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
去往异国他乡旅行,即是为了欣赏不同的风景,也是为了了解自我世界以外的风土人情。对于没有出过国门的人来说,电影就是最快、最直接的观赏窗口。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印度:尽管充满泥垢,却有着温暖的亲情和爱情;在第三世界的贫民窟里,既有着森严的阶级和悬殊贫富分化,一样也彰显了孟买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飞速发展。
黑与白之间,还有一层浓密的彩色,如雪白贞洁的泰姬陵、五味成杂的洗衣坊、橙黄飘逸的印度纱丽、瑰丽灿烂的庙宇……这,都是独属于印度的色彩,也是电影中的精彩所在。
回看一部2006年的奥斯卡老电影,是因为最近一些驴友开始兴起了骑行穿越印度国土和游览贫民窟的观光路线的兴趣。相对于平常“高大上”的旅行来说,这两种旅行方式都有一点“苦行僧”的意味,从社会的底层去看一个国家,像是在修炼灵魂和意志,也在感受苍生疾苦。但正是这种不寻常的旅行,才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我们跟随主人公贾马尔的回忆,见证了印度孟买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发展。从社会底层的贫民窟,到流浪儿童的乞讨街道,穿越了印度开放旅游行业的时代,最后跟着贾马尔一起成长来到了今时今日的孟买。这是一个从充满泥污的现实世界走向梦想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森严的阶级,悬殊贫富分化,时代的变迁,充斥着成长与现实,暴力与不公,黑帮与性,青春与荷尔蒙,谎言与背叛。当然,还有亲情和爱情童话。
影片讲述了贫民窟出身,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贾马尔,参加了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直播节目,一路顺利答对问题,直达1000万卢比的奖金阶段。心慌的主持人怀疑这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贱民在作弊,在最后一个问题开始之前,串通警察把他带到警察局。贾马尔在经历了拷打和折磨后,向警察坦陈自己知道答案的原因,每一个题目事实上都对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都能勾起一段回忆。破碎的回忆残片,拼起来不仅仅是他的生命历程和印度的时代变迁,更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在贾马尔的回忆中,我们跟着他的视线看到了一个黑暗的印度社会底层,他们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挣扎生存。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在洗衣坊的贫民窟里艰难讨生,一场宗教械斗,母亲死了,贫民窟也被烧毁了,贾马尔和哥哥沙里姆只能四处流浪。他们遇到过控制弃儿乞讨的犯罪分子,死里逃生后在火车上偷摸拐骗过,别人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却开始学会在景区门口兜售买卖养活自己……尽管长大后,贾马尔和沙里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生存道路,但他们的成长轨迹,却是孟买在那个时代的变化见证,也是印度历史不可抹去的一笔痕迹。
在贾马尔的生活中,拉提卡是他生命中最亮的一道光,也是这部影片中最美的爱情童话。从遇到拉提卡开始,贾马尔就把她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长大之后,不论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总是会想办法找到她。所以,在电影中,拉提卡是贾马尔去参加节目的理由,是电影的楔子,也是最后结局悲喜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我们才会在这样一部带着黑色抨击色彩的电影中,看到了一抹玫瑰的红色,和白色的泰姬陵、金色的庙宇组建成一道彩色的光。
千人洗衣坊 万人贫民窟
在影片中的开始,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莫过于孟买城市里的洗衣坊贫民窟。这个被称为“亚洲最大洗衣坊”,在孟买市区马哈拉科斯米火车站附近的达拉维,号称印度孟买的“城中城”,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拍摄地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它能真实地反映印度社会底层的生活情境。
千人洗衣场,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型的人工洗衣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世界最大的室外洗衣场。整个孟买城内的酒店和医院的脏衣服都会集聚于此,然后由成百上千的洗衣工(当地人称Dhobis)辛勤地手洗着这些无穷无尽的衣服。
这个洗衣场仿若一个巨大的贫民窟,里面有800多个水池,可容纳数千人同时洗衣,这里无疑是穷人谋生计的绝佳选择。洗衣工人是清一色的男性,而且都是种姓比较低的,他们世代相传,从事这项艰辛而卑微的工作,在一排排水泥砌成的浑浊池子里,这些工人用力地揉搓、拍打、甩,虽说现在都用洗衣机了,但是孟买这个纯手工操作的洗衣场却依然生意兴隆,手洗的也确实干净。对于大多孟买家庭而言,洗衣机仍是不必要的奢侈品,市民还是习惯将衣物送到洗衣店。而洗衣店老板又乐于把收集来的衣服送到人工便宜、收费很低的洗衣场去。不光有钱人的衣服送到那里,穷人也把衣服送到那里。由于信誉好,从洗涤到晾干直至上浆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少饭店、宾馆、医院都很青睐露天洗衣场。
