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镜下完全腹膜外入路原发性腹壁疝修补术14例临床分析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普通外科,广州 511400,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彭湃纪念医院普通外科,广东省汕尾市 5164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普通外科,广州 5114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
【出 处】
:
中华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9年57期
其他文献
肌少症作为新型老年综合征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无定论。本文总结目前研究现状,归纳出在肌少症发病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希望通过归纳总结部分肌少症相关的信号通路,以期为今后治疗肌少症提供新思路和靶点。
目的观察逐渐停药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痛觉过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2018年1至6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EXCEL软件随机分为3组(n=30):L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H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和G组(大剂量瑞芬太尼逐渐停药组)。记录术后6、24 h时的机械痛阈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药物消耗量。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一种以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具有高度异质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皮髓交界区高信号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期刊
心血管医疗正在转向精准医学的模式。各种影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心血管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并产生大量的数据。心血管疾病中大数据分析的指数增长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使得心血管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特别需要人工智能帮助。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等。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应用于心血管医学。计算机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共同促进了机器学习在心血管影
目的检测骨癌痛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探讨骨癌痛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炎症介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疼痛科收住的晚期骨癌痛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15例作为骨癌痛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癌痛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对照组血清中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经关节突截骨术(SPO)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SPO治疗的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6.5岁(范围:18~71岁);休门病后凸患者3例,退变性后凸患者2例,腰椎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患者1例,胸腰段椎板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未成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治疗的手术时年龄≤18岁的10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5.4±2.7)岁(范围:6~18岁);男性27例,女性80例。从同一时间段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DTC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作为对照;年龄(43.2±11.8)岁(范围:21~77岁),男性35例,女性7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和面临的挑战。对PJI的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应对挑战的关键。目前,PJI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关节液生化检查、病原菌培养及生物标志物四个方面。近年来,新的病原菌培养方法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是PJI研究的热点。治疗上,二期翻修仍是"金标准",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诊疗中心开始接受并尝试一期翻修。
目的比较三维(3D)腹腔镜与二维(2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LPD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3D-LPD组45例,2D-LPD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学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D-LPD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患病率逐年提高,而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严重DLS的重要方法。目前,术后效果的评估主要根据术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及影像学上畸形矫正和平衡状态改善情况。虽然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但多数患者可在手术中受益。然而,长节段固定融合在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会造成腰椎局部活动度的下降,导致腰部僵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