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独秀峰(外一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不少的大山都被冠上“南天一柱”的名号,但是真正够得上这称谓的其实不多,而桂林王城的独秀峰,应该是这不多当中最名副其实的一个。所谓“南天一柱”,必须跟人有关,而跟人有关的这一称谓,肯定不是一般的蓑尔小民能够担当得起的。桂林独秀峰所在的地方就是明朝镇守一方的藩王王府所在地,当然担当得起“南天一柱”的称谓。其他地方的山峰能有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吗?
  要说桂林王城独秀峰,先得了解王城。王城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明朝藩王靖江王王府的城池。朱守谦是第一代靖江王,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其父朱文正是朱元璋长兄朱兴隆的儿子。朱兴隆史称早亡,没什么故事流传,倒是其子朱文正厉害,跟随朱元璋打江山,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成为明初名将,尤其在坚守洪都府南昌城与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相抗,毫无惧怕,深得朱元璋喜爱,官当到了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可惜,后来却因对封赏不满勾结他人作乱而被罢黜。朱元璋倒还念其功劳,遂将其子朱守谦“育之宫中,教训甚笃”。洪武三年四月分封诸位王子时,还将朱守谦封为靖江王,王府治所就在桂林。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市漓江西岸,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建成,历时20年之久。由于靖江王城地处桂林市中心地区,因而有“阅尽王城知桂林”之说。著名的文化名山独秀峰就在这王城里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有幸考上广西师范大学就读,学校本部就在这王城里,我的宿舍又恰好在独秀峰脚下。我们每天都围着独秀峰晨跑,早晚随时可以爬上独秀峰,放眼鸟瞰昔日王府气象,中午走过独秀峰脚下的月牙池廊桥去饭堂吃饭,端着饭碗边吃边走回宿舍,还可以抬头看看独秀峰那陡峭挺拔的雄姿。整整四年时间,我们与独秀峰朝夕相处,那些大大小小的洞穴也钻了不少,只可惜那些有名无名的石刻题字却没记住几个,只有占居半边悬崖的“紫袍金带”四个巨幅石刻,记忆犹深。这样的经历如果放到现在,不知可以放大多少倍来吹牛。当时我们以读书为第一要务,对什么山呀水呀洞呀不感兴趣,却不知因此也错过了很多赏心悦目的大好景观。
  自我们入校时起,就一直听说要把学校搬出王城,让这座王府旧址成为完全的风景名胜。但是,近四十年过去,我们班同学都有人退休了,我们的母校本部依然稳稳当当的在这王城里。如今,你要来寻找桂林王城,寻找王城里的独秀峰,就会看到,那显赫而繁复的王府拱门,悬挂着著名書法家伍纯道老师题写的“广西师范大学”的牌匾。但凡要走正道,从正门进入王城者,这是必经的门口。当然喜欢走后门的,也可以转到王城的背后,也就是独秀峰北面,那里就有一道后门给你方便,离独秀峰也更近一些。不过,据我观察,虽然走正道要比走后门复杂一些,用时也久一点,但大多数人还是爱走正道,进正门。我想,大家也许就冲着稳当而心安的感觉去的。跨过了正门这道门楼,就可以直接踏进绿意葱茏的校园林荫大道,其中正对王府大理石台阶的一条青石板路,就是当年王爷们进出王府的专用道,石梯两侧各有一株巨大的桂花树,每到秋天,飘香满园。稍微拐过王府的旁边走去,独秀峰便完全扑入了你的眼帘。这条青石板路两侧是几个宽大的球场。想想几十年前的师大读书生涯,我们天天可以在当年只有王爷们才能携着美眷游荡的青石板路旁边打球玩耍,我们的心情自是很爽朗的。
