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功率的重型车低负荷工况排放特性研究

来源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加州联合美国西南研究院开发制定了一项重型车测试循环-低负荷循环(LLC),并计划在2024年开始实施,该测试循环能更真实地反映车辆在低负荷工况下实际道路的CO2、NOx及PN排放水平。采用底盘测功机方法开展了重型车低负荷工况的排放特性预研,为重型车低负荷测试循环在国内实施的可行性提供借鉴。基于LLC循环与国内现有C-WTVC、CHTC-HT循环开展整车排放对比试验,通过比功率(VSP)分布特性对3种测试循环的排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LLC循环在VSP∈[-2,2] k W/t的低速工况总行驶时间比例高达80%,其中VSP=0的怠速工况行驶时间比例最高,约为35.2%。排放分析结果显示,测试循环对车辆的CO2、NOx及PN排放影响较大,其中,LLC循环的NOx平均排放速率比C-WTVC、CHTC-HT循环均高出1个数量级,LLC循环在VSP<-8 kW/t区间的PN平均排放速率比C-WTVC、CHTC-HT循环均高出3个数量级,LLC循环的CO2总排放量最多,但其CO2平均排放速率最低,约为3.7 g/s,CHTC-HT循环的CO2平均排放速率次之,约为5.7g/s,C-WTTVC循环的CO2平均排放速率最高,约为7.1 g/s。
其他文献
为提高电动汽车能量利用率、改善车辆制动效果,依照制动踏板的不同工作状态,设计了一种并联制动控制策略。在制动踏板踩下的复合制动工况,按照相关制动法规对机械制动和再生制动进行合理分配;在滑行制动工况,以能量回收效率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最佳制动转矩。分别在典型道路工况和常规制动工况下对该策略进行实车测试,结果表明:在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P)下,该策略的节能贡献度可达
低速、低负荷工况的排放是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之一。基于底盘测功机的试验方法,开展美国加州低负荷测试循环LLC(Low load cycle)和国内重型车测试循环(C-WTVC和CHTCHT)条件下重型国六柴油车污染物排放影响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循环对CO、NOx和PN污染物的瞬态排放、累积排放及比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在LLC测试循环条件下,NOx和PN污染
研究针对高海拔WHTC、WHSC测试工况与高原地区用户的实际动力需求不符,提出不同海拔的高原排放测试循环,并比对了不同海拔的当地WHTC与高原WHTC测试循环对污染物检测的异同。结果显示:随着海拔的增加,WHTC、WHSC测试循环工况扭矩降低,用户的动力需求增加,且3000m以上海拔,变化幅度快速增加;采用高原排放测试循环,缩减高海拔扭矩衰减幅度,最大衰减仅为15.1%;对比当地WHTC与高原WH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如何有效解决GDI汽油机的微粒排放问题已成为近年来行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研究表明,后处理系统加装GPF可以有效地降低微粒排放。但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长的增加,GPF内的碳烟不断积累致使排气背压增大、缸内残余废气增加、燃烧恶化,导致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降低、动力性下降。因此,研究GPF在稳态和瞬态等典型工况下的微粒捕集和再生特性、明确再生窗口触发条件对后续GPF再生控制策略的制
研究轻型车辆碳排放测算方法,分析车辆碳排放与运行工况关系。基于车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eal Drive Emission, RDE)车载测试数据,以CO2当量CO2e代表碳排放,分析得出碳排放速率随车速、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VSP)增大而上升;运用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车辆碳排放与车速、加速度、比功率多参数间非线性关系测算
研究分析重型商用车用发动机中国工况关键特征,并与现阶段重型商用车用发动机采用的标准试验循环(WHSC/WHTC)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为重型商用车用发动机产品研发、排放与OBD标定适应性放行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的能耗及其经济性与行驶工况高度关联。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能耗进行合理评估,以西安市为例,分别应用聚类分析法、聚类马尔可夫分析法、短行程车速-加速度(Velocity-Acceleration, V-A)矩阵法和变步长V-A矩阵法构建城市客车运行工况,并进一步提出基于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 SOM)神经网络聚类的V-A矩阵法。对5种方法构建的工况进行对比和误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汽车产业更是能源消耗大户,造成了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目前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偏低,其中约40%的热量由尾气排出。汽车温差发电系统是一项新兴的尾气余热能量回收技术,是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汽车绿色节能的有效途径。考虑到车辆实际的运行工况具有时变的复杂性,针对传统稳态模型无法预测温差发电系统动态特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温差发电系统的混合瞬态CFD-
采用1台基于国Ⅵ标准开发的重型柴油机,研究了不同测试循环下发动机的排放响应。通过对稳态和瞬态循环的原机排放、尾气排放、工况、排气温度的对比分析可知,美国EPA标准循环和中国工况对该国Ⅵ发动机具有相近的尾气排放评价能力;中国工况与世界统一循环工况具有相近的尾气排放评价能力;LLC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考核发动机低负荷长时间运行和高、低负荷频繁切换时的排气温度升温能力和排温保持能力,对发动机而言该
目的 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3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历资料,根据HRCT表现,将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n=271)和BCOS组(n=6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