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将助推我国教育发展出现“蝶变之态”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以下简称“一体化德育”)。两年多来,一体化德育备受关注,其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本文拟从共育视角,对我国一体化德育内涵和实践策略作出初步分析。
  1.升华:共育将催生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蝶变之态”
  党的十九大宣布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发展与之相应,也进入到新时代。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显著标志的共育,正在助推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实现升华,即“教育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目标和内涵取得新发展。如何理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在关系?是德育为先还是五育并举?笔者认为,德育为先是正确的,五育并举也有道理,但理解尚不够全面。只有把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统一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共育视域下进行整体思考,一体化实施,防止实践中的割裂和厚此薄彼,教育境界才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才实现了育人的新时代“蝶变”。
  2.共通:共育要在育人过程中达到共情与通心
  实现共育的关键是各教育方面、各要素在行动中共情共振,彼此通心,也就是初心一致,同心同德,以感同身受来理解、尊重和支持彼此。理解、尊重和帮助孩子,概括起来就是“以爱育爱”。而这种基于“兼相爱、交相利”的共育,从横向维度诠释了一体化德育的要义和视野宽度。
  “共情”和“通心”概念早已存在,儒释道等思想流派分别提出“与真理同在”“以心印心”“心心相印”“道法自然”“修己以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格物致知”等。美国人本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1989)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谈到“共情”:“共情就是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特质。”我国心理学家许金声在研究卡尔·罗杰斯“共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通心”的概念。他认为,“通心”是有效心理服务的充分必要条件。“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是: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和状态;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情绪和状态;有效影响,即通过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影响对方。这三个要件相互独立,同时又联系紧密。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育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儿童青少年,各方面、各要素必须同心同德,在情感上相通,心灵上共振,以同理心关照彼此,换位思考,以一体化育人的自觉达到共育的积极效果。
  3.和合:共育就是画最大的育人同心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画最大的同心圆”的要求,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策略。而画最大的育人同心圆,就是实施共育和一体化德育,组织尽可能多的教育要素进行积极协作,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心相印、同心同德。
  如果以同心圆比喻教育,其核心点就是立德树人,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逐级构成的教育结构中,越靠近圆心,教育一致性就越高,关注度就越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以“保合大和”“和實生物”“天人合一”“致中和”“万物伏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精神追求,而这些精神的核心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的价值共同体和同心圆。“和合”一词最早见于《国语》,即“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西周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种文化和合观把不同事物、元素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共生的和合体中,吸取各事物、各方面之优长而弥补其短,达到最佳组合,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和可持续发展。
  育人之道在于和合。把家庭课堂、学校课堂、社会大课堂的各种影响力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使各种教育因素尽可能呈现和谐、合作、优化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2018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该文件特别强调了家校之间和合教育伦理,鼓励学校在服务指导家庭教育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这就是新时代的共育和一体化德育,是基于和合育人伦理画最大育人同心圆的要求,从而达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的美好愿景。
  4.协作:共育在于求最大的教育公约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求最大的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求最大的教育公约数,就是大中小幼共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协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得共育和一体化德育获得最大范围的情感认同、理性接纳、实践协作。
  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很复杂,对冲因素多,学校教育压力增大。尽快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是实现共育和一体化德育的内在要求,更是求最大育人公约数的制度保障。2018年11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率先发起成立大中小幼学段纵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同的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强化了学校德育系统化实践研究,这就是建立首都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进行共育和一体化德育的实践创新。
  5.关怀:共育必须在真诚教育对话中增强人文关怀   新时代德育具有更强的人文性和科学理性,育人要入情入理,师生之间、教育者之间、亲子之间、家校之间需要构建真诚对话、和谐共生的新人文关系。共育和一体化德育需要开展真诚的教育对话,实施平等、包容、互尊的人文关怀。
  近年来,教育对话和人文关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学者内尔·诺丁斯在其《培养有道德的人》一书中提出,日常生活对话处于道德教育的核心。在真正的对话过程中,对话的所有参与者都能畅所欲言,侧耳倾听,一起讨论。要以关怀伦理替代品格教育,去关怀、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他人的回应,强调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持续的和谐关系。这是一种更彻底的关系模式——将关怀视为一种关系。我国学者王雪(2012)也指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危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尤其是社区)之间的合作及学校社区一体化探索,创建未成年人能参与、愿意参与、有机会参与的活动环境,促进“教育影响一致性”环境的形成,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成长至关重要。赵小鸣(2000)认为,德育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探讨德育一体化研究的文化内涵,分析德育一体化研究所涉及的文化问题及其对中国文化改革进步的历史意义,揭示德育研究的文化价值。