  独秀峰山体扁圆,东西宽,端庄雄伟,南北窄,峭拔峻秀,形成旁无坡阜的孤峰。虽然相对高度才有66米,但它以璀巍峥嵘的山势,刀削斧劈般从王府后院平地拔起,巍然独立于月牙池畔,就是倒影水中的山势也一样的卓尔不凡。每当晴日,或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满天云霞和落日余晖泼洒在昂然挺立的独秀峰上,远远望去,俨然一位披上紫袍玉带的帝王在指点江山,因而独秀峰又得一美名曰“紫金山”。崖壁上“紫袍金带”的巨幅石刻,其创作灵感应该与此有些关联。
  我说独秀峰是广西文化名山,甚至是全国文化名山,自然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大多跟靖江王以外的文化名人有关,跟石刻书法有关,倒跟一些大官巨僚来此附庸风雅没多少关系,当然,那些能文又能官的人则是例外了。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刘宋时代,曾多次担任光禄大夫的颜延之被贬到桂林(始安)任太守,常携友人游历桂林山间,吟诗作赋,互相唱和,其中一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郭邑间”,应该是登临独秀峰后而得的佳句。而唐人张固的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更是明明白白地把独秀峰“南天一柱”的独特气势表达出来了。清人袁枚干脆直截了当把独秀峰作为诗歌的标题:《题独秀峰诗》:“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对独秀峰的歌颂一点都不拐弯抹角。
  桂林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区,有山必有洞,有洞必神奇。独秀峰虽然孤峰独立,但奇洞也不少,其山脚就有读书岩、太平岩和雪岩三个典型石洞,其中最著名的是东麓的读书岩,它是一个天然石室,大小约10余平方米,屋内有天然石窗、石塌,下有水洞通月牙池。我们在广西师范大学读书时,宿舍的西侧门就正对着这个岩洞的洞口,每当我们去饭堂吃饭都要走过它的前面,再拐下月牙池的廊桥,但我记忆中,这个巨大的石洞内当时凌乱不堪,没有谁去特别关注它。而颜延之当年在桂林当太守时,府治就在独秀峰的东面,据传经常到此处读书,所谓读书岩,说的就是他的故事。颜延之少年即以喜爱读书和文章冠于当时而出名,后来又成为与陶渊明交谊深厚、与谢灵运齐名的著名诗人,后人总结他在桂林的功德有三,一是给独秀峰命名;二是带动形成桂林人读书风气;三是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可能也正因此,唐郑叔齐在洞中刻下了《新开石室记》,以歌其功颂其德。到宋元祐五年(1090年),郡太守孙觌又书写“宋颜公读书岩”六个篆字刻于岩口山壁,读书岩便成为后人凭吊怀想而散发思古幽情的所在。
  而太平岩,位于读书岩的西面,原名西岩,高2.9米,宽4.25米,长31.5米,岩内像一间宽敞的房子,地面十分平整,岩顶垂悬的钟乳石,或似少女鬟发,或似斑斓的龙鳞,或似金光银光的砂石。传说历代的靖江王爷都在此修心养性。
  雪岩则在独秀峰之北麓,洞口面向月牙池,高约3米,宽5.6米,深32米,洞壁呈白色,所悬钟乳石洁白如雪,因以为名。雪岩附近有泉,名“廉泉”,亦名“独秀”,明靖江王因泉凿地为池,形似月牙,称之月牙池,一直延至今日,但那条路因背着独秀峰,显得有些阴暗,我们读书时很少有人打那儿走过。倒是月牙池上曲栏回廊,池中央有一亭子,池畔杨柳依依,我们班同学每走过曲廊,大家都爱在亭内石凳坐上一坐。当时就觉得这月牙池好,而那三个岩洞没什么稀奇。
  独秀峰峰顶是观赏桂林全城景色的最好去处,自古以来为名士所向往。但要登独秀峰,只有西南麓的登山石阶可上,306级的石磴道,直上峰顶,如珠链串接起一路风光。明朝时期,由于此山在王府城内,城内所有风景自是为王家所独有,他人难以接近,就算大名如徐霞客先生,也在第一道山门即“允升门”处,即被守备森严的王府兵卫连续五次阻拦而未能登上独秀峰。霞客先生应属于有些硬气的知识分子,不肯低就权贵和求那看家护院之小人,否则他略微打点一下,应该是可以上得到山顶的。遗憾之下的霞客先生只好在峰脚盘桓,游览了西岩和月牙池,时间是“丁丑(1637年)五月初四日”。如果徐霞客先生能登上峰顶,一路看到“天下独秀”“昆仑柱立”“中天砥枝”“拔地参天”“一蹴穿云”等处风光,不知《徐霞客游记》里还要增加多少篇幅啊!
