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龙华醴陵釉下泼彩艺术瓷作品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ove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人物访谈、作品赏析以及文献分析等方式,探讨湖南醴陵釉下泼彩瓷画艺术家易龙华作品的特色,走进易龙华的艺术人生。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上,易龙华对传统泼墨泼彩绘画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结合醴陵釉下五彩工艺推陈出新;在“巧借山水、融情于景”上,以泼彩语言与自然山水的天然契合,借景抒怀,表现自己独到的泼彩瓷画艺术理念;在“设色高华、神韵飘逸”上,通过作品中高古淡雅、高俊瑰丽的着色,呈现其泼彩艺术瓷作品的神韵飘逸、意境高远。易龙华独到的人生体悟、扎实的绘画基础以及丰富的艺术体验,为他的传统山水、花鸟题材画作赋予了点睛之笔,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泼彩瓷画艺术风格。
  关键词:易龙华;醴陵釉下五彩;泼彩瓷画;融情于景;神韵飘逸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湖南传统手工艺的高校传承与创新研究”(XJK20ATW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背景
  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几经起落,发展历程曲折,在政府和各界关怀支持下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品牌[1]。目前,湖南醴陵市已经是中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有着“瓷都”的美誉[2],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了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陶瓷艺术市场的成熟和壮大,醴陵有一大批陶瓷艺术工作者们积极投身釉下五彩艺术瓷创作之中。其中,易龙华醴陵釉下泼彩山水、花鸟瓷画作品,深受艺术收藏家及大众的欢迎。泼彩瓷画是先用彩色颜料调制,再将其泼至瓷胚之上形成特殊的色彩肌理,易龙华将此肌理作为主要的瓷画语言。这种语言在他的泼彩艺术瓷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他的作品中,这些肌理并不是绘画形体的附庸,而是一种生命情感的显现,是其主体的艺术呈现形式[4]。
  作为一名泼彩瓷画艺术家,易龙华潜心于泼彩瓷画艺术的创作,多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从而形成了如今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表现风格。易龙华的泼彩瓷画作品都是以自身经历与感悟为基础,有感而发进行创作。不论是作品中呈现出的对于传统泼彩瓷画艺术理念和技艺的创新,还是在作品意境的表达方面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无一不在表达着他对泼彩瓷画创作的追求和热爱。
  二、易龙华简介
  易龙华(如图1),出生于1968年,湖南醴陵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漓江画派常务理事、醴陵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醴陵新世纪艺术馆馆长。易龙华自幼喜欢陶瓷,高中毕业后进入醴陵市渌江陶画加工厂从事陶瓷彩绘加工设计工作,自此便开启了其陶瓷艺术创作之路。在学习陶瓷艺术过程中得到了陶瓷艺术家邓文科①、邓景渊②的悉心指导。2008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随名师学习中国画,师从著名画家黄格胜③、陈芳桂④、李宝林⑤等业界大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釉下五彩瓷专业学习和创作,山水、花鸟、人物样样皆能,现主攻泼彩瓷画创作。其作品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追求色彩的高俊瑰丽和意境的高远洒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006年(38岁)成为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同年被湖南省陶瓷协会授予“湖南省杰出青年陶艺家”称号;2009年(41岁)成为中国国瓷画院副秘书长;2010年(42岁)陶瓷作品“白牡丹”陈列于国务院领导办公室;2010年(42岁)作品“翰墨浸潇湘”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1年(43岁)获得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获得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2年(44岁)作品“韵墨写潇湘”荣获由中国陶协举办的“第二届大地奖”金奖;2017年(49岁)受聘为湖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2020年(52岁)获评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荣誉称号。他的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珍宝馆、北京颐和园等处均有收藏[5]。
