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 中国难扭卖地模式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无疑是当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上至政府的顶层设计,下至农民的土地问题,很多领域都在激烈讨论。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看来,一些人提出的激进的土地私有化改革方案,难以实行,因为土地制度改革,掣肘繁多,大刀阔斧并不适合当下的中国实情。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能够快速实现工业化大发展,除去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外,廉价的土地成本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李铁认为,地方政府靠土地红利,补贴了低价提供的城市公共用品,支撑了大量非农就业,这正是土地财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所在。
  但在城乡利益已经相对固化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土地征用过程中日益激化的矛盾,让农民也能够平等地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同时又要限制地方政府饥渴的占地冲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

“退不回去”


  《英才》:现有土地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问题?
  李铁:把大量土地收益全转入城市建设,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加大。虽然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城镇,但是二次分配收益差距越来越大;加剧卖地生钱的短期行为。地方政府主观意志主导资金使用情况,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再者,工业企业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利益,而不是靠提高技术能力。房地产商通过土地资源来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是通过房子质量;某种程度上,在征地过程中增加了社会矛盾。


我曾跟印度的几个部长讨论,他们就跟我讲,印度学不了中国,虽然劳动力价格是一样的,甚至比中国低,但土地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降不下来,和农民谈判谈不下去。

  《英才》:怎样看土地财政的作用?
  李铁:土地财政不是解决人员供养的费用,而是解决城市发展的费用,包括道路、水设施、公园、绿地、地铁等等。土地出让金还要弥补工业开发的低价征收成本。从城镇发展的现状看,土地出让金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没有土地出让金是做不到的。
  我曾跟印度的几个部长讨论,他们就跟我讲,印度学不了中国,虽然劳动力价格是一样的,甚至比中国低,但土地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降不下来,和农民谈判谈不下去。其实,在美国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我在美国考察的一个城市,要修建一个机场,他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来讨论,仍没有建成,就是农民不同意出让土地。但在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英才》:如何判断土地私有化的前景?
  李铁:私有化目前做不到,我们退不回去。只能通过调整,来解决收益分配过程中产权的问题,逐步使短期行为向长期行为转化,逐步在城市开拓替代性的资金来源。
  《英才》:为什么做不到?
  李铁:其一,已经形成固化的利益关系,退不回去;其二,把政府的土地出让给断了,整个城市就瘫痪了,没有新的资源可替代,也没有新的资金可替代。国外的政府是长期化的政府,通过税收,通过基础设施的收费,通过国企的运行效力来解决财政收入问题,这三件事我们都难做到。
  比如说,北京市两块钱的地铁,四毛钱的公交,包括水价、电价,全部市场化是要提价的,老百姓会反对。福利化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一个根本利益,很难撬动,只能靠别的办法来解决。
  征收物业税的办法短期也无法见效。物业税的征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是长期行为,现在物业税征收还存在一大堆麻烦。“国五条”规定二套房要征税,又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对。征税还引发的问题是,70年的土地使用权政策要不要调整?
  此外,基础设施运行到底应该国有,还是私有,还是交给外资?面临的是一系列制度因素。还涉及到政府已经形成的巨额债务,老百姓嗷嗷待哺的基础设施供给的需求,公共服务迅速改善的压力。哪儿来的钱?现在解决问题全靠土地出让金。如果把它断了,对农民的谈判成本大幅度增加,农民高兴了,但是更多问题又开始凸显。

地权难解


  《英才》:现在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同地不同权、不同价,如何使农民从土地增值中分享收益?
  李铁:首先,改革思路要强调城乡同地同权。第二,农村土地要确权,每个人的使用权要确认。第三,在允许承包流转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允许宅基地进行流转?可以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流转,来解决农民的财产性收益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开发利益,通过各种形式强行压低农民宅基地价格,赶农民上楼,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应该通过政策调整来逐步解决,但我反对一张嘴就是私有化、民有化。
  把土地仅仅作为一种保障来限制财产性的流动,这个观点过时了。因为历史上由于流民所出现的社会动乱问题,那是在单一的农业作为唯一就业的条件下才可以发生。而现在就业多元化,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已经大大减轻,农民的收入增长空间更多的依赖于非农就业。因此,应该考虑如何在尊重农民的财产权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农地流转制度,使农民既能在城镇没有稳定就业情况下,可以继续去从事农业,也能在进城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要素的流转来增加进城的保障。



