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1)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学生作业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尽管上面三令五申地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是小学生的作业量还是太多。不科学的作业设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不能为应付老师检查而完成任务,老师也不能“看看字、看看字数”,而应该把作业当做课题来研究,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功能。教师应从学生的作业中窥探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情绪,把作业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那么,如何科学地设计学生的作业呢?笔者认为可做如下尝试:
  一、分层设计作业,注重科学性
  由于受到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接收能力不同,导致班级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所差别。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程度不同,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兼顾接受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又要考虑那些后进的学生。既不能让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觉得太容易,又不能让后进生产生畏难情绪。设置“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作业很重要。
  为此,老师可以根据情况设计多种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如设计三套习题,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采用A套创新性较强的题目,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语言要求较高,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中等学生采用B套题目,在能够达到课堂知识要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后进生则采用C套题目,主要是注重生字词的书写、课本知识的背诵等,只要巩固和掌握课堂基础知识就可以了。
  每一篇课文都有教学重点,每堂课也有教学重点,这就要求老师分层次设计作业,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给学生布置“自助餐”式的作业,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布置作业,能够让学生“学而不厌”,“各得其乐,各取其需”。
  二、多样设计作业,增强趣味性
  学生的作业忌讳形式单一、单调乏味,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让作业实现多样性。
  由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仅是一成不变地布置常规作业不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语文作业的设计具有多样性。根据小学生新奇感多、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新颖、灵活、多变的事物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多种感官地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社会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把社会实践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表述出来。如,可以让学生写“大蒜观察日记”,即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可以布置一些活动性比较强的语文作业。如布置“好故事、齐分享”作业,让学生回家读一些《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个故事》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又能分享阅读的乐趣,无形中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可以布置一些归类性很强的语文作业。如专门搜集“关于秋天的名言警句”、“成语接龙”、“谜语猜猜猜”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都喜欢形式新颖、能激发思维的作业,那么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
  4.模仿名作写作训练。比如学完一篇文章,模仿原作写出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自由发挥,灵活创新。这个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写作体验的过程。“天下文章在于模仿”,学生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感受到名家名篇的写作风格、精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
  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够让老师完成教学的目标,又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探索知识的快乐。
  三、合理设计作业,体现生活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让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多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走向社会、探索更广世界的作业,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让课堂更具意义。
  如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春天的信息,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名言、诗句、歌曲等,举行“春之韵”的诗朗诵,还可以组织一些和春天有关的作文竞赛,促使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去书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让语文的课堂充满着发现、探索的特征。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更是学生展现自我、书写人生、融入社会的一个极好的平台,由此激发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课堂练习设计也要为这个目标服务。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多加运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尝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语文的外延很广,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课本仅仅是学习语言的一个载体,知识的学习必须“举一反三”,让学生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布置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作业,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范围。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让学生“留心社会,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看电视、上网、逛街、走亲戚、串门等课外活动中发现和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搜集街道两旁的广告语,或者自己尝试写写广告词;让学生留心火警、有电危险、等各种警示语;也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关于“爱护花草”、“保护鸟类”、“爱护动物”等警示牌放到校园中适当的地方。
  总之,语文作业的设计优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布置不能机械重复地打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务必做到“少而精”、“多样性”、“启发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更好地符合新课程中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加愉快地完成语文作业。
其他文献
一、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必须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他们成为“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据此,我在《年、月、日》(人教版第六册第46页)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
教师职业是一项“美”的事业。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崇尚美,从而将“美”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做一片美的树叶》用隽秀的诗行,描述了树叶短暂而美丽的一生,是一篇引导孩子们向善向美的生动教材。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领学生追寻美的三重境界。  一、外感形象,触摸树叶鲜活之美。  “大树之树叶”,随处可见,在人们匆匆的脚步下无声无息地自生自灭,少有人关注它,更不会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拿什么吸引学生,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更是孜孜努力的方向。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找到学科的规律,找到学生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和成才出发,敢于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就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尤其是青年教师不管从年龄、心态还是精神状态更容易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能够走近学生,走入学生。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通过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复合型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的
摘要: 新课改形势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的驱动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摘 要: 人格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人格培育和人格塑造过程中,要充分开展外在客体他律与内在主体自律。只有完善与互通的自律与他律体系的建构,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人格培育与塑造工作。  关键词: 人格塑造 自律 他律  人格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通过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优化,最终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应对职业挑战、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人
摘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喜听 乐说 美读 趣
摘 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常州市政府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统筹职业教育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实现校企、校校资源共享。在此模式基础上,还应该积极探索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双元制 政府职能 职业教育  
摘要: 《活着》是余华进入创作成熟期的一篇力作。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命运的描述,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生存处境的荒诞,以及人在此颓败不堪的处境中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从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 余华 《活着》 人生意义  余华,一直以先锋者的姿态叱咤于当代文坛,其作品以“冷漠”、“荒芜”著称。然而《活着》是作家对自己以往创作文本的清醒的颠覆和重建,是20世纪末先锋文学在
摘 要: 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从历史学发展来看,教育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文章从科尔曼报告的视角分析美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以期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尔曼报告 基础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成为美国教育关注的热点。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Coleman,1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