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健康宝宝方案”,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每一名高原守防官兵干涸的心田。也向大家传达了一个信息: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各级党委和领导在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健康,让他们感到春天般温暖和新的希望。
前不久,驻藏北高原某边防团四连“三喜临门”:以前该连连续四年没有要上“宝宝”的三对夫妇,如今一下喜添了三个又白又胖的健康宝宝。提起这事,团领导介绍说,这都得益于军区以人为本、呵护官兵生殖健康的新政策——“健康宝宝”实施方案。
一份报告“飞”到将军面前
那是2006年底,正当人们沉浸在喜迎新春的欢庆氛围中时,一份反映“特高海拔地区边防官兵生殖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从海拔3780米的某高原病研究所“飞”到该军司令员办公桌上。
司令员在许多呈批件中,随手拿出那份“调查报告”,他越看越眉头皱得越紧,报告虽然不长,但那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冰冷如铁的事实,竟深深地触痛了他的心。
事实证明,“永冻层”上低氧(缺氧)是威胁高原人员健康的最大“天敌”,尤其是对新到高原的移居者在生殖上遇到了困难。
通过对男军人精液进行测试,受试者先在平原呆五周,然后进入海拔4770米高原27天后,发现低氧使有活力的精子数从对照值的85.8%下降到53.4%,回到平原15天后,活动力才得以恢复。这些数据表明,正常人体生精周期的早期阶段受到低氧的作用,而且能让精子完成受精的成功率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部队随军家属(军嫂)跟随丈夫上山守防的人员增多,加之分配到青藏、阿里、帕米尔高原守防的女军人也日渐增加,一个不争的现实摆在面前,那就是高原低氧对这些移居高原女性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一样不容乐观。
他们调查发现,移居高原妇女(指女军人、军嫂)经痛的发生率高于平原妇女,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并随着海拔增高呈现初潮时间推长、周期延长、行经时间短、经量明显减少,腹痛者占52.2%。
他们又对150米低海拔的118名孕妇和4600米高原的84名孕妇的妊娠进行测试,发现高原胎儿平均体重比低海拔轻16%;新生儿体质显著降低,高原组平均体重为2915.8克,较低海拔组少374.4克,高原组胎盘质量为485.12克,比对照组减少98.56克。高原低氧妊娠时,母体通气量增强,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胎儿血红蛋白增高,子宫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
由于高原妊娠时对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状,这对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是不利的。
随机调查某高原六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足月新生儿230例,以同样方法调查了西安、大连、北京地区某时间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对照,通过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该高原地区新生儿与海平面胎儿的腹围、头围、股骨长度比值分别为0.96、0.97、0.98,低氧能使胎儿大脑功能受到不同损伤,导致其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关系被破坏,引起大脑机能降低,智商和反应有所减退。
综上所述,长期在高原上工作的军人,不管他与妻子在山上生活,还是回到山下要孩子,导致这些高原军人的生殖功能受损,如果不经平原长时间的调养或治疗,就容易出现胎儿先天性畸形或患上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等疾病,其子女的语言、注意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手脑协调等功能减退。
因此,近年来许多高原边防青年干部、士官大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畏惧心理,要么结婚不要孩子,要么发现胎儿不正常(孕检)便忍痛打掉;要么生了孩子,出现个别子女有这样或那样的“高原基因遗传病”,弄得他们苦不堪言……
一场会议在将军楼里召开
看完这份令人震惊的“报告”,司令员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和军区政委两人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召开军区常委会,就如何解决高原青年官兵家属“生育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并拿出一套解决方案。
会上,司令员首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那份报告,他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大力关怀下,我区部队的高原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通信、交通设施到官兵住房、水电暖,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但是高原官兵的身体健康仍不容乐观。从这份调查报告上不难看出,海拔4500米以上的特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巡逻执勤任务繁重,官兵们一年四季连氧气都吃不饱、他们平均每年还要在高原上守防长达8-10个月之久,低氧对他们的生殖健康损伤较大,所以,今天我们召集大家过来开会,目的就是研究如何让每一名高原青年官兵能抱上一个健康的宝宝。”
