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烧饼

来源 :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桥是苏北平原上的一个镇子,早先并不怎么出名。自从1940年陈毅和粟裕同志率领新四军从江南挺进苏中,在这里胜利地指挥了黄桥保卫战以后,这个小镇,连同黄桥烧饼和黄桥烧饼歌才出了名。
  那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到了苏北。腐败的国民党“遭殃军”一路溃逃,一路抢劫。在苏北流传着一首民歌,强烈地表达了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放下鬼子他不打,专门欺负老百姓。”韩德勤是当时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是个反共摩擦专家。1940年10月间,他纠集了一万五千人,进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黄桥。他狂妄地扬言,要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陈毅同志决定在黃桥狠狠地教训国民党顽固派,打开苏北抗日的新局面。黄桥人民意气风发地配合新四军作战。那时候,抗日根据地初创,人民的生活还相当艰苦。但是,为了抗日保家乡,为了子弟兵吃饱肚子打胜仗,黄桥人民家家赶做烧饼,支援子弟兵。
  在珠巷支前委员会,白发苍苍的贫农张奶奶拎来了粯子野菜饼,她生怕冷了,就在饭碗下面铺上麦秸,上面盖上棉衣。工作人员小王激动地指着堆满十多间屋子的各种食品说:“张奶奶,你这是送第五趟了,留着自己吃吧!”张奶奶揩去眼里的泪花说:“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子话,我儿子前天参了军,也在陈司令部队里,收下吧!等胜利了,奶奶请你们吃夹肉饼。”“不!”小王哽咽着解释:“陈司令说,群众生活相当艰苦,不能再收了!”
  “收下吧!就送这一次了!”陆续到来的群众纷纷请求。“不,不能啊!”小王激动得哭起来。结果,张奶奶就带领群众冒着枪林弹雨直接把烧饼送到了火线。
  那天中午,忽然传来消息:敌顽离黄桥东边的小二房庄只有三四里了。战士们丢下饭碗就走。怎能叫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呢?于是,姑娘、媳妇、老人、小孩都赶到东大街,一双双手向跑步增援前线的战士递烧饼,这个送两块方饼,那个塞三片涨烧饼……随后,又提着水,挎着烧饼篮,跟着支前队冲上前线。
  就这样,迎着枪林弹雨,《黄桥烧饼歌》诞生了。而且随着黄桥保卫战的胜利,随着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淹死在挖尺沟,随着满天飞舞的胜利红旗,《黄桥烧饼歌》唱遍了江淮河汉,唱遍了华东根据地。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
  黄黄的烧饼慰劳忙哎,
  烧饼要用炉火烤哎,
  新四军要靠老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个饱,
  多打胜仗多缴枪。
  哎嘿哎嘿噫哎嘿,
  多打胜仗多缴枪,噫呀嘿!
  解放后,黄桥的人们继续唱《黄桥烧饼歌》。唱起它,老战士不减当年勇,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唱起它,新一代不忘掘井人;唱起它,人们更加怀念陈毅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勋。黄桥镇上,许多家都一直珍藏着从报纸上、画报上剪下来的陈毅同志的像片。
  1972年1月6日,我们敬爱的陈毅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黄桥人民一下子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哀乐未停,人们就含着泪水唱起了《黄桥烧饼歌》。这天,几乎家家调面,户户做涨烧饼,做着做着,止不住的泪珠扑簌簌地朝下滚。黄桥人民知道,陈总最喜欢吃我们黄桥的涨烧饼,大跃进期间,我们请去北京参加群英会的代表带去一些黄桥的土产,陈总只收下了两只涨烧饼,并说:向黄桥人民问好。同时,亲笔为黄桥本地的报纸《黄桥大众》题了刊头。
  这天,在黄桥文化馆——当年的珠巷支前委员会所在地,络绎不绝的人群越聚越多。屋在人去,睹物伤情,满屋子的人都放声痛哭起来。人们含着眼泪讲述:当年陈总在黄桥做了个报告,当场就有一大半青年参加了新四军。霎时,人们眼前似乎出现了陈毅同志那叱咤风云的形象,耳畔仿佛响起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
  人们记起:黄桥保卫战打响以后,有位开明士绅觉得胜负难料,心中无底,到指挥部去见陈毅司令。陈司令见他心神不宁,朗声大笑,请他坐下来下棋。中间写了一张条子,叫通讯员送往前线。那位先生一看,上写:“叫各连多准备五大锅子饭。”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一局棋罢,俘虏押下来了。战后,这位老先生逢人便说:陈司令成竹在胸,指挥若定,真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人们回忆着,讲述着,情不自禁地又哼起了《黄桥烧饼歌》,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1940年10月。当“四人帮”向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泼污水的时候,黄桥人民眼中喷火:你泼吧!我们心中的陈总的光辉形象,你永远泼不黑!
