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民族归属

来源 :俄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jinwe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试图通过话语视角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民族归属和真正源头进行探究。从该歌歌词所反映出的宗教特征来看,能推断出它描写的是东正教的结婚仪式,而不是塔塔尔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从该歌词的语言风格、修辞特点以及在俄罗斯的发展历史来判断,该歌词源自于俄罗斯。由此我们推断《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俄罗斯族民歌,而非通常认为的塔塔尔族民歌。
  关键词:《在银色的月光下》;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引言
  “在那金色沙滩上,洒着银白月光,寻找往事踪影,往事踪影迷茫……”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散发着淡淡忧伤的爱情歌曲,描写由于心爱的姑娘出嫁了,而新郎却不是自己,年轻小伙子内心无限怅惘。该歌曲有各种版本的词曲,从民族看,大多数版本将其标为塔塔尔族民歌,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族民歌;从地区看,有的标为新疆民歌,还有的注明是青海民歌。本文仅基于话语视角就歌曲的民族归属和真正源头进行了探究。
  一、歌曲在中国的情况
  我国普遍认为《在银色的月光下》是王洛宾记录改编的塔塔尔族民歌,从各种曲谱看,有不同的版本,包括但不限于王洛宾译词或改编、黎英海改编等。如1950年出版的《新疆民歌》,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就收录其中。根据书中记载,该曲由王洛宾记录翻译,原词作者不详。
  王洛宾(1913--1996),民族音乐家,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他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因此被誉为“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一生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在银色的月光下》是其流传最广、享誉国内外的经典民歌之一,其旋律优美、意境深邃,历久弥新、百听不厌。黎英海(1927--2007),作曲家,1948年毕业于国立音乐学院,后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曾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等职。
  几十年来,《在银色的月光下》由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经久不衰。其中歌唱家朱崇懋所演唱的版本脍炙人口,既具美声气质又有中国韵味,堪称经典。还有彭丽媛、阎维文、杨洪基等诸多歌唱家曾演唱过该歌曲。同时,该歌曲还被改编为合唱作品,众多合唱团演唱过该歌曲。
  二、歌曲在俄罗斯的情况
  《在银色的月光下》在俄罗斯也广为流传,其歌词虽与国内传播的略有不同,但从音乐旋律和歌词大意上可判断他们是同一首歌。
  《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歌词在俄罗斯同样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其词作者通常被标注为“不详”或“民间的歌词”,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其词作者是费奥多尔·尼古拉耶维奇·格林卡。格林卡是俄罗斯的诗人、政论家和考古学家,参加了1812年的卫国战争,是一名十二月党人。根据他的诗歌改编而成的《三套车飞奔向前》和《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又名《囚徒之歌》)两首民歌在俄罗斯早就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俄罗斯媒体上流传较广的版本由前苏联男低音歌唱家斯科勃佐夫和瓦列里·列别捷演唱。依凡·米哈伊洛维奇·斯科勃佐夫1924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30年到1958年为莫斯科大剧院的男中音独唱演员。瓦列里·列别捷1973年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1983年获得苏联功勋演员称号,现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
  三、对歌曲是否为俄罗斯族民歌的判断
  3.1从中国版本歌词所反映的宗教性推断
  歌曲在我国有多种版本的歌词,其中比较流行的一个版本的歌词如下:
  在那金色沙滩上,
  洒着银白月光,
  寻找往事踪影,
  往事踪影迷茫。
  ……
  犹如幻梦一场,
  背弃我的姑娘,
  你在何处躲藏?
  ……
  找到山中老教堂,
  人们正在歌唱,
  背弃我的姑娘,
  正挤在经坛旁
  ……
  当她看到我的马,
  眼睛那样惊慌,
  手中烛火摇晃,
  烛泪滴在裙上
  ……
  飞吧飞吧我的马,
  箭一样地飞翔,
  飞向无极宇宙,
  摆脱人世沧桑。
  ……
  歌词中提到“找到山中老教堂”“正挤在经坛旁”中的“教堂”“经坛”是基督教的象征,“手中烛火摇晃,烛泪滴在裙上”中的“烛”是基督教堂中的常用物品。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三大派别分别是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其中只有东正教在举行传统的结婚仪式时新人是要手持蜡烛进行隆重而繁琐的宣誓仪式的,而新教和天主教的传统结婚仪式是新人用各自母亲的蜡烛一起点燃同心烛,然后各自将手上的蜡烛吹灭,表示从前的个体结束了,从今以后是合一的生活。由歌词中的“烛泪滴在裙上”可判断这根蜡烛已经被点燃很长时间了。由此我们推断,该歌曲描写的是东正教信徒进行结婚仪式时的场景。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但在各种宗教中,东正教是俄罗斯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俄罗斯著名学者利哈乔夫推断,俄罗斯文化开始的假定日期为988年,也就是他认为接受东正教才是俄罗斯文化的起点,所以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深深的宗教烙印。因此在学界人们普遍认可的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特点之一就是宗教性。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林顿教授认为,俄罗斯的未来有赖于三个根源,其中第一个根源就是基督东正教文化。他认为东正教文化形成了俄罗斯的斯拉夫文明。基督教在俄罗斯的作用甚至比在西欧的作用还要大。(转引自王宪举2011:57)