接着,各部门领导发扬民主,各抒己见。经会议酝酿,集体研究,一份体现健康、友爱、和谐的“健康宝宝方案”终于“出炉”。
“方案”明确规定:凡是在高原上工作一年以上的已婚干部、士官,只要提出下山要孩子,由本单位协调与其山下人员进行岗位互换一年,在此期间,单位要对其身体检查和治疗;凡是在高原工作两年以上的干部、士官,每年由军区统一协调,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部队医院和内地部队医院疗养;军区定期抽调医学专家组成医疗分队赴高原巡逻,检查青年官兵的生殖系统状况,对生殖功能有问题的及时安排下山治疗:对刚进入高原的守防官兵,要进行生殖健康复查、生理卫生知识教育、适应性运动锻炼、阶梯式低氧习服训练,改善高原医疗条件,及时配发高原耐缺氧食品,进行吸高压氧和药物预防,最大限度地搞好高原伙食保障等。
一份“实施方案”温暖雪域边关
2007年3月初,驻守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某边防连巴特连长,突然接到上级的一份调整他下山换岗工作的命令,这一下可把他乐坏了。原来,这位32岁的巴特连长结婚四年了,一直没敢要小孩,为此,家里人都很着急,一个劲地催他下山休息。可是连队领导干部在位少,巡逻执勤任务重,责任心很强的他一直没肴向组织提过此事。没想到这份“健康宝宝方案”帮了一个大忙,为他送来福音。巴特连长下山后,单位领导还安排他到医院复检身体,并把他的妻子接到平原某市边防团招待所,夫妻团聚,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后来,巴连长不负众望,不仅当上了爸爸,还带着全连官兵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说起“健康宝宝方案”某高原训练基地勤务连连长刘虎林,也是这个活动的直接受益者。
他感慨地对笔者说,“结婚好几年了,由于单位担负着重大训练保障任务,一直没有顾上要孩子。‘新政策’出台后,单位领导及时调整我下了山,后来我的身体调剂好了,去年年底我妻子就怀上了健康宝宝。没有了后顾之忧,我高高兴兴地来到领导家里汇报了思想,并主动要求上山搞保障。”
一年多来,某军区所属军区狠抓了“健康宝宝方案”工作的落实,及时安排神仙湾、红其拉甫等边防连已婚干部、士官和家属,分期分批下山疗养或换岗工作,较好地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同时,还把他们送到驻地医院进行婚孕检查,建立了生殖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一经发现,及时给与根治。
某军区司令部的一名同志感慨地说,“新观念带来新变化。自‘健康宝宝方案’实施以来,不仅惠及近百名高原已婚官兵,也有力促进了边防连队全面建设和协调发展。”
前不久,驻藏北高原某边防团四连“三喜临门”:以前该连连续四年没有要上“宝宝”的三对夫妇,如今一下喜添了三个又白又胖的健康宝宝。提起这事,团领导介绍说,这都得益于军区以人为本、呵护官兵生殖健康的新政策——“健康宝宝”实施方案。
一份报告“飞”到将军面前
那是2006年底,正当人们沉浸在喜迎新春的欢庆氛围中时,一份反映“特高海拔地区边防官兵生殖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从海拔3780米的某高原病研究所“飞”到该军司令员办公桌上。
司令员在许多呈批件中,随手拿出那份“调查报告”,他越看越眉头皱得越紧,报告虽然不长,但那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冰冷如铁的事实,竟深深地触痛了他的心。
事实证明,“永冻层”上低氧(缺氧)是威胁高原人员健康的最大“天敌”,尤其是对新到高原的移居者在生殖上遇到了困难。
通过对男军人精液进行测试,受试者先在平原呆五周,然后进入海拔4770米高原27天后,发现低氧使有活力的精子数从对照值的85.8%下降到53.4%,回到平原15天后,活动力才得以恢复。这些数据表明,正常人体生精周期的早期阶段受到低氧的作用,而且能让精子完成受精的成功率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部队随军家属(军嫂)跟随丈夫上山守防的人员增多,加之分配到青藏、阿里、帕米尔高原守防的女军人也日渐增加,一个不争的现实摆在面前,那就是高原低氧对这些移居高原女性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一样不容乐观。
他们调查发现,移居高原妇女(指女军人、军嫂)经痛的发生率高于平原妇女,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并随着海拔增高呈现初潮时间推长、周期延长、行经时间短、经量明显减少,腹痛者占52.2%。
他们又对150米低海拔的118名孕妇和4600米高原的84名孕妇的妊娠进行测试,发现高原胎儿平均体重比低海拔轻16%;新生儿体质显著降低,高原组平均体重为2915.8克,较低海拔组少374.4克,高原组胎盘质量为485.12克,比对照组减少98.56克。高原低氧妊娠时,母体通气量增强,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胎儿血红蛋白增高,子宫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
由于高原妊娠时对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状,这对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是不利的。
