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的主题探索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an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强盛才是国家真正的强盛。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强国的基础在人才,人化的基础在教育。四川省南江县的学校文化因此迈开了发展步伐。
  因县制宜确立主题
  南江县地处四川东北边缘的秦巴山区,位于祖国版图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南北气候和风俗习惯的分水岭。南江又是“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县、国家定点扶贫县、革命老区县、边远山区县、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南江有人口75万,各级各类学校501所(含村校、幼儿园),教职工5531人,学生10.3743万人。
  根据区位环境和人文特征,南江确立区域教育文化主题为红色文化、感恩文化、励志文化和茁壮文化。其原由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南江地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2万多南江儿女参加红军,1.6万人壮烈牺牲。巴山游击队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达5年之久。汶川大地震后,国家拨资16亿元,对全县校舍进行了彻底改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生在优越的环境里,抱着感恩的心情投入工作和学习。这里的人民和孩子历来就有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坚韧不拔、不胜不休的奋斗精神和坚强意志,所培养的学生在全国不同行业创造了令人刮目的业绩,受到了高度赞誉。
  明确目标整体推进
  “5.12”地震后,在国家的支持下,本地学校硬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学校只有建筑、教师和学生,缺乏文化育人氛围。纵观部分百年老校,也提不出自己的治校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与校歌等。2011年,新任南江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郭辅邦,经过反复调查,并带队赴成都、重庆等地学习考察后,提出了把南江“建成川东北素质教育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县委、县政府并将此上升为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考核考评。对此,县教育局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示范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通知》,拟定了考评细则,确立了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120项。为使学校文化接地气,具体明确了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徽、校本教材、校史馆、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食堂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等32个推进项目。学校文化建设推进4年来,已形成了“育人为本、显隐结合、一校一特、星级管理”的推进模式和“一点突破、聚集资源、立体浸润、全面化人”的实施路径,实现了当地党政有文化地决策教育,校长有文化地管理学校,教师有文化地教书育人,学生有文化地学习成长。
  回顾南江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历程,南江教育人曾深深思索:如何将党的教育方针“接地气、接人气”,如何使素质教育真正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使山区的孩子从小就胸怀大志,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的心结和使命。纵观以前的县域教育,校长缺乏个性,学校缺乏品位,文化缺乏特色。要改变这种状况,使管理者和教育人成为全县学子和家长遇到的“贵人”,把学校办得规范有特色,校长成为专家,教师一技又多能,学生合格有特长,使素质教育、博爱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不再是一纸空文,于是他们从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特色教育的整体推进思路入手,从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四大板块立体呈现,层层递进,不留死角。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着力改变“千校一面、一个模型”的局面,坚持不争论、不犹豫、不气馁、不坐而论道、不坐等花开、不评头品足、不消极应付,坚信不论学校规模大小、环境优劣、经济强弱,都可找到特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坐标,认为特色文化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确定全县主题,明确了目标、措施、路径和考评机制后,各校因校制宜制定方案,报教育局审批后组织实施,并与学校签订了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举办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研讨会、推进会、现场会和“亮剑”论坛,开展了“我在特色文化中成长”的演讲赛和“学校文化底蕴更重要还是精美建筑更重要”的辩论大赛,编辑了“特色文化伴我成长”的专集,举行了全县学生校歌比赛、鼓号演奏比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使全县广大师生既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制定者、参与者,又是受益者。
  在实施过程中,他们认为学校文化必须看得见、摸得着,既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又心旷神怡、潜移默化、催人奋进。于是在推行中要求学校具备:
  环境优美的校舍——山水相依、背风向阳、视野开阔、地形地貌优越;无地灾隐患、基础稳固安全;校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灵静秀美、人文自然和谐;交通便捷、出入方便。
