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走进生活,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当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也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供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子,比较长得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车轮的车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如,在一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教学,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关键词]数学;衔接    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心理的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上的不一样。导致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上的脱节。因此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应该是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
期刊
数学课堂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数学课堂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根据教学经验分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可见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在挖掘教材、研究学生、考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创造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
随着新一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基础教育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小学数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构建一个主动探索、积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课堂改革的重点。    一、善于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
摘要 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关注差异,分层教学;科学评价。褒贬有方。  关键词 不和谐现象;和谐的数学课堂;构建方法    和谐的数学课堂教育,应该是自然流畅的、使学生身心愉悦的教育,既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育中的不和谐现象    走进数学课堂,我们可以看到下列种种现象:不苟言笑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首先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解决如何了解学生思考过程的问题,同时指出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最后提出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在课的结构服从思维的规律的前提下,能动地组织教学。  [关键词]思考过程;了解;能力;能动;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其他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数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它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及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如何理解新的教学理念,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作为教改前沿的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观察。思考,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
一、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因此,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即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生动、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并且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