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崔廷槐《赤壁》的审美解读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崔廷槐的《赤壁》存在伤逝意识和淡看苏轼两种旨意,其重史精神和写景艺术都是可圈可点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论析。
  关键词:赤壁之战;怀古诗;崔廷槐
  
  崔廷槐(1499—约1560),字公桃,号楼溪,山东莱州平度人。他诗文俱佳,在明代中叶文坛具有较大的影响,诗文集《楼溪集》被辑入续修《明史·艺文志》。他尤其工于诗,是古代胶东地区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组诗《楼溪十景》组合式地描绘出紫荆山的溪涧美景,寄托了晚年归隐时尘襟如濯的高洁心境和终老为幸的惆怅思绪,写景艺术十分精湛。晚清著名学者陈田辑纂的《明诗纪事》刊录了崔廷槐的七首诗歌,《赤壁》就是其中之一:“嘉鱼县南石头驿,石上大书赤壁字。龙涎蛟沫苔藓封,点波犹带风云气。攀萝直上青林颠,千古封疆落眼前。英雄战垒不可辨,但见萋萋江草凝寒烟。解衣沽酒杨花村,老翁擎出双瓦盆。挥杯且弄山间月,吊古还招江上魂。黄州逐客玉堂仙,水落山高载酒船。片帆未挂临皋岸,两赋空令百代传。”
  这首诗明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前面八句,描写了诗人眼中的赤壁山。首先点出赤壁古战场的地理方位,即在嘉鱼县南部的石头口水驿边。然后将视线聚焦于摩崖石刻的“赤壁”二字上,虽然石刻上已经长满了苔藓,湿漉漉的如同涂满蛟龙的涎水唾沫,但是石痕中的笔力依然刚劲有力,依稀含带着当年百万人马风云激荡的气概。接下来描绘了诗人登临赤壁山俯瞰周遭的景致:攀援着密集的藤萝枝蔓,诗人艰难地登上灌木丛生的山顶,古战场的全貌便尽收眼底了。这里曾经是千年前封定三国局面的战场,群雄厮杀的营垒不可辨认了,只看见江岸边茂盛的江草和芦苇,凄寒的烟雾袅袅地升腾。此处的写景富于艺术性,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先远观赤壁山和摩崖石刻,然后立于赤壁山之巅,晓览山边的景色,显得流畅自然。第二层次是后面八句,抒发了怀古幽情。首先记述了举杯招魂的情状:诗人从赤壁山下来,解去衣带,在柳絮飘飞的小村庄买酒。淳朴的老翁双手捧出酒坛,把家中陈酿的最好的美酒呈给了诗人。诗人于是在山间举杯邀明月,既凭吊逝去的往事,也召唤消逝的英魂。接下来的几句是咏怀苏轼了,诗人似乎适逢到苏轼畅游赤壁的情境,不禁聊侃苏轼了。想当年,苏轼贬谪到偏僻的黄州,踏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意境,乘着酒兴畅游赤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文学史上留下无与伦比的风流诗篇。但是诗人没有继续礼赞苏子,而是笔端陡转,提出深深的质疑:黄州赤壁根本没有一丝赤壁之战的痕迹,临皋亭边没有停泊过赤壁战舰。因此,纵然苏轼写下流传百世的两赤壁词赋,也是有悖历史真实的徒劳之举。此时诗篇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思忖。
  这首诗存在“一诗二旨”现象。这里说的“一诗二旨”,是指一首诗歌中包含两个主题,这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崔廷槐的《赤壁》前后八句各包含着一个旨意,两种审美意识并立而驰,单就这一点而言,该诗具有较为深远的文学史意义。这两个主题一是伤逝意识。诗歌前半部分在娓娓描写景物之后抒情道:“英雄战垒不可辨,但见萋萋江草凝寒烟”,抒发了岁月无情、英雄逝去的伤怀之情。诗人无论遇到什么政治挫折,坚持做一名造福百姓的清吏,《青岛市志》记载:“有一年,滹沱河大水,护城堤坝面临冲决之险,城内人心惶惶。崔廷槐冒雨督率民众加固堤坝,堵塞漏洞,几昼夜不合眼,终于保住了县城。洪水退后,又亲勘地形,督领民工开挖沟渠,使河水畅泄,从而解除了滹沱河对束鹿城的威胁。”这或许是他在怀古中流露伤逝情感的心灵支撑吧。从诗人的宦迹上看,这首诗应当是在蜀地任职时,长江舟行途经嘉鱼而作。此时,诗人的宦途可谓顺通,在赤壁晓望怀古,展望宦途无限美好的前景,生发光阴易逝的感慨,就很容易理解了。二是淡看苏轼。明代前期的诗人们非常推崇苏轼的赤壁之游,如方孝孺《赤壁歌》写道:“得鲈鱼、沽美酒,孰若黄州苏子瞻,谪向江湖动星斗。意吁戏!曹公气势,苏子文章,人物销铄,尘迹荒凉,惟有江水,千古万古空流长。”将苏子比做星空之斗,认为苏子文章可流芳千古。但崔廷槐却质疑苏轼,入村沽酒、举杯招魂之后,赤裸裸地说,“片帆未挂临皋岸,两赋空令百代传”,兴叹苏轼酒后畅游赤壁之事,认为黄州赤壁不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因此即便前后赤壁赋璀璨夺目、文光射斗,也是徒劳无功的。诗人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着实可嘉。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诗人侯于周的《赤壁怀古》写道:“霜天落日大江流,峭壁凭临万里秋。白浪惊翻横槊恨,淡烟空锁卧龙谋。乌林云树遥飞雁,六口订庐隐钓舟。何事子瞻频载酒,只将赤壁拟黄州”,也质疑于苏轼“拟黄州”之举,与崔廷槐的看法颇为相似。
