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写作情绪的激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课程理论专家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教授认为: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环境条件。当前许多学生畏惧作文,究其根源主要是他们把作文看得太神圣,而教师也过多强调作文“思想正确”或“道德至上”以至学生不敢动笔。根据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必然牢固”,学生长期在自我的暗示下,在教师的这种指导下,就形成写作“心理空白”难以下笔成文。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我引导学生调节心灵,激活写作情绪,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道路。
  
  一、淡化作文概念,激活学生写作情绪
  
  每个人都有表现欲,中学生的表现欲更强烈,面对任何新奇的人、事、物,他们都有话可说,然而一旦要他们以“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就即刻“无言”,因为害怕作文,“作文”这个概念太神圣。因而我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尽量淡化作文概念,淡化文章的“载道”功能,强调其“娱乐”与“宣泄”作用,采用一些个性化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写作情绪,让他们在不自觉中表达出自我。激活学生的写作情绪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自由自主,没有压迫感;二是面对写作对象(有实有虚);三是移情于物,情感呼应。”针对这三个条件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创设宽容的教学空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传统教师观,放下自己知识、技能权威的架子,努力学习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学理念,从一个评判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带着微笑,怀着真诚、随和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灵,尽力为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教学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写作,自由议论、抒情,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自我。
  2.设置开放生动的写作情景,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平时喜欢读书、听音乐,对生活进行思考,上课时激情满怀,喜欢用个性的语言,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展示出来,用热情与智慧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创设各种情景,诱发学生写作情绪,张扬写作心灵。如课堂上放一段音乐、一支歌曲,挂一幅画,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游戏,举行一场辩论赛;或者课外带领学生旅游,身临其境,或者指导他们采访,亲自实践等。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在故事的启示下、在活动的激发下,激活自己的写作状态,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调节自我心态,唤醒写作自信。学生不爱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差,缺乏写作自信。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了解写作的本质即是情感的倾诉与表达,写作的过程即是把客观现实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再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外部语言。写作并不神秘,即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抒我情”,找到自己的“动感地带”即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时尽可以大胆地表达。因而写作时不必紧张,应尽量放松心情,微笑、自信、从容地面对。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上帝呀,就是把我关在一个胡桃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是拥有无限空间的君主。我们写作时也可默念:我即是王!我无所不能!”以此唤醒自己的写作自信,激活写作情绪。
  4.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写作动机,激发表达欲望。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我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其表达欲望,如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医生、教师、大画家或大诗人、舞蹈家等各种角色,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熟练地驾驭语言、精心地构思、浓烈地抒情、精彩地表达,尽情地表现自我,快乐地享受自我。同时鼓励学生向鲁迅、巴金、冰心等大师学习,学会为自己定位,增强写作责任感。如当体验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后,希望通过日记等形式把它记录下来;看到社会中种种不良现象时,希望通过杂文等形式将其揭露批判;感受到生活中种种情感时,希望通过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别人分享等。学生一旦能根据情况灵活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那么就可能产生强烈的表达动机,从而努力挖掘自己的写作潜能,主动积极地写作。
  
  二、尊重个性差异,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
  
  人的行为的动力特性是由气质决定的。古希腊希波克拉特认为人大概有四种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再加上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就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质、思维方式、能力特征等,因而他们对内心或外界的体验看法也不完全一样。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人是多种智能的不同组合,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反映在写作方面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表达特色写出观点不一、内容各异、风格多样、质量有别的文章。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和质量不一的文章,我以平和宽容的心态,满怀耐心与爱心地对待,把学生看作是真正独立发展的个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再在此基础上作指导,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尽量开发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让他们都有话可说,敢说真话,从而积极、主动、快乐地写作。
  1.针对作文水平层次不一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能水平。这两种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作文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对那些不敢动笔,缺乏写作自信,表达能力很差的学生,我首先采用个别辅导、同伴帮助的形式鼓励他们利用各种可说的机会大胆地说。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余说笑话、讲故事、搞辩论、猜谜语等,然后鼓励他们以日记、书信或随笔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平时说的话、搞的活动记录下来,形式可不拘一格,表达方式可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文章的章法、写作的技巧,能大胆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抒出自己想抒的情,就已达到了初级教学目标。然后针对有了写作欲望但缺乏写作技巧的学生,则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技巧指导,要求他们能掌握常规文体的写法,能比较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文章有一定的可读性,达到中等水平。最后针对有了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则通过小组教学、个人自学等方式重点训练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进行创新写作,力争写出文质兼美、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达到较高层次的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向外投稿,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从而将写作看成是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需要,达到自主作文、快乐作文的境界。
  2.针对那些观点不一、内容各异、风格不同的文章,则根据作者的气质类型、思维方式、心理倾向等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家庭文化背景等,再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法。如有的学生属于理智型,抽象思维较好,比较爱写议论性的文章,那么我平时就要求他们多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多写散文、诗歌、说明文等文体。反之,有的学生属于情感型,形象思维较好,感情细腻,比较爱写散文、诗歌等抒情性文章,那么我平时就要求他们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多写常规议论文、杂文等文章。此外有的学生擅长剖析自我,我则引导他们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有的学生擅长感悟生活,我则引导他们多阅读积累,提高思想深度;有的学生擅长体验情感,我则引导他们多关注自然、关注客观世界。总之,我针对学生特性,因势利导,突出优势,弥补弱势,使他们的写作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三、倾注人文关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的作文不仅仅是用分数和等级界定,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该体现激励为主。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个体在某一活动中获得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时,他会倾向于反复参加此类活动,成功的体验能激励进一步成功。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而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我尽力倾注人文关怀,采用多种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1.优化的批语评价。我批改作文或学生互批作文时,评语都要求亲切真诚,而非居高临下,咄咄逼人,要尽力发现文中的亮点,尊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此外评语要求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改的建议。但无论怎样写都体现激励性和指导性。如“本次作文你在构思和选材方面都很有新意,尤其是感情十分真挚动人,老师看了很感动。你是不幸的,父母离异,伤痕累累;但你更是幸运的,拥有一位如此善良伟大的继母,你应该更幸福地生活着!本文如果能将加横线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润色、修改,精简语言,那么本文将更有感染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好,希望你的写作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妈妈,请听我说》的评语)
  2.形象的符号评价。即用简洁的符号代替语言的评价。在写得妙的词语下用三角形标记,在写得好的句子下画波浪线标明,在好的段落旁画个大括号,并加上感叹号,在表示有问题的词或句子下画横线并加个问号等,以此鼓励学生或提醒学生的注意。
  3.多样的奖励评价。我会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单独表扬,或对着全班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另外对平时写作比较突出或竞赛获奖或发表作品的学生进行物质上的鼓励或者组织他们举行文学讲座,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4.丰富的档案袋评价。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质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从性质上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并据此作出价值判断的方式。档案袋记录就是其中一种富有代表性的评价方式。我给每个学生设置一个作文档案袋,里面包括学生典型的习作、发表的作品、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及自评反思的记录、写作心理发展进程的记录等,以这种灵动、鲜活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写作的动态过程。杜威说:教育即成长。这种评价方式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反映了学生写作的成长过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一步提升写作的兴趣,不断写出好的作文。
  综上所述,如果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多倾注人文关怀,努力调节学生写作心灵,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那么学生的个性写作情绪将会大大激活,学生将真正做到自主作文、快乐作文,从而写出情感真挚、文质兼美的文章。
  
