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绘本也就是图画书,凭借其独特性质和特点走进幼儿园,成为幼儿获取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幼儿的情绪教育对于幼儿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情绪主体绘本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要求,能够充分发挥情绪主题绘本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情绪主体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 情绪主题绘本;幼儿情绪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情绪能力是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以及健全人格具有直接的影响。幼儿情绪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的识别和表达以及情绪调节组成。情绪主题绘本主要是通过有关情绪的故事,促使幼儿认识与理解常见情绪状态,能够表达并调节自身情绪,以增长情绪相关知识,提高幼儿情绪能力的图画书。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与发展幼儿情绪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认识并理解常见情绪,以此提高幼儿了解情绪、学习管理情绪与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以阅读治疗理论作为利用情绪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
阅读治疗,即读书治疗,起源于古希腊。现代对于阅读治疗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治疗性阅读治疗,另一种是预防发展性阅读治疗。治疗性阅读治疗主要用于医学与精神治疗,通常由医生选择阅读材料作为治疗材料,利用阅读解决病人的问题。预防发展阅读治疗主要用于教育领域,这种疗法注重阅读材料与读者之间在相互作用下个体改变与发展的发展状况,通过阅读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加强个体的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并利用阅读材料的作用,纠正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体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學模式与实施步骤
(一)运用情绪主题绘本的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稳定的并具有具体效果的教学活动的方法与结构。幼儿情绪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体验与感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发挥以情绪主题绘本在情绪教育中的作用,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感知体验、行为指导、习以成性。感知体验重视环境对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行为指导主要是在幼儿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以成性是指强化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使其内化成为幼儿心理过程。因此,在综合分析情绪主题绘本特点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基本活动与延伸活动。
(二)运用情绪主题绘本的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以阅读绘本与互动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活动
(1)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动机
绘本具有其特别的表现形式,绘本的封面也是引起故事主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的封面,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大胆的联想,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为幼儿继续阅读与感知绘本提供动力。
(2)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
绘本中图画因其强烈的辨别性成为促进幼儿建构自身情绪知识与结构的重要中介。充分利用绘本中的图画进行情绪教育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与认知方式。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行读图,重视观察图画中包含的情绪要素,以此为基础进行情绪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以促进幼儿完成情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要注意以下要素的阅读与观察:首先,是情绪事件的背景因素;其次,引起情绪事件的原因;再次,观察绘本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然后,观察绘本主人公面对负面情绪的应对措施;最后,比较主人公调节情绪前后的情绪差异。
(3)指导幼儿的图文结合阅读
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幼儿对同一幅图画会产生不同理解。教师要为幼儿进行图文结合的讲解,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绘本表达的内容。当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仍会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造成多义解读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停止讲解,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对幼儿的表达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幼儿的认识。
(4)引导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思维发展,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故事结构,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的互动讨论可以围绕绘本故事的内容,幼儿已经具备的经验,指导幼儿进行情绪的管理的实际操作三个方面进行。
2、进行延伸活动以促进幼儿情绪教育
(1)绘画
绘画对于促进幼儿处理情绪与心理问题,提高幼儿自我意识,以及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绘画可以促使幼儿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促进幼儿体验与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绘画心情故事,并且教师在图画记录幼儿所表达的内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2)绘本故事表演
表演绘本故事是对阅读绘本与互动讨论的强化与延伸,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一种心理辅导策略。在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投入表演的情境中,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进行故事的诠释,促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与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行为,理解绘本中包含的情绪主题,有利于幼儿情绪的社会化。
(3)故事分享
故事分享主要通过讲述与谈话进行,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行为发展,是幼儿进行自我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故事分享可以分享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幼儿自己的故事。
(4)记录情绪日记
幼儿情绪日记主要记录幼儿情绪状态的日记。目前情绪日记主要应用于情绪辅导与心理咨询等方面。情绪日记可以帮助幼儿观察自我情绪,并对自我情绪进行反思。幼儿情绪日记为教师增加了一个了解幼儿情绪状态的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激发幼儿记录情绪日记的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教授幼儿记录情绪日记的正确方法,以提高幼儿整理与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三、结语
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要求,能够充分发挥情绪主题绘本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阅读治疗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幼儿情绪教育的基本活动与延伸活动,以促进幼儿对自身情绪的感知与认识,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2]朱晓琼.如何充分吸取优秀绘本的智慧精华[J].基础教育研究,2011(1)
