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来源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股改时期,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的方向仍然是产权多元化。国有控股银行深化产权改革应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行国家绝对控股的高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二步,通过增资扩股、国有股减持等方式,过渡到国家相对控股的适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三步,在保证国家股对四大银行的控制力的基础上,形成由国家股、法入股、内部人持股、自然人股以及外资股组成的高度分散型产权结构,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成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
  关键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产权多元化;国有股减持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0)01-0066-05
  
  2009年1月,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为标志,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造,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新的后股改时期,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然面临行政干预、委托一代理、公司治理以及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根源在于:国有股份(含国有法人股)所占比例在70%以上,“一股独大”的产权问题依然存在,最大的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背后的委托人仍然是政府,产权结构并未真正实现多元化,产权主体虚置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围绕着怎样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国家要不要掌握控股权,国有股要不要减持,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产权结构调整的步骤等问题,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产权结构一般是指公司中性质不同的股份或持股主体身份不同的股份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本文重点研究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两个方面:一是股权持有者的身份结构。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持有者身份有国家股、法人股、内部人持股、自然人股以及外资股等,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股权持有者的身份结构。二是股权集中度结构,它由前5大股东所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关系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产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型,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占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型,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以下;三是股权适度集中型,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与50%之间。
  

  
  股改后的四大银行采取了国家绝对控股的高度集中型产权结构。如图所示,各银行前5大股东所持股份总和占到了全部股份的90%以上,最大股东是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财政部为代表的国家股。
  针对以上情况,理论界普遍认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今后深化改革的方向。代表性的观点出自厉以宁、吴敬琏等学者以及部分实际工作者,如戴根有、王自力、白世春等。第一,从产权结构的角度讲,多样化的产权比单一产权的银行有更多的监督、更大的压力去提高企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产权单一化的“公有地悲剧”。第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将克服真正所有者缺位的弊端,使产权关系更加明确,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学者从提高国有银行竞争力、提高金融业整体效率、现代金融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趋势的角度解释原因。
  产权多元化的实质在于引入多元化的股权制衡国有股权,探索最优的产权结构。有学者赞成分散持股、比例较低的股权结构。应“努力实现股权多元化,而且股权要相对集中,一般有若干家法人持股并各占10%左右为宜,使得非政府股东能够成为为企业负责的人”。有的主张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来改善股权结构,“在确保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通过招募法人股、有条件吸收个人和引导国际先进的外资银行参股,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股权结构。”有学者通过对转轨国家非金融部门的研究,指出“国有股权退出的同时,股权集中于战略投资者手中要比分散化的股权更有利于效率的改进。”一些反对观点则认为,“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不意味着绩效上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又引发了“贱卖论”与“金融安全威胁论”的争议。
  
  二、国家要不要掌握控股权
  
  无论采取哪种类型的产权结构,都要首先回答国家要不要掌握控股权的问题,进而解决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要不要减持银行国有股,减持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产权制度改革应定位于建立国家控股的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必须保证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反对放弃国家控股权的理由之一就是国有银行效益不佳的原因不在于其产权性质。将整个经济发展滞后归结为国有银行制度未免过于牵强。对国有银行股权大多存在于无效率经济国家的解释应该是,后发达国家的落后经济造就了银行的国有股权,随着经济增长国有股权逐渐减少。
  有学者从国家效用函数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主张国家应当掌握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国家仍保持控股,这仍然是遵循一种渐进式改革的逻辑,符合国家的效用函数。”也有人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作为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依据。因为国家股由政府作保障,有助增强公众的信心,“保持国家对金融部门一定程度的控制对于保持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也有学者一方面肯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现状决定了国家必须对四大银行绝对控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承认“进一步开放银行业和金融领域也是大势所趋”。据此,将我国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进程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短期内,应保持国家的绝对控股,巩固银行业在支持和稳定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中期内,需要保留1家-2家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对应,与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作为金融业核心的主要需求相对应。长期内,调动市场中各类资金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最终实现所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多样化。因为这种产权制度与银行产权单纯归国家所有的产权安排相比较,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者持不同的观点,理由是过分强调国家控股以及国家控制资金,会导致财政主导型的资源配置体制和行政干预的复归。赵玉龙通过实证研究和大量转轨问题研究,认为国家控股的产权结构形式容易导致道德风险、预算软约束等动态治理困境,这也是导致我国银行业总体效率低下的根本性制度原因,进而提出应该继续对我国银行业的产权结构形式进行优化,实际上就是主张进一步调整国家控股的产权结构。程冬民等明确提出:“银行产权多元化不影响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国家应根据市场经济改革取向的总体战略部署,放弃国家控股的银行,进行非国有化的股权改造”。
  
