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许多故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哲学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哲理故事就能为地理课堂问题创设情景和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起到激趣启思的效果。
关键词:
故事教学;探究素养;素养养成
从古到今,很多历史故事及名人轶事中都包含了地理的哲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加以利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地理课堂需要故事教学
在地理课堂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地理哲理故事就为地理课堂问题创设情景和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下面以必修1中关于“热力环流”的知识为例。
“热力环流”的知识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热力环流”的知识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原理,也为学生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本课中的热力环流与风及重要天气系统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省市地高考試题中均占有重要的比重。
对本单元中大气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及重要天气系统等的原理和规律,都是历届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清“热力环流”“锋”“气压与风”等各原理规律之间、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并通过绘图领会其含义,真正做到理解该课的知识。本节课的关键部分是“热力环流” 这部分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等压面的弯曲的知识点往往是考题的切入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受力分析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
在课堂上若能及时用妙趣横生的历史典故引入,为学生设置悬念,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纷纷在揣测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功亏一篑?使大气运动一节理论的乏味课变成了探究课。了解更多的地理故事之后,就会发现地理并非呆板枯燥、晦涩难懂的学科,它同样是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又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 巧用故事教学突破重难点
学习是一个思维的活动创造的过程,一个获取、探索、分析和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其效果取决于学习方式。因此,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在课堂上主要是创设具有探究的欲望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促成信息的多向交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和小组的讨论达到知识的认知建构。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并且能够用事实或生活实例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及答题语言,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的探究中引入历史典故进行探究活动:
【故事情节】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司马懿决战。诸葛亮亲自去察看地形,当他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立刻想好了一条妙计。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却能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于是,他叫士兵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堆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精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命令山上士兵即投下木头、石块堵塞谷口,与此同时也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狂风大作,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大火。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及时雨真的是“天意难违”吗?
【探究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故事情节设置探究活动
1. 为什么在紧要关头出现大雨?请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火熄上方谷”的历史典故。
2. 为什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而不是在山谷?
3. “火熄上方谷”的原因与一般的山谷风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4. 请你绘画出“火熄上方谷”的热力环流原理示意简图。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原理:白天,山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故在近地面形成山谷到山坡的谷风。夜晚,山坡与大气接触的面积大,降温快,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山谷与大气接触的面积小,降温慢,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故在近地面形成从山坡到山谷的山风。
山谷盆地的地形造成这里空气流动慢,光照不足,温度偏低,山谷中的溪流、小河水分蒸发量少。“火熄上方谷”是因为诸葛亮在白天放火破坏了原有的热力平衡小气候,使谷中温度突然升高,地面的水汽快速上升至高空,遇冷后又重新凝结成水滴,从而产生了大雨。形成原因与热带地区的对流雨相似,降雨时间不长,但是来去匆匆。而强盛的上升气流把谷底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带到了山顶。
从比较“火熄上方谷”的原因和一般的山谷风原理的差异,体现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火熄上方谷”的热力环流原理,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三、 故事教学促进探究创新素养养成
许多故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哲学思维,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元素,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巧妙地运用故事教学让其融入教与学过程,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扩展地理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黄潮海.地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 2013.
作者简介:林英娟,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
故事教学;探究素养;素养养成
从古到今,很多历史故事及名人轶事中都包含了地理的哲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加以利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地理课堂需要故事教学
在地理课堂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地理哲理故事就为地理课堂问题创设情景和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下面以必修1中关于“热力环流”的知识为例。
“热力环流”的知识位于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节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和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热力环流”的知识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原理,也为学生学习“大气环流”奠定知识基础。本课中的热力环流与风及重要天气系统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省市地高考試题中均占有重要的比重。
对本单元中大气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及重要天气系统等的原理和规律,都是历届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清“热力环流”“锋”“气压与风”等各原理规律之间、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并通过绘图领会其含义,真正做到理解该课的知识。本节课的关键部分是“热力环流” 这部分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学习基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等压面的弯曲的知识点往往是考题的切入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受力分析是考试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难点。
在课堂上若能及时用妙趣横生的历史典故引入,为学生设置悬念,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纷纷在揣测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功亏一篑?使大气运动一节理论的乏味课变成了探究课。了解更多的地理故事之后,就会发现地理并非呆板枯燥、晦涩难懂的学科,它同样是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又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 巧用故事教学突破重难点
学习是一个思维的活动创造的过程,一个获取、探索、分析和体验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其效果取决于学习方式。因此,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在课堂上主要是创设具有探究的欲望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促成信息的多向交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和小组的讨论达到知识的认知建构。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并且能够用事实或生活实例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及答题语言,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的探究中引入历史典故进行探究活动:
【故事情节】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司马懿决战。诸葛亮亲自去察看地形,当他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立刻想好了一条妙计。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却能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于是,他叫士兵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堆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精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命令山上士兵即投下木头、石块堵塞谷口,与此同时也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狂风大作,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大火。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及时雨真的是“天意难违”吗?
【探究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故事情节设置探究活动
1. 为什么在紧要关头出现大雨?请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火熄上方谷”的历史典故。
2. 为什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而不是在山谷?
3. “火熄上方谷”的原因与一般的山谷风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4. 请你绘画出“火熄上方谷”的热力环流原理示意简图。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原理:白天,山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故在近地面形成山谷到山坡的谷风。夜晚,山坡与大气接触的面积大,降温快,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山谷与大气接触的面积小,降温慢,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故在近地面形成从山坡到山谷的山风。
山谷盆地的地形造成这里空气流动慢,光照不足,温度偏低,山谷中的溪流、小河水分蒸发量少。“火熄上方谷”是因为诸葛亮在白天放火破坏了原有的热力平衡小气候,使谷中温度突然升高,地面的水汽快速上升至高空,遇冷后又重新凝结成水滴,从而产生了大雨。形成原因与热带地区的对流雨相似,降雨时间不长,但是来去匆匆。而强盛的上升气流把谷底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带到了山顶。
从比较“火熄上方谷”的原因和一般的山谷风原理的差异,体现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火熄上方谷”的热力环流原理,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三、 故事教学促进探究创新素养养成
许多故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哲学思维,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元素,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巧妙地运用故事教学让其融入教与学过程,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扩展地理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更多地习惯于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黄潮海.地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 2013.
作者简介:林英娟,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