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一抹杜鹃红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鹃又叫踯躅,我很喜欢这个词。杜鹃花徘徊不去,多美的意象。据说,白居易最喜欢杜鹃花。
  当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凭栏望庐山,见满山杜鹃花红,遂想起了好友元稹。元稹见到杜鹃花红时曾写信给他,说自己很想念他。如今,轮到他望花思君,所以当即给元稹写了一封信,“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白居易和元稹是知音,却天各一方。两人常写信斗诗,像两个剑客,仰慕对方的剑术,挑花作剑,以诗相斗。斗到最后,连相思的感情都不用了,只比谁的招式更繁花似锦。所以白居易一口气写了《东南行一百韵》寄元稹,元稹即作《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回赠。
  这种酬唱难度极大,既要严守原诗之韵,又要自抒胸怀,还要写上数百句,所以元稹不禁心有余悸,自知有许多破绽。而白居易着实可爱,就像金庸笔下的老顽童,频频翻着花招与人比武。
  如此一来一往,只斗得花光夺目,而白居易对老友的相思更甚了。元稹一听白居易又来信了,大概头都大了,不知这老友又使的什么招,而自己又得想出什么招来回敬。可惜元稹只和了一年便因病中断了这番斗诗。
  当时元稹和白居易都被贬谪。白居易不得回长安,却依然坚守着道德底线。元稹却沉不住气了,他改变初衷,在宦官的帮助下被调回长安,而后与宦官同流合污,直至如愿以偿地坐上宰相之位。
  白居易见老友如此,马上写信,坚决断交。等元稹改过自新,白居易才原谅了他。白居易做人就像他的诗一样,清白自然,明鉴万物。
  在江州待了三年后,白居易调升为忠州刺史,他宁可少带家什也要带上从庐山挖的杜鹃花,千里迢迢地把杜鹃花移栽到忠州的土地上。他每日领着童仆,在低矮的回廊下栽種杜鹃花。
  白居易爱杜鹃花,犹如当年珍视元稹一样,只是人会变心,而花不变色,所以杜鹃花只配光明磊落的人。白居易为官正直清廉,对得起诗人的良心。
  白居易十六岁便带着自己的诗稿来到长安,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终究缺乏有力的援引。四年后,他回到家乡,有了一次短暂的初恋,因为母亲反对,所以惨淡分手。举家搬到洛阳后,这情也就淡了。到了洛阳,白居易发奋读书。后来他常跟元稹谈起这段往事,他说:“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受了这么多苦,他终于考中进士,却因殿试时“对策语直”被派遣到陕西,做一个小县尉。但不管怎样,他的未来就像泥暖草生般充满了希望,而他的诗情也有了夺目的春光。他创作了《长恨歌》,只此一首诗就足以抵过众人的成就。
  《长恨歌》横空出世,顿时成了全国最流行的诗歌。有个名叫葛清的追星族,在身上刺满了白居易的诗,裸露着上身且行且歌。市人见之,便呼其为“白舍人行诗图”。《长恨歌》也惊动了长安的唐宪宗,随后白居易便被召回京城。
  白居易回到长安,却不再迎合世人的趣味写那些卿卿我我的情诗,转而写《卖炭翁》这种讽刺时局的诗,让皇帝大为懊恼,蕴生驱逐之意。此时他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大概她低头时看到井里的花影,竟无法分清幻境与真实,想要去井里摘花,酿成悲剧。
  母亲死了,他为了守孝再次离开长安,等到服丧期满,又应召回到长安。刚送走被贬往通州的元稹,他便撞上了一桩谋杀案。几个持刀的蒙面人刺死了丞相,白居易上呈奏章,要求严缉凶手。但宪宗身边的宦官中伤于他,说他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他还作《赏花》《新井》等诗,有伤礼教,所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就此,白居易离开了长安,长安失去了一个官员,而大唐迎来了又一个伟大的诗人。
  他一路辗转,与家人会合后,又赶往武关以南,见到元稹当年路经此地为杜鹃花写下的诗。元稹不能送他,却在他要经过的地方留诗相送。因为一朵杜鹃花,就算水远山高,也无法阻断两个诗人绵延的相思相知。
  在江州,白居易写出了倾城倾国的《琵琶行》,更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活。
  自此,他于仕途便“随波逐流”,安心做一朵浮在水上的花,朝廷让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只是不太愿意回到长安。老到走不动时,他干脆托病留在洛阳,专心整理诗稿。
  白居易逝后,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洛阳香山。
  如果说唐朝少了李白就缺了艳烈的颜色,那么少了白居易,就缺了铿锵的声音……
其他文献
