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剩多少梦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哲
  李英栋:在打工常态中携手梦想
  常有人调侃:别跟我谈理想,早戒了。梦想或者理想,在这个时代的处境多么尴尬。但笔者并不是其中一员。还剩多少梦?这个问题虽然深沉却又简单。
  从学校出来,就进入了社会这个大染缸,它让我自觉不自觉地染上一些社会环境的印记。在工厂里,我从普工做到管理人员,后来又做工程师,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得意吧。我没想过要修炼成一个大设计师,甚至走上领导岗位或者开公司当老板,但我会像珍惜生活一样去珍惜手上的工作。那是谋生的饭碗,它“对得起”我,我也要表现得对得起它。
  在事业上,或者说在爱好上,我只有一个:一辈子都能读到好文章,以及能写出自己认为很美,对读者也很有益的文章来。这个梦想不是要去当一个作家,以我的想法,应该称为“书虫”、“写家”。写几篇文章容易,当一生的“写家”,那需要一生的力量与恒心。这是多么美好的梦想呵,说出来可又显得有些天真了。
  古语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与其说我想要从读与写的人生中获得无尽快乐,不如说在整个人生中,我应好好读书,用心写作,努力求取进步,不断迈向读和写的更高层次,从而获得享乐。总之,我要把这个梦想当作自己的一个绝不动摇的信仰,一息尚存,就不忘记有她的陪伴。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就像一个人应该有一个信仰。有梦想的生活才会充满希望。充满希望的人生,那才是会时时闪光的人生。靠打工为生可能会成为此生的一个常态,我会让它跟自己的梦想相携而行。
  如果你问我还剩多少梦,我会笑着向你摆手说:NO。因为我的梦想从来都没有减少过。(广东东莞)
  
  陈孝忠:梦碎骨更坚
  梦,好比人的灵魂,只要人还活着就会不断追逐。而我曾经的梦,已经在现实的风雨中逝去,接踵而至的却是侵入骨子般的现实。
  还清楚地记得我曾经的梦是当一名律师,希望用自己的笨嘴唤醒那些走失的良知,同时也希望能帮助某些弱势群体维护应有的权益与公道。或许现实是容不下梦想的。在出于无奈之时与知识的母乳(学校)挥手作别后,我也随之坠落在了最底层的打工行列中。这时,与那原有的梦想真的是隔了万儿八千里,曾经的豪言壮语,在现实的行动中却只能是沉默再沉默……不说是管闲事帮别人了,而有时面对自身的权益受到威胁时,也还得用息事宁人的态度去保持和谐。特别是在这时,我就会想起曾经破碎的那个梦,要是说那个梦真的能实现,或许今天我就不是再沉默与息事宁人了。但是,现实已经让我的梦破碎在了无尽的漂泊中。
  此时,回首在那些不起眼的脚窝与撒满碎梦的道路上,心里真的很疼痛。当疼痛过后,就得面对当下,只能将从前的旧梦化成一种力量的源泉,注入到自己的骨子深处,孕育着一个新的梦——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开开心心做事,用感恩的情怀去拥抱世事回报社会。如果此时有人问我,今天你还剩多少梦?我只能说:逝去的青春与梦已不能再寻回,只有前方的梦还可以继续去追逐。因此,我会用余生的时间踏着社会主义发展与进步的阶梯,慢慢挪动艰难的脚步,行走在人生最后的美梦中。(湖北恩施)
  
  伍长然:至少还有梦
  我们厂人不多,赶货时就招临时工。这些临时工有四五块钱一小时的计时工,也有一天一百七八十块的技术工。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大师傅,常常这个厂还没做完,又接到那个厂打来的电话。一个月少说也有五千元吧。却不想这位不需往家中寄钱的大师傅,在很冷的天气只盖一张床单,欠着朋友几千块的债。下班后工业区的小店里,老虎机前、麻将桌边、油印的地下彩报摊中,准有他的身影。他不仅赌,还向我吹嘘他的嫖娼史。
  大师傅赚钱潇洒,花钱也很潇洒。几分钟输几百块一点儿不心疼,几百块上千块花在一个毫无感情的女人身上还是显摆的资本。他还有多少梦?我不知道。我想到了自己。我曾经许诺让女友披上洁白的婚纱,戴上钻戒,让孩子在身边一起成长。可如今房子车子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和老婆数着钱过日子,数着数着就会心痛。