然而,近年来,这个极其原始的露天“人肉洗衣场”竟然胜过了海边鳞次栉比的雄伟高楼,成为孟买一个必去的独特景点,这个当然还是要感谢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走红。电影里的主角贾马尔就是在这里成长,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母亲的被打死,看着哥哥成为黑社会,看着心爱的女神被别人抢走,而那个人还是自己的亲哥,各种悲催降临没有打垮主人公,他依靠百分之两百的运气成功战胜了挖眼恶魔、黑社会老大、腹黑主持人赢得了100万,抱得了美人归。
游客要进入洗衣场,最好有当地熟悉的朋友带过来,但一般高种姓的印度人不愿来这种地方。踏入洗衣坊之后,就会有自称管理员的人过来收费,大约Rs100,他们会说收来的钱是为改善工人生活质量的,但实际上连张像样的门票都没有,更别提游客发票了。如果游客不肯购买参观门票,他们会用身体挡住你,想尽各种办法刁难游客。
深入洗衣场内部,中间被水泥砌成的方格形洗衣池占据,两旁都是临时搭的住棚,过道最多只够两个人并排通过。泡、洗、甩、晾、熨在这里由工人一气喝成。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人肉洗衣机,工人们每天要浸泡在这些充满化学制剂的洗衣池,日复一日的工作,脏水流入敞开的污水沟。在洗衣场的角落,常常会见到很多高龄的老人和低龄的小孩,在这里洗衣服,老人一般是一家人都在这里工作,每月根据工作量不同,有着400~600块的收入。印度底层的人没能力受教育,只能做一些又苦又累的活,相对于外面的工作来说,能够一家人在这里一起工作,也算是不错了。
如果贾马尔的妈妈没有死,他和哥哥在这个贫民窟里一直生活下去,长大后继承母亲的职业在这里洗衣服,娶亲生子,世世代代困居在那小小的水池之中生存。
维多利亚火车站 开挂的神话
火车,在印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在电影中更是命运转折的象征。贾马尔和沙里姆第一次从“丐帮”手中逃跑,就是靠火车救了一命;第二次和拉提卡私奔,也是约在火车站里。最后导演别有用心的将结局放在火车站里,也寓意着火车走向未来的美好。
电影中,贾马尔和拉提卡约定的维多利亚火车站,也是真实存在孟买的。这座车站建于1887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即位50周年而命名,是一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融合了印度的传统风格。整个建筑布满了精美的石雕,从建成至今一直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2004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火车站现在几乎被视为文物,是孟买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火车是印度人长途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过密的车次和年久失修的铁路系统也是印度火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维多利亚火车站内不像其他国家的车站设有候车厅,进了站就是一个个的站台,直接上车。旅客从不同的进站口进入车站,穿梭于不同的站台,寻找着自己要乘坐的列车,所以车站里显得熙熙攘攘。靠边的站台上设有很多小商店,卖食品和饮料。车站里进出的火车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铁路公司,从车厢的新旧、颜色上就可以区分开来。在印度,等级制度还是在民间隐形存在,一等座和头等车厢只有外国游客和贵族才能购票使用,很多没钱买票的贫民,经常会扒火车,于是才有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挂火车”这一奇葩情景。
维多利亚车站经常在媒体中作为孟买的地标性建筑出现,气势磅礴充满活力,整个孟买最奢华的哥特式、融合了部分撒拉逊和伊斯兰风格的巨大建筑,作为最末端吞吐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及火车,并一只保持着亚洲最繁忙火车站称号,夜晚开灯之后却又尽显妩媚。如果来到孟买,这个车站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印度圣地泰姬陵
贾马尔和沙里姆在逃出“丐帮”之后,很多年都生活在火车上,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泰姬陵门口遇到一对外国游客,教会了他们一条新的生存之道。贾马尔在电影中“宰”游客的手段,和现代泰姬陵边上一些印度人“宰客”几乎一模一样。尽管,这个黑色幽默有些抹黑泰姬陵,但到印度旅游,泰姬陵还是一个非常值得观赏的景点。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沙·贾汉为了纪念已故妻子玛穆塔兹·玛哈尔而兴建的陵墓,竣工于1653年。人们誉它为印度的骄傲,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陵在建筑上集中亚、阿拉伯的伊斯兰风格和印度本土风格于一体,是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之作。整个园区的规划,从外观上来看非常具有对称状的美感,主体建筑西、东两侧各有一座清真寺和与之配称的建筑,主体建筑前后则有两个花园相对应。主体建筑优雅玲珑的穹顶、墙壁上蜿蜒的藤蔓纹装饰陵墓上和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优美繁复的《古兰经》经文透出浓浓的异域风情,而清雅的白色大理石墙体上镶嵌着来自各国的名贵宝石,在南亚的骄阳下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彰显了莫卧儿帝国的昔日荣耀。巨大的泰姬陵以天空为背景,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不同自然光线中会显现出不同的风情,将印度这片大地的神秘美感彰显的淋漓尽致。
