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心灵的赏读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ye8879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很骄傲,因为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会让学生享受到在知识殿堂遨游的乐趣,而语文学科丰厚的人文魅力能吸引每一个接触语文的孩子,并用人本性的知识去改造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插上张扬个性的翅膀。语文的学习过程本理当是一个对话、感悟和享受的过程,当如行云流水,充满理解的愉悦、顿悟的惊喜和创造的欢乐。遗憾的是很多时候的语文课仍然拘谨有余,洒脱不足;琐碎的问答“操练”有余,开放的互动启发不足;缺乏热情,少有智慧。长此以往,语文课怎不令人生厌?于是很多语文课上开始了活动尝试,可是往往追求形式的活泼热闹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任务,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高涨了,可学到的知识却少了。仔细想来,是有些人操之过急了,语文课的内容源自课本,应从课本的理解入手找到切合点用最适合的方法去点拨,而语文课本的把握怎么都离不开“读”。
  上一篇新课文时,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今天这篇课文又是一件很不错的艺术品,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品一品,看有没有一双慧眼发现它的美来,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感受到其中的情味来。”我提出“赏读”,要求学生把课文当作一件艺术品来欣赏,主要出于这样几点考虑。
  一、在阅读中可以发现美
  大雕塑家罗丹曾言:世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时代的良心。翻开课本,不少选文不仅语言美,而且形象鲜活,情感丰富,常常包蕴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观念: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的;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理与情,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
  刚刚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散文时,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我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人品与文品,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阅读是与一个文学大家的对话,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情欣欣而意切切”地投入其间。在这主动的“智力探险”中,学生不仅读出了美,而且品味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喜悦与享受,语文课的魅力彰显无遗。
  二、在阅读中学会释放心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讲评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阅读不仅是一种信息的摄入过程,而且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现在,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读书,但问题是这种读主要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配合老师的教。在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上,甚至是走马观花的读,装腔作势的读,作秀的表演读!心是浮的,气是燥的,何谈“神游其间”,何谈“浮想联翩”,何谈“悠然心会”。“赏读”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保证学生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追求一种读书的无扰与无我,一种从容与自在,读出感觉来,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把一颗稚气、水一般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人生的未来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园。
  三、在阅读中懂得张扬个性
  过去的“背读”枯燥僵化,是对人性的漠视。“讲读”凸显了教师的精彩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学生的主体性从此丧失。“导读”呢?导在先,读在后,课堂上往往表现为学生不是按照自身的需求迫切地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读全文,读某段,读某句。老师让想便想一下,老师让质疑也便提问,老师让交流这才讨论,亦步亦趋,这哪是什么“导读”,分明是对学生阅读意志的扭曲。至于“研读”,学究气太重。如果按照一般意义上理解,“研”的目的是为了“求真”,答案是唯一的。而汉语言的意合性注定其语义是模糊的,是丰富的,怎么可以用一个“标签”来贴?
  那么“赏读”呢?首先赏读给学生以温暖的心理暗示:阅读就是对文本的欣赏,是有情趣的,可以带来美感与愉悦的。这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一种渴望与期待。其次把阅读的第一棒交给了学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你怎么读,怎么想,这是你的权利。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只有了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是美丽的。
  四、在阅读中找寻自我需求
  作为尝试“赏读”的老师,我一直梦想着自己的课堂,也努力让这样的情景在我和我的学生间演绎:课堂是有序的,但又是无序的,一个教师,几十个学生,大家彼此相融,心在共振。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品说,独辟蹊径的发问,精辟机智的点拔,幽默诙谐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教室时有笑声,教室里更多思考。这样的课堂流溢着生命的光华,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爱心,首先要指点学生学会欣赏:读通、读熟、读出“味儿”来;一边读一边想,勾划圈注,随感随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表现,不仅敢于表现,还要善于表现:站起来读书、背书要把心放进去,以情感人;面对面辩论要言之有序,以理服人;上讲台演示、演说、演读要大方又大气,以诚撼人。
  赏读是学生真正的自主阅读,赏读充满了智慧,流淌着真情,彰显出生命的光彩!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赏读,美文也需要赏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美!
其他文献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但长时间以来,在一些中学的美术教学上,却很难体现出这一目标的完整实施。透过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方案和学生在校的美术活动,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培养与鉴赏力、创造力素质的培养,存在着不协调的发展。  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只重视美术技
期刊
近年来,随着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易中天、于丹等人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他们的“品三国”“论语心得”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那么百家讲坛与初中历史教学有什么关系呢?二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呢?《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在这个节目里,诸多学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评古论今,观众则在台下静静倾听,俨然一个大课堂,这与我们的历史教学课堂十分相似,二者都是在
期刊
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制定教学目标,编拟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手段、构建教学评价等。开展优化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只传授知识的局面,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他们的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使教材教法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
期刊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并积极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课堂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引人入胜,教师系统而生动的讲解,学习成果的取得,都可以直接引起学习的兴趣。间接兴趣是与学习自觉性密切相关的,有些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不感兴趣,但认识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就对学习发生的兴趣,从而支配着自
期刊
还是在两三年前,在我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仍然是主角,45分钟课堂时间完全据为己有,自己讲得头胀胸闷,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欠佳。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使我有了课改意识。为了彰显语文的独特魅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度过课堂45分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立足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预演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养成日积
期刊
谈到创新思维,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创新思维的特征,比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等,以及具体的思维方式,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之类。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灵,把课堂变成学生“心灵自由”的“讲堂”,让学生“敢”想,进而“敢”说,终而“敢”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然而,我们的课堂讲究的是规范,是有序。这种大规模培养人才的方式要求步调一致,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介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
期刊
所谓“老战士”即一年度以上的面临退伍的义务兵和老士官。通过座谈了解、问卷调查、个别谈心、重点走访等形式,基本上弄清了当前老战士的现实思想、心理状态和愿望需求。总的来看,绝大部分老战士思想稳定,积极上进,干劲不减,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唱主角”发挥了骨干作用。但老战士对个人各种实际问题的考虑也比较多,目前,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心态。  心态之一:大部分老战士为退伍后路担忧。我们对某支队320名满服役期的老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把信息技术与它很好地整合起来,将会大大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集成性、交互性、开放性和情境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在这条道路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较大的突破,这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我们所观摩的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语文课,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相整合要谨防走入误区。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的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