  三、易龙华醴陵釉下泼彩艺术瓷作品探析
  探析易龙华的泼彩艺术瓷作品,可以大致概括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巧借山水、融情于景”“设色高华、神韵飘逸”三个特点。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上,他对传统泼墨泼彩绘画理论和技艺进行各种解构与创新,极力寻求当代泼彩瓷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巧借山水、融情于景”上,他以山水为创作表现载体,并将自身的感悟与对艺术的追求相结合,彰显个人的艺术表现;在“设色高华、神韵飘逸”上,他的泼彩艺术瓷作品整体画面设色高古淡雅、高俊瑰丽,作品风格清新洒脱、意境高远,传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意象表现的追求。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古有泼墨,今有泼彩[6],泼彩山水瓷画的审美追求是以中国画传统的艺术理念为核心。国画泼墨技法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国画的博大精深,但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创新,这是易龙华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易龙华的醴陵釉下泼彩山水画源于传统,但并不古板保守,不是对传统艺术的复制,而是从传统向当代瓷艺发展的一种突破与创新。易龙华认为,应该在继承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础之上,把握新时代的脉搏,不断学习,再赋予作品新材料、新境界的创造。他的纸画用笔用墨深受黄宾虹的笔墨体系影响,但又有创新。如果说黄宾虹重墨,那么易龙华偏彩。黄宾虹绘画创作的主要特点是积墨,墨厚而亮,但在瓷器上进行绘画创作和在传统的宣纸上创作有着极大的不同,这种积墨要在瓷上表现出来非常难,因此易龙华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思考与创新,不仅将纸上的泼墨泼彩艺术搬运到瓷器之上而且有所超越[5]。通过层层淡染表现画面,有效避免了在瓷器上难以积墨的特点,因此创造了不同于纸画艺术的独特的瓷上泼墨泼彩山水作品。
  易龙华的釉下五彩艺术瓷创作以山水画题材为主,画面构图在整体上大气生动、疏密有序,局部紧凑精致、细腻生动。易龙华认为,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创作,既要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更需要有新时代新气象,这也是“笔墨当随时代”使然。受前人“泼墨山水”的启发,易龙华多年来一直都在钻研探索醴陵釉下五彩的“泼彩山水”技法。他借用了平面纸画的表现形式去塑造立体的泼彩瓷画,借前人泼墨山水画的形式将其汇成新的绘画艺术语言,并通过泼彩山水瓷画创作表现出来。例如作品《泼彩山水瓶》(如图2)以梅瓶为瓷胚,在画面构图上,追求大开大合,以泼彩产生大块画面,再进行局部的收拾点缀,通过局部的建筑、树木、岩石等具象的物体,去丰富泼彩块面中的细节。在技法上,先以調制的绿、蓝以及墨彩料随意大胆泼出山形,再因势造境,依形而饰,局部点缀,彼此相生,让整个画面布局合理,色调统一。用笔厚而不滞,色墨均匀流畅,使得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峰峦起伏、氤气缭绕、万木蓊郁的意境,充分体现了釉下五彩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力。   易龙华融会古今,在继承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吸取了醴陵釉下彩新工艺的精髓,才使得这幅《泼彩山水瓶》有了空灵美妙的山水瓷画意境,极大地促进了湖南醴陵釉下泼彩瓷画艺术的发展。
  (二)巧借山水,融情于景
  易龙华的泼彩瓷画创作的题材十分丰富,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尤其是其山水题材的瓷画作品能突出极强的绘画性,这也得益于他扎实的传统国画功底。易龙华认为中国人骨子里就对传统的中国画有一种天然偏好,因此他将中国传统山水画题材大量运用于醴陵釉下彩瓷画创作之中。
  易龙华是从传统的纸画开始学习的,在画技成熟之后开始思考传统纸画与瓷画之间的转换关系。易龙华的山水作品画面萧散空灵、润泽生动,将纸画与瓷画结合得十分巧妙;在色彩上,他喜欢用玛瑙红、草青、海碧、赭色和艳黑五种最基本的醴陵釉下五彩颜料,他认为釉下五彩山水画创作,要突破一些传统及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既在笔墨之中,更在笔墨之外。瓷画艺术中高温色釉颜料的相互交融和堆积,使得泼彩山水的晕染效果和水墨的意象表达并存,给观赏者一种气象万千的视觉感受。易龙华以东方的艺术审美为核心,将主观与客观、意象与具象相互结合,进行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进而丰富和拓展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格局。如易龙华的作品《山水四条屏》(如图3),此作品以传统的绘画技法造境。首先,他以无法为有法,大胆使用泼彩、泼墨法,以成其势;其次,因势造形,再局部运用勾勒、点缀,既使墨、彩成形,又注意彼此呼应。线与面、浓与淡、泼与积,自然与天工和谐相生,多一点则多,少一笔则少,恰到好处[4]。整个画面布局合理,整体性及隐喻性较强,用笔重而不滞、沉而不板,色墨淋漓、交相晖映,以自由的方式与自然暗合,呈现出清润苍秀之境,合乎自然之道。这幅《山水四条屏》作品具有韵律和节奏的生命之象,大气壮观,春之生机、夏之茂盛、秋之绚烂、冬之寂寥,皆入画中,充分体现出醴陵釉下五彩瓷画的艺术表现力。其泼彩技法使画面水分充足,自然润泽,形色交融,那如真似幻的意象造型与大自然的山岚暮霭有机结合,使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7]。
