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要使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生活化 数学化
  
  新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都以“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形式展开。实际上任何知识都是在“试一试”中发现,在“做一做”中体验,通过“想一想”而成熟,借“议一议”而完善,所以这样的安排刚好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体现出的是对学生生活的重视,折射出人性化和人情味。
  “數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这一理论在数学教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一、借用自然现象,认识数学
  某教师在教学“可能还是确定”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提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还是确定”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这种教学情境加上相应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精选生活素材,感悟数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如教学“数据的分析”,我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奥运比赛规则、班级成绩的比较方式等实例引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问题和用数学知识(平均数、总数的运用)来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后,我让学生思考: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草坪,被不自觉的学生沿对角线踏出一条“捷径”。(1)走“捷径”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2)“捷径”比正路近多少?
  这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提炼生活实例,渗透数学
  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见到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有的物体,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如有些水果,如橙子、苹果、西瓜等;另外还有人类创造的东西中国传统建筑、钟楼、埃及金字塔、易拉罐、蛋筒冰淇淋等。再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分门别类。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用数学形式展现在了课堂上。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数学课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我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三块糖……
  (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2)第二天有B个女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3)第三天这(A 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为什么?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的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激活人生经验,思考数学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就中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与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如“我们班想在“五一”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各买多少才合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于是产生了统计的概念,然后再思考具体统计方法(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这样激活了学生生活经验,培养了学生搜集、加工、整理信息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只有回到生活实践里去综合地用“数学”,才能真实显示其数学学习的水平。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关注生活原型与数学模型的相结合,多组织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目的在于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激情,始终以积极的态度生活与学习。
其他文献
每次作文课当我捧着一摞整齐的本本进班时,学生们就会送给我一声“唉”。我知道,除了几个文笔较好的,学生们最怕写作文。这个学期,我进行了调查,原来大多数学生觉得无话可说,
摘 要: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低下,与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有直接关联。农村初中一些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农村初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方面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发散学生思维,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初中生快乐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 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
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理解和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信息社会的诸多方面,数学所处理的对象是科学技术中的数据,是推理、演绎、证明的实施依据。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社会系统,正是由于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才有依可循。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使数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这就难以与日常生活
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就如何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探究性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实践体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摘 要: 数学老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衔接,并对习题从不同角度进行类比、联想、编组,帮助学生排除思维发展的障碍,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初高中衔接 思维能力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习题的潜在功能是数学教学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进一步扩展习题的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和可能性,使学生从解本题到转向独立地提出类似问题和解
会议
综述了中国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开发现状,寻找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对策,以及对21世纪黄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实用被动调制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分束器存在波长依赖性,窃听者据此攻击分束器,以获取密钥信息并且不被发现,而且光纤中存在瑞利散射导致误码率增大。文中提出波分复用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