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热词”看数字“热量”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乌镇,看未来。
  作为京杭大运河流经节点,浙江乌镇受“水网”润泽逾千年;运河流淌2500年后,以互联网之名的“乌镇之约”再次汇聚世界目光。数度繁华的乌镇“香市”时光轮转,桑蚕、戏班变幻为“互联网之光”上炫酷的科技博览;相比民俗中活跃的摊贩,数字连接起的参与者更难以估算。
  桨声灯影背后的乌镇,是镶嵌于数字世界的“样板间”,感知互联网脉动的“活标本”。2020年11月23日至24日,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信息科技”“数字经济”“科技抗疫”等成为乌镇“热词”。全球疫情冲击和经济寒流,阻不断信息科技领域蓬勃的创新力量,数字赋能下,万物互联、智能制造仍加速演进。
  热词之一:“前沿科技”赋能万物互联
  小雪时节,以“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乌镇之约”再次迎来一次科技盛宴。
  当“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上空点亮,互联网科技创新变得可触可感。
  牛奶怎么喝更科学?在牛奶“白科技”空间,观众通过指纹解锁,输入身高、体重、运动量以及当天的睡眠质量等,就可以让伊利和小米联合打造的“智慧大脑”推荐最适合的牛奶品类。
  睡眠质量如何更好?麒盛科技展出的智能床垫,当人在熟睡之时会实时监测心率、呼吸、脉搏、血压、血氧、体温等睡眠数据,当感应到打鼾时,床头还会自动升起,有效缓解打鼾。
  快递配送如何更高效?阿里巴巴推出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小蛮驴”,充4度电就能跑100多公里,雷暴闪电、高温雨雪以及车库、隧道等环境均不影响其性能。
  除了展厅内可观、可感、可触的“炫科技”外,一度在互联网发展幕后的“底层赋能者”“基础设施探路者”也走向台前。
  亿级神经元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实现仿生嗅觉感知识别、360全息星图网络空间测绘系统让网络攻击无处遁形、美团AI无人配送方案助力抗疫……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中,15项科技成果在万众瞩目下登场,涵盖量子计算、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芯片、5G网络架构和应用等方面。
  2020年初,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入选世界“制造业灯塔工厂”。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表示,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互联网,必须突破核心技术,且核心技术可以“跨界”延伸。比如富士康的精密刀具团队,目前已研发出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的高铁钢轨铣刀。
  2020年6月,中國第一次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完成现网5G基站的开通和测试,这是我国由民营公司生产的唯一在轨运行的宽带互联网卫星。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高千峰有着更远大的梦想,航天技术正在与互联网技术加速融合,卫星通信将作为地面5G网络的有效补充,为地球上没有网络接入的超过30亿人提供互联网服务,“希望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建设有一份来自我们的助力。”
  热词之二:“数字经济”高效驱动“双循环”
  随着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数字经济被视为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数字经济表现“抢眼”,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广阔前景。据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同比下降4.4%左右,而数字经济增速将在0.5%左右。
  2020年的“双11”,人们从数千亿元的网络消费中窥见数字经济的强劲动力。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双11”购物季,阿里平台上产生的物流订单达到23.2亿个,比第一个“双11”增长了9000倍,但运行过程有条不紊、高效完成,体现了中国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
  论坛期间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印证了上述判断。蓝皮书显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光纤端口总数达8.5亿个,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光纤用户占比达93.1%,位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表示,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持续创造出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型消费。与会专家认为,依托产业互联网,消费者、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将彼此联结,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图谱,同步迭代,实时互动。
  嗅到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气息,“以茶为名却不卖茶”的凤岐茶社在2015年落户乌镇,茶社展厅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国近百家农业企业的数据。它在乌镇打造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点,已实现生态农业大数据采集、特种稻田机器人自动执行等工作。
  在许多领域,传统的产销方式被数字化、智能化匹配方式取代。通过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破土而出的新制造工厂、率先拥抱新技术的商家,已经在用“数字武器”打开未来通道。
  不久前,第一件“带有生产日期的衣服”在杭州诞生,消费者惊呼:“衣服可能比我家牛奶还‘新鲜’!”通过工厂下订单,7天内生产出来“即卖即产”,10天左右就能穿上身。更关键的是,消费者IP可嵌入设计环节,商家也不产生库存。
  作为论坛举办地的浙江,将围绕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梳理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急用先行”和前沿技术三类清单进行联合攻关,让一项项重大技术创新汇聚起创新强国的“火炬”。
  热词之三:“科技抗疫”应对疫情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年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依靠数字技术破解这个难题成为全球共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因疫情而加速数字化。
  “在抗疫中,信息通信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撑,在态势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学的分析等方面显示了巨大能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演讲中表示,面对全人类的共同危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社会需要携起手来、摒弃分歧,在疫苗研发、5G医疗、数据共享等领域开展更高效、更紧密、更全面的合作。
