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如何激活孩子的大脑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洪兰教授在研究、讲学之余,十分关注教育,不辞劳苦地奔赴各地演讲,从脑科学的角度为家长们排忧解难,深受业界同行和家长们的爱戴。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别怕输在起跑线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洪教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三岁定终身”这句话有科学依据吗?
  洪兰(以下简称洪):1998年,一位89岁的老人家患了鼻咽癌,治疗时注射了放射性药物,但已经迟了,老人三天后去世。科学家解剖时发现,老人大脑中有个叫“齿状回”的地方发亮,表明老人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后生长出了新的神经细胞。这是医学界革命性的发现:人的大脑细胞有再生能力。89岁的老人尚能更新神经细胞,何况孩子?所以,“三岁定终身”这种话是不对的。
  记:可是许多家长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洪:如果真要比喻的话,我觉得人生更像一场马拉松,输赢在终点,而不在起点。家长之所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太焦虑了。苏东坡被流放杭州的时候,研制出用文火慢炖猪肉做成红烧肉,后来被称为“东坡肉”。他在诗中总结烹制东坡肉的技巧:“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其实,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记:不得不承认,确实有孩子学知识较慢,成绩落后,家长着急是可以理解的。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洪:这方面,中国古人早有论述。西汉时期戴圣所著《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翻译过来就是: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记:与“愚公移山”的典故如出一辙。
  洪:对。学习是“学”和“习”的并称,勤加练习不仅是学知识的必备方法,而且可以改善大脑。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同一窝出生的老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简单的迷宫,另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难的迷宫,两组老鼠只有走出来迷宫才能找到东西吃。三个月后,老鼠们发育成熟。解剖发现,走较简单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少,而另一组走较困难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较多;换言之,多动脑筋的老鼠更聪明。中国古人有“勤能补拙”的成语,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允许孩子犯错误
  记: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成为社会的痼疾。家长心疼孩子,却不敢给孩子减压,唯恐孩子落后。對这个困局,您有何破解良策?
  洪:孩子需要学习的阶段不是18岁以前,也不是30岁以前,而是一辈子,家长不要着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长的逼迫使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有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负面人格,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拿学习这件事来说,可能有的家长注意到了,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说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相反,消极情绪会对人的大脑构成伤害。
  记:请举例说明。
  洪: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汶川地震以后,曾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地震发生25天之后,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灾人员的大脑,发现主管情绪的大脑部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世界各国的脑科学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负面情绪就会放大。有实验显示,经常打骂孩子,即使没有打伤,打骂这种行为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也会改变孩子的大脑。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写过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书中,她说到自己从来不曾因为儿子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打他。她说,如果孩子挨了打,他就会从此对大提琴产生恐惧,就可能再也不去摸琴,他也就不会成为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记:同样道理,如果孩子数学没考好,回家被家长打骂,孩子就有可能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越恐惧越不敢学习,结果一辈子都可能学不好数学。是这样吗?
  洪:没错。请一定记住这个观念:孩子只要喜欢就会去做,而感到恐惧时就会逃避。
  记:如果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比如撒谎,家长可以用暴力手段惩戒吗?
  洪:首先,我认为,家长不打孩子,孩子多半不会撒谎。脑科学研究显示,人说真话的时候,大脑会用比较少的血,说假话的时候,需要编很多细节,不然就穿帮了,所以要用较多的血。而人的大脑天然倾向于用较少的血;也就说,大脑更爱说真话。其次,孩子犯错误不应该被惩戒,因为犯错误就是孩子成长的方式。家长只有允许孩子犯错,让他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他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不曾犯过错误的人,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再次,家长对犯错的态度,其实是在给孩子示范。如果家长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对于别人的过错也会表现得比较宽容。这种宽容心就是拜父母所赐。
  记:有些孩子不争气,考试成绩总是在班里垫底,结果被父母早早放弃,干脆让孩子辍学。您认为家长的选择可以理解吗?