  何端芬,语文教师,现居广东深圳。本文编校:舒坦
其他文献
孔孟仁爱思想是儒家学说的精华所在,传承两千多年仍有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其中的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等人本意识,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爱为先 尊重人性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由家庭关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仁”由礼和乐相辅相成,礼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认为,孔子的“仁”带有很强烈的心理学感情色彩,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现实感。
高中实施新课改已届一轮,正当对其进行回顾总结之际,南京市江宁区开展了高中语文好课评比活动。全区8所高中14名语文高手云集临江高中,就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一专题中《画人记》《把栏杆拍遍》两文进行了切磋。作为评委,听完这14节课后,我总体感觉不错,一是参赛者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语言比较规范,板书设计比较精巧,课堂组织管理比较得法,多媒体运用比较恰当;二是教学设计有
王先霈,著名文学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小说技巧探赏》、《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文学心理学概论》、《圆形批评论》、《佛语哲思》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中国图书奖,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首届国家精品课
人在写文章时需要思维,从选题、立意、布局、文句等各个方面进行酝酿、思考。思维活动一旦从某一点出发,就会沿着某种路子“想”开去,这就是所谓写作的思路,也即运思。  至于如何具体地开展运思,那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的。这里,对三种常用的运思方法,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大体轮廓运思法    这种运思方法,是把文章的轮廓先想好,并用提纲的形式将这种轮廓记录下来,进行审视和整理,大体上给文章的观点、材料
高中阶段的汉字教学,要融入造字法,熔词语、成语、诗词、美学原理、历史、地理、民俗知识、古文化常识于一炉,激活汉字的生命力,让它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维,从静止走向变化。生动形象地阐释汉字表达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窗子,凭借它可以勾连出相关的词语、成语、诗词,拓宽学生的视野。  一个“岑”字,可以联想到它是“姓”,可以联想到文学史上的岑参,可以想到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
“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从2007年10月至今,历时三年有余。该项目是在“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子课题研究和“初中生写作兴趣激发”课题研究基础上,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方而的一项重要成果。    一“三位一体”作文教学研究背景及价值、主要观点和创新处    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处于无效、无序、无趣、无法的状态,而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最能反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传统的作
“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苏霍姆林斯基如此高度评价爱情。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人类文学艺术以无数的篇章吟唱、讴歌人性中这一美好的情感。但在中学校园中“爱情”一词曾经是那样的讳莫如深,老师、家长谈“情”色变。可爱情是发散的,禁锢又怎能封闭住他们的心?学生并未因老师、家长的担心、惧怕而消减他们对“爱情”这一青春话题的兴趣。处在生理和心理急剧变
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孔夫子。是好学、善学、乐学成就了他的博学,而博学成就了他的师者魅力!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社会剧烈动荡变革的时代,《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身贫困,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在竭蹶艰难的生活道路上,从不放弃读书求学,靠持之以恒地好学、善学、乐学,终成为博学多识的一代鸿儒!    一,好学    孔子非常重视读书学习。
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更重视问与答了。问与答是语文课堂最具生命力的所在,本应着力研究,科学运用,但可惜问与答的研究并未与时俱进。随口问、满堂答现象混淆了问答的是非,十分不利于语文素质教育。当下问答质量堪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基层,对课堂问答进行反思,将探究问答真谛、进行科学问答提上议事日程。    一、问要区分优劣  问缘于疑,发问即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引自杨绛《钱钟书与(围城)》)这是钱钟书在拒绝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如今,这句幽默、机智,而又语气委婉的比喻句,已成为钱先生一句名言而流传甚广。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长篇小说《围城》中类似这样的比喻句更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钱钟书先生在此书中比喻句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据统计全书用喻达325处之多,整个《围城》可以说是一座比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