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语言是反应着人类普遍的共性,虽然各民族间语言存在着差异,但对事物概念的理解却是相同的。因为这种事物概念的共性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我国与西方国家因不同的历史,导致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存在着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极容易产生语言交流的失误,从而引起交流失败。本文就针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进行浅析。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中西文化冲突 语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两个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民主的不同凝聚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从而造就了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起来,这就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水平。
一、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博士人为,“文化时一种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所以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就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等各种制度。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的差异,也就形成了不同又有其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这也就形成了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实际上也就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关系密切的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中有什么概念,就会从这个民族的语言中体现出来。跨文化交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就是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的交际,用“跨文化交际”来替代“翻译”这一术语,使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化的模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没有深刻的了解,就会造成在交往时极易产生误会,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文化认知模式也不会相同,因此思维方式上就会存在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是受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具体可以有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哲学引起的思维差异,即受古代中国哲学影响,中国的哲学家们更注重的是“顿悟”“道”等直觉思维;而西方哲学家们更注重的是思维重理性、重分析、重事实的逻辑思维。
2.社会习俗的差异。习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是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称谓、礼仪、招呼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约和习俗。比如中国人见面习惯用“你吃了吗?”“准备去哪?”等作为打招呼的方式,会显得比较亲切,可是同样的语句用英语翻译过来“Where are you going?”去和外国人交流就会产生误会,他们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Have you eaten?”就会被他们认为你是否要请他们吃饭。西方人不喜欢用与个人有关的话来打招呼,一般都是不引起麻烦的招呼语,如“Hello!”“How are you?”等。
3.文化词汇的差异。词汇中的民族文化体现在一种语言中某些词汇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是非等价词义,甚至完全相反,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与内涵。中国人学习英语,由于受母语干扰较深,虽然学习的时间长,但是真正理解英语词汇内涵却很少,很多就只是“记忆”而不会运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一种畸形混合,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很有汉语特色的英语。这种“中式英语”既不符合汉语语法也不符合英语语法,说出来没人听懂,也是造成文化差异原因。词汇不同意义就不同,例如狗,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它们忠诚、勇敢,把狗作为宠物当作家人,因此在很多的英语语句中都有“dog”一词,多为褒义。比如“Your are a lucky dog”翻译过来就是“你真幸运”,这是一句英式谚语。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狗并不是我们所提倡饲养,且也没有很多的忌讳,甚至有些人还喜欢吃狗肉(当然你不能请西方人吃狗肉,那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还有一些词汇用的不当也是会引起误会和麻烦的,比如说词汇“chicken”在汉语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在旧中国它不但有“鸡肉”的本意,还暗指“妓女”,在英语俚语中也有“胆小鬼”之意。类似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所。
4.价值取向的差异。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价值体系,反应着自身的价值特点,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下人们的交际原则。不管出于哪种原因,中西方的基本价值取向都是不同的,对于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因为其不同就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也不能直接的认定哪一种的价值标准先进哪一种的价值标准落后。从古自今,中国人都比较重视集体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主张的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始终都是把家国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来完成集体利益。而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放在首位的,他们追求自由发展、强调自我意识,这些都在词汇中体现出来,比如字母“I”(我)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都是要大写,强调“我”的价值。不管是词汇还是句子,都有体现这个个人价值观的地方。西方人重视独立性,不论是思考还是生活,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与中国长期的传统观念相违和,价值观相抵触,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容易出现偏差,引起误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只有最大限度的突破本土文化的界限与局限,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异文化,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人类之间不同方式的交流,要是其交流顺畅就必须要对所交流的区域文化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摆脱自身的思维模式,学会从对方的文化环境中去思考去交流,这样才能使我们交际中的语言更加地道、更加准确也更加的规范,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中西文化冲突 语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两个不同的体系,具有很大的差异。民主的不同凝聚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从而造就了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起来,这就使得中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水平。
一、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博士人为,“文化时一种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所以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就特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等各种制度。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的差异,也就形成了不同又有其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这也就形成了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实际上也就是语言的交融及文化整合过程。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关系密切的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中有什么概念,就会从这个民族的语言中体现出来。跨文化交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就是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进行的交际,用“跨文化交际”来替代“翻译”这一术语,使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化的模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没有深刻的了解,就会造成在交往时极易产生误会,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1.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文化认知模式也不会相同,因此思维方式上就会存在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是受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具体可以有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哲学引起的思维差异,即受古代中国哲学影响,中国的哲学家们更注重的是“顿悟”“道”等直觉思维;而西方哲学家们更注重的是思维重理性、重分析、重事实的逻辑思维。
2.社会习俗的差异。习俗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是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称谓、礼仪、招呼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约和习俗。比如中国人见面习惯用“你吃了吗?”“准备去哪?”等作为打招呼的方式,会显得比较亲切,可是同样的语句用英语翻译过来“Where are you going?”去和外国人交流就会产生误会,他们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Have you eaten?”就会被他们认为你是否要请他们吃饭。西方人不喜欢用与个人有关的话来打招呼,一般都是不引起麻烦的招呼语,如“Hello!”“How are you?”等。
3.文化词汇的差异。词汇中的民族文化体现在一种语言中某些词汇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是非等价词义,甚至完全相反,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与内涵。中国人学习英语,由于受母语干扰较深,虽然学习的时间长,但是真正理解英语词汇内涵却很少,很多就只是“记忆”而不会运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中式英语(Chinglish)”,是一种畸形混合,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很有汉语特色的英语。这种“中式英语”既不符合汉语语法也不符合英语语法,说出来没人听懂,也是造成文化差异原因。词汇不同意义就不同,例如狗,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它们忠诚、勇敢,把狗作为宠物当作家人,因此在很多的英语语句中都有“dog”一词,多为褒义。比如“Your are a lucky dog”翻译过来就是“你真幸运”,这是一句英式谚语。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狗并不是我们所提倡饲养,且也没有很多的忌讳,甚至有些人还喜欢吃狗肉(当然你不能请西方人吃狗肉,那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还有一些词汇用的不当也是会引起误会和麻烦的,比如说词汇“chicken”在汉语中就有不同的含义,在旧中国它不但有“鸡肉”的本意,还暗指“妓女”,在英语俚语中也有“胆小鬼”之意。类似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所。
4.价值取向的差异。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价值体系,反应着自身的价值特点,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下人们的交际原则。不管出于哪种原因,中西方的基本价值取向都是不同的,对于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因为其不同就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也不能直接的认定哪一种的价值标准先进哪一种的价值标准落后。从古自今,中国人都比较重视集体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和家庭利益,主张的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始终都是把家国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来完成集体利益。而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放在首位的,他们追求自由发展、强调自我意识,这些都在词汇中体现出来,比如字母“I”(我)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都是要大写,强调“我”的价值。不管是词汇还是句子,都有体现这个个人价值观的地方。西方人重视独立性,不论是思考还是生活,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这就与中国长期的传统观念相违和,价值观相抵触,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容易出现偏差,引起误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只有最大限度的突破本土文化的界限与局限,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异文化,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人类之间不同方式的交流,要是其交流顺畅就必须要对所交流的区域文化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摆脱自身的思维模式,学会从对方的文化环境中去思考去交流,这样才能使我们交际中的语言更加地道、更加准确也更加的规范,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