  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的规划——立足长远、有一定高度,令人向往;科学合理,规划一步到位,分段分步实施;拟定5年至10年规划,避免重复浪费;规划在校园内图示。
  理念独特庄严大气的校门——设计体现教育和学校特色,不同于机关和工厂;既独特大气,又符合学校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和人文特征。
  有哲理深厚催人奋进的校训——内涵集办学思想、目标、风格于一体;语言铿锵、朗朗上口,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诠释其含义,师生人人明白;将规范、强制性要求性词语变为激励、鞭策、奋发性词语;符合学校主题文化特色和个性;师生可作文、演讲、辩论。
  一组启人心智韵味盎然的联语——因校实际需要确定内容;必须与文化主题与校训相适应,内涵厚重,使人激奋。
  一篇见证辉煌豪迈志向的校赋——思想深邃,饱含哲理,文采丰富,启人心智,催人奋进;能反映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必有反映本校灵魂的经典名句。
  一首旋律优美激荡人心的校歌——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主题;旋律优美,激荡人心;易记易唱,能在学校集体活动时唱响。
  有凝聚校魂的校徽——能代表学校的基本色调;符合学校的文化主题;可在学校显要位置和集体活动时悬挂,作为学校标识、校牌和图文宣传的图案。
  一组匠心独具流连感受的雕塑——符合学校文化主题,因校因地制宜确定,具有前瞻性、艺术性和育人性。
  一个陶冶心魂的读书园——围绕文化主题予以特色命名,设置师生读书廊、读书亭或音乐场。   一道展示自我遨游学海的厅廊——因地制宜设置,突出师生作品,围绕文化主题,教育的长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注重融合性育人。
  一套功能鲜明、标志明显的标识——根据文化主题确定标识标牌特色,体现育人文化,可将校徽图案作为标识标牌的底图标记,具有相对稳定的育人性和文化性,如名言警语包含中外名人、在校师生和优秀校友的寄语、愿景和经典哲理。
  有展示风采成果丰硕的展室(校史馆)——内容包括学校、师生、校长、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各种荣誉,毕业优秀校友的状况,校志、校报、校刊、影像文字资料、校本教材等,科技创新作品或成果,学校教育教学文物、文化遗产。
  一处增长技能磨炼意志的基地——因地制宜开辟,有效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结合文化主题和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目前,全县学校已基本成为百姓羡慕、教师倾慕、学生仰慕的,能触摸、能品味、能感受、能欣赏、能聆听的育人殿堂和当地文化建设的窗口。
  亮剑个性突出特色
  南江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突出“特色”二字,除在时间上(3年见成效,5年出特色)和空间上(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统一规定外,要求学校不得按部就班、人云亦云、照抄照搬,必须按照教育方针,因校、因师、因生接地气内涵发展,个性化地让师生各得其所地最优化成长。
  如小河职中的“道艺”文化:道艺合一,止于至善。南江中学的“国魂”文化:唤醒少年国魂。长赤中学的“激情”文化:激情课堂,激情活动。南江实验小学的“阳光”文化;南江二小的“立体课堂”;南江三小的“启蒙养正”;南江四小的“快乐”文化;朱公小学“龙腾朱公、聆听茁壮”。关门九义校地处红梅之乡,确立梅品文化主题。和平九义校的“和雅人生、平步高远”。兴马九义校以“奔马”为文化主题,“博学善行、良驹千里”。正直中学的“正身”文化,“正身直行、博学善思”。南江四中以“素养”文化为主题,确立了“素质有形、成长无限”的校训。元潭小学地处“君子之乡”,确立了“秀外慧中、君立方圆”的校训。红军小学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巴山游击队战场的中心,学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确立了“红星闪耀、红心飞翔”的校训。红光小学地处玉白村,依邻玉湖水库,以“琢玉成器、弘德成人”为校训。南江镇六小的“摇篮”文化(该校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南江镇九义校的“矿金”文化;沙河小学的“润苗”文化;赤溪九义校的“棋弈”文化;沙河中学的“礼乐”文化;八庙小学的“说话”文化;红光中学的“儒雅”文化;长赤九义校的“书香”文化;竹岭小学的“劲竹”文化;双桂九义校的“丹桂”文化;双流九义校的“博雅”文化(此乡为博士之乡);凉水小学的“跳绳”文化;高桥小学的“剪纸”文化;下两小学的“本真”文化;下两中学的“和雅”文化;大河小学的“智慧”文化;白院小学的“绿色”文化;正直小学校“篮球”文化;上两九义校的“省身”文化;红军小学的“红星”文化;杨坝九义校的“民歌”文化;沙坝小学的“博爱”文化等。
  这些都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色育人打开了绿色通道,为师生的教育成长编织出文化育人的摇篮曲。
  收获成果总结经验
  南江县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4年来,全县数十万名师生自己沉淀、打造、生长着自己的文化,又在特色文化建设中受益,无不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动力,无不感受到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总编李功毅调查了南江县的文化建设后,感到在这大山深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因校制宜、特色育人,很值得钦佩,实属不易。学校文化资深研究者姚文忠教授为南江以文化为魂引领教育、敢于个性亮剑深深感动,也不遗余力为学校文化建设导航。巴中市教育局长赵建仁这样说道:我来校一次震动一次,看一次就对南江教育的认识更深一层。县教育局局长郭辅邦认为:文化是教育的根、学校的魂。一个学校没有文化,教育就没有根基,教师就自然无法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学校自然就不像学校,就无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无法担当社会的重任。