  诗歌体现出强烈的重史精神。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有两个原因:一是诗人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知识。他是一位颇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深谙历代军事史实,对古代战争文化了如指掌,写过《与任参戎论兵变书》《辽东事宜移文》《请饬边备,上巡抚台揭帖》等军事论文、奏折,准确分析了彼时的国家军事形势,并提出了正确的对敌策略。针对嘉靖年间下级军官发动的云中之变,他在《与任参戎论兵变书》中提出的应对策略,即《平度旧志校注》所言:“则分遣间谍出境,踪迹在套遗虏,有临边驻牧者,衔枚夜赴,即其庐帐歼之以归,先声所至,亦足以摇动虏心,而寝其东向之图:此奇道也。昔者孙子伐魏救齐,计盖如此,兵法所谓‘攻其所必救’者是已。”体现出非凡的军事韬略,看得出他研习古代战争历史之深刻。正是由于如此,他对赤壁之战的研究自然非常深入,深知真正的战地在嘉鱼不在黄州,他与一般的只问风骚不念历史的诗人全然不同。二是具有严谨的创作态度。诗人为文十分严谨,曾在《四川总志》后序中写道:“退而惴惴弥月,思欲有所阐明,以成夫三蜀会通之典,而绵力浅才,厄于体例,卒唯唯不能效其愚。滥窃附名,实深祇畏。故于志刻之终也,僭述始末异同之故,殿诸群玉,冀览者有考焉。若曰识鉴未融,拟志以史,浸淫汉制,援附周公,以窥觎乎‘三史’、‘九丘’、‘六典’之奥,为空言,为辱命,则又责备之意而惠教之私也。”严谨存真的作文精神可窥一斑。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在本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做到躬行亲历,登临赤壁的亲闻,这显然比道听途说和书卷阅读到的赤壁古战场的景象更可靠,这也是他抒情的基础。这种文学创作观,比起杜牧拾到一枚折戟就贸然“自将磨洗认前朝”,和苏轼全凭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就敷衍了连串的诗文,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而他不追随文坛一味崇尚苏子的偏执倾向,秉执唯物主义历史观,直陈黄州的虚假性,也是这种创作气质的体现。
  诗歌的写景十分讲究艺术性。这首诗的写景可圈可点,除了移步换景之外,最大的特色是“景”与“情”和“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一是景中含情。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归隐之情,是诗人创作特别是晚年吟咏的重要艺术特色,如《楼溪十景》中一首写道:“吾爱辘轳湾,清莹鉴毛发。中有避世人,临流弄明月。吾爱楼子石,秋水涓涓溜。循级下三叠,哀此云和奏”,诗意描绘了平度县紫荆山的景色,美丽的山水中渗透了归隐的恬淡心境。而《赤壁》除了描绘赤壁山的美丽景色,还特意写到“解衣沽酒杨花村,老翁擎出双瓦盆”的情节,春意盎然的乡间美景尽收眼底,向往闲居归林的感情难于掩饰。所不同的是,《赤壁》景物中含带的归隐之情是淡淡的,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不是刻意通过景物去营构的。比起《临淄》中的“山县古临淄,城尘净晚飔。呼僮解宝剑,邀客换金卮。云抱齐王塚,川回夏禹祠。不堪风雨夜,花落野棠枝。”《赤壁》中的这种“苍浓之景”寄寓的“恬淡之情”,格外明显。二是景后带论。诗人经常在写景之后阐发议论,如游历胶东康王太子的读书台而作的《青山行》,开篇专注写景:“青山之色青于苔,插天矗矗莲花开。攀萝扪壁不可上,云是太子读书台”,极力地描绘读书台的苍翠之色,然后直接议论,“土木为妖古所戒,自古荒淫几人在?土阶茅茨是何心,露台尚惜千黄金”,表达对帝王滥用民力建造豪华宫室的不满之情。《赤壁》也具有这种特色,显然开篇描写的赤壁之景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都是为诗尾评论苏子之赋作铺垫的,这种景后带论的写作手法使得议论语境更加自然,议论色彩更加鲜明,达到了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的文学效果。
  
