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档案——品德的支撑点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uhu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了高考前为毕业生写毕业鉴定的时候,每每这个时候,心中总有一中说不出的滋味,真不知自己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XXX明明累次考试作弊,可还得在他的档案里写上“诚实”两个字,VV女生对老师长辈连其家长和亲戚都称为“极其自私,自狂、自傲、自负”,可还是不能真实填写,取而代之的是“爱集体、谦虚、敬长辈、易交流”。除了自己心中的那点“恻隐之心”告诫自己“不能害了孩子们”外,就算是自己真实地填写了,学校的那一关肯定也过不了,说不定自己的饭碗也会因此砸了,飞了。
  但我们真的是在帮助孩子们吗?我们到底是“好人”还是“罪人”?
  首先作为教育方,对于在校表现真正优异的学生,我们本身没有作到“公平”。
  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不能体现公平。学生的品格各异,在校表现优劣不一。但在他们的档案里,却是一个模子,一样的语气,都是好话说尽。这对于那些表现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我们这样做就等于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表现好表现坏一个样,管他呢!品德好不值一分!
  其次,作为成年人,对于处于青春期的有问题的中学生,我们是在“助纣为虐”。
  对于那些在校表现不良的学生,迫于高考升学率或其它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隐其恶”,其结果是他们得到了放纵,受到了负面的暗示:反正学校不能打不能骂,他们拿我没办法,结果是一步步地由“小恶”到“大恶”,有的最终成了走向社会的“定时炸弹”,葬送自己,危害社会,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是“帮凶”“罪人”。
  再者,我们在一定程度也向家长们传送了一个信息:我的孩子太老实了,将来会吃亏,何必呢。
  我班的一位家长就曾当面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王老师,你总是强调孩子们要诚实做人,本份做事,我害怕这样一来,我的孩子将来到了当今社会上会吃亏。”
  近年来,学校里最大的悲叹声就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中学生的品德水准已经到了最底线!人格,信誉,美德,这些神圣的关乎人的灵魂的核心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立足之地。可我们除了“悲叹”,近乎乞求式的说教,感到无能为力外,我们又做了哪些有效的“硬性措施”呢?
  我很喜欢《西游记》里的一句话:要想取得真经,须得有“如来心肠”和“霹雳手段”。的确,在对待中学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作为教育方,我们实在是“如来心肠”有余,“霹雳手段”不足。
  诚然,对于中学生,我们必须以教育为主,但说服不能代表一切。大家知道,一个人的信誉,品格,当然要靠自己去修炼,但如果全凭自觉,怕的是很难人人都自觉,其结果必然是有人越来越放纵,而放纵的结果必然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而那些真正自觉的人只能是越来越吃亏。一味强调自觉只能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不成熟,还太软弱,还不够理性。
  最近班上发生了一件事:劳动委员很烦地找到我说XXX女生的座位下又是“一片狼藉”,脏得“不堪入目”,这个问题我在班讲了好几次了。早上看到XXX女生在走廊上读书,我走到她身边,先说了几句肯定她近日学习上的优良表现,然后语气一转说道:“如果你不改乱扔脏物的毛病,我只好在你的档案上写上你是全班最脏的人了。”她当时就一楞,连连称改,此后,她座位下再看不到脏乱的东西了。
  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有力量的社会,不但要教育一个人,而且还要为他们建立必要的诚信档案,当然我们不能将它曲解为“黑名单”“黑档案”,而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在心底牢记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社会是有规范的!
  我一直在向学生们宣传一句话:良好的品行是人生永不过期的通行证!
  最近重读了一篇报道, 很有启发性: 在德国有我们的一位留学生,出国前享受着高材生的一切优越待遇, 因为成绩好,各种荣誉和奖励不求自来. 在德国毕业后, 将出国前和学校立的保送协议忘得一干二净. 决心在德国打出一片天下.但令高材生既伤心且恼火的是,他拜访过许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骂德国佬有眼无珠没有用,饿肚皮的滋味可不是玩的。只好收起高材生的架子,到一些小公司去求职,可结果仍然被有礼貌地拒绝了。高材生终于忍无可忍,拍案而起:“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我要控告——!”