  洪:我再来说一个案例吧。曾经有位女明星,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患了中风,整个左脑坏掉。因为左脑负责身体右半边的身体活动,所以她右半身瘫痪,整天右眼戴着眼罩,嘴巴也不能说话。医生告诉她,她这辈子不可能再上台表演了。然而她不认命,非常努力地投入康复健身。十年以后,她再次登上舞台,全体观众起立为她鼓掌。她当年受伤的时候没有核磁共振技术,只有电脑断层扫描,显示她的左脑区域完全是黑色的,说明已经坏死了。后来,核磁共振的技术发明后,科研人员请她去做大脑的扫描,发现她右脑运动区域居然接管了左脑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人的大脑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产生的结果又回过头来改变大脑,家长有什么理由放弃健康的孩子呢?   激活大脑靠什么
  记:请问洪教授,家长想让孩子的大脑更聪明,应该做些什么?
  洪:如果聪明是指脑神经活化得更快,分支得更密,那么家长应该在以下三件事上下足功夫:运动、游戏和阅读。
  记:让我们分别来谈。以前只知道运动使人健康,它是怎样让人更聪明的?
  洪:当人在运动时,会刺激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这样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而这些物质正是促使神經连接的关键。所以,孩子感到饥饿的时候,做功课没有效率,刚运动完让孩子去做功课效果好。考试前要吃东西也是这个道理。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个道理:运动较多的老鼠,负责记忆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的老鼠大了15%,重9%,神经细胞的树状突和突触增多了25%。除此之外,运动还能使大脑更年轻。有运动的2岁老鼠(相当于人90岁)的大脑与6个月大的老鼠的大脑相差无几。
  记:那么游戏呢?许多家长把游戏看成学习的死敌。
  洪:非也,游戏是学习的好伙伴,也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培养情商、想象力,团体游戏更可以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完成社会化。比如,孩子会想到,如果我太凶,就没有人喜欢跟我玩;如果我太懦弱,就会有强悍的伙伴欺负我,所以我要既和善又强悍,等等。这些生活策略都可以在游戏中感悟习得。
  记:那么电子游戏呢?
  洪:我不提倡孩子玩电子游戏。只有不会跟别人玩的孩子才会热衷电子游戏,因为只有电玩这种没有生命的玩伴能够忍受孩子重复、不合理的咒骂和殴打而不离去。
  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高低与玩具的多少有关,所以很舍得在玩具上投入,甚至认为越昂贵的玩具越好。您对此有何看法?
  洪:在美国加州大学求学的时候,我参与过一个实验:把1只老鼠、2只老鼠和10只老鼠分别关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分别解剖看大脑的变化。结果显示,2只在一起的老鼠,脑部神经和10只在一起的老鼠没有任何区别,而单独关在笼子里的老鼠近乎痴呆。这个实验证明一点: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玩伴比什么都好。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的玩伴,胜过给孩子买数不清的高级玩具。
  记:阅读使人更聪明是家长们的共识,所以家长格外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洪:众所周知,人类和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为什么区区1.5%的基因差异导致人类和黑猩猩的现状有如此大的差异?研究发展,这是因为人类有文字传承,人类有阅读能力,是所有动物中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由此可见,阅读非常重要,但读物不能只是课本,还应包括课外读物,即古人所倡导的“博览群书”。
  记:阅读是怎样激活大脑的?
  洪:阅读能改善大脑,因为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人类的眼睛一分钟看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能说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阅读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地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阅读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因此,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
  如何增强自制力
  记:许多家长想知道,决定孩子未来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您能从脑科学的角度给出答案吗?
  洪:国外有一项实验,正好可以回答这些家长的疑问。该实验追踪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的成长经历,到2008年,这些人38岁时候,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他们快乐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因素,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智商或者学习成绩,而是自知与责任心;决定人生成败的是自制力、正直感和毅力。
  记:看来,自制力是决定孩子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洪: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制订规则和底线。
  记:规则和底线不是约束孩子的吗?
  洪:规则和底线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因为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底线,触碰底线会得到怎样的反馈,这样才会有安全感;在规则以内,他的活动是自由的。如果没有规则,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犯规,遇到问题会无所适从。
  记:可是规则和底线是外在的控制力量,如何转变为孩子内在的自制力?