  在独秀峰顶上的独秀亭,已是高踞悬崖之巅。登临四望,仿佛云生足下,星列左右,整个桂林城如诗如画奔来眼底。远处群峰延绵腾绕,眼前孤峰错落点缀,百里漓江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宛如浑厚、持久、深远的浩荡文脉,永远蓬勃在桂林的一方山水间。
  如今,拉名人做宣传推广已成为各个旅游景点的惯常手法,其中最炙手可热并到处被抢的人物,当属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好在徐先生当年脚程厉害,几乎走遍我国大好河山,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徐先生当年的蛛丝马迹来作为噱头。唯独大名如南天一柱的桂林独秀峰,徐霞客先生在桂林游荡一月有余,未能登上峰顶。这一历史性遗憾,叫今天那些书写独秀峰宣传画册的人捶胸顿足不已。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在二十年前,我结交了一男一女两位好朋友,男的叫阿豪,女的叫阿莉。同在一武警部队经营的公司做事,后来中央军委下令,不准部队参加地方经营性生产活动,他们选择了各自奔走。阿豪野心勃勃,到了上海工作,想趁大好时光,拼出一片天地。而阿莉回到惠州市,她说城市不在大小,量力而行,适者生存为佳。  分别多年,我们在不同的城市打拼,留下忙碌的痕迹,见面的机会很少。然而,以前的情谊,不因时间久远而疏淡,思念如四季花开
期刊
从滨海公路遥望雕塑公园,已经数次了。大海与雕塑,奔涌与宁静,是如何共处的呢?就如这个世界,这个城市和我们的生活,有多少事物就有多少种交集。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大自然的风云际会。而此时公交车里,有多少位乘客,就有多少种心路,多少种人生。每一种,都是生活的雕琢品。  我的住所离雕塑公园所在的凌水湾并不很远,动了几次想去看看的念头,却都因这样那样的事情未能成行。人到中年,各种事情牵扯羁绊,父母已临垂暮,孩
期刊
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或者称呼为“妈妈”,也就是母亲的尊称。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等称呼。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尊称娘亲为“妈妈”。娘之爱,感天动地;娘之恩,大爱无疆。有娘之爱,才让我“漂”得如此从容;娘之爱,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是至高无上高大荣上的;娘之爱,平凡而又伟大,没人可以代替。娘的爱,不光是历经
期刊
土地,这是两个厚重的字。第一时间,让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想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想到那块有些灵气的大石头。那里有我们童年快乐的记忆,有剪不断的乡愁,有母亲对我们的牵挂。一路走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家乡的变化。看到我们幸福村,越来越幸福了。  不经意间,春和夏悄悄离去,留下了累累硕果,挂在田间地头。我带着孩子,带着那一丝乡愁,回来了。公路盘旋而上,路边的玉米地
期刊
踏上魂牵梦萦的家乡故土,在那汪洋的湖面上,一座山丘突兀在水面上。它任凭山洪肆虐,洪水上涨,俨然一个水中游弋的海龟,它突然停止了前游的脚步,而猛然回首,向乡村的方向望去。看似有些不舍。却永远如卫士般,守望着家乡这一片水土。这是传说中的龟地,现已成为村的祭坛。  据说,在一个遥远时代,天地干旱,土地干裂。正在赶路的乌龟,皮肤被晒得紫一块黑一块的,巴不得弄一把雨伞来遮挡前行。忽然发现在前方的树下,一位老
期刊
立夏,我懒懒地窝在床上,如同两年前的夏天。燥动、狂热,还有一直陪伴我的风铃,静静挂在雕花的窗檐上。那是你亲手为我做的,每当心情不好我都会摸一摸它,闪烁的光点,羽毛轻柔的触感以及清脆的声音,会让我顿时轻松不少。木刻镂空的花瓶里生长着我回家时刚刚买的兰花,这让我蓦地想起往日某个冬夜,凛冽、落雪,还有不曾遗忘的那段时光,苍白,却不失美好。淅淅沥沥,雨竟这般毫无征兆地下了起来。  夜无眠。伸手摸出枕下我读
期刊
映山红,红映山。  我的故乡,因为那一片片山岭上,那一片片丛林中,那岩畔下,那叠嶂间,那小溪边,生长着许多映山红,而得名“艳山红”,花一样的名字,花一样的山村,花一样美丽。  故乡坐落在秀美的乌江北岸,属于武陵山系,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先祖入川落业,选择黄岩山,居住在山腰一个平坦的地方,就像孩子坐在母亲的怀抱里,名为互池坝,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小时候,我在公社学校上学,从家里出发,每天迎着晨曦,拾
期刊
我的老家,在一个离市区不算太远的山村。  自从我能记事,那条省级公路就一直在那里,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大路”。“大路”穿过村庄,两端执拗地向着远方而去。村里有六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主要集中的寨子。从“大路”进到村里各寨,近的不到一百米,远的一公里多些。到我们寨子的乡村公路,拐着几道弯,不足一公里。  两年前冬天的一个晚上,爸爸在电话里欣喜地告诉我:“咱们家进寨的公路水泥硬化了,并已延伸到寨子里最远一
期刊
年前,家住昆明的朋友,为儿子回家,急要购到一张从成都去昆明的火车票,托我找铁路口的朋友问问。我告他,现车票都网购了,也无从去插手。朋友言购不上,网上购票几乎全都满了,或干脆点击不进去。改乘飞机,在高峰期,机票水涨船高,为省钱,儿子又舍不得买高价票。  这条线属闻名世界的成昆铁路。该铁路修建之艰难,多次停工后再复工,其开山劈道,筚路褴褛的事迹举不胜举。铁路是一条用血肉之躯筑造的建筑工程,据军政部门统
期刊
相同的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迥然的声音;雨落在每个人心头,感受朝着四面八方迸溅,或悲或喜,或无知无觉,或亦庄亦谐,共同构成有关雨的细碎、隐秘、繁复,而又深妙的意蕴。  距离海洋最远的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城下一场透雨,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当然是值得铭记在心的一件大事儿。昨夜,漆黑的天空滚过阵阵雷声,风乍起,云翻腾,骤然降雨。过了一会儿,风平雨歇。几乎每次重云聚集,眼见下雨,须臾间,一阵大风吹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