  专家认为,以5G、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疫情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说,比如我国各地依托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大幅提高防控精准度和筛查效率。再比如,通过“5G+医疗”,多学科、多专家远程为重症患者协作诊疗,提升一线医疗救治水平。此外,通过智慧物流打通堵点,保障了抗疫物资紧急调配、民生物资有效供给。
  “全球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的实践再次证明,各国在经济、贸易、环境、医疗、技术创新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杰(Alain Crozier)表示,微软作为一家国际技术企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一道,运用远程协作、智能会议、大数据分析等云端服务,共同为应对疫情、恢复发展而努力。
  塞尔维亚贸易、旅游和电信部部长塔蒂亚娜·马蒂奇谈到,看到中国正在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改变全球商业的未来,该国也致力于发展这一领域的伙伴关系。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塞尔维亚市场推广电子支付平台,希望由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物流问题和运费增加等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其他文献
随着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人们在更多地关注个人卫生的同时,也知道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性。“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也成为2020年的热门词汇之一,与“在家办公”(WFH,work from home)、“自我隔离”(self-isolation)等的英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除了人,很多动物也有社交行为,包括群居性昆虫(如蜜蜂、蚂蚁),一些海洋鱼类(如热带鱼、黄鱼),很
期刊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绘制出一个详细的癌细胞演化图谱。新研究不但更清晰地描述了癌症转移背后的动态过程,而且发现了促进癌细胞转移的“热点”基因和“中转枢纽”。  当癌症仅限于体内某个部位时,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来治疗。然而,与癌症有关的大部分死亡由癌细胞在全身的转移造成。转移的确切时刻非常短暂,常常淹没在肿瘤细胞发生的数百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稳中向好发展,大众开始意识到以往在各领域发展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为确保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领域能够在获得更加持久的自然资源,创造洁净绿色生产生活环境,大众开始注重多样化的绿色建设。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探索当下康养植物在山西园林景观应用中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康养植物;园林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康养植物
期刊
抗蛇毒血清的确是一种救命药,但它的生产成本昂贵、耗时,而且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进行管理。然而一种新的低成本抗蛇毒血清可以在现场立即自行使用。传统的抗蛇毒血清生产方法是先从圈养的蛇的毒牙中“榨取”毒液,然后将少量毒液注射到马等动物体内。这些生物的反应是产生中和毒液的抗体,之后工作人员从它们的血液中提取出这些抗体并净化,最终用于抗蛇毒血清。  这可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并且提取毒液的工人还要冒被
期刊
人类和黑猩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组非常相似,只有1%的差异。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生物学特征,是一个引人入胜又争论激烈的研究领域的一部分。  据《每日科学》报道,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和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首次精确定位了大脑中人类特异的基因调控方式的适应性变化。这些结果为人类进化、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近日,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进展》。  为解释是什么将人类和类人
期刊
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将小鼠眼睛的神经元,重编程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让它们的视力获得再生和恢复。该研究为人类进一步揭示了衰老机制,同时为青光眼等年龄相关性神经元疾病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潜在靶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眼内的一种神经元,它们能将伸长的部分(称为轴突)从眼睛连接到大脑。这些轴突如果在发育早期受损,是可以存活下来并再生的,但到了成年以后就不行
期刊
看起来枯燥、高冷的算法,在经过不断迭代升级之后,如何变成可感知外界的人工智能,成为辅助人类决策的工具?在本届进博会上,这一过程有了生动的展示。人工智能可以是“读心”的乒乓球机器人,可以是灵活装配、节省成本的生产线“魔术师”,也可以是瞬间读懂人体密码的“灵魂捕手”。在与人类的相生相伴中,人工智能不止一面。  一位优秀的教练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具备“共情”能力,即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而在
期刊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前,白叶枯病常导致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甚至绝收。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介绍,由于我国主
期刊
基于大数据分析进食情况,智能设备可实现精准饲喂;电子耳标快速检测畜禽身体状况;环境检测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这些控制系统都可集成到一个手机中,让养殖场管理者及时获取异常信息,实现远程精准控制,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相关设备。  在第十八届(2020)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养殖“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能根据母猪、仔猪、保育猪、肥育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特性自动
期刊
据英国《通讯·材料》杂志发表的一项机器人最新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研发一种磁驱动的新型高速软体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游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苍蝇,将在生物组织工程与生物力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动对捕猎、逃跑和飞行至关重要。这一点对于软体机器人也一样有用,因为它使机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并对周围动态环境迅速做出反应。  但是,要在机器人身上复制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