  洪:孩子是通过被管理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没有外在的控制就不会有内在的自制。
  记: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您用精辟的语言总结家庭教育的要点。
  洪:孩子是上天给家长的福赐。孩子0~6岁时,注重培养他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孩子6~12岁时,注重培养他的价值观;孩子上初中了,不要窥探他的隐私;孩子上高中了,记得做决定时同他商量;孩子上大学,走入社会,家长应该放飞他,就像放风筝那样。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李 稻葵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在教育上有独到的见解。李稻葵教授说,体育和竞技对训练孩子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将能够更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使他们终身受益。  国外的很多大学很注重培养有运动员背景的学生,因为运动员出身的人往往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什么心理素质?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
【古桂雄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苏州大学医学院儿童保健
联词:智慧,脚步,默默,母亲节,憧憬,奉献,视频,如数家珍  母亲节这天,我特地买了一束鲜花,脚步匆匆地回到家,准备献给成年累月默默为全家奉献的妈妈。进得家门,我发现妈妈正独自捧着相册,深情地欣赏着。看到我,妈妈指着相册里的照片说:“这是刚出生的你……这是百天的你……看,你在玩学步车……这是刚入学第一天的你……这一天你加入了少先队……”听着妈妈如数家珍般的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是在欣赏一个有趣
她9岁重病缠身,11岁瘫痪在床,13岁开始自学中学课程,22岁通过英语本科17门自学考试,23岁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6岁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29岁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直至成为教授,连续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谁能想到,取得这些成绩的,竟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她在逆境中是怎样崛起的呢?  命运发难,父母让我面对现实  
问:我女儿说谎成性,嘴里没有一句实话,让我恨得牙根痒痒。请问,她为什么不能学好?为什么要做骗子?  张淑真  答:在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17岁的索菲亚赴男友约会,这次约会可能会发生性关系,而她还是处女。当她父亲和朋友正在家庭聚会时,索菲亚打来电话。  父亲:嗨,亲爱的,你还好吗?  索菲娅:嗨,爸爸,我挺好的。现在方便说话吗?  父亲:当然,你说吧。  索菲娅:我不知道怎么开
周周兴冲冲地扬起试卷,跑到妈妈身边:“这次考试我得了98分!”然而,妈妈皱起眉头:“差两分就满分了,那两分你是怎么丢的?”迎面泼来一盆冷水,周周的笑容当时就凝固了,然后慢慢耷拉下脑袋,老远都能感到他的难过。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最好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即不管外在条件如何,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然而,很多家长像周周妈一样,心中有个“理想的小孩”,这个小孩过目不忘,做事
宝宝做事磨蹭,许多父母怀疑宝宝笨,或天生就是慢性子。其实,宝宝做事磨蹭有复杂的心理原因,只要顺藤摸瓜,找到症结,就不难矫正。  磨蹭的四种原因:反抗控制、要求独立、完美主义、分离焦虑  宝宝做事磨蹭,最容易让父母恼火。在家做手工作业,宝宝总是一边做一边玩,手里总是摆弄一些不相干的小玩意儿,东瞅瞅、西看看。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总之是不肯干正事。生活中,宝宝也经常磨蹭。比如父母喊他吃饭,他说
不自律的人,无异于囚徒  今年春节,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扩散。为遏制病毒传播,各地中小学纷纷延迟开学。我和妻子忧心忡忡:儿子小波今年参加中考,现在正是吃劲的时候,不开学会不会让他荒废学业?上网课的效果究竟如何?  但是小波暗自欢喜,因为不开学他可以继续睡懒觉,可以享受妈妈的照顾,还可以每天打网络游戏。“毕竟是假期嘛,度假就要有个度假的样子!”他嬉皮笑脸地对我说。  中考前,我不想给小波制造
此 前,一项针对20000名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在3岁以前拥有一只宠物狗可以使患哮喘的概率减少40%,但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幼年时期,养宠物猫则会使这一风险增加50%。参与此次研究的还有来自于南安普敦、布里斯托和曼彻斯特大学的专家。  研究负责人西尔维娅·克里希诺认为,这是因为狗比猫更脏,因此可以使儿童在幼年时就暴露于细菌中,有助于启动免疫系统,激活抗过敏的抗体。相比之下,猫更加卫
在日本,针对孩子的免费公园遍布各地,即使再简陋也少不了这四样玩具:沙堆、滑梯、单杠和秋千。孩子们想要痛快玩耍的时候会先奔向滑梯或秋千,想要安静的时候就会选择沙堆。  幼儿园里也一定有沙堆。老师教育孩子们在玩耍时绝对不可以扬沙,工具用完以后要及时收拾,此外就任由孩子们自由地玩耍。我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看到她和同伴们一起在沙堆上忙碌,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热闹的蚁群。  不到3岁的小孩子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