随机调查某高原六个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足月新生儿230例,以同样方法调查了西安、大连、北京地区某时间出生的足月新生儿520例作对照,通过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该高原地区新生儿与海平面胎儿的腹围、头围、股骨长度比值分别为0.96、0.97、0.98,低氧能使胎儿大脑功能受到不同损伤,导致其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关系被破坏,引起大脑机能降低,智商和反应有所减退。
综上所述,长期在高原上工作的军人,不管他与妻子在山上生活,还是回到山下要孩子,导致这些高原军人的生殖功能受损,如果不经平原长时间的调养或治疗,就容易出现胎儿先天性畸形或患上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等疾病,其子女的语言、注意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手脑协调等功能减退。
因此,近年来许多高原边防青年干部、士官大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畏惧心理,要么结婚不要孩子,要么发现胎儿不正常(孕检)便忍痛打掉;要么生了孩子,出现个别子女有这样或那样的“高原基因遗传病”,弄得他们苦不堪言……
一场会议在将军楼里召开
看完这份令人震惊的“报告”,司令员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和军区政委两人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召开军区常委会,就如何解决高原青年官兵家属“生育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并拿出一套解决方案。
会上,司令员首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那份报告,他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大力关怀下,我区部队的高原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通信、交通设施到官兵住房、水电暖,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但是高原官兵的身体健康仍不容乐观。从这份调查报告上不难看出,海拔4500米以上的特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巡逻执勤任务繁重,官兵们一年四季连氧气都吃不饱、他们平均每年还要在高原上守防长达8-10个月之久,低氧对他们的生殖健康损伤较大,所以,今天我们召集大家过来开会,目的就是研究如何让每一名高原青年官兵能抱上一个健康的宝宝。”
接着,各部门领导发扬民主,各抒己见。经会议酝酿,集体研究,一份体现健康、友爱、和谐的“健康宝宝方案”终于“出炉”。
“方案”明确规定:凡是在高原上工作一年以上的已婚干部、士官,只要提出下山要孩子,由本单位协调与其山下人员进行岗位互换一年,在此期间,单位要对其身体检查和治疗;凡是在高原工作两年以上的干部、士官,每年由军区统一协调,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部队医院和内地部队医院疗养;军区定期抽调医学专家组成医疗分队赴高原巡逻,检查青年官兵的生殖系统状况,对生殖功能有问题的及时安排下山治疗:对刚进入高原的守防官兵,要进行生殖健康复查、生理卫生知识教育、适应性运动锻炼、阶梯式低氧习服训练,改善高原医疗条件,及时配发高原耐缺氧食品,进行吸高压氧和药物预防,最大限度地搞好高原伙食保障等。
一份“实施方案”温暖雪域边关
2007年3月初,驻守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某边防连巴特连长,突然接到上级的一份调整他下山换岗工作的命令,这一下可把他乐坏了。原来,这位32岁的巴特连长结婚四年了,一直没敢要小孩,为此,家里人都很着急,一个劲地催他下山休息。可是连队领导干部在位少,巡逻执勤任务重,责任心很强的他一直没肴向组织提过此事。没想到这份“健康宝宝方案”帮了一个大忙,为他送来福音。巴特连长下山后,单位领导还安排他到医院复检身体,并把他的妻子接到平原某市边防团招待所,夫妻团聚,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后来,巴连长不负众望,不仅当上了爸爸,还带着全连官兵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说起“健康宝宝方案”某高原训练基地勤务连连长刘虎林,也是这个活动的直接受益者。
他感慨地对笔者说,“结婚好几年了,由于单位担负着重大训练保障任务,一直没有顾上要孩子。‘新政策’出台后,单位领导及时调整我下了山,后来我的身体调剂好了,去年年底我妻子就怀上了健康宝宝。没有了后顾之忧,我高高兴兴地来到领导家里汇报了思想,并主动要求上山搞保障。”
一年多来,某军区所属军区狠抓了“健康宝宝方案”工作的落实,及时安排神仙湾、红其拉甫等边防连已婚干部、士官和家属,分期分批下山疗养或换岗工作,较好地缓解了他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同时,还把他们送到驻地医院进行婚孕检查,建立了生殖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一经发现,及时给与根治。
某军区司令部的一名同志感慨地说,“新观念带来新变化。自‘健康宝宝方案’实施以来,不仅惠及近百名高原已婚官兵,也有力促进了边防连队全面建设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