  因此可以说俄罗斯本来就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东正教近千年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最能体现俄罗斯文化特色的就是他的宗教性。   在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人我国新疆北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我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族人相同。
  塔塔尔族也是中国官方认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地区,属于欧罗巴人种,语言属于突厥语族。居住在国外的通常翻译为鞑靼人,大体上居住在俄罗斯中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习俗诸方面都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塔塔尔族伊斯兰教徒,必须按规定时间程序进行宗教活动:每天要念经;每星期五要到礼拜寺作一次礼拜。按照民族及宗教的风俗习惯,塔塔尔族是不去教堂的,而是清真寺,而伊斯兰教在进行宗教仪式时寺内也是不使用烛火的。
  由此可见,该歌词体现了俄罗斯族宗教性的这一民族性格。从歌词的话语方式推断,《在银色的月光下》不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塔尔族民歌,而是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族民歌。
  王洛宾先生曾在一篇报道讲了《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的由来:那是解放初期,在新疆塔塔尔人散居地区,王洛宾听到一个中年的塔塔尔人唱这支凄婉动听的歌儿,就急忙把曲谱记了下来,又找来一个塔塔尔语翻译译出歌词,把歌名定为《在银色的月光下》,注明塔塔尔族民歌。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首歌本是一首俄罗斯族民歌,经由俄罗斯族人传人我国新疆地区,而王老是在新疆听到一个塔塔尔族人唱了这首歌,误以为是塔塔尔族民歌了。此外,在王洛宾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儿子在中央电视台的访谈中也提及“西部歌王”生前也认为,通过歌词可以推断歌曲为俄罗斯族民歌。可是他来不及把这个错误公开纠正,就身陷囹圄了。无论如何,该歌曲在国内能够得到广泛传唱,歌王都是功不可没的。
  3.2从歌词在俄罗斯境内的历史推断
  在那银色的河上,
  在那金色沙滩上
  我久久珍惜爱护
  年轻姑娘的芳踪……
  突然空中狂风呼啸,
  小河泛起波浪;
  爱人的踪迹,
  就像从来没有过!……
  那么,让灵魂就此死去?
  教堂钟声响起……
  啊!是心爱的姑娘走进了教堂:
  和别人把婚结……
  这是费奥多尔·格林卡的诗歌《被埋藏的痕迹》。该诗第一次是被刊登在《1827年的涅瓦河选集》中。仅在1964到1969年间国立乌拉尔高尔基大学就记录了6个基于该诗改编而成的不同版本的民歌,分别是:
  ①《在银色的河流上》;
  ②《在银色的木筏上》;
  ③《在银色的河流上》;
  ④《在银色的木筏上》;
  ⑤《在银色的河流上》;
  ⑥《在银色的河流上》。
  俄罗斯学者格力布什经研究得出结论,证实这些不同版本的歌词其内容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是基于诗歌《被埋藏的痕迹》,通过缩减、改写、重新认识以及风格上的重塑等手段而进行的改编加工。
  由此可见,在俄罗斯此歌的歌词创作于1827年。而从王洛宾和黎英海的生平看,我国境内该歌曲的创作时间均晚于前者。由此可以推断,该歌曲的歌词源于俄罗斯境内。
  3.3从歌词的风格及修辞特点上推断
  俄罗斯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为后来的专业音乐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格林卡说过:“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把它编成曲子而已。”柴可夫斯基也把民歌尊为他的“艺术圣地”。俄罗斯民歌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完美体现,从民歌中我们还可以了解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感受他们的内心体验。俄罗斯民歌有对生活真挚浓郁的抒情性艺术特色。表达对爱情和对大自然倾诉情怀的“抒情歌曲”在俄罗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俄罗斯民歌那种沉沉的忧伤的调子,经常感慨人们那曲折的命运、忧伤的情感与坚强的意志和民众所关心的具体生活。
  《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很好地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宗教性,从中我们还了解了俄罗斯信仰东正教的人们传统的婚礼习俗,即在亲人的簇拥下,手持烛火在经坛前举行宣誓仪式。这首歌是以感慨曲折的命运为主题,让我们能感受到那种,心爱的姑娘嫁给别人了,小伙子内心的无奈及痛苦。
  在我国广泛流传的《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歌词虽然和诗歌《被埋藏的痕迹》略有不同,但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风格上看,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歌词中浪漫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了对于俄罗斯19世纪20年代的民歌来说独特的修辞手段。