  三、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
  
  一般认为,国有控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绝 对控股,国有股数量应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数量的50%以上;二是相对控股,在其他股东所持股份较为分散的情况下,国有股数量处在20%-50%,仍处于控股地位。
  在后股改时期,国家应该怎样掌握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先看中央的政策。早在2006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温家宝就强调,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要坚持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国家绝对控股,从而保持对经济命脉的控制权,防范金融风险。”到了2009年,四大银行的国有股份仍然“一股独大”,占70%以上,其他股东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政府这个大股东相制衡。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有的主张绝对控股,有的主张相对控股,有的主张先绝对控股,后相对控股。
  主张绝对控股的学者有张军、耿庆峰、赵丹等人。张军等认为,纯粹“国有的”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存在着问题,主张“在国家对商业银行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实现产权结构上的多元化。”耿庆峰认为,“鉴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央必须占有国有商业银行相当股份比例,保持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地位。”赵丹主张“适当降低国有股比重,在不影响国家绝对控股即国家股本占51%以上的前提下,适当引入各种股权成分,如个人、企业法人、外资等。……还可以尝试借鉴国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职工持股制度。”
  主张相对控股的则认为,“进行产权调整在深化国有股股权结构上应贯彻两个原则,一是保持国有产权的相对控股地位,二是以市场化自由转让方式实现股权结构调整。保持国有产权的相对控股地位就是保留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的组合份额超过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确保国有股在股东会上‘用脚投票’权的主导地位,确保国家经济主权独立性。”
  有学者则认为,应当从绝对控股逐步过渡到相对控股。“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是使产权清晰的重要途径。在产权主体上,要建立‘国家、法人、个人、外资,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在股权结构上,要兼顾国家控股与股权结构合理化的目标,在条件具备时,国家要逐步减持国有股比重,或相对控股,或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银行的经营管理”。
  
  四、怎样减持银行国有股
  
  在现有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下,理论界大多数认为应当进一步减持国家股、国有法人股,以达到最优的多元化产权结构,有的学者还回答了怎样减持国有股的问题。
  首先,国家的控制力并不是主要体现在国有股的数量和比例上。李纪建等主张探索国家绝对控股的多种实现方式和渠道,“只要保证对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集合控制力,实际上国家掌握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制权,不一定需要形式上规定国家到底直接持有多少股份。”
  其次,减持国有股是提高银行业效率的必然要求。米运生等选取中国16家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的数据,对中国90年代以来国有产权的信贷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国有产权比重过高使信贷配置效率未能达到最佳状态。股份制改造以后,以汇金公司为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仍然把社会效益放在高于经济效益的位置,因此有必要使国有产权代表真正独立于政府部门,并且进一步减少国有股权(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的占股比例,形成相互制衡的利益机制,才能使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效率。
  再次,减持国有股是达到最优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必由之路。商业银行只有不断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尤其是前5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效率,达到最优的多元化产权结构。应进一步吸引不同主体的法人股股东投入到商业银行中,形成数个不同类型的法人股股东的分散持股的股权结构模式,通过不同法人股东的相互作用和约束来优化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而言,就是要减少以国有股为首的前5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最后,减持国有股对改善治理绩效、缓解委托一代理矛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产权市场,通过产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五、调整产权结构的步骤
  
  一般认为,产权多元化须要循序渐进。“股权何时能够分散化,取决于法制环境和资本市场等因素。中国是典型的大国经济,法制环境、资本市场也都不成熟,国家作为最大股东的地位需要保持一段时期,并且必须经历逐渐稀释的过程,以避免资本流动给不成熟的市场带来动荡。”
  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健全的情况下,国有股份的存在仍然有其积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可以通过不断地增资扩股、国有股份减持的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相对控股甚至不控股形式,逐步扩大股东队伍,建立起适度集中的多元化产权结构,最终达到提高银行效率的目的。
  孙宁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为国有绝对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政银关系。其次,通过吸收不同的投资者,把国有绝对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成为国家相对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善公司治理。最后,在条件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即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产权高度社会化时,把国家相对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最终改革成为社会公众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六、简要的结论
  