  我常常会唱起小时候就会的《水手》,那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总会给我些安慰。尽管执著了多年的梦至今还没给我带来名与利,但我深信,在这种寻寻觅觅中,至少我还有梦,我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的。(广东东莞)
  
  逐梦
  肖东:生命的风景在路上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风景在路上,而不是在终点。过去的一切,我都能感知生命的可塑性。一个人虽然不能改变现实的路径,但一定能把握好自己的脚步。
  读书时,老师就引导我们:“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我只想做席慕蓉第二或者汪国真第二,我毕竟做不了李白。我的梦想不够伟大,渺小得像沧海一粟。
  高中毕业后,我在工作之余才投稿。记得香港快要回归祖国时,我的处女作意外地发表在香港《大公报》上,更没有想到稿酬竟有150元,不能不说这是激励,甚至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纪念它,我把稿酬单复印下来,至今还保留着。再后来,因为自己的作品荣获二等奖,有了一次北京之行,中央电视台曾予以报道。在那文人如海的交流中,总觉得自己底蕴不够丰实,回来后就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那时没有大考、小考之分,一年才两次。直至毕业,回想当初才知艰辛。
  但这些远远不够,距离我年少的梦想还不止十万八千里。于是,我又试着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渐渐地,时间对于我来说宽裕了,我开始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也终有一天,不止一个人对我说,你应该出版一部集子了。
  其实,早年就设想过,书名就叫《不悔的知遇》。序由自己写,文由自己编,连封面都由自己设计。在集子里,我会放进三十岁之前的作品,以此为一个临界期,三十岁之后的作品,我打算另外再出版一部或几部,如果能够成为一个系列就最好了。只有这样,在自己的作品里,理清曾经的感情脉络,为那些酸涩的、成熟的经历做一些纪念。
  但要出版一部集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农村奔波到城市,四处漂泊,也可谓历尽辛酸,还是要坦然面对生活。从来不曾想过超越谁,只是自己有那么一种冲动,就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算是对历史的一个交待,每天我都没有荒废,不至于谋杀自己的生命。在上下求索的路上,我在检验自己能不能成功。
  多少年来,我都不曾放弃过青春时的诺言,我的依恋、我的渴望、我的梦想还在把我召唤。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争取,献上我并不一定辉煌的一生,哪怕在无人的舞台,也能够为自己喝彩。如果说我所有的诗文,有着什么样的创作动机,纯粹是基于梦想。(广东深圳)
其他文献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在深圳打工三年,是《江门文艺》陪伴我度过了那疼痛并快乐着的打工生活。我在“诗歌广场”里寻觅漂泊生活的诗意火花,在“百花园”里撷取五味生活;在“人世间”,我们都苦苦追寻“成长成才成功”的途径;飘摇不定的“打工岁月”里,我们的“情感天空”彩云朵朵;孤独的漂泊路上很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如果你愿意,“我听你说”也是一种幸福的解脱;走进异彩纷呈的“文学部落”,走进快乐无比的“趣谈集锦”…
期刊
