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金牌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
  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
  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鸟巢”里群情兴奋
  
  受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外文局)邀请,我们夫妇俩出席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在北京逗留了6天(8月6日-11日)。
  满怀期待与激动,我们抵达了北京首都机场。机场面貌的巨大变化和舒适宜人的氛围令我们惊叹不已。与事先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机场很干净而且充满活力。从那时起,我就预感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将会是非常精彩的。
  熟悉的老朋友们把我们从机场接到了饭店。8月7日,我们登上了在中国历史的重要变革期总会成为主角的“天安门城楼”。从警备森严的天安门城楼上望去,天安门广场一览无余,我们感慨良多。
  外形独特的国家体育场,通称“鸟巢”。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开幕式就在那里举行。“鸟巢”能够容纳9万名观众,我们顺利入场到观众席就座。我们的座位在中央主席台和贵宾席的正对面。下前方就是世界各国媒体摄影记者们的“长枪短炮”阵地。
  会场渐渐变暗,人们越发兴奋起来。来自全世界80个国家的元首们(译注:原文如此,应为首脑)也就座了。“为什么我们能够身临现场?”我和妻子不禁自问自答。实在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华丽的演出 衷心的敬意
  
  “鸟巢”的演出场地上,寂静无声。2008名演员迅速入场,放置好古代大鼓(译注:指“缶”),安静地完成准备工作。烟花在上空绚烂地绽放,整个会场陷入兴奋的海洋。场地上显示倒计时60秒。从10秒开始逐秒倒计时。
  2008个大鼓交错有致的巨响,拉开了开幕式的帷幕。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朗诵声,震撼全场。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回荡。
  中国画传统卷轴慢慢舒展开来。和着那把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琴弹出的琴音,演员在画布上描绘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这是现代风格的人体动作绘画方法。融合表现现代与传统,以及历史纵深,这是本届开幕式的一大特色。我被这不可思议、魅力无穷的表演完全吸引住了。2万名演员各司其职,他们的上场和下场没有丝毫混乱,表演流畅,衔接自然。我看得痴迷,竟然都忘了用相机拍录下这些场面。
  我对开幕式总导演、世界上最出色的电影导演之一张艺谋先生表示衷心的敬意。从演出的内容、形式,我能感受到张艺谋导演擅长的对“鲜艳的色彩和华丽”的运用,以及出色的节奏感。演出场景转换迅速、衔接顺畅。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摇开了大会提供的拨浪鼓,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演出的节奏,表达我的感动。
  整个演出以中国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为主题不断变幻展开。大概世界各国的元首们也沉醉在张艺谋的演出中了吧。
  
