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玛珥湖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011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活的城市湛江,有一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光岩玛珥湖(下称玛珥湖)。这是一个玛珥式火山爆炸后形成的低平火山口湖,虽无长白山天池壮美,却也十分秀丽。湖中有许多神秘不解之谜,湖底50多米厚的沉积物是十多万年来东亚热带地区地球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忠实记录,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中、德两国科学家正在进行合作研究。
  退休之后,拍摄玛珥湖成了我最大的追求和乐趣
  
  我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曾主管湛江市城建工作十多年,把摄影作为工作和提高艺术修养的手段。六年前退休,应景区之请把玛珥湖作为一个专题,跟踪拍摄一批风光照片,为推介玛珥湖做了一些工作,而景区也为我的摄影创作提供了条件。去年,景区再次请我筹办一个火山地质展览馆。我虽不学地质,但学习新的知识可以丰富我的晚年生活,深化玛珥湖摄影的内涵。在几位地质总工指导下,我从《地质学基础》开始,学习有关火山地质的科普及专著,到雷州半岛主要的火山遗迹实地考察、拍摄和搜集样品。经过四个多月努力,笔者用大量的图片、实物和通俗的文字布置了展馆,得到观众和专家好评,认为展览既有科学性,又有通俗性、趣味性。有的市民观后感叹,原来脚下的土地还有这么多名堂,真是大开眼界。
  展馆采用的照片约90幅,其立意与构图都经过我认真构思,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现玛珥湖神奇地貌景观的大视野照片。第二类照片表现各类火山岩剖面及岩石丰富的地学内容。我抓住岩石的地学特征,并尽量赋予这些照片生命的内涵。第三类照片是表现火山美学价值的风光照片。
  几年来我从身边拍起,已为地方拍摄了红土文化、蓝色海洋、绿色旅游等多个专题,配上相关的邮票和文字,编制成4本精美的专题邮票集,兼有宣传和收藏价值,颇受欢迎,而我也从中得到摄影和文字创作的机会。
  拍实用的照片,抓住身边实际的题材,争取实践的机会,作出有实效的成果,让摄影创作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我先拍摄了一幅平视的全景照,经过努力,争取到一次航拍机会,用直升机从150米左右的高度拍下了玛珥湖全景,这幅代表景区形象的照片现已广为传播。
  


其他文献
编辑手记  2004年4月16日,颜长江以长江三峡为主题的摄影展在爱普生影艺坊拉开了帷幕。由《中国摄影》杂志社主办的颜长江三峡作品研讨会也在展览期间举行。与会者各自表达了对颜长江作品的理解、认识、以及作品之外延等诸多话题。由于与会者不仅仅是摄影圈内的摄影评论者,还有作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研讨的内容也就更为丰富而深刻。  看书、看展览、看发表在杂志上的作品,肯定有不同的感受。本刊选择了一组颜长
期刊
本期选登的四幅作品均拍自海边。到海边创作的感觉犹如“赶海”,能拍到一张好照片无疑似拾到了一枚美丽的贝壳。这次我们将几枚贝壳串起来,就又有了另外的感觉,并希望能够给读者更多的拍摄启示。  “群英会”栏目从开办到现在已经半年有余,如果将这里视为一个高手的擂台,那么,现已赛程过半。虽然和读者见面的作品不足三十幅,可是这些作品都是从每期数百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可见这里的竞争还是颇为激烈的。  在强手如林的
期刊
用了这么多年的大画幅相机,早已习惯了慢功细活有条不紊的拍摄感觉。  仿佛是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数码产品、数码影像扑面而来,媒体们齐刷刷地宣布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数码相机的像素值也你追我赶地节节攀升。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这数码那数码,我仍然抱着我的老风琴。难道说不用数码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数码真有那么好那么玄乎?我一直在观望,心中也颇有一些迟疑。  这一迟疑,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眼看着各大品牌的厂
期刊
德国科隆国际影像器材博览会,是业界人士极为关注的一个盛会——它展示着不同品牌的实力,也预示着影像行业的发展态势。与美国PMA更关注美洲市场相比,科隆Photokina更关注欧洲市场。随着展览的历史与规模的演进,Photokina的世界性影响更为广泛,吸引着更多的目光。  2004年9月,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属三大传媒——《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首次联合采访第52届Photo
期刊
“未来主义” 是一种近代的文艺思潮。  最早始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意大利的文学界。1909年2月2日意大利诗人F·T·马利奈蒂(F.T.MARINETTI)为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思想,首次著文题为《未来主义宣言》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刊出。他在该文中说∶“我们宣布,世界的壮观因一种新的美而得到丰富——速度之美”。在他的鼓吹下,这一思想逐步扩展到俄国、法国、德国、英国、波兰,后来转入造型艺术领域。1910
期刊
一只小鸟飞走了  ——怀念信芳    一天中午,意外地接到外地朋友的来电:信芳走了!  信芳是他的笔名,原名叫崔宇俊,今年还不到50岁。十几岁从四川参军来到东北,吉林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在部队时他的摄影和摄影评论已小有名气,转业时被留到了吉林市区文化馆。  他是一只勤奋的小鸟。因为身体较虚弱娇小,加上他的笔名又带一个“芳”字。常常被误认为女孩。虽然身体瘦弱,但他对摄影执着勤奋。对于一个四川人,东北
期刊
我总觉得,风光和摄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风光摄影是摄影学科中很有挑战性的一个。也许有人觉得,只要到达某个美丽的地方,拿着相机按下快门,那就是在进行风光摄影了,其实,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到什么地方,并不是最重要的,摄影师的眼光和观察的角度才是最重要的。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当你欣赏一幅照片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这个可能很容易拍到,你所看到的可能是很单纯的角度,其实风光摄影也和其
期刊
2003年7月2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尼康公司揭开了D2H的神秘面纱。新机最大的特点是:配备了由尼康自主开发的LBCAST图像传感器,而不是数码相机一贯配备的CCD或CMOS。该图像传感器具有图像噪音少、耗电量低等特点,特别是通过同时读取2个像素的信号,实现了比过去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经过了漫长的等待,D2H终于在2003年11月29日上市,以售价将近40万日元的价格(大约2900
期刊
目前数码单反相机市场被商家和用户炒得火热,新产品、新用户与日俱增。高端市场上,高像素、高速度、高价格打造了持续高温,低端市场照样以平易的价格提供并不平庸的性能吸引了用户的眼球。无论你接受与否,数码影像的狂潮已经呼啸而来,今后定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同类产品投入这场革命洪流,这也是做这一辑数码单反相机专题的初衷。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充满梦想的时代!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各种民航飞行器
期刊
数码相机的流行使图片的采集与传播变得更加迅速、有效。报纸和杂志特别是那些以新闻为主导的各类媒体,非常重视电子图像的使用。而今,国内外的许多重大新闻都是数码相机拍摄,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各类媒体的。电子图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出版领域。国内的许多报纸和期刊杂志都接受电子图像投稿。但是,摄影师在采用数码影像投稿时,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    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在2003年的海湾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