  易龙华的泼彩技法突破了线条表现画面的限制,代之以水色颜料自然流淌中形成的自然肌理和色块来表现画面中的主题,无形中超越了线条技法的表现力,使其更贴近自然,实现了对传统釉下五彩分水画法的重大突破[8]。易龙华的泼彩瓷画作品是一种从人出发,把人的感情与自然界之间的某种关联进行加强和放大,从而赋予作品以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目的是巧借山水、融情于景。
  (三)设色高华,神韵飘逸
  “意象”这一词语最早源于《易传》中的“立象以尽意”,意为从自身出发,具有强烈主观意识和情趣取向的特征[9]。具有娴熟绘画技能的易龙华,认为画家不能因笔墨而丹青,而应该在扎实的技法之上有自己的创作追求和意象表现。易龙华绘画艺术美学的思想受到了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影响,认同中国传统的审美“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天人合一”的“道”的境界,这深深影响着他泼彩瓷画的艺术创作[10]。
  易龙华有着多年的釉下五彩生产配色经验,这使得他能够把对釉下彩色彩的研究运用到其山水画创作之中。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有:“画有六长: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如易龙华的《鸳鸯图》(如图4)这幅瓷画作品,他在创作时有意选择荷塘一角作为小品题材,水中的一对鸳鸯,给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来表达对男女爱情厮守终老的美好期许。易龙华用笔的书写性极强,创作时十分讲究画面层次。在纵放笔墨、挥洒自如的同时,易龙华也非常注意局部细节的呈现。如图4所示,首先用意象化的奔放泼彩手法表达荷叶,迎风飘逸;再用细致工笔化的白描技法再现荷花,婷婷多姿,营造一种静谧美好的画境,使画面丰满缜密。易龙华在色彩设计上,通过墨叶与红白荷花的彩墨对比,鸳鸯与池水的虚实对比,给人以天地万物、和谐共生之感,使得整个画面动静相宜、意境高古。由于每一次的泼色,水、墨、色流动的随机性,使得画面效果具有了不可预测和独一无二的效果[11]。水墨和色彩的碰撞加深了画面的灵动感,大面积的墨、色泼彩,使得水、墨色、色彩和瓷胚相互渗透,令画面更加空灵静雅,艳而不俗、淡而有神,其画面表现上更能说明“静极而动”的自然之道,充满了有意味的禅意之境。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主画面是大块墨色渲染,使其既似荷叶,又似荷塘,以虚寓实、以实蕴虚。易龙华在这些自然描绘上,整体画面着色高俊瑰丽、设色高华,作品风格清新洒脱、神韵飘逸、意境高远,试图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悟。同时,他泼彩瓷画创作中的用色和意象的生成与呈现,为探寻中国水墨画与陶瓷材料的“珠联璧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四、结语
  易龙华的泼彩瓷画艺术作品独具个人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湖南泼彩瓷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泼彩瓷画艺术作品给观赏者们一种传统与现代、物象与意象多层面相互交融又极具个人特色的视觉体验。易龙华借鉴了传统泼墨泼彩技法,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醴陵釉下五彩的色彩经验认识,创造性地将釉下彩和山水画融会贯通,为醴陵釉下五彩的艺术表现增添了新的光彩。易龙华不仅注重作品的构图、着色、肌理等泼墨泼彩瓷画语言带来的形式美感,将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意象相互结合,注重作品意境的呈现,融情于景。易龙华有着多年生产一线的醴陵釉下彩配色经验,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墨韵的浓淡节奏,通过泼彩的方式融入到其釉下五彩瓷画创作中,设色高华,作品风格清新洒脱,神韵飘逸。
  易龙华独到的人生体悟、扎实的绘画基础以及丰富的艺术细胞,为他的传统山水、花鸟题材画作赋予了点睛之笔,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泼彩瓷画艺术的风格。他的釉下泼彩瓷画看似无法,实则有法,法在心中。易龙华善于追求意境表現,他将主观的情感、思想融入客观的物象之中去创作和领悟,呈现出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探究易龙华的泼彩瓷画艺术作品的特点,能为发掘与研究当代湖湘艺术学者提供新的视角和个例研究价值,推动当代湖南泼彩瓷画的艺术发展。   注释:
  ①邓文科(1931~2018),湖南醴陵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著名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②邓景渊(1941~2005),湖南邵阳人。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湖南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③黄格胜(1950~),广西武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曾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研究生学历,教授,著名国画家。
  ④陈芳桂(1965~),出生于湖南湘潭,艺名陈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执行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学艺术院、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漓江画派学院客座教授。
  ⑤李宝林(1936~),吉林四平人,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画家、院务委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河山画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参考文献:
  [1]汤鹏天.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3):8-9.
  [2]张广核.“国瓷”的前世今生: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综述[J].文史博览(理论),2012(1):4-11.
  [3]夏金凤.湖湘文化背景下釉下五彩瓷的发展与创新[J].美与时代(下),2012(10):67-69.
  [4]陶昌平.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中的肌理形态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0-12.
  [5]诸家说易龙华[J].景德镇陶瓷,2012(1):102.
  [6]曾國武.张大千泼墨泼彩与传统中国画[J].艺海,2013(3):62-63.
  [7]李芳.浅析张大千的绘画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3(26):93.
  [8]易龙华.陶瓷釉下泼彩技艺初探及美学研究[J].中国陶瓷,2020(12):95-101.
  [9]杨杰.澄怀味象 超以象外——意象油画之“意象”生成体悟[J].美术观察,2015(12):76-79.
  [10]杨杰.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意象生成与呈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151-155.
  [11]黄鑫,吴名琳.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中抽象表现因素探析[J].兰台世界,2016(16):71-74.
  作者简介:
  杨斯捷,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
  吴卫,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媒体视觉传达理论及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研究和包装设计及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我国提出了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网络信息治理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目标。互联网信息国际治理的新秩序正在形成,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国际合作。我们应秉承自由、安全、平等和共治的理念,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以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争取网络空间共治权作为互联网信息国际治理的策略,积极融入互联网信息综合治理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国际发展领域开始逐渐探索私营部门在对外援助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公私合作模式在农业援外项目中的实践应用,围绕管理、合作、互动、身份等维度的设计逻辑,在既包括纵向科层制管理,又包括扁平化网络机制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农业援外治理机制中,瞄准私营部门的坐标,找准私营部门参与的关键环节与程度,完成私营部门内嵌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发挥好交易成本—效率机制的实践运用.政府不能简化地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私营经济活动,或将单纯的个体企业经营行为政治化,应找准私营部门的位置和角色,促进中国农业援外项目从粗糙的技术合作的1.