[3]殷媛媛.当代幼儿图画书阅读及教学研究概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3)
【关键词】 情绪主题绘本;幼儿情绪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情绪能力是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以及健全人格具有直接的影响。幼儿情绪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的识别和表达以及情绪调节组成。情绪主题绘本主要是通过有关情绪的故事,促使幼儿认识与理解常见情绪状态,能够表达并调节自身情绪,以增长情绪相关知识,提高幼儿情绪能力的图画书。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与发展幼儿情绪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认识并理解常见情绪,以此提高幼儿了解情绪、学习管理情绪与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以阅读治疗理论作为利用情绪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
阅读治疗,即读书治疗,起源于古希腊。现代对于阅读治疗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治疗性阅读治疗,另一种是预防发展性阅读治疗。治疗性阅读治疗主要用于医学与精神治疗,通常由医生选择阅读材料作为治疗材料,利用阅读解决病人的问题。预防发展阅读治疗主要用于教育领域,这种疗法注重阅读材料与读者之间在相互作用下个体改变与发展的发展状况,通过阅读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加强个体的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并利用阅读材料的作用,纠正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体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學模式与实施步骤
(一)运用情绪主题绘本的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稳定的并具有具体效果的教学活动的方法与结构。幼儿情绪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采用体验与感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发挥以情绪主题绘本在情绪教育中的作用,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感知体验、行为指导、习以成性。感知体验重视环境对幼儿情绪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行为指导主要是在幼儿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以成性是指强化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使其内化成为幼儿心理过程。因此,在综合分析情绪主题绘本特点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基本活动与延伸活动。
(二)运用情绪主题绘本的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以阅读绘本与互动讨论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活动
(1)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动机
绘本具有其特别的表现形式,绘本的封面也是引起故事主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的封面,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大胆的联想,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为幼儿继续阅读与感知绘本提供动力。
(2)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
绘本中图画因其强烈的辨别性成为促进幼儿建构自身情绪知识与结构的重要中介。充分利用绘本中的图画进行情绪教育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与认知方式。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行读图,重视观察图画中包含的情绪要素,以此为基础进行情绪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以促进幼儿完成情绪知识的内化与迁移。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要注意以下要素的阅读与观察:首先,是情绪事件的背景因素;其次,引起情绪事件的原因;再次,观察绘本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然后,观察绘本主人公面对负面情绪的应对措施;最后,比较主人公调节情绪前后的情绪差异。
(3)指导幼儿的图文结合阅读
幼儿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幼儿对同一幅图画会产生不同理解。教师要为幼儿进行图文结合的讲解,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绘本表达的内容。当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仍会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造成多义解读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停止讲解,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对幼儿的表达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幼儿的认识。
(4)引导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思维发展,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故事结构,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的互动讨论可以围绕绘本故事的内容,幼儿已经具备的经验,指导幼儿进行情绪的管理的实际操作三个方面进行。
2、进行延伸活动以促进幼儿情绪教育
(1)绘画
绘画对于促进幼儿处理情绪与心理问题,提高幼儿自我意识,以及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绘画可以促使幼儿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促进幼儿体验与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绘画心情故事,并且教师在图画记录幼儿所表达的内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2)绘本故事表演
表演绘本故事是对阅读绘本与互动讨论的强化与延伸,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一种心理辅导策略。在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投入表演的情境中,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进行故事的诠释,促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与学习故事主人公的行为,理解绘本中包含的情绪主题,有利于幼儿情绪的社会化。
(3)故事分享
故事分享主要通过讲述与谈话进行,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行为发展,是幼儿进行自我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故事分享可以分享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幼儿自己的故事。
(4)记录情绪日记
幼儿情绪日记主要记录幼儿情绪状态的日记。目前情绪日记主要应用于情绪辅导与心理咨询等方面。情绪日记可以帮助幼儿观察自我情绪,并对自我情绪进行反思。幼儿情绪日记为教师增加了一个了解幼儿情绪状态的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激发幼儿记录情绪日记的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教授幼儿记录情绪日记的正确方法,以提高幼儿整理与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三、结语
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要求,能够充分发挥情绪主题绘本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过程中,要以阅读治疗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幼儿情绪教育的基本活动与延伸活动,以促进幼儿对自身情绪的感知与认识,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2]朱晓琼.如何充分吸取优秀绘本的智慧精华[J].基础教育研究,2011(1)
[3]殷媛媛.当代幼儿图画书阅读及教学研究概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