除了建筑美学上的伟大成就,真正使泰姬陵成为让人类历史上闪耀一笔的,是这座建筑所蕴含的人性中永恒而美好的情感。泰姬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汉赐予爱妃波斯公主玛穆塔兹·玛哈尔的封号——“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1622年,玛穆塔兹因为生产他们的第14个孩子时去世,沙·贾汉悲痛欲绝,他亲自设计,动用2万工人,耗费巨资,花了22年时间建成泰姬陵。传说,沙·贾汉本想在河对岸为自己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并在两者之间建一座黑白相间的桥,以便去世后永久地陪伴爱人,但他儿子发动政变夺取王位,并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堡。沙·贾汉的余生就在阿格拉堡中度过,日夜遥望着泰姬陵,郁郁而终。虽然后人对沙·贾汉的作为持不同观点,但是,凭借着心中那一丝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世人仍然愿意相信世界上有着超越生死的思念和感情。这段不朽的感情赋予了泰姬陵超然的神性,游人甚至能从日月光影照耀下的泰姬陵感受到这种具有穿透力的震撼。为爱而生的泰姬陵不仅在建筑美学上成为印度闻名于世界的标志,印度人更是将其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游览泰姬陵,注意南门早上八点才开,八点前建议从西门进入,西门售票处就在西门外30米,门票价格是750卢比,是一张套票包含泰姬陵,阿格拉堡等五个景点,如果都逛完还是挺划算的。泰姬陵的美丽,在于每一天,每一时段,都显现出不同的特色,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却没有冷寂,它的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世界奇迹,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王朝建筑成就的高峰,是印度的代名词。
去往异国他乡旅行,即是为了欣赏不同的风景,也是为了了解自我世界以外的风土人情。对于没有出过国门的人来说,电影就是最快、最直接的观赏窗口。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印度:尽管充满泥垢,却有着温暖的亲情和爱情;在第三世界的贫民窟里,既有着森严的阶级和悬殊贫富分化,一样也彰显了孟买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飞速发展。
黑与白之间,还有一层浓密的彩色,如雪白贞洁的泰姬陵、五味成杂的洗衣坊、橙黄飘逸的印度纱丽、瑰丽灿烂的庙宇……这,都是独属于印度的色彩,也是电影中的精彩所在。
回看一部2006年的奥斯卡老电影,是因为最近一些驴友开始兴起了骑行穿越印度国土和游览贫民窟的观光路线的兴趣。相对于平常“高大上”的旅行来说,这两种旅行方式都有一点“苦行僧”的意味,从社会的底层去看一个国家,像是在修炼灵魂和意志,也在感受苍生疾苦。但正是这种不寻常的旅行,才会让人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我们跟随主人公贾马尔的回忆,见证了印度孟买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发展。从社会底层的贫民窟,到流浪儿童的乞讨街道,穿越了印度开放旅游行业的时代,最后跟着贾马尔一起成长来到了今时今日的孟买。这是一个从充满泥污的现实世界走向梦想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森严的阶级,悬殊贫富分化,时代的变迁,充斥着成长与现实,暴力与不公,黑帮与性,青春与荷尔蒙,谎言与背叛。当然,还有亲情和爱情童话。
影片讲述了贫民窟出身,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贾马尔,参加了印度版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直播节目,一路顺利答对问题,直达1000万卢比的奖金阶段。心慌的主持人怀疑这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贱民在作弊,在最后一个问题开始之前,串通警察把他带到警察局。贾马尔在经历了拷打和折磨后,向警察坦陈自己知道答案的原因,每一个题目事实上都对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都能勾起一段回忆。破碎的回忆残片,拼起来不仅仅是他的生命历程和印度的时代变迁,更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找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在贾马尔的回忆中,我们跟着他的视线看到了一个黑暗的印度社会底层,他们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挣扎生存。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在洗衣坊的贫民窟里艰难讨生,一场宗教械斗,母亲死了,贫民窟也被烧毁了,贾马尔和哥哥沙里姆只能四处流浪。他们遇到过控制弃儿乞讨的犯罪分子,死里逃生后在火车上偷摸拐骗过,别人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却开始学会在景区门口兜售买卖养活自己……尽管长大后,贾马尔和沙里姆各自走上了不同的生存道路,但他们的成长轨迹,却是孟买在那个时代的变化见证,也是印度历史不可抹去的一笔痕迹。
