满吸引力的新概念——公平贸易。      1 和国庆  在生日前三天,家住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塔
期刊
当100个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中有60个外来务工人员时,宁波市政府认识到再也不能把“他们”作为“外人”打入另册。几年来,宁波市形成了辖区外来务工人员与老宁波人共建、共享、共管、共同发展的主体。出台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义务教育等19项配套政策。其中不少都是全国首创。“他们”和“我们”,成为融合发展的共同体——外来工王芳萍做梦般地看到,女儿和本土的帅小伙相恋了。    新
期刊
在香港,一批70后、80后艺术家,同时也是本土保育和社会运动的活跃分子,他们相信行动的力量,关心民生。这批本土文化的“大声公”和保卫者,驱动政府响应民意,拨出资源推广社区艺术。民间的觉醒意识,与政府的政策支持相辅相成,一起往前走。    梁丽朗 现任职于香港艺穗会,致力于推动香港与内地及海外的文化交流,曾参与项目包括: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粤港联展等。      喜欢逛街的文艺青年,来香
期刊
2011年的公益界,基金会丑闻波波迭起。公信力危机倒逼慈善立法,以立法形式推动和规范公益事业已成必然。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慈善乱象也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部慈善法的诞生。    乱世慈悲  1920年代的中国,灾害频繁,慈善事业迅猛发展,募捐活动也日趋活跃。然而,鱼目混珠的募捐也开始出现。  上海的街道,时常会出现一些无业游民,以慈善为名,三五成群,手持捐簿,向路人劝募。还有
期刊
小鸟儿一叫我们就起床/树上的水果是最好的干粮/骑着那大象四处游荡去/寻找那故事中的宝藏。——何勇《非洲梦》
期刊
12月11日晚上,由南方都市报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责任中国”2011公益盛典颁奖礼隆重举行,共21家公益机构(项目)和公益达人获得2011年度“公益人物”、“公益行动”、“公益组织”等奖项。    这是一场对民间公益界躬身而行者的嘉奖。    “责任中国”是南方都市报致力于社会关怀和公益慈善事业一个重要的活动品牌。而2010年首创的“公益盛典”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