  这些修辞手段首先体现在主题上:心爱的人要嫁给别人了,所以不得不分离——这是俄罗斯民间爱情歌曲中很常见的情节。其次,在歌词的一些用词上,可以看出一些符合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作品特征的修辞手段。例如:修饰语“金的”、“银的”不仅在俄罗斯的童话作品中很常见,在歌词中也经常伴随着结婚典礼出现。在格林卡的诗歌中它们被恰当地用来形容约会的老地方,爱情仿佛改变了相爱的人们身边大自然的环境。最后,在格林卡的诗歌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的歌曲中都能感受到“河流”这一词语的语义场。在俄罗斯的民歌创作中,渡过河去往往是婚娴的象征,而当两个人不是携手渡过河去时,那么河流就隔断了两个人,因此成了分离的象征。
  由此可见,不论是在民歌的风格特点上,还是在歌词的修辞手段上,《在银色的月光下》都符合俄罗斯族民歌的特点。
  因此,从以上角度判断,《在银色的月光下》应是俄罗斯民歌。
其他文献
阿尔卡迪·亚力山德洛维奇·普拉斯托夫(1893,1972),俄罗斯(苏联)著名画家、教育家、美术科学院院士、人民艺术家、斯大林一等奖(1946)和列宁奖(1966)获得者。  普拉斯托夫继承了谢洛夫(B.A.CepoB)、阿尔希波夫(A.E.ApxипoB)的绘画传统。他的油画以反映乡村风貌和平民生活为主,画面色调明亮,充满欢快的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普拉斯托夫对风俗场景的呈现离不开自然风景描写
期刊
易错副词BHИMaTCЛbHO的动词搭配探究
期刊
前景上,英俊的小伙蹲在鲜红晚霞笼罩的群山之中,在沉思。恶魔双手搂着膝盖,指头交叉在一起,一双巨大的眼睛悲痛而惊恐地从威严的眉毛下向外看。头上、反剪的双手上,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忧愁,全身看不到一丝喜悦。不知心里有多熬煎。恶魔伤心,寂寞,双臂的肌肉给人无力之感,似乎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无法克服内心的痛苦。像宝石般燃烧的山崖包围着的恶魔,与山崖连成一片,又似乎正从山崖中钻出。恶魔庞大的身躯似高大的山崖,身
期刊
摘要:每一类篇章都面向一个潜在的读者群体。有些类型的篇章该群体较固定,有些则没有固定读者群体。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篇章都针对一个或若干个读者群体。一般在教科书的导论或引言部分都对该教材的受众群体加以说明。本文依据格莱斯的四个会话准则,从语用学角度对教学篇章中的读者形象进行分析。相比其他类型的篇章,教学篇章中的读者形象较鲜明,通过一系列的语法手段呈现在篇章中。作者选用的叙述方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以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先例文本的笑话来阐释俄语笑话中的先例现象,并发现其中“重叠”先例现象,分析俄罗斯人的幽默方式。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俄罗斯笑话中的话语模式和幽默之处。  关键词: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俄语笑话;“重叠”先例现象  1.2“重叠”先例现象 通过研究发现,先例现象存在于文本或话语中,并不是单一或独立存在,往往伴随着另一个先例现象或多个先例现象交织重叠,共同来生
期刊
摘要:马雅可夫斯基早期诗歌《听我说》,虽然没有同时期创作的《穿裤子的云》、《脊柱横笛》等作品被众人熟知的程度高,但这首诗的存在意义并不亚于它们。这首诗中对“星星”的渴望一直指引着马雅可夫斯基之后的创作。因此,这首诗应该在诗人早期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马雅可夫斯基;“星星”;梦想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同时
期刊
摘要:“先例现象”是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关键概念之一。(红帆)这一典型的民族先例现象承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来源于俄罗斯浪漫主义作家格林的中篇小说《红帆》。本文以先例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复现,揭示了它作为先例现象所体现出的称名功能、情感表现力功能、取信功能和象征功能,力求化抽象为具体,将先例理论更加全面、合理地运用于言语实践分析,构建分析具体先例现象的模型。  关键词:先例现象;语言文化
期刊
阿尔卡迪·亚力山大洛维奇·布拉斯托夫是苏联美术科学院院士(1947)、俄罗斯著名画家,曾荣获斯大林一等奖(1946)和列宁奖(1966)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62)。  布拉斯托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乌里扬诺夫州的普里斯洛尼赫村度过。童年时自学绘画,立志当画家。他1912年夏来到莫斯科,先后在马什科夫画室和斯特罗冈诺夫学校①学习,1814年考取莫斯科美术学院雕塑系。1917年后被迫中断学业,他回到
期刊
摘要:罗曼·先钦是俄国新生代作家中的佼佼者,然而在我国并不为太多读者了解。本文试将罗曼·先钦的作品及行文特征做简要梳理,以期引起国内读者兴趣。  关键词:罗曼·先钦;迷惘;褒贬不一  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罗曼·先钦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但在俄罗斯当代文坛,罗曼·先钦已经是鼎鼎大名的新生代作家了。罗曼·先钦1971年出生于俄罗斯联邦克孜勒市,父母早先是公职人员,苏联解体后因国内形势的激变举家迁至克拉
期刊
摘要:公益广告在现代社会公众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中俄两国公益广告的比较,特别是对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对比,可以看出两国在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诸多不同,从而也显示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公益广告承载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公益广告  一、公益广告的定义及作用  公益广告,是公共广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创作、发布的广告,所以又叫做由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