在贾马尔的生活中,拉提卡是他生命中最亮的一道光,也是这部影片中最美的爱情童话。从遇到拉提卡开始,贾马尔就把她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长大之后,不论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总是会想办法找到她。所以,在电影中,拉提卡是贾马尔去参加节目的理由,是电影的楔子,也是最后结局悲喜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我们才会在这样一部带着黑色抨击色彩的电影中,看到了一抹玫瑰的红色,和白色的泰姬陵、金色的庙宇组建成一道彩色的光。
千人洗衣坊 万人贫民窟
在影片中的开始,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莫过于孟买城市里的洗衣坊贫民窟。这个被称为“亚洲最大洗衣坊”,在孟买市区马哈拉科斯米火车站附近的达拉维,号称印度孟买的“城中城”,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拍摄地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它能真实地反映印度社会底层的生活情境。
千人洗衣场,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型的人工洗衣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世界最大的室外洗衣场。整个孟买城内的酒店和医院的脏衣服都会集聚于此,然后由成百上千的洗衣工(当地人称Dhobis)辛勤地手洗着这些无穷无尽的衣服。
这个洗衣场仿若一个巨大的贫民窟,里面有800多个水池,可容纳数千人同时洗衣,这里无疑是穷人谋生计的绝佳选择。洗衣工人是清一色的男性,而且都是种姓比较低的,他们世代相传,从事这项艰辛而卑微的工作,在一排排水泥砌成的浑浊池子里,这些工人用力地揉搓、拍打、甩,虽说现在都用洗衣机了,但是孟买这个纯手工操作的洗衣场却依然生意兴隆,手洗的也确实干净。对于大多孟买家庭而言,洗衣机仍是不必要的奢侈品,市民还是习惯将衣物送到洗衣店。而洗衣店老板又乐于把收集来的衣服送到人工便宜、收费很低的洗衣场去。不光有钱人的衣服送到那里,穷人也把衣服送到那里。由于信誉好,从洗涤到晾干直至上浆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少饭店、宾馆、医院都很青睐露天洗衣场。
然而,近年来,这个极其原始的露天“人肉洗衣场”竟然胜过了海边鳞次栉比的雄伟高楼,成为孟买一个必去的独特景点,这个当然还是要感谢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走红。电影里的主角贾马尔就是在这里成长,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母亲的被打死,看着哥哥成为黑社会,看着心爱的女神被别人抢走,而那个人还是自己的亲哥,各种悲催降临没有打垮主人公,他依靠百分之两百的运气成功战胜了挖眼恶魔、黑社会老大、腹黑主持人赢得了100万,抱得了美人归。
游客要进入洗衣场,最好有当地熟悉的朋友带过来,但一般高种姓的印度人不愿来这种地方。踏入洗衣坊之后,就会有自称管理员的人过来收费,大约Rs100,他们会说收来的钱是为改善工人生活质量的,但实际上连张像样的门票都没有,更别提游客发票了。如果游客不肯购买参观门票,他们会用身体挡住你,想尽各种办法刁难游客。
深入洗衣场内部,中间被水泥砌成的方格形洗衣池占据,两旁都是临时搭的住棚,过道最多只够两个人并排通过。泡、洗、甩、晾、熨在这里由工人一气喝成。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人肉洗衣机,工人们每天要浸泡在这些充满化学制剂的洗衣池,日复一日的工作,脏水流入敞开的污水沟。在洗衣场的角落,常常会见到很多高龄的老人和低龄的小孩,在这里洗衣服,老人一般是一家人都在这里工作,每月根据工作量不同,有着400~600块的收入。印度底层的人没能力受教育,只能做一些又苦又累的活,相对于外面的工作来说,能够一家人在这里一起工作,也算是不错了。
如果贾马尔的妈妈没有死,他和哥哥在这个贫民窟里一直生活下去,长大后继承母亲的职业在这里洗衣服,娶亲生子,世世代代困居在那小小的水池之中生存。
维多利亚火车站 开挂的神话
火车,在印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在电影中更是命运转折的象征。贾马尔和沙里姆第一次从“丐帮”手中逃跑,就是靠火车救了一命;第二次和拉提卡私奔,也是约在火车站里。最后导演别有用心的将结局放在火车站里,也寓意着火车走向未来的美好。