  《英才》:方向明确了,但有没有一些具体措施或政策?
  李铁: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有了很多明确的说法,现在需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但是就改革政策的理解,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这方面有很大差异。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来获取更多的用地权益,获取更多的土地出让金,更多地得到招商引资的机会来实现GDP的增长。而中央的政策一方面要确保耕地得到严格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遏制强制性占地对农民利益的损害,同时也要通过改革,提高土地征用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使得土地资源得到珍惜和集约利用。   《英才》:土地财政的矛盾很突出了,而地方政府对它的依赖性非常大,这还要涉及到地方财政改革问题。
  李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地问题,是一个城市发展模式和政绩以及官员升迁道路相联系的问题。现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土地占用规律:就是每一任政府上台后,不得不去占地,因为它要钱来解决前几任政府的债务问题,还要做出新政绩工程。所以它只能占有更多的土地来获取资金,而下一任政府再来做同样的事情,像滚雪球一样,恶性循环下去。
  过去占地,是关系农民吃饭的事,现在占地,是关系农民生存的问题,所以引发了新的矛盾。很多人忘记了,农民上楼是要成本的。很多地方占地都不讲条件,农民连房子都得自己掏钱买。
  《英才》: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可以学习香港、新加坡建设保障房,解决高房价问题,你是否赞同?
  李铁:我反对这种做法。中国有14亿人口,新加坡是很小的土地面积,很高的财政收入,那么高的福利。我们的高福利只是对有限的城市居民可以做到,对广大进城农民,没那么大的福利空间。
  我们其实可以多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我们应该允许市场化的因素介入。为什么不能允许农民在农村多盖些出租房呢?
  保障房政策还是应该配套市场化的住房供给政策,毕竟我们国家的城镇化人口数量极其庞大,农民在农村都有住房。低成本的租房应该是未来低价住房最重要的供给渠道之一,不能什么都政府全包。
  《英才》:你认为现有的二元结构土地产权制度很难改变?
  李铁:我想土地的两种公有制,这是中国特有的土地管理制度,曾经发挥了它的优势,到目前也还在发挥它的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所谓的土地红利将会逐步丧失,原来曾经发挥积极作用的优势会全部转化为劣势。
  所以,怎么在两种公有制的条件下,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至少应该先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开发权的同权问题。第一步走出去了,以后的路才会走下去。
土地为何不能私有化
采访对象 |李铁
土地私有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国际上其他国家大多都是土地私有化。谈到土地所有制问题,很多人自然地想到参照国际通行的模式。而在中国,涉及到有关的制度问题也不仅仅是私有化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回到私有化就会出现这样几个问题:过去实行的城乡土地二元公有制所造成的后果怎么处理?如何在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中再次分解社会资源?实行土地私有化是不是完全有利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会引发新的社会经济矛盾,都存在很大的争论。
如何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它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什么?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能否把经济增长的低成本完全归结为劳动力?拉美劳动力成本可能比中国高,但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应该比中国低,为什么发展速度也不如我们快?回到中国特有的制度特征上,我们经济发展成本有三个低,就是土地征用成本低、环境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而土地成本低是最重要的,环境成本所付出的代价也在逐步显现。
很多人都在抨击土地制度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由于我国的土地征用价格低廉,低工业用地成本是吸引工业投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近10年每年有1.4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实际非农就业人口平均每年增长大概1000 多万,甚至最高时候接近 2000 万。
中国以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来维持招商引资的成本,带来了一两千万的非农就业。对局部的一些农民来说,可能补偿少一些,但从全局看,这个制度对整体经济增长,对全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对非农就业速度增长,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能简单否定的。
