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仍存在着枯燥说教,形式单一的现象,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生活;开放;社会;多媒体;情境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通俗地讲,这门课的目标就是要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帮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仍存在着枯燥说教,形式单一的现象,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定模式,教师的教学无法走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很难产生情感共鸣。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联系学生身边生活,让课本“活”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可以是单手穿上外衣,也可以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生活的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的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的成功吗?
  又如《心中有规则》一课的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的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的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班级规则,然后大家提出具体的条目。如果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的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的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家制定的规则要靠大家遵守。如果执行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可以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2.实施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放飞自己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乐学、乐思、乐动,并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如举办校园超级书市活动,学生都有很多课外书,看过一遍之后就将书堆在家里,即失去作用又是一种浪费。为此学校每学期开展“图书你来看,知识共分享”的超级书市活动。将书拿到“市场”上交换,卖书的同学忙得不益乐乎,买书和换书的同学们也很兴奋。有的同学还拉着父母参加了书市活动,有的家长干脆站在旁边让孩子自己买书,锻炼孩子讨价还价的能力。学生们在活动中既体验到了卖书的艰辛,也体验到了买书的快乐,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家长们都说:“这个活动开展得好,孩子大交流活动中长大成熟,心理得到了锻炼,这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法提供给孩子的。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增加。”因此学校可向社会开展活动,如: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学生到居民楼和公园广场清理白色垃圾,雨雪过后组织清理道路小分队等,在小区内开展“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美好家园”活动,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开发网络资源,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除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网络资料、影视资料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有价值的课程和教学资源。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相对于传统的教科书而言,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能给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爱好、环境、心境,选择适宜自己学习方式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比如《四通八达的交通》《繁忙的商业街》等,教师可以充分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把众多新鲜的信息和大量的图文资料进行搜索,这样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并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如上《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警察,我好像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医院的工作人员,我们生了病就没有地方医治了。”学生通过这些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因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以及市场潜力,已经成为图像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中涉及到的人脸检测和识别算法有很多种,本文对近些年来在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的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概括介绍了一些人脸检测和识别的典型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脸检测;人脸定位;特征提取;人脸识别  0.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意义在哪里?什么样的教育才有益于孩子的发展?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与体验告诉我,不管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不管教育理念更新到何种程度,只有爱才是永恒的教育。应施予怎样的爱才能让年轻的、活泼的生命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我的育人字典里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尊重、鼓励和信任。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曾教过一个叫满满的孩子,长得胖胖的,一头的卷发,高高的个
小学数学教学要寓教于乐,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快乐的探究之中。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优
1951年11月6日14时35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第8师9架图-2轰炸机从于洪屯机场起飞,对位于鸭绿江口外朝鲜西海面的大和岛进行轰炸。对大和岛的轰炸共进行了3次,统称为轰炸大和岛
期刊
结束,就是把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作一总结,在学生头脑当中留下深刻印象,以便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留下思考空间。  1.思想教育法  文道结合的精神应贯彻语文课的始终。课文教学结束之际,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奥斯维新没有新闻》结束之时,师生共同回忆历史上令人痛心的战争暴行和中华民族遭受外敌蹂躏的不堪往事,号召大家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也可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氓》就可采取古今对比,辩论深
目前无论是大学还是各大中职院校,都开办了计算机专业。所谓计算机专业就是和电脑软硬件结合的专业,这类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而且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当然,虽然计算机
【摘要】回归原始,追求自然和淳朴,让自由和灵动激活语文课堂。如此,教师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们的身上,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重视他们的探讨状研究,灵活应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课堂教学  新课程这一大背景之下,各式各样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常使我们的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而在这一背景之下,怎样理解并把握
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古拉斯·埃普利为人们提供了四种排遣孤独的方法。这项研究恰恰切准了现在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论教”,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以学论教”,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平等,意味着转移,意味着变化。教师要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探索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以学论教;平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