  ※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赤壁之战与历代诗咏”(2011jytq167)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咸宁学院人文学院)
  本栏责编:文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乐陵市委始终把市级干部的理论学习当做一件大事常抓不懈,中心组学习日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市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决策手段和组织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知识的渴望也日益加深.本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法出台:迎接了全民阅读的新时代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立法的作用性与影响性进
问:编辑同志,您好!微博时代“网络意见领袖”是受高度关注的一群人。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开始介入舆情热点事件,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公共舆论产生着巨大的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纷纷开始探索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在他们积极地探寻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同时,因“原产地效应”和缺乏竞争力的技术含量,其品牌形象,品牌价值
档案管理,无以伦比.在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占据至关重要的重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和规范,直接关系到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在卫生监督机构中,要做好档案管理
诗歌是抒情的,需要诗意氛围的营造,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牧生活满足该条件。时至现当代,程序化的城市生活使得诗人远离田园牧歌情调,抒情性遭受威胁。依此情状,新诗写作出现
摘要:银莲是一位充满审美理想的青年女诗人,她的诗歌既是纯美的精神家园,又是充满了人性的大爱世界;其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既含蓄温婉又清新流丽,既有令人流连的唐宋风韵又有浓郁的现代色彩,有着如歌如画的美学意境。  关键词:女诗人;纯情;审美世界    最近几年,女诗人银莲诗情迸发,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感人肺腑的诗歌。我们随处可见她文字的身影,时常听见她心灵的歌声。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触角,带着对世界纯
水下作业系统是水下作业研究重点,对此,本文将对水下作业机械手与自动工具对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并对油路系统和对接机构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更好的实现作业工具的自动换接操作
孔孚是中国新山水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短小精美,气韵生动,读来给人深深地美感享受。但他的诗中更深层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与体会。借山水之美,借山水之灵气,寄喻自我对繁华社
摘要:穆旦的爱情诗《诗八首》在不同的诗集版本和刊载版本中,存在文本修改的现象,包括题名的修改、章节的调整、语词的替换以及符号的变更等,这些文本修改现象直接影响了对《诗八首》的美学评价。  关键词:《诗八首》;穆旦;版本    诗人穆旦创作的爱情诗《诗八首》历经诸多版本变迁,各种修改版本给此诗带来了不同的美学气息。  《诗八首》创作于1942年2月,最初刊载在1942年4月的《文聚》第一卷第3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