穿越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一直是她的梦想。  那支野外穿越探险自助旅游组织大约有三十多人,出发前,她认识了一个名叫阿南的男人。因为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他被指派照顾她。他高大魁梧,头发很密,脸上线条硬朗,30岁左右的样子,嘴里嚼着口香糖,看上去有一点点的痞。第一眼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把安全交到这样一个人的手里,会不会是鸡蛋存放在石堆里?  然而,钻进原始森林的那一刻,她就忘掉了自己内心里的疑问
期刊
尊敬的作者朋友:  感谢您对《江门文艺》的支持和信任!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对部分栏目作了调整。本着高效、方便的原则,为了提高您投稿的命中率,请您投稿时阅读本刊的“投稿指南”。  本刊分设公共栏目和编辑责任栏目。  一、公共栏目(作者朋友可投往谢荔翔、熊正红、黄素芳三位编辑邮箱,同一篇稿不能同时投两位或两位以上编辑):  1.人世间:关注和反映底层生活,描述普通人物的命运、际遇以及相关故事,注重原汁
期刊
他叫木木,十岁,上小学二年级。他的母亲告诉我说,木木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经常一个人发呆。  “木木是不是得了自闭症?会不会心理出了毛病?”他的母亲紧张地问我。我没有回答她,只是职业性地观察着木木的举动。  “木木两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因患糖尿病去世了,死后,我一直没有再婚,一个人带着他。”说到这,她显得有些内疚,羞愧地看着木木。  “为了让他和小朋友们有更多的交流、玩耍时间,我给他报了
期刊
2010年7月21日  今天要记录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刚听我妈说老家那个慈祥的太婆婆去世了。妈妈的声音低沉,明显感觉到她的忧伤。太婆婆八十多岁,是我爷爷的婶婶。小时候,我很喜欢坐在太婆婆家的门槛上玩耍,太婆婆很疼爱我,每次手里拿着几块饼干轻声喊着我的乳名逗我!  时间是个莽汉,只顾往前冲,不领人间风情,悄无声息地掩埋着一些美好而单纯的场景。当太婆婆走了之后,村里爷爷辈以上的老人都差不多走了,我飘荡
期刊
兔年吉祥  这张图片是我用近期积累的31本《江门文艺》杂志摆的,是一个“兔”字,寓意天天(大月31天)都喜欢《江》刊,衷心祝愿《江》刊兔年吉祥!  兔年吉祥  兔走鸟飞又一春,  年年欢喜看《江》刊。  吉星高照新气象,  祥云献瑞遍地金。  (广州市花都区龙喜场)  《江》刊的明天更美好  最近给《江》刊的黄素芳老师发送了几篇小说稿。虽没被采用,黄老师却一一回复了。在一篇将近两万字的稿件上,黄老
期刊
贾老本来是不想参加“陈新长篇小说《开花不结果》作品研讨会”的,可是,主办方已提前将礼品和红包预付了,不来实在不合适;他本来也是要坚决拒绝礼品和红包的,可是礼品和红包加在一起价值不菲,又让他无法抗拒。  研讨会上,这个大都市文学界的名流几乎都到场了,从京城里还来了几位大腕级人物。这让贾老稍稍感到了一丝心安。贾老其实不算老,离六十退休还有两年,去年才退居二线改任非领导职务。  贾老起初不愿与会,是因为
期刊
1967年期间,我在恩平农村小学教学,亲身经历了一场不要文化的革命。现在翻阅着簿面脱落纸色泛黄的当年日记,真是感慨万千。那时视为绝对的真理,原来是一些啼笑皆非的咄咄怪事!    1966年6月20日星期一  学校掀起鸣放大字报高潮,我班学生一马当先,向老师的资产阶级思想进攻①。全班46人共写了125张大字报,每人平均2.7张。他们拿毛主席的话作炮弹,轰向敌人,百发百中。少先队小队长吴某某,真了得,
期刊
  
期刊
夕阳西下  我独坐在山坡的静寂里  等天黑下来  等黑夜的黑把我埋葬     身旁有棵老柏树  我的童年还在它的鸟窝里呼唤  身下是一片茵茵野草  同年的蹄印踩痛过它们的心窝  它们是我儿时的快乐和痛苦    此时,我只想与它们处在一起  闻着它们的气息,听着它们的心跳  太熟悉太亲切了  我不想离去  我要等天黑下来  把我同它们一起  幸福地葬在黑夜的黑里  (618511四川省罗江县鄢家镇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