电影中,贾马尔和拉提卡约定的维多利亚火车站,也是真实存在孟买的。这座车站建于1887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即位50周年而命名,是一座宏伟的哥特式建筑,融合了印度的传统风格。整个建筑布满了精美的石雕,从建成至今一直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2004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火车站现在几乎被视为文物,是孟买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火车是印度人长途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过密的车次和年久失修的铁路系统也是印度火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维多利亚火车站内不像其他国家的车站设有候车厅,进了站就是一个个的站台,直接上车。旅客从不同的进站口进入车站,穿梭于不同的站台,寻找着自己要乘坐的列车,所以车站里显得熙熙攘攘。靠边的站台上设有很多小商店,卖食品和饮料。车站里进出的火车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铁路公司,从车厢的新旧、颜色上就可以区分开来。在印度,等级制度还是在民间隐形存在,一等座和头等车厢只有外国游客和贵族才能购票使用,很多没钱买票的贫民,经常会扒火车,于是才有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挂火车”这一奇葩情景。
维多利亚车站经常在媒体中作为孟买的地标性建筑出现,气势磅礴充满活力,整个孟买最奢华的哥特式、融合了部分撒拉逊和伊斯兰风格的巨大建筑,作为最末端吞吐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及火车,并一只保持着亚洲最繁忙火车站称号,夜晚开灯之后却又尽显妩媚。如果来到孟买,这个车站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印度圣地泰姬陵
贾马尔和沙里姆在逃出“丐帮”之后,很多年都生活在火车上,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泰姬陵门口遇到一对外国游客,教会了他们一条新的生存之道。贾马尔在电影中“宰”游客的手段,和现代泰姬陵边上一些印度人“宰客”几乎一模一样。尽管,这个黑色幽默有些抹黑泰姬陵,但到印度旅游,泰姬陵还是一个非常值得观赏的景点。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沙·贾汉为了纪念已故妻子玛穆塔兹·玛哈尔而兴建的陵墓,竣工于1653年。人们誉它为印度的骄傲,称它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陵在建筑上集中亚、阿拉伯的伊斯兰风格和印度本土风格于一体,是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之作。整个园区的规划,从外观上来看非常具有对称状的美感,主体建筑西、东两侧各有一座清真寺和与之配称的建筑,主体建筑前后则有两个花园相对应。主体建筑优雅玲珑的穹顶、墙壁上蜿蜒的藤蔓纹装饰陵墓上和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优美繁复的《古兰经》经文透出浓浓的异域风情,而清雅的白色大理石墙体上镶嵌着来自各国的名贵宝石,在南亚的骄阳下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彰显了莫卧儿帝国的昔日荣耀。巨大的泰姬陵以天空为背景,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不同自然光线中会显现出不同的风情,将印度这片大地的神秘美感彰显的淋漓尽致。
除了建筑美学上的伟大成就,真正使泰姬陵成为让人类历史上闪耀一笔的,是这座建筑所蕴含的人性中永恒而美好的情感。泰姬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汉赐予爱妃波斯公主玛穆塔兹·玛哈尔的封号——“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1622年,玛穆塔兹因为生产他们的第14个孩子时去世,沙·贾汉悲痛欲绝,他亲自设计,动用2万工人,耗费巨资,花了22年时间建成泰姬陵。传说,沙·贾汉本想在河对岸为自己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并在两者之间建一座黑白相间的桥,以便去世后永久地陪伴爱人,但他儿子发动政变夺取王位,并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堡。沙·贾汉的余生就在阿格拉堡中度过,日夜遥望着泰姬陵,郁郁而终。虽然后人对沙·贾汉的作为持不同观点,但是,凭借着心中那一丝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世人仍然愿意相信世界上有着超越生死的思念和感情。这段不朽的感情赋予了泰姬陵超然的神性,游人甚至能从日月光影照耀下的泰姬陵感受到这种具有穿透力的震撼。为爱而生的泰姬陵不仅在建筑美学上成为印度闻名于世界的标志,印度人更是将其视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游览泰姬陵,注意南门早上八点才开,八点前建议从西门进入,西门售票处就在西门外30米,门票价格是750卢比,是一张套票包含泰姬陵,阿格拉堡等五个景点,如果都逛完还是挺划算的。泰姬陵的美丽,在于每一天,每一时段,都显现出不同的特色,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却没有冷寂,它的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世界奇迹,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王朝建筑成就的高峰,是印度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