  综合理论界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深化产权改革的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后股改时期,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改革的方向仍然是产权多元化。为了国家金融安全,国家有必要掌握控股权,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重点是提高国家股对四大银行的控制力。国有控股银行深化产权改革要循序渐进,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行国家绝对控股的高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二步,通过不断增资扩股、国有股减持等方式,过渡到国家相对控股的适度集中型产权结构;第三步,在保证国家股对四大银行的控制力的基础上,形成由国家股、法人股、内部人持股、自然人股以及外资股组成的高度分散型产权结构,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成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主流经济学把福利经济学纳入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集中于对少数社会现象的分析。森强调,经济学需要对人类福祉和社会价值判断作出回答,经济学只有与伦理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现实中的客观经济现象。森将伦理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制度安排而提出了评估平等或不平等的新思路,包括体现“生活内容”的福利平等和反映“生活内容束”的能力平等两方面。森把促进自由视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目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功能
期刊
摘要:政党中心主义是中国的国家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生成的是政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政党国家转型。面对新的执政环境,中国共产党通过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合作、从全能到法治、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内定任命到党内民主等方武进行着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开启了政党国家的内部转型。  关键词:政党中心主义;政党国家;适应性;转型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作者简介:陈宏彩(1971-),男,湖南华容人,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杭州 311121    [摘 要]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具有自身特征,在世界上发展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其他制度难以比拟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是权利救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对传统救济机制的超越、创新和必要、有益的补充。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现实国情,通过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拓宽权利救济渠道,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
期刊
摘要:作为资本主义辩护理论的自由主义占据了19世纪政治思潮的主流。民主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何在民主的体制下更好地维护自由成为思想家们思考的重点。密尔是一位明确倡导民主的自由主义者,他对于民主的思考更具有合理性与进步性,标志着代议制民主作为自由主义民主模式的主导地位的确立,并为以后民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代议制民主;密尔;自由主义民主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
期刊
董一冰教授撰写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集学术性、史料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我国起步较晚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新成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图反映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该成果既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刘少奇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专著,又是一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推向深入的创新之作。作者能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且观点鲜明,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垒球化的思想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重返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话语体系可以发现,他们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是以唯物史观为独特视角、从历史发展规律高度展开的,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前提、行进动力、产生机理、演进特征、发展道路、最终归趋等内容。“世界历史”理论是垒球化领域的认识提升和拓展,必然会为中国在应对全球化进程上提供独树一帜的理论指导和理论视角
期刊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十七年科技法律制度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发展科学事业、奖励科学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的指导方针。中国共产党十七年科技法制建设以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科技法规为基础,吸收和借鉴了苏联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十七年科技法律制度的运行,不仅贯穿于建国初期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而且蕴蓄于中国共产党人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法律意识中。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十七年;科
期刊
摘 要:经济学理论研究包含四个基本层次。方法论层次是研究者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哲学理念和基本视角;理论素养层次要求研究者在通晓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更为完善的理论;表达工具层次是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以与他人交流和传播;实证检验层次是对自身或他人理论的检验。目前主流经济学普遍重视的数学建模仅仅是训练一种表达或分析工具,而计量经济学仅是一种检验方法,属于理论研究的最低层次。基于归纳的计量分析仅仅可以
期刊
[摘要]在“社区”内涵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功能主义和地域主义两种认知分歧,并在城市社会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治理困境,迫切需要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和精神“共同体”的功能性复归。共同体化的价值内核,在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程序的民主化、治理基础的契约化、服务对象的普惠化及居民交往的互助化五大表征。而推进社区“共同体化”的实践策略在于: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
期刊
[摘要]阿尔都塞将马克思历史科学奠基于“历史新大陆”的发现之上,认为历史科学的理论形态至今尚未完成,与之相匹配的“哲学”也处于不断的重组之中。阿尔都塞据此批判了误置马克思“历史科学”与马克思“哲学”的错误倾向,并重新检视了恩格斯与列宁阐发马克思历史科学的互补关系,揭示了“科学”与“哲学”、“政治”之间的关联机制。阿尔都塞的解读对厘定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前提、对象与方法具有重要参照价值。  [关键词]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