  现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毛主席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英雄的黄桥人民又拿出了当年打李守维的那股劲,深揭狠批“四人帮”,大干快上向前闯。原先的指挥部,现在的东进中学,书声琅琅,老龙河畔,厂房巍峨,烟囱耸立,昔日旧战壕,今日新战场,汇成了“工业学大庆”的壮丽诗篇;挖尺沟两岸,红旗招展,稻海金碧,支农大军正和贫下中农一道战天斗地,为一年建成大寨县挥汗苦战。老根据地人民当年能把李守维淹死在挖尺沟内,今天一定能把“四人帮”破坏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人们用《黄桥烧饼歌》的曲调填上新词,欢快地唱起来: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
  黄黄的烧饼慰劳忙哎,
  一曲黄桥烧饼歌哎,
  今天唱来更激昂。
  抚今思昔,人们纷纷说:要是陈毅同志还健在的话,一定会和我们一起欢呼:
  万里江山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
  历史悠久的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因用炉烤,古人称之为炉饼,是黄桥地区人民的传统美食,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却因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而闻名于世。据《宋史》记载,北宋大孝子顾昕的父亲顾慈,时任唐末东川节度史,乾宁四年被叛军所杀。年仅十岁的顾昕随母迁居黄桥,母子俩以烤炉饼而相依为命。十六岁时,其母因病而双目失明。为了瞻养母亲,顾昕一人扛起了炉饼店继续烤饼谋生。街坊邻里见顾昕如此厚道孝顺,纷纷来店买饼吃早茶。为回报和感谢乡邻,顾昕潜心钻研烤饼手艺,他烤出的饼清香诱人、酥脆可口,生意十分红火。连南来北往的商人路经黄桥时,都必定光顾此店尝饼喝茶,离开时还捎上几个带给家人、送给亲友。日而久之,黄桥烧饼闻名于大江南北。后来,黄桥人民不断改进工艺和创新,使黄桥烧饼由单一的烤饼发展为桶烧饼、摊烧饼、涨烧饼、脆烧饼、小烧饼等五大系列近30个品种,现在黄桥烧饼己成为黄桥人民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一首流传的吉民谣说得好:“黄桥烧饼黄又黄,外撒芝麻内包糖;两个烧饼一碗茶,肚子吃得饱喀喀”,最形象地说明了黄桥烧饼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940年的抗战时期,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黄桥决战”,率新四军八千健儿抗击近三万来犯之敌;黄桥人民通宵达旦制作烧饼,除街上20多家饼铺全都起炉烤饼外,镇民们也在自家灶房摊烧饼、涨酵饼,并冒着枪林弹雨,把热烤的烧饼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新四军将士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当年产生的一首《黄桥烧饼歌》流露着浓厚的军民鱼水深情,一直传唱至今。30年后,粟裕大将和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旧地重游时,指名要吃黄桥烧饼,老将军们对黄桥烧饼念念不忘。
  注:黄桥烧饼在维扬食谱中独具风味,并已编入《中国食品指南》,是江苏省79种名点之一。1949年开国大典时,黄桥烧饼被选入国宴点心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品尝黄桥烧饼时,边吃边对身旁的卫士长陈长江同志盛赞道:“黄桥烧饼好出名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先生访华时,周恩来总理点名敲定的菜谱中就列有黄桥烧饼。70年代国家教育部将《黄桥烧饼歌》编入中学语文教材。2000年~2010年,黄桥烧饼多次获得“江苏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3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2012年第十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海)获“畅销产品奖”,第十届中国美食节(南京)上被评为“天下第一饼”,2016年中国(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上授予“中华第一饼”,2017年被评定为“中国地域(江苏)十大名小吃”之一,2018年再度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名点”。
  黄桥烧饼花样多
  黄桥人愛吃烧饼,也爱做烧饼,做出来的烧饼花样很多。目前,黄桥烧饼大致可以
  划分为5种,分别是桶烧饼、涨烧饼、小烧饼、脆烧饼和摊烧饼。其中,尤以小烧
  饼最为有名,是黄桥烧饼的主要代表。
  小烧饼
  带馅的“小烧饼”,圆形,大小约7cm。在保持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将面坯用温控的电烤炉烘烤,烘烤时间约20分钟。刚出炉的小烧饼,饼形饱满,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如蒸熟之蟹壳,诱人涎滴。由于面和得好,酵发得好,酥用得匀,手工轻巧,火候准确,吃到嘴里先感到酥,一口咬下,毫不费力,稍嚼即全部化开,边皮带脆,越嚼越香,吊起食欲,涎水渗出,甚至不用喝茶,即可咽下。由于所用原料皆本地出产,异于他处,加之考究的制作工艺,因而口味也不同于他处。与之相对应的,无馅的小烧饼,呈长方形,被称之为“脆烧饼”。
  桶烧饼
  “桶烧饼”又称“桶炉饼”,是一种包馅的饼,直径15cm左右,因在木桶炉内烤制而成,俗称“桶炉饼”。将包好馅的面坯贴于桶炉壁上,烤半小时左右即可,烤出的饼香酥可口。
  涨烧饼
  “涨烧饼”是无馅的饼,直径30cm左右,形状如倒扣的小脸盆,简称“酒酵面饼”,将面粉用酒酵发酵,发好后的面倒入草炉上的铁锅内文火慢烤(如用双层铁锅烘烤更佳),时间约3-6小时不等,烤出的饼金黄灿灿的,看上去像一个玲珑精致的工艺品。由于加热时面还在“发”,故称“涨烧饼”。
  摊烧饼
  “摊烧饼”在黄桥当地也颇具地方风味。把调好的面糊轻轻摊在专用的铁锅上,洒上金黄的菜籽油与翠绿的葱花,两面煎黄,即可出锅了。看似简单的手法,却需要多年的功力,才能做出金黄香薄的摊烧饼来。
其他文献