摘 要: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本真质朴、生动有趣,且装饰意蕴浓郁。东北地区民间视觉符号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探析东北地区民间美术视觉符号中的装饰性语言如何应用在造型和色彩方面,以期实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创新和再发展。  关键词:东北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装饰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化生态观视域下东北民间美术视觉符号
摘 要: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正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提醒人们应尽最大可能物尽其用。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和审美品位,应更广泛地宣扬和推动低碳、高效的产品设计思想,缓解废旧的牛仔衣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把废旧的牛仔衣物与装饰设计巧妙结合,从废旧的牛仔衣物的零件、材质及肌理等方面入手,实现拼布艺术在分解与重构之后的重生。探析如何运用现代设计与艺术来发展和实现牛仔之间的转换,使作品通过秩
刑法违禁品概念的生活化,民刑保护立场的龃龉以及不同财产法益观的对立造成了违禁品法律评价的司法偏差。在法秩序统一原则的统筹下,应客观认识违禁品的财产属性,限缩违禁品的范围,以化解违禁品概念的司法偏差。应坚持不法原因给付的民事法律效果,提倡相对从属说,以规避民刑关系中的法秩序矛盾。将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13个财产罪划分为被害人不参与型与被害人参与型两类,不法原因给付仅在被害人参与型财产犯罪中产生阻却刑事违法性的作用。即如果行为人针对违禁品进行被害人不参与型财产犯罪时,行为人构成相应的财产犯罪,
摘 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菊花石雕为研究对象,以图书、文献、网络等资料收集为基础,实地考察为依托,明确菊花石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针对菊花石雕的行业、种类和市场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总结目前菊花石雕的发展困境,探讨菊花石雕未来传承和发展的四大策略,研究菊花石雕的传承和发展与人才培养、政府社会支持、文化内涵、设计创新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民间美术;菊花石雕;传承;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
摘 要:APP从兴起到现在呈现爆炸式的发展,APP界面决定着用户对于APP的第一感知。为更好地满足目标用户对APP界面设计共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基于情感化设计的APP界面设计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系统地分析了APP设计的流程,分析了在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设计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APP界面设计;情感化设计;本能层;反思层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师范
数字时代中的信息储存、获取和处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为了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保障公民对其个人信息的掌控,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入“被遗忘权”。被遗忘权固然是实在法意义上的一项“制度性权利”,但从权利规范性基础的角度看,被遗忘权在辩护的层面上是否具有独立性仍存有疑问。一方面,现有被遗忘权的典型案例都能在隐私权的框架下得到充分解说;另一方面,被遗忘权的提倡者未能给出独立且融贯的权利要旨。从权利要旨上看,被遗忘权或许并非独立的“新兴权利”,而只是隐私权、名誉权和收回权等其他权利组成的松散权利簇。从实在权利制度安排来
民国时期是中国漫画创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优秀的漫画家,也诞生了诸多经典的漫画形象.其中黄尧创作的“牛鼻子”漫画形象深入人心,享誉中外,其独特的艺术性、极强的可塑性与鲜明的民族性仍值得当今中国漫画家们借鉴与发扬.
在建设涉外法治的过程中,法学理论的匮乏与话语权的缺失是当下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构建涉外法治的理论支撑与话语体系,有必要对国际法的历史沿革与理论变迁进行系统的检视,治外法权作为在近代国际法秩序成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制度,可以作为典型样本予以检视。治外法权起源于古代区域治理中移民自治模式;至中世纪,治外法权的古典模式为奥斯曼帝国所创造,以维系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与贸易;殖民时代,西方列强以文明论与法律缺陷论的话语论述为治外法权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将之改造为殖民侵略的法律工具。20世纪初,随着主权独立与平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