最近很多人严重病诟土地出让金。当然,土地出让金有一系列的问题,但这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
其他文献
“为什么不做点别的,偏要在那么难、那么累的行当里折腾?”  宝塔石化集团(以下简称宝塔石化)董事局主席孙珩超曾经不只一次面对类似的质疑,或者说是善意的提醒。  民企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发展之难,源于行业的高度垄断。无论从上游的勘探开采,到中游的成品油炼制,还是到下游的批发零售,再到进出口贸易、产品定价,都在政府部门的管制之下,“两桶油”的影子无处不在。  但就在这个“极不好混”的行当里,孙珩超却心无旁
期刊
多年前,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四处寻找自己的标杆,GE、伯克希尔哈撒韦等知名公司都成为过中航国际的对标企业。而今,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吴光权觉得:“对优秀企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很难找到标杆。中航国际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如果刻意以别人作为标杆,最后会发展成为四不像。”  2009年,在一次谈话中,时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总经理
期刊
西门子、壳牌、汇丰、大众、道达尔、IBM、福特汽车、BP、卡特彼勒、宝洁、马士基、陶氏化学、诺华、力拓、联邦快递、米其林、ABB、爱立信、施耐德电气、达能、美铝、礼来……是怎样的魅力将全球500强企业中68家的董事长、CEO聚在一起?  又是什么动力驱使包括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宾塞、史蒂芬·罗奇、尼古拉斯·斯特恩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数十位全球知名经济学家特意为之留出三天时间?  相信稍微
期刊
凌晨5点半,刘辉轻轻拉开房门。微山湖上刮来的春风里还带着些许寒意,他紧了紧衣领,然后快步赶往王楼煤矿工区。  6点50分,在煤矿副井口乘罐笼到达地面以下680米的大巷。徒步20分钟,再坐15分钟猴车顺着皮带斜巷一直向下到达采煤工作面。  大家要在这里汗流浃背地工作8个多小时。  这样的工作状态已持续了三年,刘辉还将继续:“大学毕业后我就来这里工作,其实集团给过我离井工作的机会,但我还是想再锻炼一下
期刊
最值得去的地方只爱避世天堂  十年前的丽江,让人心醉神迷。  我第一次去丽江是1998年,当时丽江老城还在。对那里的第一印象是真正的画廊只存在于丽江。纵使北京、上海所谓画廊的艺术水准,也无法与之匹敌,丽江画廊的水准才是中国一线的。或因为丽江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好地方,将这种氛围与艺术相结合,自然造就了丽江老街画廊一番独特的风情。  遗憾的是,一场地震将丽江这种特有的铅华洗尽,“天然”画廊也就此消失
期刊
那是令记者尴尬的时刻。  《英才》记者正坐在沙发区等待采访导演李少红,并幻想着一会儿见面的一刻会是什么样子,突然,一位一直背对记者打电话的中年妇女转身,那张脸与图片中的李少红一样,但是素色的装扮却让人很难与她的盛名联系到一起。  从《大明宫词》到《橘子红了》再到《新红楼梦》,她的作品都以画面的唯美、华丽而声名远播,但对自己的外表,她似乎并不刻意。也许,这源于内心的自信。  一度,因《新红楼梦》的巨
期刊
讨论嘉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晓强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  毕马威全球副董事长 Alan Buckle  俄罗斯工商联合会主席 卡特林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创意经济与旅游部部长 冯慧兰  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 A. Didar Singh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的——“失速的新兴经济体:跨越‘成长陷阱’”分论坛中,中外经济界人士共同建言献策,探讨新兴经济体集体失速
期刊
海航集团(以下简称海航)董事局主席陈峰的办公室装修得颇有古韵,所有中式家具均为小叶紫檀,他告诉《英才》记者:“金融危机初期,印度小叶紫檀的价格跌到了最低谷,买的时候很便宜,现在这套家具的价值翻了好几倍。”陈峰说他想“留给后人的是厚重的东西”。  在陈峰办公桌后面,是一幅抽象的盘龙图案。“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处世跟西方国家不一样,他们是船坚炮利的掠夺,中国是一种慈悲的精神。”陈峰如此解释。 
期刊
推荐书:《少有人走的路》  推荐人:全联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迎霞关注小宇宙  “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少有人走的路》站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这本书讲述的是生命的过程,是一本关于心灵、励志、成长与人格健全、自我完善的书。  从商场的角度观察,这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江湖纷扰,每个人压力都很大。本书强调人应该
期刊
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8月刊  杨庆还记得第一次见伍国樑时,这位操着广东普通话、穿着大裤衩、背着黑背包、手里拿着索尼PSP的长发男子有点古怪,至少不像是和他一样来读长江商学院的。  正是在2008年商学院开课前的拓展训练上,如今的联众董事长杨庆和CEO伍国樑,被分配住进了同一间屋子。  初次见面,未聊两句,伍国樑就独自玩游戏去了,之后攀谈才发现,两位竟也是在美国加州大学的校友,一人读工科、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