那时,青林的第二次婚姻走到尽头,独自神伤。她是典型的江南女子,娇小玲珑,犹如一朵赏心悦目的玉兰花。当年,她从同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因酷爱文学开始创作,后来渐渐在文学圈里小有名气。但现实中的爱情婚姻与文学作品中相距甚远,两任丈夫都背叛了她,她的心千疮百孔,再不相信感情。  作为《工人日报》的副刊编辑,青林经常要向人约稿,这次约的是她的偶像,鼎鼎大名的诗人卞之琳。她有些激动,特意装饰了一番。许多年后,
期刊
姜夔是南宋的一抹冷香,清雅绝世。他从未出仕,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醉情于文学、音乐和书法,很多音律篇章除了他无人可续。他逸气旷达,不觉贫困的悲苦,仿若闲云孤飞,去留无意,又如世外仙人,不沾尘缘一点涟漪。  读姜夔的诗词,总能感受到那份发自骨子里的清幽冷峻,再回味时却难以言说。他倚着南宋的半壁江山,把秋天寒霜里的残红、深夜清辉里的寂寞都安放在山河可栖的胸间,而后慢慢打磨成笔下的凄艳红尘。  他常年飘
期刊
十年苦读,斋中枯坐,谁不是靠着云龙鱼水、海晏河清的美梦熬过如斯岁月。踏入长安之前,罗隐一直设想,若能遇上明主,必要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然而,他已在长安蹉跎了十二年,与他同科应试的举子早已青衫换朱袍、朱袍易紫衣,而他仍是一文不名的布衣书生。  唐懿宗登基的第十三年,又开春闱,罗隐却再没了应试的念头。他打点行装,逆着熙攘而来的人流,踏上了返乡的路。  夜色苍茫,弯月疏冷,漫天繁星伴着明明灭灭的
期刊
初见“倾城”一词,是在《诗经》的《瞻卬》一章中。诗是这样说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隔着千秋流光,仿佛看见乱世里的枭雄渐起高楼、成就霸业,而后怀抱美若天仙的女子消磨浮生,终于一朝祸起,霸业付诸东流。  此诗细数周幽王的滔天罪行,把他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旧账翻了出来。周幽王不是第一个昏君,在他之前有夏桀、商纣;褒姒也不是第一个美人,在她之前有妺喜、妲己。凡有异军突起,必有
期刊
欢迎大家来到吃货的绝味音乐趴,这里的古风歌曲不仅宠坏耳朵,更是舌尖上的福利,随便截下一句就可入锅装盘啦~水煮油炸、红烧白灼,总有一款是你的心头好。古人画饼充饥,我们就靠听歌来安抚肠胃吧!  小笼包 叉烧包 奶黄芝麻豆沙包  大肉包 菜包 还有灌汤包  吃在人 命在天 亘古滔滔转眼间  唯席上千年丰盛永不变  —《千年食谱颂》  演唱/洛天依 作词/H.K.君  叶少: 我想要囊括以上所有包子的绝世
期刊
桂花是极甜蜜温柔的植物。秋意浓时,桂子香气已弥漫校园。  我曾在岳麓山下的学校念书。那时喜欢跑到教学楼后的草地上看书,倚在树下,戴着耳机听古典音乐,悠然自得。秋日的早晨,低头时只觉暗香盈袖。甜香铺天盖地而来,把人的心都淹没了。循香望去,见是几株桂树,于是恍然,又到了桂花香沾满衣裳的时候了。  另一座教学楼后,也有一棵上了年岁的桂树,桂花散发着馥郁芬芳,树干粗壮,靠上去很舒服。抱着书从树下走过,凉风
期刊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任育长本是西晋官僚,年少时聪明可爱,相貌也好,所以有极响亮的名声。那时恰逢晋武帝驾崩,朝廷要挑选一百二十个人做挽郎。挽郎,是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给皇帝做事,哪怕只是一个挽郎,也需才德出众,任育长便是这一百二十人中的一个。  看到这么多青年才俊,安丰侯王戎不禁心动,想从这些挽郎里寻找一个超群的少年,做自己的女婿。他暂且挑出了四個人,任育长仍在其中。  书里
期刊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年少时曾在他乡求学,原不懂游子意,后来渐谙相思之苦,再读范仲淹这首词,鄉思切切,为之动容。  “碧云天,黄叶地。”开首两句便展开一片开阔之景。秋色深沉,黄叶铺满大地。《淮南子·说山训》中言:“见一叶落,而知
期刊
师师这个名字带着仙气儿,比起花草之名又多些抑扬顿挫的硬气,不像寻常女儿家的名字。这名字像是方外之人,不该流落俗世,若遇红尘,定当有劫。当这个名字被宋徽宗听闻时,属于她的故事才真正开始。  北宋年间,虽有《清明上河图》粉饰太平,终掩不了日落西山的颓势。  宋徽宗无心国事而流连风月,也要像风流才子般做个赏花惜花之人。李师师这般佳人,仿佛尝遍天下珍馐后独少的那一点酸,勾得他心驰神往。  皇帝的身份,让他
期刊
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你们舔屏追男神,我自刷剧找吃货。对于美食的执念可以打破次元壁,胃口大开的剧中人绝对是撮饭好搭档,圆润却不肥硕的身材更是励志典范。瞧瞧那些舌尖上的腴美人吧,“狂吃不胖”系列萌动而来~  周莹 《那年花开月正圆》  怪不得闯荡江湖的女痞子在三秦之地扎了根儿,遍布大街小巷的臊子面、灌汤包、羊肉泡馍、面筋凉皮等,哪个不是勾魂摄魄的小妖精~她最爱吃甑糕,与吴聘相守的日子也像甑糕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