  小河职中用文化引领校企共育、创业创新、道艺结合,成功跻身国家重点中职示范校。东榆小学校长赵益武感到:学校文化就是师生的“曼妙童话屋、理想生发地”。下两小学利用校园环境,造真境、育真人,让学生自主生长、助学生自我成长。实验小学学生的叶贴画及甘溪小学学生的叶贴画作品在北京、成都等地供不应求。赶场小学的根雕引领师生进入素养体验育人境界。红光小学的践知园展现出“耕读”育人的效果图。凉水小学的“绳舞”精彩绝伦,社区家长也参与乐在其中。黑滩九义校的书法文化展示着“正大清和、墨池龙腾”的魅力。关坝小学的书香文化使学校体现了真正的价值。红军小学坐落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战场,其红色文化根植校园,师生发扬红军传统,争做红军传人,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亲临学校并欣然题词:“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英雄势。”
  南江四小教师王丽君对学校“快乐”文化动情地表示:面对眼前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教师杨琳琳说:自从学校强化文化建设,报刊书籍进入了教室,让孩子们沐浴在书海诗香之中。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在悄然发生改变——现在的校园,随意奔跑的人少了,楼道的步子轻了,大声喧哗的现象没有了,打人骂架的消失了,午休时无所事事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安静读书的身影,文明的言行,相互礼让的笑容,童心在不经意中受到洗礼、净化、美化。特级教师官华蓉认为:老师们应该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父母亲。她从留守儿童王玉同学的变化中深深感受到,用师爱换来了孩子的信任,赢得了孩子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私人感情上的占有,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胸怀。有了这样的爱,学生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如同放飞的小鸟,带着老师的鼓动和期望,在无限的知识和智慧中翱翔。
  南江三小教师吴慧说:望着那一双热诚的眼睛,我想这盆盆绿色不仅仅流淌在花盆里,文化熏陶更是深入了他们心灵深处啊。东榆小学四年级(3)班韩睿同学通过“曼妙童话屋、理想生发地”班级读书活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人不可能永远走在宽敞的马路上,也不可能永远行走在泥泞小路,关键是要在春风得意时提防激流险滩!南江六小六年级(2)班学生苟昆明在“摇篮”主题文化教育中,深深感受到:校园生活总是在不经意中从手缝中流过,但校园生活总是让我快乐,这里是我学习、成长的摇篮。石矿小学杨柠涵同学在绿色读书活动中感触深深: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之间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南江镇九义校八年级(2)班朱佳同学通过“矿金”文化的洗礼感悟到:其实人生就像金矿石一样,身上的缺点就像是包裹优点的杂质层。只有经过岁月的挫折磨练,摒弃这些杂质层,才能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而你能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一定会发光,无论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你,你始终都要相信自己。南江镇五小六年级班主任魏东在转化后进生中积累了经验。他说:有人说,现在孩子不好教、不爱学、不服管,这些都是事实,但只要我们俯下身去,从孩子们看似强硬的态度中,找出他们内心柔弱的部分,循循善诱,坦诚交流,你会发现那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工作。南江县示范幼儿园教师杨媛琴在“笑”文化的主题实践中感到:经常有人说我们的职业是好玩、轻松的!我不认同,但是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职业是快乐的、幸福的”。八庙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唐浩轩在学校“故事”文化的践行中呼吁:让我们在静谧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真正地与学校文化结缘,时刻呼吸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因为她能助我们健康成长,编织美丽梦想,放飞无限希望。县职中高二礼仪班同学李娇说:在令人舒适惬意的朗朗读书声中,我看到了比珠穆朗玛峰更高的山峰,看到了比海洋更广阔的水域,比嫦娥奔月更远的星空。九顶小学六年级学生石崇润在日记中写到:身处博爱校园,吮吸博爱文化,践行博爱行为,用生命感受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的博爱情怀,已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大河小学五年级(2)班许二丹同学用自己由一名什么乐器也不会的人“蜕变”为学校乐队的一名得力干将来说明学校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赶场小学的孩子们用根雕感受“龙吟”的成功和喜悦。上两九义校的200米“省身长廊”感动着全体学生,万花丛中的省身石让校园充满诗意。红军小学杨娅同学说:每天沐浴在红色文化里,我要用我燃烧之火,让红星闪耀、红心飞翔。石滩九义校王瑞同学说:6年的校园生活,使我尝试了酸甜苦辣,每天经历的事情不一样,但我非常喜欢多味的校园文化生活,它使我学会了怎么做人,懂得了许多道理,学到了文化知识,促使我不断成长。
  展望未来
  “学校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校文化不是永恒的,而是不断生长的,要与时俱进,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完善与提升。”郭辅邦局长如是说。南江开展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以来,从运行模式、实施路径、推进方法、建设内容都探索了一套切实有效的运行体系,现共评定五星级特色文化学校6所,四星级特色文化学校35所,三星级特色文化学校26所。《中国教育报》《中国西部教育》《四川教育》等多家媒体分别以《不再让山里娃“死读书”》《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教育》《让文化成为生命的行动自觉》为题,多次报道南江县整体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做法。2014年10月,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举行的校园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南江代表在论坛上交流并与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在,南江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正在由品质向品位纵深发展。
