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X线平片法和螺旋CT法在脊柱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自2011年01月~2013年0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平均的三组,即X线组(采用X线平片法检测)、CT组(采用螺旋CT法检测)和联合组(采用X线平片+螺旋CT法检测),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结果:经统计,螺旋CT和X线平片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中,X线平片检测和螺旋CT检测都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但将两者联合起来的诊断效果更佳,因此,应当予以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X线平片螺旋CT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74-02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创伤[1]。它通常是由一些间接外力引发的,即自高处坠落时,患者足部或臀部先着地,使得冲击性的外力由下自上传导至胸腰部位,进而导致脊柱骨折。也有少部分的患者是因为直接外力作用导致的,例如,火器伤、汽车撞压伤、房屋倒塌压伤等。脊柱骨折的危险性较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截瘫,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2]。本文选择2011年01月~2013年01月间,在我院接受入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14例。将他们随机的分成平均的三组,每组各有患者38例。分别对其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以及X线+CT法进行临床检测诊断,并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14例。患者的年龄大约为2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5.8岁;女性患者39例,男性患者75例;创伤类型中,砸伤患者32例,高处跌落患者43例,交通事故患者39例。创伤部位中,L1(腰椎1节)患者47例,L2(腰椎2节)患者21例,T11(胸椎11节)患者16例,T12(胸椎12节)患者30例。
  1.2方法。
  1.2.1X线平片检测:医生需要通过X线投射机首先对患者的下胸椎(T10—T12)以及腰椎部位进行全面的拍摄观察。其拍摄的部位包括正位和侧位,并根据实际需要加摄斜位X片[3]。
  1.2.2螺旋CT检测:医生需要通过CT检测机对患者脊柱椎体的骨折情况进行拍片观察,主要的观察内容有:椎管内有无碎骨片,椎弓根是否骨折,椎管狭窄情况以及骨折椎体的血肿情况等等[4]。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三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X线组中,有15例确诊为L1骨折,有6例确诊为L2骨折,有5例确诊为T11骨折,有8例确诊为T12骨折,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9.47%(34/38);CT组中,有15例确诊为L1骨折,有7例确诊为L2骨折,有4例确诊为T11骨折,有7例确诊为T12骨折,其总诊断符合率为86.84%(33/38);联合组中,有14例确诊为L1骨折,有8例确诊为L2骨折,有6例确诊为T11骨折,有10例确诊为T12骨折,其总诊断符合率为100.0%(38/38)。X线组和CT组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相差不大,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X线平片检测,是临床诊断患者脊柱骨折情况的首选检测方法,它能够对多个椎体存在的跳跃或连续性的同时骨折情况进行检测,但无法对椎管内的受压情况进行确定。螺旋CT检测,能够有效的对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判断,但无法对脊髓的损伤情况进行显示[5]。
  经过临床试验表明,在本次抽选的114例脊柱骨折患者中,采用X线平片法进行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89.47%(34/38),采用螺旋CT法进行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86.84%(33/38),采用X线+CT联合法进行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100.0%(38/38)。由此可见,在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中,X线平片法和螺旋CT法的诊断符合率基本相同,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相同的临床诊断价值。X线+CT联合诊断法的符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一检测法的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应当广泛的应用和推广X线+CT联合检测法,从而更好的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米霞.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06(12):62-64
  [2]张卓,王自立.X线平片、CT与MRI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01(09):35-36
  [3]唐刚,张勤慧.X线平片和CT影像在脊柱爆裂型骨折诊断中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8(06):4088-4089
  [4]张庆德.X线平片及螺旋CT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8):299-300
  [5]曹万芝,刘新立.外伤性脊柱骨折的X线和CT检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10):226-228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成年男子约有10%患有ED症。因此ED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前学者普遍认为90%的ED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近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诊断仪器及方法的不断发明,诊断技术的提高,已能更多的诊断器质性ED。但心理性ED仍占50-60%,所以心理性ED的诊治问题,应受到泌尿处科及男性医者的关注及重视。下面将我院近十年来对心理性ED患者进行诊治的体会做一总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和DHS(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9月46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达到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对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通过收集来某个医院治疗的60个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通过中医结合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患者的治愈率为90%,患者总体上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根据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场结果有针对性的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总体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腹泻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药物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进行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给药治疗。比较两组再灌注后2h、24h QT间期离散度及24h患者心律失常情况。  结果:①溶栓2h、24h后,两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比较,治疗组好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药物联合的方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0例,对所有患儿均联合应用酮替芬(连用3月)、桂利嗪(连用7d)、博利康尼(连用3月)治疗。  结果:治疗3个月后,40例患儿总有效率达95.0%,且治疗后FEV1的显著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酮替芬、
期刊
摘要:剖宫产手术是解决许多病理产科,特别是梗阻性活功能性难产的最终极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输血,麻醉方法的进展,外科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期病死率明显增加。目前,我国大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已达到50%~60%或更高。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其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其中子宫切口裂开较为常见,常可导致术中大出血及晚期大出血而危及产妇生命,现将剖宫产术切口
期刊
摘要:目的: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  方法:对2013年8-9月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蜱虫接触史,发热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结论:对居住于丘陵地带农村地区,有蜱虫咬伤史的患者,应考虑存在该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关键词:新型布尼亚病毒探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主要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需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项目指标。  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确定切开气管到实施切开手术时
期刊
摘要: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通常人们俗称为“五十肩”、“漏肩风”或“凝肩症”等,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性疾病。笔者从2011年3月—2012年6月运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45例,并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价(NRS)积分、肩关节功能积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疗效理想,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肩周炎疼痛功能障碍小针刀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  方法:选取从2012年12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儿科小儿重症肺炎患者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普通组。其中普通组25例患者使用一般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联合组25例患者在普通组基础上静滴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及总有效率等指标。  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示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