  新时代的共育和一体化德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伦理关系的再造,是基于内生性的外在性教育影响,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对话和人文关怀,教育者要特别关注、包容和尊重受教育者所思、所想、所需,将心比心,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外部塑造和单纯的自我道德澄清。
  6.效果:共育的理想目标是实现育人的系统优化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一直备受各界关注。一体化德育战略的提出,就是要深入解决德育实效性偏低的问题。共育致力于构建育人共同体,可以使各教育攸关方目标一致,利益相同,学段衔接,行为共振,实现教育系统的优化。所以,共育和一体化德育就是新时代的育人系统论。
  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1937)指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近年来,我国学者日益关注一体化德育的系统化、复杂性问题。张进清(2010)认为,德育是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以复杂性科学相关原理考察德育,发现德育系统运用不良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应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一体化德育系统,确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不断提高德育质量。胡增岩(2016)认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的德育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缺少有效联系,学校缺少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大中小学这三个德育的重要阶段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檀传宝(2018)认为,德育一体化重在德育目标和内容善始善终,贯彻一致,不能中断和割裂。一体化德育研究要考虑对立面问题和两难困境,实现辩证统一。一体化德育是形变而神不变,螺旋上升,良性循环,决不是机械性结合。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国家和区域层面持续推进一体化德育,就是要增强育人的系统化和整体优化。而这种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建立,亟待教育政策的支撑。
  我国德育正迎来创新发展而逐渐实现“蝶变”的新时代,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一体化德育亦需要新的变革,其内涵、目标、内容、途径、机制、实践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究。北京市开展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和实践有着良好的机遇,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全面(幼儿园也被纳入其中);更加强化新时代大视角、大格局,更加尊重育人规律;政府统筹协同德育的自觉性提高,共育和一体化德育成为重中之重。可以预见,和其它兄弟省市一样,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实践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其他文献
【关键词】青春期;异性交往;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9-0054-02  【作者简介】吴荣梅,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南京,21001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性别意识有所发展。本活动希望通过分析男女生交往过程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
【关键词】叙事治疗;支线故事;妥瑞氏症;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4-0016-03  【作者简介】朱晓艳,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江苏徐州,221611)心理教师,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疗法。  一、不停打嗝的女孩  (一)现状描述  一次去四年级听课,课前班主任提醒我注意一个孩子XY,还说不用说是谁,只要到教室
【摘要】本研究基于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相关理论初步提炼了元认知能力发展模式:“计划认知活动→监督认知活动→评价认知活动→调控认知活动→提高元认知能力”。并以此建构出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结构图。以“自我提问单”作为主要教学工具,设计以“案例导入—活动体验—深入探究—合作评价—归纳总结”为基本环节的元认知能力提升的心理课堂教学流程。  【关键词】元认知能力;心理辅导课;教学结构;自我提问单  
马仁兴  马仁兴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东北战场上的我军高级将领。他的一生是从三民主义追随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一生,是从农家子弟逐步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一生。“辽吉创建的功臣,作战治军的良将”,是辽吉省委书记陶铸对马仁兴的评价。马仁兴牺牲后,1947年8月23日,中共辽吉省委追认他为“辽吉功臣”。1948年4月19日,东北政务委员会、东北军区下令将四平共荣大街命名为仁兴大街。率部起义  马仁兴,19
1927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也是鲁迅一生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1月18日,怀着对“革命策源地”的向往,以及“向旧社会进攻”“继续作文艺运动”(《两地书》)等宏伟抱负,鲁迅来到广州,不久后出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黑云压城,无所畏惧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立即策应,于4月15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当天,
丁石孙,数学家。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1952年至1983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执教,曾任数学系副主任、主任。1984年至198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历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评审组副组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项职务。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专于代数、数论、
杨彧,1929年11月出生,1944年参加“青年远征军”,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军部文工团团员,1951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入朝,1955年复员,1986年离休。  我于1949年5月底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军部文工团的一名文艺战士。我入伍不久,部队开到江西玉山休整,准备于8月进军大西南。大进军前的準备工作  8月份,部队开始了“三
钱学森回国是国际形势演变的结果,也是中美两国博弈的产物,但美国政府在钱学森回国前对他的怀疑和迫害使得他深受打击,他之后再也没有踏上美国土地。在他博士毕业40周年时,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决定授予他“杰出校友奖”,通过他的好友马勃写信告诉他希望他能回来领奖,遭到钱学森的拒绝。在回信中他说:“我不会来美国领奖的,原因是,我是被驱逐出来的,至今仍然生活在美国的驱逐令下。如果我回到美国,我会遇到新的麻烦。”
侯凯  侯凯,曾用名刘珍棠,1921年1月出生,河北省吴桥县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六团团部文书股长、教导二旅政治部文书股缮写员、武工队敌工小站长、敌工干事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山东军区二师政治部秘书,先后参加北镇黑山阻击战、四平保卫战、拉法新站歼灭战等战役。后任密山县土改工作队队长、密山县城郊区区委书记、密山县委宣传部长、县
世界各国通常把国家元首乘坐的专机命名为“空军一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没有“空军一号”,甚至没有一架专门供领导人乘坐的专机。通常是领导人乘坐哪架飞机,哪架飞机就被确定为专机,机内陈设非常简单,远没有西方国家的完备奢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专机是苏联赠送的苏制里-2型飞机。后来又从苏联引进了伊尔-14型飞机作为领导人专机。  在人们的印象中,毛主席出行或到各地视察,甚至到苏联访问都是乘坐火车专