其他文献
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学成立于1958年。学校位于美丽的汾河西畔,毗邻太原理工大学,人文环境优越,是一所市属公立全日制完全中学,山西省省级文明学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在课堂、校园、课间、课外共同构建文化涵养的“能量场”。校长林玮说,“能量场”是一种教育合力,也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带动每一位学生,使现代教育文化涵养于学生心中。1月26日,《教育》记者采访了该校。  在活动中生根开花  太原市第二
今春开学以来,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各幼儿园结合教学大比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广泛开展“农村幼儿教师秀才艺”活动,有效激励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图为3月15日,宝丰镇施洋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利用双休日进行手工创作。  摄影报道/朱本双
凡是与段安阳相处过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他“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专业精神,影响和激励着同事一路前行,一起成长。他说:“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要一群人一起走。”  数学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  1991年,师范毕业的他带着对教育理想的美好憧憬踏进了一所山村小学。淳朴友善的同事,亲如一家的校邻,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养成了他对人友善真诚,热情互助的品格,以及在困难面前不
取消校长实名推荐因为未获认可  蒋理在2015年3月17日《新京报》撰文指出: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取消校长实名推荐,被不少舆论解读为推进自主招生公平的举措。这种原本借鉴国外自主招生的推荐制,为何遭遇公平、公正的质疑呢?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只给部分重点、示范中学推荐资格,后来名额有所扩大,但还是局限在部分中学;二是在我国行政治校的办学环境中,校长难以用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保证推荐学生的质量。不少
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对教育行为的考察与反思以及引发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如果再将这些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和理性分析并写成文章进行推介,那你就成了一名真正的研究者,其教育教学活动就一定会充满智慧。  教育研究要以自己为对象,为自身发展而研究;以行动为引领,为改善行为而研究;以提升教学效益为目的,为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而研究。而发表研究成果、获得应有的荣誉,则是投身教育研
“绿色”语文,“低碳”命题  单付辉  教学离不开评价,评价更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没有评价和不准确的评价,属于无效的教学。而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则离不开命题。什么是命题?简单地说,就是给学生“出题目”。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应该说,命题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一项基本教学技能。然而,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一线教师对于命题相关理论和技能并没有去深入研究和掌
在新华网推出的两会热点调查中,对22万网友的调查显示,教育公平话题以6.14%的关注度排在第七。近年来,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的发言和提案促进了教育进步。但是在今年两会上,教育的话题变得少了。这个曾经的社会热点话题降温,体现的是改革初见成效。  政府工作报告展现新希望  报告中,李克强回顾了2014年教育取得的进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促进政策,推出创业引领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继续促
据爱尔兰教育部网站近日报道,爱尔兰教育部部长鲁埃里·奎恩正在采取措施以解决当前学校校服的成本问题。主要措施是增强父母在学校校服决策中的地位。  所有有校服政策或者正在计划这一政策的学校,都将会采用这一模板问卷并向父母开展调查,以了解他们在是否需要校服以及2014至2015学年校服类型等问题上的真实想法。教育部认为,赋予父母参与学校校服决策的权利,是减少学校校服成本的最有效方式。爱尔兰教育部也正在制
一所学校,从校长到每位教师,犹如一部音乐作品中的一个音符,犹如一出戏剧中的一个角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做一名好校长不仅要管理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恰当运用管理艺术。笔者认为,处在改革时代的校长应该具备以下管理艺术:  以人文管理来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  当一个校长用人文管理的观念统领学校,使学校成为一个“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言者无过,闻者可鉴”的温馨的、充满个性碰撞与灵气发挥的合作发展空间,那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想象和实证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而言,就好比是教育改进的一台机器上的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想象是它的发动机,是动力源、营养源;实证是它的控制器,是教育的免疫系统、保健系统,清除教育机体内的陈腐、病毒成分。或者说想象是教育改进的进食装置,实证是教育改进的排泄与消毒装置,二者缺一不可。  (摘自2015年5月12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