我们说别人的成功没法复制,因为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别人踩过的坑,我们可以警示,避免;为此我们这次特意选取了伴食创始人陈小洁、某火锅品牌加盟商金总、某西餐品牌加盟商瞿总联合接受了采访,试图挖掘他们创业期间最真实的一面,挖掘他们踩过的坑,希望给餐饮初创者带来启发和借鉴。  1 选址的坑  伴食陈小洁:这个地方我是看了很久的,我喜欢金鸡湖广场这个地方,但是进来以后有一点点的后悔,因为这个广场比
期刊
南京蘇宁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在2017年圣诞点灯仪式上推出的苹果主题甜品令人眼前一亮。据介绍,在过去的五年里,雅高酒店集团通过滋根基金资助,在河北省青龙县种植了超过53,000棵果树,使超过1,200名当地受益人提高了生活水平。  为共庆这一计划的成功,同时分享苹果丰收的喜悦,南京苏宁索菲特钟山高尔夫酒店邀请来宾品尝苹果主题甜品及小食,也呼吁大家参加“暖心苹果义卖”,爱心善款将与酒店募捐到的600
期刊
滇菜具有云南25个少数民族烹饪文化的独特个性,又有汉民族烹饪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与汉民族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烹调工艺是形成菜肴的重要手段。许多风味菜名传遐迩,在炊具、火功、味形和制法上都有着独特之处。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大省, 25个少数民族朴实而古老的烹调方法与汉族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得滇菜的工艺技法丰富多彩。  云里小坐携经验丰富的云南大厨,从云南运来新鲜的原生食材,将云南
期刊
萝卜烧羊腿  用料:白萝卜、姜、葱、当归、料酒、羊腿、高汤  制作过程:  1.先将整块羊腿放入姜、葱、当归、料酒等调料煮至全熟,去骨;  2.将去骨后的羊腿,拼压在一起,冷库里定型;  3.将羊腿改成大小适中的羊块;  4.将萝卜和炖羊腿的高汤一起炖,直至萝卜全熟;  5.出锅,将羊肉块摆放在表層,撒上蒜花即可。
期刊
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农业部颁发了"南京盐水鸭"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鸭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古城南京的血脉,在中国鸭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说到南京美食,无论是南京人还是外地的老吴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响当当的“盐水鸭”了。南京人爱鸭也会吃鸭。在南京,有无鸭不成席的说法。  正宗的南京盐水鸭,用料要选四斤左右的皮白肉红骨头绿的小“麻鸭”。民间
期刊
西江月 膳祖  唐相段氏《食经》,主厨女师膳祖。原料修治添翼虎,精湛火候文武。  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名食无数。滋味调配得心手,仰仗父辈家厨。  膳祖 ,是唐代宰相、美食家、文学家段文昌的家厨。段文昌曾自编《食经》50章,山东淄博人,曾在四川龙泉驿任职12年。在川被贬期间,郁不得志,随潜心研究美食,更把自己的厨房称为《炼珍堂》。段文昌其人,不但在政治、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在美食的研究上也颇为
期刊
12月27日上午,2018淮扬菜美食大赏启动暨非遗传承活动在小厨娘淮扬菜南京江宁万达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主办,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旅游商贸专委会、省餐饮行业协会名厨委、省餐饮行业协会饮食文化委、江苏小厨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金元宝大酒店承办。  为进一步落实国侨办中餐繁荣计划,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江苏省侨办国外处吕静处长在活动现场发布了2018淮扬菜美食大赏推
期刊
这是元代文学家许有壬有感于萝卜之功而写的一首诗《上京十咏?芦菔》。  萝卜,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十分悠久,其食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了。《诗经?邶风?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诗句。葑是大头菜,菲则是指我们熟知的萝卜。对于萝卜的种植,《齐民要术》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元代王祯《农书》中亦详解了种植萝卜的田间管理办法。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萝卜品种的不同,人们对萝卜有着数种称呼,在古
期刊
萝卜又名莱菔、罗服。我国是萝卜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它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于泡菜、酱菜的腌制。萝卜营养丰富,有很好的食用、医疗价值。民间一直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  萝卜在中国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一到冬天,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中国两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称萝卜为芦菔
期刊
江苏和安徽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华夏称为九州之时,江苏、安徽两省就同属古扬州。之后,两省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无论是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还是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即便到了隋唐宋元明,两省基本上同属淮南,江南两大行政地域管辖。清代初期,江苏安徽同属江南省管辖,到了康熙六年,即开元1667年,江南省由北至南纵向分割成东西两大块。东片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定名为江苏省,西片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