  令人感动的4个半小时
  
  中国在明代(公元1400年左右)就已经掌握了大航海的技术,并曾不断造访外国,但从未将航海术用于侵略他国,更没有利用火药进行过侵略性战争。中国也曾利用“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过贸易,但没有发动过战争。而历史早已证明,西方列强是与之相反的。活字印刷术表演时排出的“和”字造型,就蕴含着中国历史的这个寓意吧。而活字表演完全是依靠人力完成的,大概意味着人来创造“和平”的意思吧。
  点火仪式也出乎意料之外。接过最后一棒圣火的火炬手,用钢丝绳吊至空中,绕会场顶棚边缘奔跑一周后,点着了奥运主火炬。整个开幕式进程节奏感极强,所有演员行动迅速,悄无声息地上场又悄无声息地下场。2万名演员的调控是很困难的事情,不知是怎么样做到这样的。大概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吧。
  运动员入场仪式的最后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入场。四川大地震期间在学校倒塌时帮助同学脱离险境的一个孩子,原本应该站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译注:原文如此,应该说是旗手姚明)身边一起入场。但事实上,因为严格的安保措施,这个孩子一度被挡在入口处,导致中国代表团的入场延迟。这是一个谁都没有注意到的突发小插曲。
  开幕式整整4个半小时,转瞬即逝。“鸟巢”里集结了16万人——观众9万名、运动员1万名、演员2万名、安保人员2万名、以及志愿者2万名,但完全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开幕式进行得流畅而华丽。对此,我衷心表示敬意。
  开幕式结束后,9万名观众快速退场,顺利地坐车各返住处。这也是令人惊异的。
  我把这届开幕式称作“文化金牌”。史无前例,相信也是后无来者。能够亲临现场观赏这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是我一生的光荣和自豪。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责编:周效里
其他文献
我党的对外宣传事业,源于1931年11月7日“红中社”(新华社前身)向国外播发的一篇英文稿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外宣言》。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在延安正式开办对外新闻广播,用英文向海外特别是向美国发电讯稿,反映党的政策主张、八路军和新四军前线战况、解放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新华社的对外宣传由此成为我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文革”期间,对外宣传被对内宣传同化,被沦为翻译机器
期刊
1979年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汇报会和对外传播事业的拨乱反正  1979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新闻、广播、期刊对外宣传报道工作汇报会。会议淡到了对于加强和改进对外报道工作的设想,讨论了对外宣传报道的对象、任务和一些基本原则,认为对外宣传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为了创造有利于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际舆论环境。  这次会议和一些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对于对外新闻宣传战线从指导
期刊
本文是美国I-MCF公司董事会主席艾那·唐根在中国外文局召开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选题策划会的发言稿。在演讲中,唐根先生略述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并主要以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本杰明,弗兰克林所做的贡献为例,介绍了美国在打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一些方式,认为本杰明,弗兰克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的形象。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作者启发出版工作者思考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外说明自己,展示自己,树立中国的形象,让世界了解
期刊
张艺谋的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2008年由他任总导演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不仅令国人叹服,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瑰丽壮观本刊编辑整理了近期国内多家媒体对张艺谋有关奥运开闭幕式的采访和评论,以探寻其传播“中国故事”理念的点滴踪迹。    从2008年8月8日到9月17日,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了四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总导演张艺谋认为这四场开闭幕式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创造了新的“艺术语言”
期刊
北京奥运会已胜利闭幕。参加报道这次体育盛会的境内外记者超过2万人。这其中有一类记者,他们并不直接报道比赛,而将视线锁定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他们叫非注册记者,运用的是“大奥运”视角,而其中专程来华的外国记者,更是“拿着显微镜看中国”。    特殊身份特别“使命”    非注册记者不是未经注册的普通记者,而是奥运报道的持证记者。与注册记者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国际奥委会申
期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境外媒体对此给予了持续关注。2008年,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境外媒体更是掀起了一轮回顾与总结的报道热潮。本文对境外媒体有关改革开放的报道和评论进行了梳理。  近30年来,境外媒体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报道贯穿于涉华报道的全过程,媒体报道数量、倾向和内容呈现阶段性变化。国际
期刊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将在波兰举行  2008年12月,第四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将在波兰波兹南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环境部长和政府代表均将出席。  去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于今年分别在泰国曼谷、德国波恩和加纳阿克拉举行了三轮,它们旨在达到以下目的:就全球减排长期目标制定共同构想;促进减轻影响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和国际行动;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向
期刊
2009年,中国将以主宾国的身份亮相有出版业的“奥运会”之称的法兰克福书展,这又是一次在世界最大的书展上宣传中国图书、中国文化的机会。  在外文社的网页上,“以外文介绍中国用图书沟通世界”十分醒目,这14个字可以看作是对其追求的诠释。  外文出版社社长呼宝民,早年学习了七年的俄语,硕士毕业的他从不把翻译当作单纯的工具,他认为翻译和编辑是互通的,这样的专业背景也为他今天从事的对外出版工作带来了一份别
期刊
相关背景:《纽约时报》2008年8月31日刊登了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来自华南的明信片》,有人戏言,这是在给广东免费做广告。这段中国对外传播的佳话源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一本闻名全球的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的“神交”,早在他任重庆市委领导期间就十分赞同《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表述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观念,并号召当地官员阅读此书,他还邀请弗里德曼到重庆做客,但那时弗里德曼由于
期刊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专栏作家之一。他现在供职于《纽约时报》,每两周写1篇专栏文章,其观点和言论经常被美国政界和商界人士引用,在美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弗里德曼大学期问的专业是中东研究,他曾获马歇尔奖学金去伦敦大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习,随后进入牛津大学深造,于1978年获得了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位。1981年,他加入《纽约时报》,第二年成为常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