  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
  在无他人的房间里,德国佬为愤怒的高材生送上一杯茶: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高材生一看,登时傻了眼:里面记载着他在德学习期间曾三次乘公共汽车逃票被抓住过。惊讶之余,他更气愤:原来就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是小题大做!
  的确,信誉就是我们通行证。有了良好的信誉,我们才能畅行于这个文明的社会:银行才敢借钱给你,商人才敢和你做生意,别人才敢与你合作,房产商才敢让你分期付款购买房屋……。
  诚信是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围绕打造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建立了各种诚信体系。树立诚信理念,营造诚信环境,建设诚信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在很多学校已经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
  我们应该知道: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初中生。大多数高中生临毕业时已经成人,一个成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诚信,是中学生品德的支点,没有了这个支点,他们的道德的大厦必定倒塌,没有了这个支点,我们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无力。只有我们在中学生时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诚信档案,注意“不以恶小而之”,可以肯定地讲,大学校园里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或学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当“黑客”,盗用他人的帐号密码,非法进入他人的程序,抄袭他人的论文,随便下载他人的文件,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甚至搞欺骗活动等就会大大减少。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小学、中学、大学协调一致,共同关注学生的品行教育,做好学生的诚信档案工作,让学生从小就请注意珍惜自己的人格和信誉,产生对信誉和人格的神圣感,敬畏心。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明白不要因贪小便宜而至于因小失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安全可靠!
  为人师者,让我们拥有真正的“如来心肠”,做一个关心学生长远和根本利益的真正的“好心人”!
  在此我也诚恳地希望中学生朋友们牢记: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
其他文献
人生中我们会经过次约会,比如与家人、与朋友的约会,而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会与我的学生有过一次特殊的约会,让我产生了今天这样的强烈的写作欲望。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是出于师生之间,并且与一桩校园连环盗窃案有关,具体经过究竟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学校,由于地处偏僻,大多数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交通又不方便,所以星期天部分寄宿学校的学生就要提前到校,以便迎接一大早的星期一的课程。而班主任星期天晚上也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兴趣是诱发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是学习的挚友和一种原动力。凡是使人们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必然力求去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   朱熹说:“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基于这一点,笔者进行了初中地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性研究,发现有许多种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起到积极的
期刊
“文章不厌百回改”、“吹尽狂沙始到金”,正确、认真、细致地修改作文,是好作文诞生的摇篮。但是,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和正确修改作文的方法。有的学生写完作文连看也不看就交给老师,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就感到文理不通,写完后也不修改,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写作文是我的事,修改是老师的事”,连作文不会写的字都不查字典,空着格让老师填。如何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1 把作文修改作
期刊
生命何其短暂,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精彩,如何让中学的语文课堂更适合学生生命的轨迹,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尝试让学生更好地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提高生命的境界,提升生活的质量。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生命的质量,发展生命个体的个性特点
期刊
数学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兴趣第一的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获取知识,不断地给予学生信心和力量,及时调节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充
期刊
科学家培根曾说过:“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提问则是孩子求知欲发达的标志。”这句话生动的说明了孩子爱提问,正是对周围事物反映灵敏善于思考的表现。而在课程指南学习活动目标中提出幼儿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变化发展的兴趣。那么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具有问题意识,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活动的前提。那么教师如何在主题活动开展引导幼儿内在的更多问题,使其具有问题意识,并循着自己的问题自发地去探究。
期刊
有这样一则资料:在中国目前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这个惊人的数字对于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数以万计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而义务教育阶段打造出的“差生”,往往跨入了职业学校的大门。在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职校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
期刊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性(从培养民族接班人的高度出发)、高尚的无私性(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颇为感动.他说:“从旱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
期刊
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中学老师,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赴英国学习交流,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中国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国老师无论在专业水平,各类活动以及教法的交流中都展示了中国人的风采和志气,让英国和其它国家的专业人称道中国和中国人NICE ,然而,回顾来回的整个程序,心中隐隐地总有一些东西在刺激着我的神经,让自己的心灵不安,思前想后,还是说出来的好,说出来了,释放了,和有共感的同行沟通交流了
期刊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而学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他们有时精神不振,有时过度兴奋,有时茫无头绪,有时没有信心。这就要求教师用生命的活力影响学生,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新,能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让学生争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1 寓教于乐, 激活力    俄国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